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广义角度探讨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的统筹设计。基于有效备课,设计难易适中、体现层次性、开放性、价值性的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设计目标制定要适度、具体。依托教学内容设计,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层次化”,使用好课后习题,整合教辅资源,倡导课堂中学生自己出题,重视解决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与相互交流,注意复习课、练习课、讲授课习题差异,要充分体现使用习题中的德育成分、科学性成分。作业评价多样化,教会学生解题、审题,提倡一题多解下的最优化。建立“补考”机制,做到分析反馈,及时讲评;课后作业要通过严控总量、优化设计、丰富形式、规范实施等策略实现优化设计,并尝试建立有效作业库。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小学生 课堂作业 有效性
高效课堂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课堂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课堂的外延,因此一般应从广义角度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根据高效课堂模式的宗旨,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策略,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做到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的统筹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
一、前置性作业设计有效性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合作的过程,通过高效课堂的前奏——前置性作业练习,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学习。
1.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的基本策略。
低中年级的前置性作业设计,教师要根据具体授课内容,极力结合学生找身边相关事例,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中高年级就要引导学生在前置性学习时,重点突出通过前置性学习“学会了什么”、“感悟到什么”、“遇到的困难”或“疑问”。
2.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的要点。
(1)进行有效备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先找准教学的真正起点,强化目标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价值,进行有效总结,对后续教学不断做合宜的调整和修改。
(2)精心设计“导学单”式作业,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如此可以给学生有效引导,增强对学习内容的预习针对性。
(3)依托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题,容量宜“少而精”。理解型和积累型的课后练习题最有利于指导学生预习,往往能让学生迅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触及课文学习的重难点。
(4)难易适中,体现层次性。在具体操作中,可尝试“自助餐”式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完成。
(5)尝试创新,力求学生快乐接受,愉快完成。把课前的学习变成一种“小研究”,让前置性作业“感兴趣”“有意思”,做起来“很容易”。
(6)注重开放性,拓展价值性。要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学习更多课外知识内容,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3.基于前置性作业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对接策略。
一般有“反馈—讨论”“穿插—释疑”“主讲—助讲”式对接,这些在实际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问题
1.基本原则。
目的性和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多样化、开放性、贯穿性,积极整合课堂教学,将课堂练习和作业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如何设计课堂作业。
(1)作业设计目标制定要适度、具体。作业设计目标配合教学目标,坚持从教材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做到适度、具体。也就是不随意超越课标提出的年段要求,同一个能力训练点在不同年级要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作业目标要化解成学生能够有效、可执行的问题。
(2)依托教学内容设计,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层次化”。只有如此,才能让课本知识真正活起来,让老师更好地把握课本知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本知识。
(3)依托课后习题,指导有效预习,形成教学主线,延伸课外学习。站在课后习题的视角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取舍,突出重难点,使课堂更有效。
(4)整合教辅资源,利用“复制”“粘贴”“编辑”精选习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智力等实际情况,精心考虑好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从题海中精选,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挑战性、系统性,在作业形式上还可以作一些创新。给练习确定反映自身特色的“身份”,即练习的知识点、能力点、难度系数和区分度是什么,赋予练习本身以灵魂。对于学生容易错误的理解或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补充有针对性训练的习题,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或熟练掌握。挖掘习题内涵,最大限度实现功能化转变,尽量做到一道习题体现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
(5)倡导课堂中学生自己出题,重视解决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出题“考”老师,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在学习专栏开展“好题贴”或“优题展评”专栏,尝试学生自主选题、改题。在编题、组卷和检测活动中,家校互动,学生唱主角,形成有效的学习“生态圈”。教师要重视课堂中生成性的问题,积极引导加强小组学习、讨论,促进有效解决。
(6)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与相互交流。运用思维导图,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和复习。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通过课堂交流、专题讨论和结构性练习弥补、掌握知识细节,完善系统,建立“专题—整合”式复习课教学模式。
(7)复习课、练习课中的习题有效性设计要区别于讲授课中的习题设计,注意专项训练。复习课、练习课要体现“回顾与整理、沟通与成长”这一功能,课堂习题设计做到事件演变有情境,不“孤独”;思维训练主线有意境,不“单调”。要以某一知识为起点,进行有效迁移与拓展,做到“形散而神聚”。 (8)充分体现使用习题中的德育成分、科学性成分。养成合理利用时间、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注意作业隐形和显性的功能关系,在学生审题过程中浸润其中的德育成分、科学成分,如“一箭双雕”地在做题的同时达到语文中的听说读写训练或数学中的思维训练,通过作业评价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学习更加勤奋、努力,更加自信,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9)作业评价多样化。课堂作业要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反思和总结的空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的评价。教师要以当堂面批,学生互相批改,二次作业,作业成果展示等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10)教会学生解题、审题,提倡一题多解下的最优化,强调根据不同习题选取适合的自主、合作等解决方式。明确解题过程也是一种智慧选择和处理的过程,包含一种人生哲学教育的过程。
(11)建立“补考”机制,努力增强学生做题的获得感。做题过程中,暂时不会的题目可以不做,会做的题目可以多做,多做且做对的记奖励分,奖励分数不封顶,还有学生觉得考得不够理想,尝试让他们自主申请重考“刷分”,一节课中学生遗憾未完成的习题,可以让其充分准备后在下节课进行精彩展示。
(12)课堂作业要做到分析反馈,及时讲评。学生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反馈和讲评,把作业讲评作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教师素质,要学会批改、看作业,通过作业情况反馈,更好地设计作业,可以考虑设置课堂易错纠错本实验,以提高作业有效性。
三、关于课后作业设计问题
为深化高效课堂建设,优化教学环节,实施有效作业,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应通过科学设计,以遵循学生发展为中心原则、学业和谐发展原则、量与质相统一原则、师生共同发展原则、过程性评价原则设计课后有效作业。应建立教师“下水作业”制度,建立分层作业制度,提倡“基本作业 弹性作业”模式,建立《作业日志》制度,建立“三不布置”“一严禁”制度(不布置学生已经会做的机械重复性、大量抄写的作业,不布置无时间节点的超量作业,不布置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完成的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设计有效作业。
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首选策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规律,严控总量。
各中小学要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各学科每天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一、高二不超过2小时。
2.明确思路,优化设计。
作业设计要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学生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注重基础性和技能性,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作业设计要注重自主性和探究性,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作业设计要注重多样化和“私人定制”化。
3.开拓创新,丰富形式。
要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改变以知识再现、概念记忆、机械训练、模仿重复为主的单一的传统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一般有口语表达型、观察积累型、动手操作型、搜集整理型、发现探究型、劳动服务型,可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以创新使用并不断新增使之更完善。例如,体育一般好像没有家庭作业的说法,但实际上,如果设计了达标型、亲子合作型体育家庭作业,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
4.完善系统,规范实施。
利用“班班通”校本资源平台,探索建立各学科作业库,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探索建设作业库,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科教师的合作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作业资源,达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减负增效的目的,二是建立“软作业”评价制度,三是建立作业过程监控制。
总之,要加强研究,提升内涵,与时俱进,在课堂作业设计上要狠下工夫,确保课前、课中、课后有机结合,要抓住主阵地训练的戏,更要唱好功夫在课外的戏,确保作业质量、数量的有效性,努力体现知识性、趣味性、拓展性、教育性的统一。要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强化集体备课制,组织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梳理教材,明确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要求,理清学期目标、单元重点,掌握作业设计的依据和方法,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要围绕当前学生作业设计和批改中存在的问题,以作业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基于学科特点的作业编制,学案式校本作业的开发与实践,开放性、研究性、实践型作业设计,前置性学习作业、随堂作业、课后作业、单元作业编制,课堂作业与课外练习的有效结合,如何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中小学作业检查、批改、评价与反馈等为课题,积极开展研究,提高作业实效。
该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生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095)成果之一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小学生 课堂作业 有效性
高效课堂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课堂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课堂的外延,因此一般应从广义角度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根据高效课堂模式的宗旨,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策略,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做到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的统筹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
一、前置性作业设计有效性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合作的过程,通过高效课堂的前奏——前置性作业练习,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学习。
1.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的基本策略。
低中年级的前置性作业设计,教师要根据具体授课内容,极力结合学生找身边相关事例,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中高年级就要引导学生在前置性学习时,重点突出通过前置性学习“学会了什么”、“感悟到什么”、“遇到的困难”或“疑问”。
2.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的要点。
(1)进行有效备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先找准教学的真正起点,强化目标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价值,进行有效总结,对后续教学不断做合宜的调整和修改。
(2)精心设计“导学单”式作业,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如此可以给学生有效引导,增强对学习内容的预习针对性。
(3)依托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题,容量宜“少而精”。理解型和积累型的课后练习题最有利于指导学生预习,往往能让学生迅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触及课文学习的重难点。
(4)难易适中,体现层次性。在具体操作中,可尝试“自助餐”式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完成。
(5)尝试创新,力求学生快乐接受,愉快完成。把课前的学习变成一种“小研究”,让前置性作业“感兴趣”“有意思”,做起来“很容易”。
(6)注重开放性,拓展价值性。要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学习更多课外知识内容,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3.基于前置性作业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对接策略。
一般有“反馈—讨论”“穿插—释疑”“主讲—助讲”式对接,这些在实际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问题
1.基本原则。
目的性和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多样化、开放性、贯穿性,积极整合课堂教学,将课堂练习和作业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如何设计课堂作业。
(1)作业设计目标制定要适度、具体。作业设计目标配合教学目标,坚持从教材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做到适度、具体。也就是不随意超越课标提出的年段要求,同一个能力训练点在不同年级要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作业目标要化解成学生能够有效、可执行的问题。
(2)依托教学内容设计,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层次化”。只有如此,才能让课本知识真正活起来,让老师更好地把握课本知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本知识。
(3)依托课后习题,指导有效预习,形成教学主线,延伸课外学习。站在课后习题的视角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取舍,突出重难点,使课堂更有效。
(4)整合教辅资源,利用“复制”“粘贴”“编辑”精选习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智力等实际情况,精心考虑好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从题海中精选,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挑战性、系统性,在作业形式上还可以作一些创新。给练习确定反映自身特色的“身份”,即练习的知识点、能力点、难度系数和区分度是什么,赋予练习本身以灵魂。对于学生容易错误的理解或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补充有针对性训练的习题,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或熟练掌握。挖掘习题内涵,最大限度实现功能化转变,尽量做到一道习题体现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
(5)倡导课堂中学生自己出题,重视解决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出题“考”老师,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在学习专栏开展“好题贴”或“优题展评”专栏,尝试学生自主选题、改题。在编题、组卷和检测活动中,家校互动,学生唱主角,形成有效的学习“生态圈”。教师要重视课堂中生成性的问题,积极引导加强小组学习、讨论,促进有效解决。
(6)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与相互交流。运用思维导图,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和复习。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通过课堂交流、专题讨论和结构性练习弥补、掌握知识细节,完善系统,建立“专题—整合”式复习课教学模式。
(7)复习课、练习课中的习题有效性设计要区别于讲授课中的习题设计,注意专项训练。复习课、练习课要体现“回顾与整理、沟通与成长”这一功能,课堂习题设计做到事件演变有情境,不“孤独”;思维训练主线有意境,不“单调”。要以某一知识为起点,进行有效迁移与拓展,做到“形散而神聚”。 (8)充分体现使用习题中的德育成分、科学性成分。养成合理利用时间、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注意作业隐形和显性的功能关系,在学生审题过程中浸润其中的德育成分、科学成分,如“一箭双雕”地在做题的同时达到语文中的听说读写训练或数学中的思维训练,通过作业评价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学习更加勤奋、努力,更加自信,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9)作业评价多样化。课堂作业要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反思和总结的空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的评价。教师要以当堂面批,学生互相批改,二次作业,作业成果展示等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10)教会学生解题、审题,提倡一题多解下的最优化,强调根据不同习题选取适合的自主、合作等解决方式。明确解题过程也是一种智慧选择和处理的过程,包含一种人生哲学教育的过程。
(11)建立“补考”机制,努力增强学生做题的获得感。做题过程中,暂时不会的题目可以不做,会做的题目可以多做,多做且做对的记奖励分,奖励分数不封顶,还有学生觉得考得不够理想,尝试让他们自主申请重考“刷分”,一节课中学生遗憾未完成的习题,可以让其充分准备后在下节课进行精彩展示。
(12)课堂作业要做到分析反馈,及时讲评。学生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反馈和讲评,把作业讲评作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教师素质,要学会批改、看作业,通过作业情况反馈,更好地设计作业,可以考虑设置课堂易错纠错本实验,以提高作业有效性。
三、关于课后作业设计问题
为深化高效课堂建设,优化教学环节,实施有效作业,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应通过科学设计,以遵循学生发展为中心原则、学业和谐发展原则、量与质相统一原则、师生共同发展原则、过程性评价原则设计课后有效作业。应建立教师“下水作业”制度,建立分层作业制度,提倡“基本作业 弹性作业”模式,建立《作业日志》制度,建立“三不布置”“一严禁”制度(不布置学生已经会做的机械重复性、大量抄写的作业,不布置无时间节点的超量作业,不布置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完成的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设计有效作业。
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首选策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规律,严控总量。
各中小学要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各学科每天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一、高二不超过2小时。
2.明确思路,优化设计。
作业设计要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学生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注重基础性和技能性,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作业设计要注重自主性和探究性,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作业设计要注重多样化和“私人定制”化。
3.开拓创新,丰富形式。
要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改变以知识再现、概念记忆、机械训练、模仿重复为主的单一的传统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一般有口语表达型、观察积累型、动手操作型、搜集整理型、发现探究型、劳动服务型,可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以创新使用并不断新增使之更完善。例如,体育一般好像没有家庭作业的说法,但实际上,如果设计了达标型、亲子合作型体育家庭作业,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
4.完善系统,规范实施。
利用“班班通”校本资源平台,探索建立各学科作业库,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探索建设作业库,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科教师的合作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作业资源,达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减负增效的目的,二是建立“软作业”评价制度,三是建立作业过程监控制。
总之,要加强研究,提升内涵,与时俱进,在课堂作业设计上要狠下工夫,确保课前、课中、课后有机结合,要抓住主阵地训练的戏,更要唱好功夫在课外的戏,确保作业质量、数量的有效性,努力体现知识性、趣味性、拓展性、教育性的统一。要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强化集体备课制,组织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梳理教材,明确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要求,理清学期目标、单元重点,掌握作业设计的依据和方法,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要围绕当前学生作业设计和批改中存在的问题,以作业撬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基于学科特点的作业编制,学案式校本作业的开发与实践,开放性、研究性、实践型作业设计,前置性学习作业、随堂作业、课后作业、单元作业编制,课堂作业与课外练习的有效结合,如何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中小学作业检查、批改、评价与反馈等为课题,积极开展研究,提高作业实效。
该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生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095)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