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初中生写好作文有捷径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dong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抓好作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却频频出现学生写作兴趣低、立意陈旧、内容空洞、引用材料千篇一律、思维拘束等问题,教师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实现高效的作文教学呢?
  1 “为有源头活水来”——重在平时积累
  学生写作最头疼的就是缺乏素材。一方面是个别辅导书的错误引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初中生的阅历有限,李白、杜甫、岳飞的生平和事迹便成了初中作文的万能素材,不管什么话题,与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总能沾上边,总可以用在作文中。要做到素材的积累,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观察时,要注意目标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其发展变化,要善于从小的事物中得出大的道理,要有所悟,有所思,才能有效达到观察的目的。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长期不断的积累。毕竟初中生的生活范围有限,人生阅历少,作文的素材来源单靠生活中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阅读中进行广泛的积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最常用的解释方法是知行结合,换一个角度,也可理解为读书是增强人生阅历、拓展视野的一种有效方式。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大量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了解到了无法直接接触到的事物,吸收到了丰富的素材。
  2 功夫下在平时——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随笔
  日记,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言、所为记录下来的文体。坚持写日记,好处多多:培养了毅力,记录个人的成长史,锻炼了文笔,这是与语文写作最密切相关的功能了。时间长了,形成了习惯,就会觉得每天不写几段文字生活就少了一部分,驾驭文字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
  对于初中生来说,单靠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是难以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些同学生活也很丰富多彩,经常看电影、上网、看书、出游,但是一提笔写作,还是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把生活中有意义的点点滴滴写下来,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写下来,写作能力就能慢慢培养起来了。一旦养成这个习惯,不管遇到什么文题,学生就会觉得总是有话可说,不会思维枯竭。
  3 培养“青年小作家”——创设文学小刊物
  每个人都有被认可的需要,可以是口头的鼓励,可以是书面的奖状,形式不一。学生在写作中也需要被认可,这就需要教师以多种方式来认可学生的努力,可以是分数上的,也可以积极开拓思路,创办班级、年级文学刊物,定期将学生作品印刷成刊。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也会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初中时代美好的回忆。入刊作品的选择范围要广泛,一些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如果能写出有亮点的作品,也应积极给予鼓励,给以发表的机会。这样,就能激发各个水平阶段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提高其作文能力。
  4 指导学生创新写作
  4.1 题材新。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捕捉生活焦点,鼓励学生多接触有深度的电视节目或报刊杂志,如《焦点访谈》、《读者》、《南方都市报》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4.2 立意新。中国朴素唯物主义的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从普通的材料、普通的视角中挖掘出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新主题,例如,“酒香也怕巷子深”,“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成功是失败之母”等等。
  4.3 语言新。语言干净利落、枝无旁逸、风格鲜明,并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词汇的细致训练,是在文章的立意、视角的深入、见解的新颖上更上一层楼。
  5 积极的作文评语
  5.1 鼓励激发式的评语。相信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都会发现一些学生作文各种各样的毛病,错字、语句不通、内容乏味等等。这就需要教师除了委婉地指出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不足外,还要善于发现作文中的亮点,因为极少有一无是处的作文,教师应本着鼓励的态度面对学生,多给予学生鼓励式的评价,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5.2 商量讨论式的评语。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如用词不当、用典不对、句子不通等等,教师在评语中要以商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而不是一味地抹杀学生。教师应多使用“你看看这个地方这样写怎么样”、“你看看这个引用的例子改一改如何”等商量式的评语,少用“我认为”、“我觉得”等主观式的评语。教师以商量讨论式的评语与学生交流,能促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5.3 谈心说话式的评语。语文教学是一门充满人性的教学,需要教师走入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特点与好恶,通过作文与学生交流。尽管作文是有文题的指引的,但是学生的情绪、遭遇会反映在作文中,教师需要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作文后面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评语这个平台积极与之沟通,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帮助学生解开心结。
其他文献
【摘 要】 笔者为破解中职专业课堂教学状态的“五无”,从教师就业在“用情”方面探讨,从五个环节上创新构建激情教学模式,并深入探讨专业课堂教学激情的延续方法,点燃教师激情,培养富有激情的中职人才。  【关键词】 激情 构建 中职 专业课堂 教学模式 延续  在一中职学生交流网上,看到被学生们相互传阅着这样一段对专业课堂状态的点评,“老师面孔冷冰冰——无情,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方式孤单单—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供我们使用和借鉴,那么,信息技术课该如何教呢?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呢?  1 信息技术教育的功能及目标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期刊
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学生整个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期刊
古语云:积累是治学和立业的基本功,“天才在于积累”,工作要有成绩,就得积累经验;生意要兴隆,也得积累资本;演员要想成名,还需积累生活体验;作家搞创作,必须积累素材。那么,对于中学生而言,如何积累语文知识呢?我觉得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  1 课内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  1.1 加强语文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与鉴赏等环节的联系,克服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
期刊
【摘 要】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成功=刻苦努力+方法正确+少说废话。科学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三要素之一,如果只有刻苦努力的精神,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方法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学习策略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学习方法 策略  我作为一名高中美术专业教师,执教已有数年,从这几年教学工作中一路走来
期刊
【摘 要】 为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语文教改势在必行,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无论如何,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形成一点重要的共识——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主体。并把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能力和人格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认真做好语文教改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语文 学生 主体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苏霍姆林斯基)。兴趣是一个认识与掌握新事物以及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原动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因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体育兴趣 体育教育 终身体育  创新点: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分析、查找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提高现代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发性,促进学校体育的良好发展,培养
期刊
1 营建和谐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蹲下来做学生的朋友。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师生时认为,师生应该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平等的交流。为此,他特别强调:“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苏霍姆林斯基道出了教学的真谛。这样的课堂讲求的是对话与共享,教师积极营造生动的一种数学情景,一种平等对话情景
期刊
【摘 要】 未来社会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问题意识是这种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阅读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佳途径,新课程改革也非常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笔者力求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民主化,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
期刊
初三的学生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同学们对此既好奇又恐惧,那么如何学好初三化学呢?  1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化学《绪言》中有三个演示实验,有颜色改变、沉淀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同学们刚开始学习化学时,都非常开心、兴趣很浓。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我们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