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u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我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越来越频繁,并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运用多媒体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可使物理复习教学过程条理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实验 多媒体技术 教学效率 物理课堂
  物理学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时间、观察条件、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实现或难以观察,例如一些微观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讲解时枯燥无味,若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效果的结合就能模拟实验,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时空、微观、宏观对教学实验条件的限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如讲电路问题时,用动画演示短路引起火灾,不但生动有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正确连接电路的重要性;再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时,我们可以把音乐视频及MP3《让我们荡起双浆》作为课题引入,让学生思考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是什么物理现象,给学生多种启发,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物理表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進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等,在这些能力中,除动手能力外,需要的主要是观察、思维和方法,这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一种虚拟的物理实验环境来实现这些能力的培养,而且在物理课教学中,许多物理现象或过程一瞬即逝或太慢,学生无法观察,教师光口头评说或利用挂图也很难讲解清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深入的学习思考。若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化一瞬即逝为慢速连续、使太慢的动态物理过程快速化,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虚实结合、重复实验过程,帮助学生观察实验,准确记录和科学分析实验结果,进而得出重要规律,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把它们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这样可很方便地面对全体学生讲解,所有学生都看得非常清楚;再如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没法让学生操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就会很形象。变微观为宏观,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接受起来就很轻松。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
  物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难点主要表现在问题抽象、物理过程复杂。若仅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抽象的语言文字及静态的图片,很难说清其中的物理意义和过程变化情况。若能将计算机引入课堂进行辅助、模拟,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微观为宏观,化枯燥为生动,使复杂的物理过程条理化、清晰化、动态化,这必将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我在教学《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往往对于这些现象和规律理解不深刻,记不了多少时间就忘记了。但是如果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演示,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动画来描述一种物理现象或者一个物理过程,会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更为直观,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形象化。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容量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不可能每个实验必做,对某些演示实验在进行效果不是很明显的,如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牛顿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在实验室进行,其他诸如安全用电等物理性质的示范性实验,则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合理控制教学节奏,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进行。全面提高了教学效果。
  此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课件的声、光、电的多媒体软件因其信息传输通道宽阔多样,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使得加大教学密度井非难事。比如电教手段用于复习课中,可以重点突出,事先把备好的主线复习框图制成投影片,在复习时用投影仪投影,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复习彼此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回忆快、记忆牢固,同时也解决了复习课密度大、时间不够用的问题。
  五、利用多媒体可使物理复习教学过程条理化
  物理复习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如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很难把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和分组试验再做一次。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需要接触实物才能增强感性认识,所以必须灵活处理教师、学生、计算机三者关系,使用多媒体教学要适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太过与不及都是不可取的。一堂课,媒体表现的种类过多,时间过长,只会让学生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分散注意力,冲淡教学的重点。下课后,留在学生脑中的只有精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等,其他的内容就没有多少痕迹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如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那么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
  综上所述,正确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显示出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强化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参与物理教学意识更强,对物理概念现象的理解更深刻,有效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完善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从而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积极尝试多媒体辅助教学,发现更多的能够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保证教学目标更好实现。
  参考文献
  1、高中物理选修3-2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
  2、初中物理九年级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
  3、《中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实验大纲。
  4、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 作者: 金永涛, 版本: 第1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生物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建立概念体系,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本文浅谈了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  生物学的概念繁多,由于生物学概念的特征,内容不同,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纵横交错,因此,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生物
摘 要:认识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并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是促进美术教学向最优化、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美术教学 作用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集声、光、电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保存、收集资料相互交流等优势,极大促进了整个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其中以形象直观的美术教学最为受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与实施,我们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也注重了让学生充分用真情实感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情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作文“个性化”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样。诚然,这的确对以前作文内容假大空,文章面目千篇一律、程式化的不良现象,有了极大的扭转和杜绝。倡导个性化的作文,提出了突出个人立场、注重形式创新,发展个性语言等主张。这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对作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何谓“导”?叶圣陶先生的解释为:“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去“导”,怎么去“导”,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以何
摘 要:合作,在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一个企业的成功,就是一个团队的努力成果,没有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就没有企业的成功。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合作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学计划之一,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分组合作的课堂教育形式已经成为一种教师必备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对于初中化学教学,会进行很多实验,而实验就意味着必须分组,考查的就是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立足于分组合作
摘 要:教材分析:“对顶角”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3节第2课时。对顶角性质是是推导角相等的一条基本依据;本课继续学习简单的说理和计算,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对顶角;教学案例;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识别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的性质;能画出对顶角,并能利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及解决一些實际问题。  2经历观察、猜想、说理、交流等过程,发展
摘 要:目前新课改的迫切要求下,对素质教育的推广是必然趋势,但是应试教育依然占着上风,对义务教育实施小班  化教学一直在探索研究中,但由于高考制度的压力,社会竞争的激烈等各种原因,高中教育实施小班化的可能性偏小,怎么样才能让高中教学也推行小班化教学,去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他们,让他们在小班化的教学中体会学习的快乐,特别是英语学习的快乐,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呢?这对我们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