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三教师肩负着完成学校高考任务的重担,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和主管部门的非同寻常的压力。情感交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在高三的数学复习教学中怎样激活发学生、煽动学生,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情感需要,使他们乐学善学。
关键词:数学复习 多媒体信息技术 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五环节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由于受山区经济因素制约和教学环境氛围的影响,山区课堂教学往往模式过与单一,基本还是以教师“一人堂”为主,偶尔会穿插学生发言或练习。在教师这“一人堂”明显具有“权威感”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很容易会感到枯燥压抑而游离其外,丧失继续学习的动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不少上课发呆睡觉、学习懒散的学习差等生,却能成为网吧里娴熟操作电脑与网友聊天、操控网络游戏的网络优等生,这些知识并没有老师专门在课堂给他们讲解、分析,为什么他们却能主动去掌握,而且不害怕多次失败,却能反复操练并达到如此熟练的程度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情感”的因素使然。
第一,电脑游戏逼真的情景设计具有很强的模仿功能,使操控者身临其境就象直接参与其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第二,电脑游戏中的人物和文字的表现有很强的感染功能,参与者从中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第三,网友间的网络交流,处于平等和谐的情感关系之中,达到了情感上的沟通和融洽。第四,电脑游戏的通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使他们精神振奋,全身心投入。第五,玩电脑游戏每次失败后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反复多次总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处在愉悦的环境之中。
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严峻考验,承受着非同寻常的压力,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怎样以情优教,是所有高三教师都在反思的问题。下面谈谈在我高三复习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简化数学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是数学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反映一类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排除对象具体的物质内容,抽象出内在本质属性的一种形式。数学概念的学习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以及数学能力的提高都密切相关,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学科教学的经验使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了特殊的功能。如在概念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在椭圆性质的复习中,过去常用“描点法”粗略地作出不同参数下各种椭圆的图象,从而得出相关的性质,甚至于在有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画图比较费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性质。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作图功能,畫出不同参数下的图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由于参数的变化而引起图像的变化,从而概括出相关的性质,使学生真正理解参数对图象的作用。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疑问探索性地研究性质,获得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揭示数学知识规律
传统的教学媒体所呈现的形态为:“教科书+黑板+视听媒体”但视听媒体缺乏交互功能,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媒体正向现代教学媒体“教科书+多媒体+网络”转变,教学媒体再也不是传统教学内容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引导学生交流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创造条件。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能很好地完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信息的交流。另外师生还可通过通讯工具与外界广泛交流,获取知识。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更是能突破书本、课堂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极大地扩大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接触到更广泛地知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认知重、难点
有些内容历来是数学教学的难点,例如参数的变化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函数的单调性,数列极限的概念等等。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难点。例如可以通过拖动鼠标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可以通过同时观察屏幕上几个窗口图象上点的运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能够在屏幕上观察表示数列的几十甚至上百项的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看来难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了计算机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得多。原来的"讲给你听"能够改变为"演示给你看",甚至变成"在计算机上操作",于是许多传统教学的难点现在变得容易克服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立体几何教学内容
利用计算机本身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这正是数学CAI的着眼点。 例如立体几何入门难是多年来数学教学的难点,一是画图与识图,图立不起来,二是对空间图形的复杂位置关系条理不清,构思不出来,而CAI在这方面有潜在的巨大优势。如:“球的表现积”,用3D制作,把圆锥和圆台展开,求出它们的表面积,再制作一个球和一个平面,用平面截球形成不同的圆台这一过程制作成为动画,应用3D制作数学软件,表达了难以用语言说清的问题;“多面体截面作法”,也可以用视听结合方式传授知识信息,可以使学生眼观文字图形,耳听解说旁白,字形规范,作图清晰,其学习效率和记忆效率明显提高。总之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利用CAI软件,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空间观念及做图能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分化解析几何教学因难
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有两个要点:第一,在平面建立坐标系,一点的坐标与一组有序的实数对相对应;第二,在平面上建立了坐标系后,平面上的一条曲线就可由带两个变数的一个代数方程来表示了。可以利用数学课件展示这种联系,并且计算机具有进行动态的演示的功能,可以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在解析几何处理参数变化引起轨迹形成的过程,这一优势更为突出。而且人的大脑对动态画面的印象要远远超过对静态画面的印象。这就为教师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手段。例如“双曲线”这一章节是高中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这一节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枯燥无味。用Authorware软件来制作CAI 课件,将双曲线的形成制成动态的形成过程,设计按钮,学生可以自己控制曲线形成过程,观察到到两个定点距离的差是正负不同数值时就形成了双曲线的左右两支,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到解析几何的本质内涵。
六、运用信息技术,把握数学建模过程
“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具体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学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信息技术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各个基本步骤——模型的准备、假设、构成、求解、分析,都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尤其是模型的准备阶段,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大量相关信息,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必需的各种信息,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在模型的求解阶段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纷繁的计算,许多时候还可以将系统运行情况用计算机模拟出来,因此编程和熟悉数学软件包能力便显得举足轻重了。例如解析几何上利用,计算机展现的地球、月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抛物面反光镜的原理,椭圆规、公路上自行车的运动,美丽的花瓣等等。
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以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辅助教学课件,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不仅为教师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也能深深地激发起学生不断学习的愿望。在这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下,真正使乐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金;师生互动式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郁蕾;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李艳利;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龚新玲;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邵迎;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开展高效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
杜庆宏 - 《数学教育学报》,2010年05期
7、 有效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
于鸿丽 - 《数学通报》,2010年09期
【此论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区普通高中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批准号:2012YQJK248)研究成果】
关键词:数学复习 多媒体信息技术 和谐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五环节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由于受山区经济因素制约和教学环境氛围的影响,山区课堂教学往往模式过与单一,基本还是以教师“一人堂”为主,偶尔会穿插学生发言或练习。在教师这“一人堂”明显具有“权威感”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很容易会感到枯燥压抑而游离其外,丧失继续学习的动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不少上课发呆睡觉、学习懒散的学习差等生,却能成为网吧里娴熟操作电脑与网友聊天、操控网络游戏的网络优等生,这些知识并没有老师专门在课堂给他们讲解、分析,为什么他们却能主动去掌握,而且不害怕多次失败,却能反复操练并达到如此熟练的程度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情感”的因素使然。
第一,电脑游戏逼真的情景设计具有很强的模仿功能,使操控者身临其境就象直接参与其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第二,电脑游戏中的人物和文字的表现有很强的感染功能,参与者从中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第三,网友间的网络交流,处于平等和谐的情感关系之中,达到了情感上的沟通和融洽。第四,电脑游戏的通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使他们精神振奋,全身心投入。第五,玩电脑游戏每次失败后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反复多次总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处在愉悦的环境之中。
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严峻考验,承受着非同寻常的压力,在高三的数学教学中怎样以情优教,是所有高三教师都在反思的问题。下面谈谈在我高三复习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简化数学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是数学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反映一类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排除对象具体的物质内容,抽象出内在本质属性的一种形式。数学概念的学习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以及数学能力的提高都密切相关,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学科教学的经验使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了特殊的功能。如在概念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在椭圆性质的复习中,过去常用“描点法”粗略地作出不同参数下各种椭圆的图象,从而得出相关的性质,甚至于在有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画图比较费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性质。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作图功能,畫出不同参数下的图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由于参数的变化而引起图像的变化,从而概括出相关的性质,使学生真正理解参数对图象的作用。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疑问探索性地研究性质,获得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揭示数学知识规律
传统的教学媒体所呈现的形态为:“教科书+黑板+视听媒体”但视听媒体缺乏交互功能,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媒体正向现代教学媒体“教科书+多媒体+网络”转变,教学媒体再也不是传统教学内容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引导学生交流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创造条件。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能很好地完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信息的交流。另外师生还可通过通讯工具与外界广泛交流,获取知识。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更是能突破书本、课堂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极大地扩大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接触到更广泛地知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认知重、难点
有些内容历来是数学教学的难点,例如参数的变化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函数的单调性,数列极限的概念等等。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难点。例如可以通过拖动鼠标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可以通过同时观察屏幕上几个窗口图象上点的运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能够在屏幕上观察表示数列的几十甚至上百项的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看来难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了计算机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得多。原来的"讲给你听"能够改变为"演示给你看",甚至变成"在计算机上操作",于是许多传统教学的难点现在变得容易克服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立体几何教学内容
利用计算机本身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这正是数学CAI的着眼点。 例如立体几何入门难是多年来数学教学的难点,一是画图与识图,图立不起来,二是对空间图形的复杂位置关系条理不清,构思不出来,而CAI在这方面有潜在的巨大优势。如:“球的表现积”,用3D制作,把圆锥和圆台展开,求出它们的表面积,再制作一个球和一个平面,用平面截球形成不同的圆台这一过程制作成为动画,应用3D制作数学软件,表达了难以用语言说清的问题;“多面体截面作法”,也可以用视听结合方式传授知识信息,可以使学生眼观文字图形,耳听解说旁白,字形规范,作图清晰,其学习效率和记忆效率明显提高。总之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利用CAI软件,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空间观念及做图能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分化解析几何教学因难
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有两个要点:第一,在平面建立坐标系,一点的坐标与一组有序的实数对相对应;第二,在平面上建立了坐标系后,平面上的一条曲线就可由带两个变数的一个代数方程来表示了。可以利用数学课件展示这种联系,并且计算机具有进行动态的演示的功能,可以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在解析几何处理参数变化引起轨迹形成的过程,这一优势更为突出。而且人的大脑对动态画面的印象要远远超过对静态画面的印象。这就为教师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手段。例如“双曲线”这一章节是高中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这一节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枯燥无味。用Authorware软件来制作CAI 课件,将双曲线的形成制成动态的形成过程,设计按钮,学生可以自己控制曲线形成过程,观察到到两个定点距离的差是正负不同数值时就形成了双曲线的左右两支,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到解析几何的本质内涵。
六、运用信息技术,把握数学建模过程
“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具体来说,数学模型就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学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信息技术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各个基本步骤——模型的准备、假设、构成、求解、分析,都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尤其是模型的准备阶段,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大量相关信息,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必需的各种信息,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在模型的求解阶段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纷繁的计算,许多时候还可以将系统运行情况用计算机模拟出来,因此编程和熟悉数学软件包能力便显得举足轻重了。例如解析几何上利用,计算机展现的地球、月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抛物面反光镜的原理,椭圆规、公路上自行车的运动,美丽的花瓣等等。
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以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辅助教学课件,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不仅为教师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也能深深地激发起学生不断学习的愿望。在这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下,真正使乐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金;师生互动式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郁蕾;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李艳利;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龚新玲;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邵迎;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开展高效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
杜庆宏 - 《数学教育学报》,2010年05期
7、 有效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
于鸿丽 - 《数学通报》,2010年09期
【此论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区普通高中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批准号:2012YQJK24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