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有许多孩子提起笔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言可写,为了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创设高效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习作,我不断摸索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除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习作的资源,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在教学中,可运用课文引导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结构,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阅读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指导学生仿写兴隆山;读了《猫》,指导学生仿写小动物……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一些写作的窍门。
2.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学习离不开兴趣,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创设各种情境。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
3.拓宽渠道,激励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并适时开展诸如讲故事、写成语比赛等活动,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摘抄名言名句、积累习作素材的能力。课堂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对于课文中精彩的语句片段,或背诵、或抄录或仿写等。我认为,只有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习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不仅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还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用到以后的习作中。
4.课堂中巧练习,提高习作实效。课堂教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主阵地,备课时要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作文训练的主要途径。
(1)抓学生容易迁移的文章练习。学习了《北京的春节》一课,我让学生仿写了《家乡的春节》来学习文章按时间顺序表达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如教学《月光曲》,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
(2)在学生易动情易发散思维处练习。如教学《凡卡》这一课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又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既可以用“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写一段话,又可以用“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为题写一段话。
5.完善评价,呵护习作热情。学生作文后,一方面老师应及时评改,给予肯定。在习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还是“总批”,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学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与不好,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我班一个学生在一次作文中写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姑娘变胖了。”我在这句话下面画了波浪线,在旁边批了个大大的“好”字,并且点了个长长的叹号。没想到举手之劳,却使他有了作文的信心,喜欢上了作文。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还可采用学生互评习作。让学生在组内交换习作,各自读一读、议一议、改一改、评一评。在互评互改后,学生分组讨论:最欣赏的是哪一篇文章,为什么;给其中一篇文章提出修改建议;这几篇文章共同的优点是什么等。这种互动合作式学习方式,较好地克服了过去作文评讲中的弊端,在范围上、程度上均为其知识的内化、迁移直至运用提供了条件。在这样的机遇中,学生大多能创造性地审视、评价他人以至自己的习作,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将作文教学溶汇于自然、社会、生活当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燃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作,会写作,乐写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1.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除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习作的资源,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在教学中,可运用课文引导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结构,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阅读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指导学生仿写兴隆山;读了《猫》,指导学生仿写小动物……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一些写作的窍门。
2.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学习离不开兴趣,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创设各种情境。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
3.拓宽渠道,激励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并适时开展诸如讲故事、写成语比赛等活动,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摘抄名言名句、积累习作素材的能力。课堂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对于课文中精彩的语句片段,或背诵、或抄录或仿写等。我认为,只有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习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不仅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还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用到以后的习作中。
4.课堂中巧练习,提高习作实效。课堂教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主阵地,备课时要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作文训练的主要途径。
(1)抓学生容易迁移的文章练习。学习了《北京的春节》一课,我让学生仿写了《家乡的春节》来学习文章按时间顺序表达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如教学《月光曲》,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
(2)在学生易动情易发散思维处练习。如教学《凡卡》这一课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又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既可以用“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为题写一段话,又可以用“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为题写一段话。
5.完善评价,呵护习作热情。学生作文后,一方面老师应及时评改,给予肯定。在习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还是“总批”,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学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与不好,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我班一个学生在一次作文中写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姑娘变胖了。”我在这句话下面画了波浪线,在旁边批了个大大的“好”字,并且点了个长长的叹号。没想到举手之劳,却使他有了作文的信心,喜欢上了作文。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还可采用学生互评习作。让学生在组内交换习作,各自读一读、议一议、改一改、评一评。在互评互改后,学生分组讨论:最欣赏的是哪一篇文章,为什么;给其中一篇文章提出修改建议;这几篇文章共同的优点是什么等。这种互动合作式学习方式,较好地克服了过去作文评讲中的弊端,在范围上、程度上均为其知识的内化、迁移直至运用提供了条件。在这样的机遇中,学生大多能创造性地审视、评价他人以至自己的习作,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将作文教学溶汇于自然、社会、生活当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燃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作,会写作,乐写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