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 保暖护根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54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季,是指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从而导致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严重威胁人体生命的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发病率明显增高,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黄帝内经》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此时,肾既要维持冬季支出的足够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如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饮食上还宜增苦少咸,冬天肾的功能偏旺,若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了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在冬季要少食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
  冬季气候寒冷,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人体易受寒发病,尤其是老年人与体质虚弱者。因此,在养肾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胃部、腰部与腿部的保暖。
  天冷后,胃部容易痉挛,引起腹泻、恶心等症状,尤其是那些身体比较瘦的人,胃部的保暖就更重要。因为身体较瘦的人通常胃壁较薄,在低温情况下更容易痉挛。此外,要少食生、冷食物,多吃熟食和暖食,避免肠胃受到过度刺激。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天气转凉会使腰肌劳损等疾病的症状加重。要增添衣服,防止腰背受凉,不要让风吹着前胸和后背。尽量减少在寒冷潮湿条件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时间,以免腰部疲劳过度,诱发腰部酸痛的症状,夜间睡觉要盖好被子。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引发各种不适。
  常言道:“养树护根,养人护脚。”气温降低后,很多人腿部怕冷、怕风,甚至出现关节疼痛。故要注意腿部保暖,穿上厚些的裤子和袜子,必要时可戴上护膝;每天临睡前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擦干后再在脚掌心部位摩擦60次,可起到御寒的作用。平时踢毽子、走路,也可锻炼下肢,提高御寒抗病能力。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冬季人体睡眠的调节。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冬季气温与人体温度相差很大,因此不舒适感较其他季节更加显著。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不仅影响着健康,还给出行带来了潜在的危险。一个理想的环境对防寒、养生是十分必要的。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若室温过高,会令人感到闷热或干热而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尤其是在北方,室温过高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而室内温度过低,则会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令人感到寒冷;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颤;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甚至引起关节炎病等。
  至于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一般以30%-70%为宜。室内湿度过高,人体散热就比较困难,令人憋闷难耐,时间长会引起湿度症、关节炎等。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就会感到口干舌燥,呼吸道干涩难受。同时,冬季,依然应保持勤开窗的习惯,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有害病菌在室内的停留。
  冬季从事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是颇有益处的。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冬季易患感冒,患感冒或发烧时,千万不要从事剧烈运动。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或心肌炎。运动前不要忘记做准备活动。因为在寒冷条件下,人体的肌肉僵硬,关节的灵活性差,易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挫伤。
  运动强度要安排得当,特别是跑步的速度要由慢到快地逐渐增加,运动量的大小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尤其是年老体弱多病者和少年儿童,运动强度一定不要过大。运动时最好不要用口呼吸,而用鼻子,因为经过鼻子过滤后的冷空气,既清洁、湿润,又不过冷,这样对呼吸系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编辑/王洪丽
其他文献
中篇:民国文化气象风范
期刊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千古以来知人、用人经验的经典性总结,不仅适用于古代,即使在今天,也没有完全失去其合理性的一面。  《战国策》上关于聂政的详细记载,更能使我们看到聂政是怎样被严仲子所尊重、感动和接纳、使用的。  聂政,轵邑深井里人,因为杀了人,就与母亲和姐姐一起逃亡到齐国躲避仇人,以屠宰牲畜为业。  过了很久,汉阳严仲子事奉韩哀侯,与韩国宰相侠累有怨仇,遭到了侠累的无理迫害,被逼
期刊
打开记忆之门,重温民国范儿。中国人走过各朝各代,于文明积淀和生活碎片之中,活出了丰富的精神和面貌。多看一眼中国人走过的路、曾经有过的好样子,是一件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更何况这是一段与新中国交接的历史时空。我们回望上个世纪上半叶,考察作为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一种美学的民国范儿。  当代人读现代文学、看年代戏、鉴赏民国艺术、入名士风流、游历城市的民国建筑,可算
期刊
走进中国的很多传统民居,如同走进一种血缘关系的示意图。东西两厢,前后三进,父子兄弟各得其所,分列有序,脉络分明,气氛肃然,一对姑嫂或两个妯娌,其各自地位以及交往姿态,也在这格局里暗暗预设。在这里的一张八仙大桌前端坐,目光从中堂向四周徐徐延展,咳嗽一声,回声四应,余音绕梁,一种家族情感和孝悌伦理油然而生。  中国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民居里活了数千年。这些宅院繁殖出更庞大的村落:高家庄、李家村、王家寨等等
期刊
红茶传达出的是一种温度,一种春天所不能至的温暖香甜,一种夏日所不及的静谧安然,一种冬季还未来临的成熟丰泽,一种静日生香的暖意。  红茶性暖,亮红的茶汤最适合在凉意泛起、景色尤明的秋季饮用,它能在这个风起的季节带给五脏六腑一道热切的关怀,不像绿茶寒性未除,尤似早春的料峭春寒。就在金秋的丰收里,红茶是养身的佳品。  ◎红茶概述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100%的发酵度,令红茶在干茶外形、茶汤色泽、气味口感
期刊
“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近日引起广泛关注,受关注的原因并不是三点式比基尼,而是比基尼选手那戴着“京剧头饰”的扮相。对此,有人称之为“糟蹋国粹”,有人称之为“大胆创新”。  ◎京剧发展史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乾隆四十五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轰动京城。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乾隆五十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乾隆五十五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又有四喜、启
期刊
◎自愿上山  孙膑从魏国到了齐国,齐威王十分高兴。他早就从元帅田忌那里听说过孙膑精通兵法,有智有谋,是个难得的人才。不过齐威王并没有亲自领教过,很想找机会试一试。  有一天,齐威王由元帅田忌和其他几个大臣陪着,与孙膑一块来到一个山脚下。齐威王对周围的人说:“你们谁有办法让我自己走到这座小山顶上去?”这道考题出得未免太怪了。大家端详了一下小山,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想不出好办法来。  过了一会儿
期刊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
期刊
编者按: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功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唐煮宋点”,“客来烹茶”,茶道承传千年,变换诸多风雅。在寒冷的冬天,烹茶一碗捧于掌上,静看瓯起茗云,盏生异花,是多么温暖的事情。本刊有幸采访了茶百戏研发传承人章志峰老师,学习到几近失传的茶百戏知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章老师为复原“茶百戏”,一直苦学深究,他为我们娓娓道来的,不仅仅是茶百戏知识和研究心得,更是他对中国古典茶文
期刊
主讲/王财贵  茅忠群 朱仝  地点/北京泰山饭店  整理/独渚  ◎为何倡导读经教育?  王财贵(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读经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教育传统。从基础教育开始,三岁、五岁、七岁、八岁或十来岁,哪一年入学读书,就从哪一年开始读经,这个传统一直到1912年,才被中华民国教育部废除。  从民国废除读经到今年,刚好是一百年。这一百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状况有目共睹。  我们一直试图在这个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