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我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导致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灵活地经济运作,而要想实现这种运作,就需要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使企业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为了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本文将专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和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要点,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特征 管理模式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分析
1.全面性。全面性主要指的是全程性、全员性或全方位性。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往往会涉及到各个企业部门,并需要企业内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同时,全程性主要指的是预算管理的整套活动,即从一开始的预算编制、审核,到执行控制,再到后面的预算考核与评价等环节都会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全方位性则主要是指全面预算管理往往涉及到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以及筹资预算等方面。
2.战略性。无论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还是预算的执行与实施,都是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框架指导下进行的,主要对企业资源的组织和分配使用进行管理,只有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时,才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撑,同时这也是企业发展战略在财务管理上的体现。
3.系统性。系统性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横向系统性,是指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把各部门的工作紧密联系整合到一起,促进彼此之间的影响。这样一来,如果某一部门没有完成既定的预算任务,则会影响其他部门的预算目标的完成。另一方面是纵向系统性,指的是预算编制、审核、执行控制一直到最终的预算考核与评价等环节相互衔接构成一有机整体,并依靠各环节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刚性预算目标体系。
4.协调性。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往往会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和环节,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分解为多个具体的分目标,并由各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落实,这样一来,全面预算管理就有了协调性的特征,即在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实现内部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依靠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对企业资源和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合理分配,从而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利用。
5.监督性。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企业生产管理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对自身管理进行监督考核的参考标准,能够对管理层履职状况进行有效考核,能够促进管理者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的完善。对于预算管理的执行,不应只关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及汇总方面,而应把预算的执行、监控、调整以及预算的考核与评价确立为工作的重点,并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发挥,从而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与指导。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和企业、市场之间连接紧密,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很可能挑战的成分更多一些。为了应对各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往往会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战略,加上发展时期与阶段的差异性,在管理内容及重点上就会有所侧重,导致不同企业所采取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结合管理需求以及本行业的特征,制定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从而使各阶段的全面预算管理重点得以凸显。目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主要有:
1.资本支出预算管理模式。如果站在经营管理角度分析,该模式是将企业内部大量流动资金,进行市场研究、产品研发或者购进固定资产,导致企业净现金流量为负值。与此同时,企业未来会计期间内的现金流量大小和新产品的研发能否取得成功都变得很不确定,这也就意味着,实行这种预算管理模式的企业往往面临更大的经营与投资风险。通常,当企业处于初创期或市场营销的初期,往往比较注重项目投放,特别是大型区域性建设投资,因而,企业管理往往借助于投资预算对整个项目进行介入,紧密围绕项目投资总额和现金流出金额开展预算工作,并利用投资概算以及财务决策对资本支出项目进行科学评价。此外,融资预算主要是对项目构建进行有效监管,并与资本预算进行对比,进而对项目资本支出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价。
2.营销费用预算管理模式。结合我们对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营销费用预算管理业务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多,并逐渐被市场认可。这种预算管理的中心就是通过市场营销使市场潜力得到有效开发,从而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大量的市场营销费用支出。而现金流入量的金额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净现金流量水平比较低甚至为负。这种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依托市场,根据市场占有率目标和销售预测值完成销售预算的编制工作,并坚持以销定产,针对生产、费用等开展预算工作。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以职能预算为基础,合理开展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并把营销管理确立为预算的中心,让其他部门的工作都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展开,充分发挥计划作用。但是这种模式比较看重于市场客观性,这样有可能导致对内部潜力挖掘的忽视,使企业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加剧。
3.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目前,成本控制预算的市场需求增长已放缓,但是依旧有较高的使用率。如果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稳定,那么企业的相对可控因素就会决定其能够取得经营收益的大小。成本控制预算管理能够会影响企业的期望收益,能够使企业净现金流量为正。根据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内涵,如果企业市场环境和价格都趋于稳定时,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收益,企业需要不断深入挖掘成本因素,从企业经济收益期望出发,把成本管理摆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上,并把市场价格当做已知变量进行成本预算的规划,对总预算成本进行合理划分,由各具体管理与生产部门负责具体落实,这样分预算成本管理体系就此形成,对各预算单位成本进行有效约束。一般地,如果企业产品已经成熟,生命周期长、那么就有可能采用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因为此时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已经基本稳定,为了获得更大地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降低自身成本。
4.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对于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而言,应收账款的大量回收是其主要特征,此时由于企业尚未确定准备投入资金的项目,所以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往往为正值。通常来说,这种预算管理模式的管理重心在于现金出入控制,并通过对现金流量的规范与控制,对企业各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大量的实践表明,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尤其适用于那些事业正处于扩张的关键期,业务发展迅猛的企业,当然,也能应用于大型企业集团中用以实施内部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能够促进企业供应链、作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对资金、信息以及业务进行有機整合,并通过适当的授权与分权,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加强内部协调与沟通,同时也能为管理层监督提供有力的参考,能够使管理者绩效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更加完善。因此,企业必须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并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业务特点以及管理需求等确定所要采用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保证企业发展战略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从而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钟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特征及管理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3).
[2]沈琦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3).
[3]王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分析与探究[J].会计师,2017(6).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特征 管理模式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分析
1.全面性。全面性主要指的是全程性、全员性或全方位性。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往往会涉及到各个企业部门,并需要企业内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同时,全程性主要指的是预算管理的整套活动,即从一开始的预算编制、审核,到执行控制,再到后面的预算考核与评价等环节都会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全方位性则主要是指全面预算管理往往涉及到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以及筹资预算等方面。
2.战略性。无论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还是预算的执行与实施,都是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框架指导下进行的,主要对企业资源的组织和分配使用进行管理,只有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时,才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撑,同时这也是企业发展战略在财务管理上的体现。
3.系统性。系统性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横向系统性,是指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把各部门的工作紧密联系整合到一起,促进彼此之间的影响。这样一来,如果某一部门没有完成既定的预算任务,则会影响其他部门的预算目标的完成。另一方面是纵向系统性,指的是预算编制、审核、执行控制一直到最终的预算考核与评价等环节相互衔接构成一有机整体,并依靠各环节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刚性预算目标体系。
4.协调性。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往往会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和环节,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分解为多个具体的分目标,并由各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落实,这样一来,全面预算管理就有了协调性的特征,即在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实现内部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依靠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对企业资源和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合理分配,从而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利用。
5.监督性。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企业生产管理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对自身管理进行监督考核的参考标准,能够对管理层履职状况进行有效考核,能够促进管理者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的完善。对于预算管理的执行,不应只关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及汇总方面,而应把预算的执行、监控、调整以及预算的考核与评价确立为工作的重点,并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发挥,从而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与指导。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和企业、市场之间连接紧密,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很可能挑战的成分更多一些。为了应对各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往往会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战略,加上发展时期与阶段的差异性,在管理内容及重点上就会有所侧重,导致不同企业所采取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结合管理需求以及本行业的特征,制定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从而使各阶段的全面预算管理重点得以凸显。目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主要有:
1.资本支出预算管理模式。如果站在经营管理角度分析,该模式是将企业内部大量流动资金,进行市场研究、产品研发或者购进固定资产,导致企业净现金流量为负值。与此同时,企业未来会计期间内的现金流量大小和新产品的研发能否取得成功都变得很不确定,这也就意味着,实行这种预算管理模式的企业往往面临更大的经营与投资风险。通常,当企业处于初创期或市场营销的初期,往往比较注重项目投放,特别是大型区域性建设投资,因而,企业管理往往借助于投资预算对整个项目进行介入,紧密围绕项目投资总额和现金流出金额开展预算工作,并利用投资概算以及财务决策对资本支出项目进行科学评价。此外,融资预算主要是对项目构建进行有效监管,并与资本预算进行对比,进而对项目资本支出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价。
2.营销费用预算管理模式。结合我们对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营销费用预算管理业务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多,并逐渐被市场认可。这种预算管理的中心就是通过市场营销使市场潜力得到有效开发,从而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大量的市场营销费用支出。而现金流入量的金额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净现金流量水平比较低甚至为负。这种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依托市场,根据市场占有率目标和销售预测值完成销售预算的编制工作,并坚持以销定产,针对生产、费用等开展预算工作。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以职能预算为基础,合理开展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并把营销管理确立为预算的中心,让其他部门的工作都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展开,充分发挥计划作用。但是这种模式比较看重于市场客观性,这样有可能导致对内部潜力挖掘的忽视,使企业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加剧。
3.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目前,成本控制预算的市场需求增长已放缓,但是依旧有较高的使用率。如果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稳定,那么企业的相对可控因素就会决定其能够取得经营收益的大小。成本控制预算管理能够会影响企业的期望收益,能够使企业净现金流量为正。根据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内涵,如果企业市场环境和价格都趋于稳定时,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收益,企业需要不断深入挖掘成本因素,从企业经济收益期望出发,把成本管理摆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上,并把市场价格当做已知变量进行成本预算的规划,对总预算成本进行合理划分,由各具体管理与生产部门负责具体落实,这样分预算成本管理体系就此形成,对各预算单位成本进行有效约束。一般地,如果企业产品已经成熟,生命周期长、那么就有可能采用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模式,因为此时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已经基本稳定,为了获得更大地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降低自身成本。
4.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对于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而言,应收账款的大量回收是其主要特征,此时由于企业尚未确定准备投入资金的项目,所以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往往为正值。通常来说,这种预算管理模式的管理重心在于现金出入控制,并通过对现金流量的规范与控制,对企业各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大量的实践表明,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模式尤其适用于那些事业正处于扩张的关键期,业务发展迅猛的企业,当然,也能应用于大型企业集团中用以实施内部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能够促进企业供应链、作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对资金、信息以及业务进行有機整合,并通过适当的授权与分权,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加强内部协调与沟通,同时也能为管理层监督提供有力的参考,能够使管理者绩效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更加完善。因此,企业必须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并根据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业务特点以及管理需求等确定所要采用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保证企业发展战略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从而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钟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特征及管理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3).
[2]沈琦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3).
[3]王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分析与探究[J].会计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