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季,是指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从而导致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严重威胁人体生命的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发病率明显增高,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黄帝内经》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此时,肾既要维持冬季支出的足够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如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饮食上还宜增苦少咸,冬天肾的功能偏旺,若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了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在冬季要少食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
冬季气候寒冷,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人体易受寒发病,尤其是老年人与体质虚弱者。因此,在养肾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胃部、腰部与腿部的保暖。
天冷后,胃部容易痉挛,引起腹泻、恶心等症状,尤其是那些身体比较瘦的人,胃部的保暖就更重要。因为身体较瘦的人通常胃壁较薄,在低温情况下更容易痉挛。此外,要少食生、冷食物,多吃熟食和暖食,避免肠胃受到过度刺激。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天气转凉会使腰肌劳损等疾病的症状加重。要增添衣服,防止腰背受凉,不要让风吹着前胸和后背。尽量减少在寒冷潮湿条件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时间,以免腰部疲劳过度,诱发腰部酸痛的症状,夜间睡觉要盖好被子。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引发各种不适。
常言道:“养树护根,养人护脚。”气温降低后,很多人腿部怕冷、怕风,甚至出现关节疼痛。故要注意腿部保暖,穿上厚些的裤子和袜子,必要时可戴上护膝;每天临睡前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擦干后再在脚掌心部位摩擦60次,可起到御寒的作用。平时踢毽子、走路,也可锻炼下肢,提高御寒抗病能力。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冬季人体睡眠的调节。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冬季气温与人体温度相差很大,因此不舒适感较其他季节更加显著。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不仅影响着健康,还给出行带来了潜在的危险。一个理想的环境对防寒、养生是十分必要的。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若室温过高,会令人感到闷热或干热而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尤其是在北方,室温过高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而室内温度过低,则会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令人感到寒冷;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颤;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甚至引起关节炎病等。
至于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一般以30%-70%为宜。室内湿度过高,人体散热就比较困难,令人憋闷难耐,时间长会引起湿度症、关节炎等。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就会感到口干舌燥,呼吸道干涩难受。同时,冬季,依然应保持勤开窗的习惯,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有害病菌在室内的停留。
冬季从事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是颇有益处的。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冬季易患感冒,患感冒或发烧时,千万不要从事剧烈运动。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或心肌炎。运动前不要忘记做准备活动。因为在寒冷条件下,人体的肌肉僵硬,关节的灵活性差,易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挫伤。
运动强度要安排得当,特别是跑步的速度要由慢到快地逐渐增加,运动量的大小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尤其是年老体弱多病者和少年儿童,运动强度一定不要过大。运动时最好不要用口呼吸,而用鼻子,因为经过鼻子过滤后的冷空气,既清洁、湿润,又不过冷,这样对呼吸系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编辑/王洪丽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黄帝内经》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此时,肾既要维持冬季支出的足够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如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饮食上还宜增苦少咸,冬天肾的功能偏旺,若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了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在冬季要少食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
冬季气候寒冷,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人体易受寒发病,尤其是老年人与体质虚弱者。因此,在养肾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胃部、腰部与腿部的保暖。
天冷后,胃部容易痉挛,引起腹泻、恶心等症状,尤其是那些身体比较瘦的人,胃部的保暖就更重要。因为身体较瘦的人通常胃壁较薄,在低温情况下更容易痉挛。此外,要少食生、冷食物,多吃熟食和暖食,避免肠胃受到过度刺激。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天气转凉会使腰肌劳损等疾病的症状加重。要增添衣服,防止腰背受凉,不要让风吹着前胸和后背。尽量减少在寒冷潮湿条件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时间,以免腰部疲劳过度,诱发腰部酸痛的症状,夜间睡觉要盖好被子。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引发各种不适。
常言道:“养树护根,养人护脚。”气温降低后,很多人腿部怕冷、怕风,甚至出现关节疼痛。故要注意腿部保暖,穿上厚些的裤子和袜子,必要时可戴上护膝;每天临睡前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擦干后再在脚掌心部位摩擦60次,可起到御寒的作用。平时踢毽子、走路,也可锻炼下肢,提高御寒抗病能力。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
冬季人体睡眠的调节。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冬季气温与人体温度相差很大,因此不舒适感较其他季节更加显著。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不仅影响着健康,还给出行带来了潜在的危险。一个理想的环境对防寒、养生是十分必要的。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若室温过高,会令人感到闷热或干热而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尤其是在北方,室温过高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而室内温度过低,则会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令人感到寒冷;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颤;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甚至引起关节炎病等。
至于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一般以30%-70%为宜。室内湿度过高,人体散热就比较困难,令人憋闷难耐,时间长会引起湿度症、关节炎等。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就会感到口干舌燥,呼吸道干涩难受。同时,冬季,依然应保持勤开窗的习惯,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有害病菌在室内的停留。
冬季从事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是颇有益处的。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冬季易患感冒,患感冒或发烧时,千万不要从事剧烈运动。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或心肌炎。运动前不要忘记做准备活动。因为在寒冷条件下,人体的肌肉僵硬,关节的灵活性差,易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挫伤。
运动强度要安排得当,特别是跑步的速度要由慢到快地逐渐增加,运动量的大小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尤其是年老体弱多病者和少年儿童,运动强度一定不要过大。运动时最好不要用口呼吸,而用鼻子,因为经过鼻子过滤后的冷空气,既清洁、湿润,又不过冷,这样对呼吸系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编辑/王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