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检测,因此作业的质量一直深深地牵动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可是纵观现在的教学,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择,是喜欢上课还是做作业,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上课。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作业会如此不受学生喜欢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传统的作业以关注工具性为主,忽视了作业的人文关怀,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是否是基于学生的发展?是否能带给孩子一种享受?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有基于学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学生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人文作业。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减负空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展其独特个性。所以笔者认为,为了提升作业质量,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也不妨利用作业本上一些“边角空间”,花一些心思,进行一场作业的改革。
一、精心设计,张扬个性
作为学习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练习,教师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却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了提升作业质量,同时不加重学生负担,笔者认为可利用作业本“边角空间”,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能多种感官得到体验,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能唤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让他们更主动地去完成。
(1)绘图创作,放飞想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真正源泉”。儿童形象思维较积极,如果能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一些“动手画”的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2)摘录经典,积累语言。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语文园地中出现了一些经典的谚语、格言、对联,含义深刻,教师在教学时可抓住这些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课外再去摘录一些相关的好词佳句,以丰富他们的积累。如三下《语文园地六》中学到了一些关于友谊的格言,学生们对此较感兴趣,笔者就让他们又收集了几句摘抄在作业本空白处。这样,既有利于他们合理而有效的积累,又使以后写作引用时便于查找。另外,笔者平时还鼓励学生在“边角空间”里再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学生在画画期间也在思考摘抄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回忆和积累。一段时间下来,这些积累在作业本“边角空间”的好词佳句使得作业本所涵盖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学生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引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而学生在欣赏自己的积累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爱护本子的习惯。
(3)读写结合,对话本文。在“边角空间”里,除了做一些字词的基础练习,步入中段,教师可抓住课文的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做一些练笔作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综合运用,联系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它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把作业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润物细无声地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巩固了语文知识,发展了语文能力。
(5)补充资料,拓宽知识。随着年级的增高,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多,如三上《邮票齿孔的故事》引出了关于邮票的知识;三下《月球之谜》又延伸开了关于月球的一些未解之谜。教师可以请学生把预习时找的一些相关资料粘贴在“边角空间”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二、自由选择,自主设计
作业历来都是由教师布置、学生被动完成的,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难度都来自教师的个体思维,面向几十个学生,难免总会有所偏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边角空间”里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自己评改,不仅可以提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进行自我查漏补缺,从而学得更为轻松有效,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
(1)自由配图,宣泄心情。低年级学生普遍都喜欢绘画,看他们的语文书、作业本上经常会画满图画,影响了书本、作业本的整洁。后来笔者发现在很多的课文中都有画图这样的内容,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学生那么喜欢画,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画个够呢?于是在学生的课堂作业本上,笔者给他们留了画图的空间,让学生“畅所欲画”。学生只要符合本课主题,可以自由发挥,不管是卡通漫画、还是简笔画,都可以创作。实践下来,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宣泄心情”的角落,不但努力把画画得美观,而且有意识地开始爱护起自己的本子,作业本文画并茂,变得更干净整洁,提升了作业本的“形象”。
(2)选择菜单,按需完成。实施新课程的一个根本点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根据学生差异,在“边角空间”设计多梯级作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
(3)独立设计,各显神通。这是一种独立创新的作业,在学完一课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发挥各自能力——“我的地盘我做主”,在“边角空间”里自主设计练习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困生倾向于出看拼音写词、组词类最基础性的练习题,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通常会出一些发散思维的练习。将这些不同的题目设计类型在班上进行展评,看谁设计的作业新颖有趣,能让同学喜欢做,动脑子去做,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全体同学练习。这样的创意设计,能有效提高學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学困生,也是对他们出题能力、学习能力的一种锻炼。
(4)合作设计,群策群力。这是一种多向互动的作业,可在班里四人小组内合作完成作业设计和作答。三下学完《惊弓之鸟》一文后,笔者让小组内的同学在“边角空间”里分别从字、词、句等方面去设计作业,设计完后并自主选择,交换作答。有的学生根据这课的字词,出了“比一比组词”的练习;有的学生根据课题,出了找成语故事的练习。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了相应的习题来做。除了这种形式,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一部分同学负责设计作业,另一部分同学完成答题。
三、互动评价,增进沟通
目前,作业的批改形式普遍比较单一,缺乏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对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存在局限性。笔者认为批改中应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沟通,从而潜在地提升作业质量。
(1)温情批语,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作业中,教师更关注其学习态度和情感,作业中透露出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中的各种思想,教师应善于从中捕捉信息,充分利用“边角空间”的平台,借助“批语”这座沟通的桥梁,对其解疑释难、引导鼓励,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2)生生评改,提高能力。优化作业批改,也应对教师独批独改的做法进行改革。与上文中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相适应,学生自主设计的练习也可由他们自主批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信息在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尝试让学生在批改时准备不同颜色的笔,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意见,效果也很不错。
一、精心设计,张扬个性
作为学习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练习,教师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却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了提升作业质量,同时不加重学生负担,笔者认为可利用作业本“边角空间”,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能多种感官得到体验,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能唤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让他们更主动地去完成。
(1)绘图创作,放飞想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真正源泉”。儿童形象思维较积极,如果能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一些“动手画”的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2)摘录经典,积累语言。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语文园地中出现了一些经典的谚语、格言、对联,含义深刻,教师在教学时可抓住这些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课外再去摘录一些相关的好词佳句,以丰富他们的积累。如三下《语文园地六》中学到了一些关于友谊的格言,学生们对此较感兴趣,笔者就让他们又收集了几句摘抄在作业本空白处。这样,既有利于他们合理而有效的积累,又使以后写作引用时便于查找。另外,笔者平时还鼓励学生在“边角空间”里再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学生在画画期间也在思考摘抄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回忆和积累。一段时间下来,这些积累在作业本“边角空间”的好词佳句使得作业本所涵盖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学生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引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而学生在欣赏自己的积累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爱护本子的习惯。
(3)读写结合,对话本文。在“边角空间”里,除了做一些字词的基础练习,步入中段,教师可抓住课文的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做一些练笔作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综合运用,联系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它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把作业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润物细无声地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巩固了语文知识,发展了语文能力。
(5)补充资料,拓宽知识。随着年级的增高,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多,如三上《邮票齿孔的故事》引出了关于邮票的知识;三下《月球之谜》又延伸开了关于月球的一些未解之谜。教师可以请学生把预习时找的一些相关资料粘贴在“边角空间”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二、自由选择,自主设计
作业历来都是由教师布置、学生被动完成的,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难度都来自教师的个体思维,面向几十个学生,难免总会有所偏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边角空间”里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自己评改,不仅可以提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进行自我查漏补缺,从而学得更为轻松有效,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
(1)自由配图,宣泄心情。低年级学生普遍都喜欢绘画,看他们的语文书、作业本上经常会画满图画,影响了书本、作业本的整洁。后来笔者发现在很多的课文中都有画图这样的内容,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学生那么喜欢画,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画个够呢?于是在学生的课堂作业本上,笔者给他们留了画图的空间,让学生“畅所欲画”。学生只要符合本课主题,可以自由发挥,不管是卡通漫画、还是简笔画,都可以创作。实践下来,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宣泄心情”的角落,不但努力把画画得美观,而且有意识地开始爱护起自己的本子,作业本文画并茂,变得更干净整洁,提升了作业本的“形象”。
(2)选择菜单,按需完成。实施新课程的一个根本点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根据学生差异,在“边角空间”设计多梯级作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
(3)独立设计,各显神通。这是一种独立创新的作业,在学完一课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发挥各自能力——“我的地盘我做主”,在“边角空间”里自主设计练习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困生倾向于出看拼音写词、组词类最基础性的练习题,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通常会出一些发散思维的练习。将这些不同的题目设计类型在班上进行展评,看谁设计的作业新颖有趣,能让同学喜欢做,动脑子去做,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全体同学练习。这样的创意设计,能有效提高學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学困生,也是对他们出题能力、学习能力的一种锻炼。
(4)合作设计,群策群力。这是一种多向互动的作业,可在班里四人小组内合作完成作业设计和作答。三下学完《惊弓之鸟》一文后,笔者让小组内的同学在“边角空间”里分别从字、词、句等方面去设计作业,设计完后并自主选择,交换作答。有的学生根据这课的字词,出了“比一比组词”的练习;有的学生根据课题,出了找成语故事的练习。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了相应的习题来做。除了这种形式,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一部分同学负责设计作业,另一部分同学完成答题。
三、互动评价,增进沟通
目前,作业的批改形式普遍比较单一,缺乏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对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存在局限性。笔者认为批改中应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沟通,从而潜在地提升作业质量。
(1)温情批语,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作业中,教师更关注其学习态度和情感,作业中透露出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中的各种思想,教师应善于从中捕捉信息,充分利用“边角空间”的平台,借助“批语”这座沟通的桥梁,对其解疑释难、引导鼓励,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2)生生评改,提高能力。优化作业批改,也应对教师独批独改的做法进行改革。与上文中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相适应,学生自主设计的练习也可由他们自主批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信息在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尝试让学生在批改时准备不同颜色的笔,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意见,效果也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