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自然科学王冠上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很多伟人给了数学很高的评价,可是我们的学生总觉得,数学是抽象的,是枯燥的,一句话:很没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味”呢?关键在于要设置一个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又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开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我班的生活委员给报名参赛的运动员买了一些纪念品,他买了5支钢笔,4个笔记本。但是体育委员说不够,于是生活委员又去买了同样的钢笔6支,笔记本3个。钢笔每支x元,笔记本每个y元,那么生活委员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这是我在进行《合并同类项》这一课的教学时为学生编的一道题。学生们一看,马上来了兴趣,不一会儿,就列出了多种代数式,师生合作,选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代数式,稍加整理,我在黑板上写下了:(5x+4y)+(6x+3y)=5x+4y+6x+3y=(5x+6x)+(4y+3y)=(5+6)x+(4+3)y=11x+7y。这样一来,本课要研究的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全过程,就已经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了。
二、设置疑问,引出争论
即将进行《二次函数y=a(x+h)2 (a≠0)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了,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x2 ,y=(x+1)2 ,y=(x-1.5)2的图象。因为已经学过了《二次函数y=ax2 (a≠0)与y=ax2+k的图象、性质及联系》,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信心十足地开始了列表、描点、连线的工作。可是,还没等我走进教室,学生们已经吵开了锅,四人学习小组已经在开始讨论了。当我带着一脸的窃喜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学生们马上把矛头指向了我。我把他们画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投影出来:自变量x取的值是x=-2,-1,0,1,2…所以画出的二次函数y=(x+1)2 的图象是对称轴左边太少,右边太多的抛物线;而二次函数y=(x-1.5)2的图象除了与上面类似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它缺少了该有的顶点;二次函数y=x2没有任何问题,是漂亮的抛物线。对于第一个问题,马上有小组拿出了解决方法:再描两个点(-4,9)和(-3,4);或描一个点(-3,4),去掉一个点(2,9)。可是第二个问题怎么办呢?于是又展开了一场辩论赛。不久,就利用轴对称性质找到了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x=1.5,从而找到了顶点,轻松自然地归纳了二次函数y=a(x+h)2 (a≠0)的性质。
三、动动手指,牵动脑子
“同学们,明天我们要研究矩形了,今天回去后,请每位同学制作一个矩形。不论大小,随便用什么材料都可以。并请想办法说明你做的确实是个矩形。”于是,第二天,我的桌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矩形:有铁丝折成的,有纸片剪成的,有塑料条粘贴的……我把它们一一展示在黑板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拿出来展览,所有的学生都兴奋起来。当我让创作者介绍他在做矩形的过程中是“如何截取材料,如何动手连接”的时候,学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说得不到位的地方,又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补充,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经验要介绍。把这些经验稍加整理,不但归纳出了矩形的特征,而且让学生理解了矩形的识别方法。
四、也可以将多种形式综合起来
比如我在进行《勾股定理》这一课的教学时,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些我国近几年的新建筑物的美丽图片,让他们感受我国经济腾飞以后科技的进步,学生们精神一振。我把图片定格在雄壮的南浦大桥,在作了简单的介绍后,鼓动学生也当一回橋梁设计工程师,设计一座斜拉索大桥。学生们的情绪再一次被点燃,热情高涨地动起手来,而我则适时地给出指点:画一条水平直线表示桥面,再画一条与它垂直的线段AC表示桥塔,桥塔AC的长用3厘米表示,在离塔底C点4厘米处设计一个拉桩点B,作为工程师,你必须先计算好钢丝AB的长度,才能让你的工人把它架到桥上去。于是展开了一番讨论,得出结论:AC=3厘米,BC=4厘米,AB=5厘米;还可以让学生再画一例:AC=5厘米,BC=12厘米,AB=13厘米;……然后分析数据,找出蕴含的规律:AC2+BC2=AB2,从而引入勾股定理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美丽的“凤头”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因为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了学习数学的快乐,而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又再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所以,为你的每一节课精心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始吧,这小小的努力一定会有令你满意的收获。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我班的生活委员给报名参赛的运动员买了一些纪念品,他买了5支钢笔,4个笔记本。但是体育委员说不够,于是生活委员又去买了同样的钢笔6支,笔记本3个。钢笔每支x元,笔记本每个y元,那么生活委员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这是我在进行《合并同类项》这一课的教学时为学生编的一道题。学生们一看,马上来了兴趣,不一会儿,就列出了多种代数式,师生合作,选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代数式,稍加整理,我在黑板上写下了:(5x+4y)+(6x+3y)=5x+4y+6x+3y=(5x+6x)+(4y+3y)=(5+6)x+(4+3)y=11x+7y。这样一来,本课要研究的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全过程,就已经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了。
二、设置疑问,引出争论
即将进行《二次函数y=a(x+h)2 (a≠0)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了,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x2 ,y=(x+1)2 ,y=(x-1.5)2的图象。因为已经学过了《二次函数y=ax2 (a≠0)与y=ax2+k的图象、性质及联系》,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信心十足地开始了列表、描点、连线的工作。可是,还没等我走进教室,学生们已经吵开了锅,四人学习小组已经在开始讨论了。当我带着一脸的窃喜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学生们马上把矛头指向了我。我把他们画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投影出来:自变量x取的值是x=-2,-1,0,1,2…所以画出的二次函数y=(x+1)2 的图象是对称轴左边太少,右边太多的抛物线;而二次函数y=(x-1.5)2的图象除了与上面类似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它缺少了该有的顶点;二次函数y=x2没有任何问题,是漂亮的抛物线。对于第一个问题,马上有小组拿出了解决方法:再描两个点(-4,9)和(-3,4);或描一个点(-3,4),去掉一个点(2,9)。可是第二个问题怎么办呢?于是又展开了一场辩论赛。不久,就利用轴对称性质找到了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x=1.5,从而找到了顶点,轻松自然地归纳了二次函数y=a(x+h)2 (a≠0)的性质。
三、动动手指,牵动脑子
“同学们,明天我们要研究矩形了,今天回去后,请每位同学制作一个矩形。不论大小,随便用什么材料都可以。并请想办法说明你做的确实是个矩形。”于是,第二天,我的桌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矩形:有铁丝折成的,有纸片剪成的,有塑料条粘贴的……我把它们一一展示在黑板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拿出来展览,所有的学生都兴奋起来。当我让创作者介绍他在做矩形的过程中是“如何截取材料,如何动手连接”的时候,学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说得不到位的地方,又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补充,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经验要介绍。把这些经验稍加整理,不但归纳出了矩形的特征,而且让学生理解了矩形的识别方法。
四、也可以将多种形式综合起来
比如我在进行《勾股定理》这一课的教学时,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些我国近几年的新建筑物的美丽图片,让他们感受我国经济腾飞以后科技的进步,学生们精神一振。我把图片定格在雄壮的南浦大桥,在作了简单的介绍后,鼓动学生也当一回橋梁设计工程师,设计一座斜拉索大桥。学生们的情绪再一次被点燃,热情高涨地动起手来,而我则适时地给出指点:画一条水平直线表示桥面,再画一条与它垂直的线段AC表示桥塔,桥塔AC的长用3厘米表示,在离塔底C点4厘米处设计一个拉桩点B,作为工程师,你必须先计算好钢丝AB的长度,才能让你的工人把它架到桥上去。于是展开了一番讨论,得出结论:AC=3厘米,BC=4厘米,AB=5厘米;还可以让学生再画一例:AC=5厘米,BC=12厘米,AB=13厘米;……然后分析数据,找出蕴含的规律:AC2+BC2=AB2,从而引入勾股定理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美丽的“凤头”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因为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了学习数学的快乐,而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又再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所以,为你的每一节课精心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始吧,这小小的努力一定会有令你满意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