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的整体完善,以员工素质提高为基础,对企业的报销管理和内部流程起到关键性的优化作用。本文通过对信用报销的发展概况,特点及局限性,适用的范围及模式,以及信息技術的发展在信用报销中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同时促进全体人员的信用意识,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信用报销 信息技术 运用
一、引言
报销是企业运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流程,它既关乎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公司运营管理的水平。传统的报销流程由于审批节点多,时间跨度长,已无法满足部分企业特别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的实际需求,阻碍了员工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来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减化流程,提高效率,打造员工的信用体系,变革财务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新思路,是财务行业从业者即刻面临的新问题。
二、信用报销的发展概况
1.信用报销的概念、目的。信用报销即利用员工的个人信用,为员工的各类报销建立一条快速绿色通道,减少报销审批核验节点。其目的在于缩短报销的时间,提升员工的报销效率,减少无效审批,解放流程,促进公司的整体业务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对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规划管理,提高员工的信用意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2.信用报销的发展历程。信用报销来源于信用体系的发展,“言忠信而行正道者,必为天下人所心悦诚服”,中国古人早就有注重个人信用的各类名言警句,但由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局限性,个人信用体系未有完整的建立,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非常薄弱,信用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落后于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发达国家,个人信用记录早已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但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刚开始筹建。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也迈入大跨越时代。信用报销也如萌芽般逐渐发展并兴起。特别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互联网企业、高科技行业等涉及到人员流动较大的行业,对信用报销有较大的兴趣和强烈需求愿望。例如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推行的差旅费信用报销流程,就是建立在以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支持下并符合高科技行业特点的整套信用报销体系,极大的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随着国家大力建设个人信用体系和第三方平台的信用体系介入,信用报销作为其中的一个实际应用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信用报销的特点及局限性
1.信用报销的特点。信用报销是建立在企业员工个人信用基础上的一种报销模式,是基于企业、个人、社会三位一体的信用共同体。因此其具有报销时间短、流程效率高、信息化程度强、业务相似度集中、报销业务规范透明、信用评价体系健全等特点。
2.信用报销的局限性。信用报销基于上述特点,在实际业务实施过程,也出现了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认识不足,观念陈旧。信用报销体系起步较晚,从理论角度上看,目前尚无完整的理论概念和理论阐述。所以相关人员对其认识不足,特别是广大的财务人员对其理解不够,依然偏重于财务管理,忽视财务服务,财务创新和财务服务意识明显不足。应对新生事务接收意愿不强,财务观念陈旧,导致信用报销体系建设难度加大。(2)报销知识缺乏。虽然信用报销主体未变,依然为开展公司业务发生报销的员工个人,但由于信用报销取消了各层级的审批,自然提高了对员工报销的能力和知识要求。而现实生活中,传统观念认为报销是财务人员的专利,造成员工对报销业务普遍认识有偏差,报销基础工作欠缺,对报销单的填写规范、发票真假的辨识、业务类型的区分、责任心的高低均对信用报销的实施有较大的影响。(3)信用分级难度大。信用报销的重点是员工的信用,没有强大的信用分级体系则难以有效区分信用等级,则不能很好的发挥信用特有的性质,对信用报销就会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用的发展,从而对员工的信用分级实施难度加大。特别是新入职员工,社会信用资源缺失或信用信息无法有效联接,使其无法清晰界定信用等级,从而影响到信用报销体系的推进和整体效率。(4)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信用报销不仅仅依赖于员工的信用和信息系统的支持,还需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若没有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信用报销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高效率,还会造成管理混乱,资源浪费。比如,全面预算的推行、企业管理文化的认同、管理层的高效廉洁、内部业务流程的畅通等等。(5)信息支持系统有待提高。当前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任何企业已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要使信用报销能够完美的体现,更少不了信息系统的辅助。比如信用等级分类的数据库、报销流程的信息化,报销款项支付系统与银行支付系统的融合,报销发票与税务系统的自动识别等等,都是企业提高信用报销的有力保障。但目前各层级信息化系统融合还远远不够,尚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极需提高。
四、信用报销的适用范围及模式
1.信用报销的适用范围。当前,信用报销方兴未艾,一些企业认为只要是新兴的技术均可以拿来使用,熟不知,任何新鲜事务均产生于特定的环境,因此信用报销发展初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和所有的业务。纵观目前在信用报销领域实施较为良好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来说,信用报销也仅限于差旅费业务。所以仅从目前社会信息化发展程度和整体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状况来看,信用报销比较适用于高新技术行业、互联网行业、技术咨询服务行业等人员出差频繁所涉及的差旅费报销、日常费用报销等。但对于一些企业严控的重点费用如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等非日常费用目前尚不适合信用报销。否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浪费和管理漏洞,适得其反,实施结果弊大于利。
2.信用报销的模式。信用报销的核心,是在报销过程中,减少审批环节,以员工自身的信用作为保障,使其从费用报销提交至报销款项到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时也免于层层审核,减少无效无用审批,财务建立事后抽查制度,并与信用评级挂钩,从而提高业务流程速度和工作效率。目前信用报销操作的模式主要有两种:(1)部门主管审批。员工填写报销单,提交部门主管(即业务主管)审批后,即传递财务付款,财务不需要审核,事后依据原始单据核对入账。(2)部门设专兼职人员。由部门设专兼职人员填写报销单,直接提交财务予以付款,财务不需要审核,事后依据原始单据核对入账。
无论哪种模式,其核心原则就是由业务的主要行为者拥有财务支配权,也即将业务发生行为归原于业务发生者本身管理。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信用报销中的运用
1.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景展望。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业态的强势崛起,必然会深刻影响到部分行业的变革。虽然这些新兴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不足,但其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信息技术服务将在各行各业中得到高效释放,彻底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未来数年,各行各业中的重复性简单工种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2.信用报销中信息新技术的运用。信用报销基于信用,但信息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会极大的促进企业报销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如扫描技术的进步,可以自动扫描和识别发票的内容、真假,这样不仅是对报销业务的变更,更会颠覆整体企业财务核算体系。如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工商税务系统的融合,可以甄别开票企业是否运行正常、自动比对发票的真假和纳税申报。如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银行系统的融合,可以实现信用报销后的自动付款。如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提高信用评级和精细的分析企业经营数据,更为有效的掌握企业市场开拓和占有的状况。
信息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催生了信用报销业务的新生态,目前已有第三方服务平台接入,如“杭州每刻科技”首创的第三方信用报销服务体系,即为此方面的典型代表。因此信息技术的进步将很快在信息报销体系中及至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六、结语
目前信用报销方式逐渐兴起,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质的飞跃,不断地强化企业业务支撑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补充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都是每一个企业员工、财务管理者、企业管理者、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重点研究和重点支持并需要通力合作的重大课题。以在新的时期,提高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燕 企业员工信用报账问题研究[J]. 现代商业,2015,04(6):213-214.
作者简介:谭永先(1972.11—)男。民族:汉。籍贯:安徽。学历:本科。职称:中级。毕业学校:南京财经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关键词:信用报销 信息技术 运用
一、引言
报销是企业运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流程,它既关乎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公司运营管理的水平。传统的报销流程由于审批节点多,时间跨度长,已无法满足部分企业特别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的实际需求,阻碍了员工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来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减化流程,提高效率,打造员工的信用体系,变革财务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新思路,是财务行业从业者即刻面临的新问题。
二、信用报销的发展概况
1.信用报销的概念、目的。信用报销即利用员工的个人信用,为员工的各类报销建立一条快速绿色通道,减少报销审批核验节点。其目的在于缩短报销的时间,提升员工的报销效率,减少无效审批,解放流程,促进公司的整体业务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对企业员工自身素质的规划管理,提高员工的信用意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2.信用报销的发展历程。信用报销来源于信用体系的发展,“言忠信而行正道者,必为天下人所心悦诚服”,中国古人早就有注重个人信用的各类名言警句,但由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局限性,个人信用体系未有完整的建立,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非常薄弱,信用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落后于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发达国家,个人信用记录早已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但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还刚开始筹建。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也迈入大跨越时代。信用报销也如萌芽般逐渐发展并兴起。特别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互联网企业、高科技行业等涉及到人员流动较大的行业,对信用报销有较大的兴趣和强烈需求愿望。例如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推行的差旅费信用报销流程,就是建立在以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支持下并符合高科技行业特点的整套信用报销体系,极大的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随着国家大力建设个人信用体系和第三方平台的信用体系介入,信用报销作为其中的一个实际应用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信用报销的特点及局限性
1.信用报销的特点。信用报销是建立在企业员工个人信用基础上的一种报销模式,是基于企业、个人、社会三位一体的信用共同体。因此其具有报销时间短、流程效率高、信息化程度强、业务相似度集中、报销业务规范透明、信用评价体系健全等特点。
2.信用报销的局限性。信用报销基于上述特点,在实际业务实施过程,也出现了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认识不足,观念陈旧。信用报销体系起步较晚,从理论角度上看,目前尚无完整的理论概念和理论阐述。所以相关人员对其认识不足,特别是广大的财务人员对其理解不够,依然偏重于财务管理,忽视财务服务,财务创新和财务服务意识明显不足。应对新生事务接收意愿不强,财务观念陈旧,导致信用报销体系建设难度加大。(2)报销知识缺乏。虽然信用报销主体未变,依然为开展公司业务发生报销的员工个人,但由于信用报销取消了各层级的审批,自然提高了对员工报销的能力和知识要求。而现实生活中,传统观念认为报销是财务人员的专利,造成员工对报销业务普遍认识有偏差,报销基础工作欠缺,对报销单的填写规范、发票真假的辨识、业务类型的区分、责任心的高低均对信用报销的实施有较大的影响。(3)信用分级难度大。信用报销的重点是员工的信用,没有强大的信用分级体系则难以有效区分信用等级,则不能很好的发挥信用特有的性质,对信用报销就会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用的发展,从而对员工的信用分级实施难度加大。特别是新入职员工,社会信用资源缺失或信用信息无法有效联接,使其无法清晰界定信用等级,从而影响到信用报销体系的推进和整体效率。(4)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信用报销不仅仅依赖于员工的信用和信息系统的支持,还需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若没有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信用报销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高效率,还会造成管理混乱,资源浪费。比如,全面预算的推行、企业管理文化的认同、管理层的高效廉洁、内部业务流程的畅通等等。(5)信息支持系统有待提高。当前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任何企业已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要使信用报销能够完美的体现,更少不了信息系统的辅助。比如信用等级分类的数据库、报销流程的信息化,报销款项支付系统与银行支付系统的融合,报销发票与税务系统的自动识别等等,都是企业提高信用报销的有力保障。但目前各层级信息化系统融合还远远不够,尚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极需提高。
四、信用报销的适用范围及模式
1.信用报销的适用范围。当前,信用报销方兴未艾,一些企业认为只要是新兴的技术均可以拿来使用,熟不知,任何新鲜事务均产生于特定的环境,因此信用报销发展初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和所有的业务。纵观目前在信用报销领域实施较为良好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来说,信用报销也仅限于差旅费业务。所以仅从目前社会信息化发展程度和整体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状况来看,信用报销比较适用于高新技术行业、互联网行业、技术咨询服务行业等人员出差频繁所涉及的差旅费报销、日常费用报销等。但对于一些企业严控的重点费用如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等非日常费用目前尚不适合信用报销。否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浪费和管理漏洞,适得其反,实施结果弊大于利。
2.信用报销的模式。信用报销的核心,是在报销过程中,减少审批环节,以员工自身的信用作为保障,使其从费用报销提交至报销款项到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时也免于层层审核,减少无效无用审批,财务建立事后抽查制度,并与信用评级挂钩,从而提高业务流程速度和工作效率。目前信用报销操作的模式主要有两种:(1)部门主管审批。员工填写报销单,提交部门主管(即业务主管)审批后,即传递财务付款,财务不需要审核,事后依据原始单据核对入账。(2)部门设专兼职人员。由部门设专兼职人员填写报销单,直接提交财务予以付款,财务不需要审核,事后依据原始单据核对入账。
无论哪种模式,其核心原则就是由业务的主要行为者拥有财务支配权,也即将业务发生行为归原于业务发生者本身管理。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信用报销中的运用
1.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景展望。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业态的强势崛起,必然会深刻影响到部分行业的变革。虽然这些新兴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不足,但其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信息技术服务将在各行各业中得到高效释放,彻底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未来数年,各行各业中的重复性简单工种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2.信用报销中信息新技术的运用。信用报销基于信用,但信息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会极大的促进企业报销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如扫描技术的进步,可以自动扫描和识别发票的内容、真假,这样不仅是对报销业务的变更,更会颠覆整体企业财务核算体系。如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工商税务系统的融合,可以甄别开票企业是否运行正常、自动比对发票的真假和纳税申报。如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银行系统的融合,可以实现信用报销后的自动付款。如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提高信用评级和精细的分析企业经营数据,更为有效的掌握企业市场开拓和占有的状况。
信息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催生了信用报销业务的新生态,目前已有第三方服务平台接入,如“杭州每刻科技”首创的第三方信用报销服务体系,即为此方面的典型代表。因此信息技术的进步将很快在信息报销体系中及至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六、结语
目前信用报销方式逐渐兴起,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质的飞跃,不断地强化企业业务支撑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补充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都是每一个企业员工、财务管理者、企业管理者、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重点研究和重点支持并需要通力合作的重大课题。以在新的时期,提高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燕 企业员工信用报账问题研究[J]. 现代商业,2015,04(6):213-214.
作者简介:谭永先(1972.11—)男。民族:汉。籍贯:安徽。学历:本科。职称:中级。毕业学校:南京财经大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