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作业本“边角空间” 提升作业有效性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检测,因此作业的质量一直深深地牵动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可是纵观现在的教学,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择,是喜欢上课还是做作业,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上课。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作业会如此不受学生喜欢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传统的作业以关注工具性为主,忽视了作业的人文关怀,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是否是基于学生的发展?是否能带给孩子一种享受?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有基于学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学生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人文作业。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减负空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展其独特个性。所以笔者认为,为了提升作业质量,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也不妨利用作业本上一些“边角空间”,花一些心思,进行一场作业的改革。
  一、精心设计,张扬个性
  作为学习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练习,教师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却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了提升作业质量,同时不加重学生负担,笔者认为可利用作业本“边角空间”,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能多种感官得到体验,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能唤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让他们更主动地去完成。
  (1)绘图创作,放飞想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真正源泉”。儿童形象思维较积极,如果能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一些“动手画”的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2)摘录经典,积累语言。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语文园地中出现了一些经典的谚语、格言、对联,含义深刻,教师在教学时可抓住这些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课外再去摘录一些相关的好词佳句,以丰富他们的积累。如三下《语文园地六》中学到了一些关于友谊的格言,学生们对此较感兴趣,笔者就让他们又收集了几句摘抄在作业本空白处。这样,既有利于他们合理而有效的积累,又使以后写作引用时便于查找。另外,笔者平时还鼓励学生在“边角空间”里再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学生在画画期间也在思考摘抄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回忆和积累。一段时间下来,这些积累在作业本“边角空间”的好词佳句使得作业本所涵盖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学生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引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而学生在欣赏自己的积累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爱护本子的习惯。
  (3)读写结合,对话本文。在“边角空间”里,除了做一些字词的基础练习,步入中段,教师可抓住课文的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做一些练笔作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综合运用,联系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它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把作业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润物细无声地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巩固了语文知识,发展了语文能力。
  (5)补充资料,拓宽知识。随着年级的增高,一些课文中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多,如三上《邮票齿孔的故事》引出了关于邮票的知识;三下《月球之谜》又延伸开了关于月球的一些未解之谜。教师可以请学生把预习时找的一些相关资料粘贴在“边角空间”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二、自由选择,自主设计
  作业历来都是由教师布置、学生被动完成的,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难度都来自教师的个体思维,面向几十个学生,难免总会有所偏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边角空间”里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自己评改,不仅可以提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进行自我查漏补缺,从而学得更为轻松有效,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
  (1)自由配图,宣泄心情。低年级学生普遍都喜欢绘画,看他们的语文书、作业本上经常会画满图画,影响了书本、作业本的整洁。后来笔者发现在很多的课文中都有画图这样的内容,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学生那么喜欢画,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画个够呢?于是在学生的课堂作业本上,笔者给他们留了画图的空间,让学生“畅所欲画”。学生只要符合本课主题,可以自由发挥,不管是卡通漫画、还是简笔画,都可以创作。实践下来,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宣泄心情”的角落,不但努力把画画得美观,而且有意识地开始爱护起自己的本子,作业本文画并茂,变得更干净整洁,提升了作业本的“形象”。
  (2)选择菜单,按需完成。实施新课程的一个根本点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根据学生差异,在“边角空间”设计多梯级作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
  (3)独立设计,各显神通。这是一种独立创新的作业,在学完一课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发挥各自能力——“我的地盘我做主”,在“边角空间”里自主设计练习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学困生倾向于出看拼音写词、组词类最基础性的练习题,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通常会出一些发散思维的练习。将这些不同的题目设计类型在班上进行展评,看谁设计的作业新颖有趣,能让同学喜欢做,动脑子去做,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全体同学练习。这样的创意设计,能有效提高學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学困生,也是对他们出题能力、学习能力的一种锻炼。
  (4)合作设计,群策群力。这是一种多向互动的作业,可在班里四人小组内合作完成作业设计和作答。三下学完《惊弓之鸟》一文后,笔者让小组内的同学在“边角空间”里分别从字、词、句等方面去设计作业,设计完后并自主选择,交换作答。有的学生根据这课的字词,出了“比一比组词”的练习;有的学生根据课题,出了找成语故事的练习。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了相应的习题来做。除了这种形式,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一部分同学负责设计作业,另一部分同学完成答题。
  三、互动评价,增进沟通
  目前,作业的批改形式普遍比较单一,缺乏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对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存在局限性。笔者认为批改中应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沟通,从而潜在地提升作业质量。
  (1)温情批语,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作业中,教师更关注其学习态度和情感,作业中透露出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中的各种思想,教师应善于从中捕捉信息,充分利用“边角空间”的平台,借助“批语”这座沟通的桥梁,对其解疑释难、引导鼓励,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2)生生评改,提高能力。优化作业批改,也应对教师独批独改的做法进行改革。与上文中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相适应,学生自主设计的练习也可由他们自主批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信息在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尝试让学生在批改时准备不同颜色的笔,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意见,效果也很不错。
其他文献
以等量异号(同号)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为载体,考察电场相关的知识,是常见的出題形式,题目往往涉及电场强度的合成,电势及电势差,静电力做功,电势能,电场线等知识点。学生应能够灵活使用各概念并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才能把此类题做好。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目不难,但一些基本概念掌握不清的学生往往易失分。
期刊
摘要:数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然而,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这样做势必将学生培养成模仿和解题机器。因此,概念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关键词:数学概念 引入 形成 理解 应用  要
期刊
“数学是自然科学王冠上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很多伟人给了数学很高的评价,可是我们的学生总觉得,数学是抽象的,是枯燥的,一句话:很没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味”呢?关键在于要设置一个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又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开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我班的生活委员给报名参赛的运动员买了一些纪念品,他买了5支钢笔,
期刊
语文教育应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进而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生命教育进行渗透呢?  一、改革语文课堂,改善师生关系,构造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关注生命,首先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认识,把学生看作一个个特殊的生命体,要用发展的目光看待他们,认识到他们都有极大的潜能,帮助其发展个性,使教学具有人性化;要坚持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多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主动思维、大胆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我从三年级就引导孩子根据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自主认读单词,两年来,大部分孩子就能见词会拼读,会读就会根据拼读会写单词了,单词解决了,英语学起来就越来越简单了,孩子们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一大批孩子英语成
期刊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思维缺乏,但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因此,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何找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这就对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  一、生活化教育氛围的营造  美国教育家杜威有至理名言:"教育本身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课堂教学好比生活在家庭里,生活在邻里间,好比运动在动动场".生活是教育的本源,生活就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期刊
一、乐舞的起源  关于乐舞的起源,乐舞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首先是劳动说或模仿说,它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它是远古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艺术形式,主要是通过对动物的声音或者是对动作的模仿来实现自身发展目的的这样一种行为方式;再者是宗教祭祀说,这是对超现实世界的感知。当时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足,没有足够能力去抵抗自然,于是就用鬼怪神灵来解释自然界的种种现象,通过祭祀
期刊
当下社会科技发展迅速,教学硬件也由此得益,从早期的书本、图片等实体道具,到如今的课件投影、一体机等多媒体的教学工具,大大丰富了老师们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如百花齐放,争相斗艳。写作教学自然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所以老师们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使用当下便利的教学条件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和文学素养。  一、“怕写”作文难进步  “怕写作文”是当前小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根据对某校学生的调查,发现怕写作文人
期刊
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中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各种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宠着,爷爷奶奶疼着,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有长辈包揽,久而久之有些人就养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因而,教育必须体现对生命的关怀,而自身也必须呈现与生命过程同质的基本形态特征。  “生命语文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也是用生命而为的教育”。熊芳芳老师这样阐释生命语文,“即以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属性,与生活牵手,让生命发言,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是为帮助我们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