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谕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邑之医举十人,一人实能,而九人名不能。能者常任医,不能者常任人。任医者如何?曰:“某病也,是必砭①;某病也,是必药。”曰:“砭楚而药苦②,奈何?”曰:“病必砭药而已,如为置楚苦,则死未可讳也。”任人者如何?曰:“某病也,是宜砭;某病也,是宜药。”曰:“砭甚楚,如可药,易之。”曰:“是亦药可也,恶在其必砭③”曰:“药甚苦,且奈何?”曰:“是亦有甘者尔,恶在其必苦?”以故而不能者常为用,能者常不用。
  他日,邑长病,畴咨左右而可者,召其九人之一人焉,更数月而病无损。又召其一人焉,则又无损。更五六而不及能者。然后叹曰:“邑无医,后之者不尚前,不若复召初为医者。”已而召之。
  噫!是人也,何不思使其有可療之道,则前固用之矣,不待数月而后徒已也。如为无益,虽召之,将如病何?
  一日,困且惫,其子有为能者言,则骂之曰:“医召固在我,是故恶出夫彼?”
  吁!乃人也何其瘳④,其于未死也幸!
  (《广陵先生文集》卷一三)
  注释:
  ①砭:古代一种治病的石针,这里指用石针扎穴位治病。
  ②楚:痛苦。
  ③恶:文言代词,表示疑问,哪,何。
  ④瘳:病愈。
  大意:
  一个邑的医生共有十个人,一个人有真本事,而其他九个人则徒有虚名,没有能耐。有真本事的医生在治病时总是自己说了算,无能的医生总是任由病人说了算。医生说了算是什么样呢?医生诊断说:“某人病了,这人必须扎针;某人病了,那人必须吃药。”病人说:“扎针很痛,吃药很苦,怎么办?”医生答:“有病就必须扎针吃药才能好,如果为了不受痛不吃苦,那么死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任由病人说了算的医生是什么样呢?医生诊断说:“某人病了,这人应该扎针;某人病了,那人应该吃药。”病人说:“扎针很痛,如果可以吃药的话,请换一换。”医生就说:“这病吃药当然也可以,何必非要扎针呢?”病人又说:“吃药很苦,那怎么办?”医生回答:“这药还有甜的啊,为什么非要吃苦药呢?”这样,没有能耐的医生常常被人们所聘用,而有能耐的医生总是不被人们所接受。
  一天,邑长病了,访求周围可以治病的医生,并从那九个没有能耐的医生中召来了一个。过了数月,病情不减,又召来其中一人,病情还是不见减轻。换了五六个,也没找那个有本事的医生。邑长后来叹道:“这里没有好医生啊,后面的几个还不如前面的高明,不如再找最初的那个吧。”不久便又让第一个医生来治病。
  唉!这人啊,怎么不想想,如果他真有治疗疾病的办法,那么一开始就用上了,也不会等到几个月后再来,干这种徒劳无功的事。如果治而无效,即便叫他来了,又能对病怎么样呢?
  一天,邑长感到困倦而疲惫,他的儿子告诉他应该找那位有能耐的医生来诊治,邑长听后骂道:“找哪个医生在于我,哪能由你说了算!”
  唉!这种人,病怎么能好呢?他还没有死,真是万幸啊!
  【点评】
  这是一个很有现实针对性且具有讽刺意味的寓言故事。有能力、坚持原则的人,受到冷落;没有能力但会迎合的人,则往往受到重用。在中国古代社会,这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也是社会的一个痼疾,导致了人才被埋没,国家失去前进的动力。作者王令借医生为邑长看病这个例子,把这种社会现象和盘托出,为的是给统治者以警示,让其注重具有真才实学且敢于直言的人,这些人才真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的邑长实际指的是一类从政者,他们愿意听甜言蜜语,愿意接受别人的溜须拍马,而且自命不凡,十分顽固,即便别人(文中是邑长的儿子)提出了恰当的意见或合理的建议,他们也听不进去,甚至还会对进言者痛斥一番。作者认为,这样的人简直无可救药,早应该死去,即被罢职免官。
  作者王令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是与其志向分不开的。根据历史记载,王令七八岁时进书塾,读书十分刻苦,有时通宵达旦而不眠。少年时的王令,好助人,对他人的不义行为常常当面指责而无所顾忌,众人都很敬服他。后来他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平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都很推重。只可惜天妒英才,28岁时就去世了。他的创作时间虽然短暂,但对官场和民生都十分关注,这篇讽刺文章体现了他的直言不讳和对社会弊病的揭露,今天读来仍具有启发意义。(海涛)
其他文献
《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由五体构成,分别是: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其中表有十篇,由于它记载史实较为零散,因此常常被读者忽略,甚至有些版本干脆把“表”删掉,做成选本。但是,《史记》研究者都知道,精读《史记》十表,是研究《史记》的一把钥匙。郑樵曰:“《史记》一书,功在十表。犹衣裳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足见“表”的重要性。近期笔者在闲暇时重读十表,感慨良多。现取阅读《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期刊
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  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溪春。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似三秋皓月轮。  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宋]王禹傅《龙凤茶》  小时候,物质还没有那么丰富。有点好吃的,老人会想着留给孩子,他们自己,总是舍不得享用。  长大后,当我们遇到好茶,会想到与老人一起分享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饱含亲情的茶诗吧。一、作者简述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
期刊
三才  天、地、人谓之三才。混沌之气,轻清为天,重浊为地。天为阳,地为阴。人禀阴阳之气,生生不息,与天地参,故曰三才。(《天文部·象纬》)  “天”“地”“人”三者被称为“三才”。世界初成时的混沌之气中,轻而清的上升为天,重而浊的下降为地。天是阳,地是阴,而人承受阴阳之气,生生不息,从而与天地并列为三,所以就称为“三才”。  荧惑守心  荧惑,火星也。守心,谓行经心度,住而不过也。宋景公时,荧惑守
期刊
神农尝百草  医者美德感天动地  古人云:“无德不成医。”医者,行的是仁心仁术,仁心在前,仁术在后,这是衡量医者的标尺。关于这—点,在中医的源头处就深有体现。  相传,上古时代,人们不知什么植物可以吃,什么植物不可以吃,生了病也不知怎么医治,只能在危险与痛苦中自生自灭。炎帝神农氏为了解民忧,纾民困,亲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历经无数艰险,终于选定了五谷,尝出了许多种草药,使人们能
期刊
所谓“民间”,是相对于“官方”而言的百姓世界。中国几千年历史演绎了百姓生活之“不易”。因此,对于无法把控的旦夕祸福,在不可控中尋找现实的安稳,民间百姓的日常所求,常常是“吉祥”二字。  下图为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闹学顽戏》,是民间常见的吉祥题材。“闹学”是一个流行的画题,一直到晚清,都出现在不同的画种中。在此图中,儿童们在私塾玩耍嬉闹,扮演各种戏出,场面活泼热闹。左右两边各有门帘,塾师和师母正悄悄
期刊
酸、甜、苦、辣、咸,这通常所说的“五味”当中,最受欢迎的无疑是甜味。而最具代表性的甜味食品,则非糖莫属。  “糖”由“米”和“唐”组成,“米”表示字的意思跟粮食有关,“唐”表示字的读音与之接近。《说文解字》未收“糖”字,宋代学者徐铉在校订《说文解字》時将“糖”收入其后的新附字当中,释为:“饴也。”《广韵》亦云:“糖,饴也。”可见,“糖”和“饴”在古代表示同一种物。  那么,什么是“饴”呢?《说文解
期刊
紫禁城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明清两朝二十四帝,近五百年时间中以此为国家中枢之地,政之所出,号令天下。紫禁城从明朝“永乐之治”肇建,到清朝“康乾盛世”定格,是我国明清两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盛世风华历史的见证者。  古代社会,都城是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皇宫是国家的中枢之地,建宫迁都是国之大政。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是其确定建宫迁都决心的标志。随之下令建长陵
期刊
冬天是骨感的,大自然褪去颜色,清减肌肉,只剩了一脉硬铮铮骨架。沉郁天色,凛冽北风,人应和着天地,亦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忧伤、孤独、抑郁、颓靡……那么,读诗吧。  古来诗言志,更宜借诗宣怀,闲情偶寄;而唐诗,独有的热情豪放,可以驱散阴郁,唤醒萎靡。  最好的诗人在唐代。那么多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像约定好一样,在同一个时代,诞生;他们将一个朝代的盛世变成了诗的盛世。大唐气象,使诗歌
期刊
“小友”,是指年长者对所敬佩的年轻者的称呼。语出《新唐书·李泌传》:“(张)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这里就包含着张九龄对李泌敢于直言的一种敬佩之情。  “小友”,也有长者对年轻人的垂爱之情。《陶庵梦记》载:张岱6岁时,随祖父拜访
期刊
[唐]柳宗元  市之鬻鞭者②,人问之,其贾直五十③,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④,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五万而后可。  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⑤。视其首⑥,则拳蹙而不遂⑦;视其握⑧,则蹇仄而不植⑨。其行水者⑩,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⑾,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翱然⑿,若挥虚焉。  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者云…⒀”余乃召僮爚汤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