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微信、电子小说……我们不知不觉迈进了“浅阅读”时代。王蒙在上海图书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论坛上说出了他的担忧:“浅层的浏览会不会从此代替专心致志、费点劲儿的思考,久而久之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如此一来,阅读会不会变为表层浏览、浅层思维,人们看似夸夸其谈、无所不知,事实上却缺乏深入的、系统的、一贯的思考。”
王蒙指出的“浅阅读现象”已成为一种潮流,这无疑给今天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学生的阅读容易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然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模式,能够推动阅读教学“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行深阅读,培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运用微课,激发深阅读的兴趣
布卢姆曾说过: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就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学生一旦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生发强烈的求知欲,随之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行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能将静态的、平面的文字、图形转化为动态的、立体的声音、图像、文字,创设鲜活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文本。
如学习《长征组歌两首》时,可以借助微课,展示与长征有关的惊险画面:红军翻越雪山、横渡金沙江、走过大草地、爬过铁索桥等,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在雄壮激越的歌声中学习课文。
类似还有《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飞鸿滴翠记黄山》等都可将这些风景名胜的图片、视频、歌曲制作成精美的微课,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心驰神往的情感去学习,这对“深阅读”定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运用微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内容是多元化的,各种文体都有,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学生生活经历的欠缺,他们在理解课文方面就存在难度。而微课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深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如学习《端午日》时,因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不甚了解,故而对课文内容只是浅层次的知道,而不能深入体会那份情感,所以利用微课,将湘西或其他各地端午日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捉鸭子、挂蒲叶艾草、喝雄黄酒等做一个视频,进行介绍,就可以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端午日的热闹,从而对课文进行“深阅读”,并在“深阅读”中学到知识、升华情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情感。
又如学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宇宙里有些什么》等都可借助微课,图文并茂地对这些神奇现象、科学知识、宇宙奥秘做一个系统的介绍,激发学生不断探求真理的欲望,从而达到“深阅读”的目的。
三、.运用微课,化解深阅读中疑难杂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疑难杂症是教学的重要抓手。借助微课,可以及时挖掘出阅读中的疑难杂症,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式的问题探究,极大地激发学生进行深阅读的积极性,促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孔乙己》时,微课制作可以从孔乙己的手入手,找出文中描写孔乙己手的语句,抓住“排”、“摸”、“走”等词,比较孔乙己的处境有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孔乙己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这样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当时国民的劣根性等。
借助微课逐步引导,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一言堂”局面,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语境理性分析,主动探究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巧妙地化解阅读中的疑难杂症。
对于阅读教学中的疑难杂症,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吸收消化,这就需要课后巩固。因此,学生可以借助微课在课后再次学习,加強巩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
四、.运用微课,推动阅读拓展延伸
对课文的学习不能仅止于本篇文章,还要能举一反三。教师运用微课,可将阅读向外拓展,将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这样,既可极大限度地开发阅读资源,促进课内外知识的灵活运用,巩固阅读积累,又深入地挖掘了文本。
如学习《与朱元思书》时,文中有一段描写富春江水的语句。教师可将本文与《小石潭记》写潭水的语句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这样对学生从哪些角度写水、借水表达什么情感等方面都有所启发。
微课不仅可以进行课内比较阅读,还可以向课外延伸。如学习《黔之驴》时,教师还可以把柳宗元《三戒》中的另外两篇,即《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推荐给学生,再结合作者的题记来探究《黔之驴》的主旨,这样对文本的解读就不只停留在浅层次上了。
五、.运用微课,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只读不写只会让思维停顿。因此在扩大阅读视野、深度挖掘阅读文本的同时加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叶圣陶曾说过:“课文就是例子。”不少经典课文在内容上还“留白”,教师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放飞想象,对课文的留白进行再创作。
如学习《端午日》时,课文主要写了赛龙舟和捉鸭子两个场面,描写赛龙舟场面时运用了正侧面、虚实等多种手法,是详写。而捉鸭子场面仅几笔一带而过,是略写。教师可以先将捉鸭子的视频制成微课让学生一饱眼福,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生动具体。这样不仅让学生切身感受了湘西人民端午日的热闹氛围,还感悟到了湘西人民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类似的还有《窗》、《我的叔叔于勒》等,对课文的再创作,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除以上所述之外,微课对“深阅读”教学还有不少的作用,视频播放可快可慢,学生课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对某个没听懂的知识点反复观看。这样让预习更有价值,也减轻复习的负担。轻松的气氛、生动的画面、详细的讲解能保持学生注意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的“深阅读”教学是关系着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点所在,而微课集图像、声音、文字、光彩、视听为一体,更加直观、清晰、生动,使阅读教学更加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推动阅读教学“由浅入深”。总之,有效合理地运用微课,在“深阅读”教学领域一定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王蒙指出的“浅阅读现象”已成为一种潮流,这无疑给今天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学生的阅读容易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然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模式,能够推动阅读教学“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行深阅读,培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运用微课,激发深阅读的兴趣
布卢姆曾说过: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就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学生一旦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生发强烈的求知欲,随之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行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能将静态的、平面的文字、图形转化为动态的、立体的声音、图像、文字,创设鲜活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文本。
如学习《长征组歌两首》时,可以借助微课,展示与长征有关的惊险画面:红军翻越雪山、横渡金沙江、走过大草地、爬过铁索桥等,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在雄壮激越的歌声中学习课文。
类似还有《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飞鸿滴翠记黄山》等都可将这些风景名胜的图片、视频、歌曲制作成精美的微课,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心驰神往的情感去学习,这对“深阅读”定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运用微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内容是多元化的,各种文体都有,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学生生活经历的欠缺,他们在理解课文方面就存在难度。而微课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深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如学习《端午日》时,因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不甚了解,故而对课文内容只是浅层次的知道,而不能深入体会那份情感,所以利用微课,将湘西或其他各地端午日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捉鸭子、挂蒲叶艾草、喝雄黄酒等做一个视频,进行介绍,就可以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端午日的热闹,从而对课文进行“深阅读”,并在“深阅读”中学到知识、升华情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情感。
又如学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宇宙里有些什么》等都可借助微课,图文并茂地对这些神奇现象、科学知识、宇宙奥秘做一个系统的介绍,激发学生不断探求真理的欲望,从而达到“深阅读”的目的。
三、.运用微课,化解深阅读中疑难杂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疑难杂症是教学的重要抓手。借助微课,可以及时挖掘出阅读中的疑难杂症,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式的问题探究,极大地激发学生进行深阅读的积极性,促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孔乙己》时,微课制作可以从孔乙己的手入手,找出文中描写孔乙己手的语句,抓住“排”、“摸”、“走”等词,比较孔乙己的处境有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孔乙己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这样学生能深入地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当时国民的劣根性等。
借助微课逐步引导,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一言堂”局面,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语境理性分析,主动探究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巧妙地化解阅读中的疑难杂症。
对于阅读教学中的疑难杂症,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吸收消化,这就需要课后巩固。因此,学生可以借助微课在课后再次学习,加強巩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
四、.运用微课,推动阅读拓展延伸
对课文的学习不能仅止于本篇文章,还要能举一反三。教师运用微课,可将阅读向外拓展,将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这样,既可极大限度地开发阅读资源,促进课内外知识的灵活运用,巩固阅读积累,又深入地挖掘了文本。
如学习《与朱元思书》时,文中有一段描写富春江水的语句。教师可将本文与《小石潭记》写潭水的语句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这样对学生从哪些角度写水、借水表达什么情感等方面都有所启发。
微课不仅可以进行课内比较阅读,还可以向课外延伸。如学习《黔之驴》时,教师还可以把柳宗元《三戒》中的另外两篇,即《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推荐给学生,再结合作者的题记来探究《黔之驴》的主旨,这样对文本的解读就不只停留在浅层次上了。
五、.运用微课,对文本进行再创作
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只读不写只会让思维停顿。因此在扩大阅读视野、深度挖掘阅读文本的同时加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叶圣陶曾说过:“课文就是例子。”不少经典课文在内容上还“留白”,教师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放飞想象,对课文的留白进行再创作。
如学习《端午日》时,课文主要写了赛龙舟和捉鸭子两个场面,描写赛龙舟场面时运用了正侧面、虚实等多种手法,是详写。而捉鸭子场面仅几笔一带而过,是略写。教师可以先将捉鸭子的视频制成微课让学生一饱眼福,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生动具体。这样不仅让学生切身感受了湘西人民端午日的热闹氛围,还感悟到了湘西人民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类似的还有《窗》、《我的叔叔于勒》等,对课文的再创作,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除以上所述之外,微课对“深阅读”教学还有不少的作用,视频播放可快可慢,学生课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对某个没听懂的知识点反复观看。这样让预习更有价值,也减轻复习的负担。轻松的气氛、生动的画面、详细的讲解能保持学生注意力,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的“深阅读”教学是关系着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点所在,而微课集图像、声音、文字、光彩、视听为一体,更加直观、清晰、生动,使阅读教学更加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推动阅读教学“由浅入深”。总之,有效合理地运用微课,在“深阅读”教学领域一定能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