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多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终端、互联网、计算机软件为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提供着不可或缺的便利。如何将这些高效便利的工具运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是一个非常值得教师去思考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大学日语翻译课为背景,探讨如何使用这些新技术去丰富完善课堂教学,打破以往沉默单项的课堂环境。
1 传统翻译课堂的弊端
在以往傳统的大学翻译课堂中,不少课堂存在着形式守旧,模式和方法创新不够,内容更新不及时,滞后于时代变革等弊端,课堂中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计算机、网络等软硬件工具的辅助。以笔者所任教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来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几乎全盘是理论讲授课,对于“实践”二字完全没有涉及,最多就是作为日常作业让学生在课下自行练习。说到底,翻译课重在实践。但在课时压缩的大环境下,翻译课作为外语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窗边族”,在课时安排上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时间。若没有计算机、网络等工具的辅助,理论课时中教师难免一个人唱独角戏,有时虽有互动,但在庞大的理论内容学时任务前,也显得凤毛麟角。
2 使用局域网,实现高效互通
过去的翻译课堂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使用PPT等工具,用课件展示译文译案,通过对比对照、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翻译意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讲授理论知识时非常高效,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展示型教学法有其优势,可以事半功倍。但在以学生练习为主的实践环节中,这种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优势,如果将每一个学生的译文都一一加以展示,时间无疑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局域网来重新构建课堂,实现高效互通。
基于局域网的教室可以没有外网支持,但一定要满足教室内部每台计算机终端的互联互通。在教室网络的构建上,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第一,所有信息必须能够共享。例如学生的翻译练习译文,任何一位学生的译文必须能够同时被其他所有学生看到;反之,他也能随时看到其他同学的译文。当然,这最好有相应的软件平台的支持,但如果没有条件,我们也可以借助类似“雨课堂”这样免费的PPt插件来实现。第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在课堂网络中需处于中心位置,拥有高权限,能随时把控整个教室。例如在进行译文评议这个环节上,教师需能够同时将所有学生的译文通过网络集中起来,并能够逐一进行审阅。在审阅过程中,教师也可通过网络针对某一学生布置任务,例如修改译文。并且所有的这些行为,也应是共享的,一位学生修改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同学也应能看到。通过这样的互联互通,可以极大提高翻译课堂的效率。
3 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不少学生来说,一句话翻译的对与错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在对与错的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的去探讨译文质量的高与低。但在对错面前,如何找到一个切实可靠的依据来参考,更是学生和我们都会问的一个问题。但在高效率的今天,如果课堂上仍然依靠字典去查找验证译文,无疑会大大增加工作时间,通过长时间的查阅字典仍不能最终确定译文,这对整堂翻译课的时间安排都会造成影响。
在笔者的实践课堂中最常使用的是网络搜索和语料库,这两种工具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资源,而且完全是免费的。在网络搜索的使用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过使用经验。语料库的使用与网络搜索相似,也是为学生提供翻译依据的重要手段。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网络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搜索引擎和语料库。有些针对外语学习的类搜索网站往往比百度搜索更有针对性,比如针对日语学习者的“用例”网,针对英语学习的“linggle”网等等。另外,国内的双语类网站,以及国外的新闻网站,对学生做翻译也能起到直接的帮助。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也能为我们确定译文提供依据,并且学生在搜索网页和语料的同时,增加了自己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题思路。更增加了课堂实践环节的趣味性。
4 广揽媒体内容,实现教学相长
在翻译实践教学手段得到丰富的同时,作为教师本身也不能滞后于时代。特别是翻译课,对时事新闻和网络热词的翻译不仅是学生常问的问题,也是在翻译工作和外语交流中不可回避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对这些内容多加关注,一来可以增加自己个人的词汇量,更新自己的“词库”,二来也可以拿这些内容作为翻译实践课上的练习资料,让学生做实践练习。据笔者经验,学生所接触的翻译内容越新,他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就越高,译文质量也就越好,反之亦然。
翻译是一项具有时效性的工作,同样,在选择译文练习时,也要尽量选择一些时代感强的内容,避开老旧生僻的内容。教师平时需要多留意身边的素材,例如,可以在微信上多添加一些外语类新闻,或是翻译类的公众号,每天利用闲暇时间浏览其中内容,就能经常发现其中有很多有趣新颖的内容可以拿来做实践练习素材。尤其是双语类文章,既可以做外译中练习,也可做中译外,两者有互为参考译文,非常方便。
教师个人的眼界和时间毕竟都是有限的,这时,我们也不妨发动一下身边人,特别的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将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好的素材和案例分享给你,例如现在的学生都有微博,但每个人所关注的又不尽相同,但大家可能都会去关注一些与自己专业和喜好有交集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疑也都是新兴事物与话题,如果他们能将这些内容都分享给教师,我们也能从教学的角度去加以鉴别,取长补短的话,这也能极大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翻译的积极性。
总结: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指出高校教育要回归到以教为本的课堂中去,教师和课堂是大学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讲到,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对我们任课教师来说,在信息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学习,将新的内容与技术通过自身的过滤,引入课堂中来,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内容,更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王华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翻译.2012(03).57-62
[2]王华树. 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5(2).17-20
[3]姚晓鸣.计算机辅助翻译在英语本科翻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2(07).
[4]姚晓明. 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的角色建模与教学设计[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68-171
1 传统翻译课堂的弊端
在以往傳统的大学翻译课堂中,不少课堂存在着形式守旧,模式和方法创新不够,内容更新不及时,滞后于时代变革等弊端,课堂中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计算机、网络等软硬件工具的辅助。以笔者所任教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来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几乎全盘是理论讲授课,对于“实践”二字完全没有涉及,最多就是作为日常作业让学生在课下自行练习。说到底,翻译课重在实践。但在课时压缩的大环境下,翻译课作为外语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窗边族”,在课时安排上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时间。若没有计算机、网络等工具的辅助,理论课时中教师难免一个人唱独角戏,有时虽有互动,但在庞大的理论内容学时任务前,也显得凤毛麟角。
2 使用局域网,实现高效互通
过去的翻译课堂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使用PPT等工具,用课件展示译文译案,通过对比对照、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翻译意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讲授理论知识时非常高效,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展示型教学法有其优势,可以事半功倍。但在以学生练习为主的实践环节中,这种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优势,如果将每一个学生的译文都一一加以展示,时间无疑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局域网来重新构建课堂,实现高效互通。
基于局域网的教室可以没有外网支持,但一定要满足教室内部每台计算机终端的互联互通。在教室网络的构建上,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第一,所有信息必须能够共享。例如学生的翻译练习译文,任何一位学生的译文必须能够同时被其他所有学生看到;反之,他也能随时看到其他同学的译文。当然,这最好有相应的软件平台的支持,但如果没有条件,我们也可以借助类似“雨课堂”这样免费的PPt插件来实现。第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在课堂网络中需处于中心位置,拥有高权限,能随时把控整个教室。例如在进行译文评议这个环节上,教师需能够同时将所有学生的译文通过网络集中起来,并能够逐一进行审阅。在审阅过程中,教师也可通过网络针对某一学生布置任务,例如修改译文。并且所有的这些行为,也应是共享的,一位学生修改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同学也应能看到。通过这样的互联互通,可以极大提高翻译课堂的效率。
3 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不少学生来说,一句话翻译的对与错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在对与错的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的去探讨译文质量的高与低。但在对错面前,如何找到一个切实可靠的依据来参考,更是学生和我们都会问的一个问题。但在高效率的今天,如果课堂上仍然依靠字典去查找验证译文,无疑会大大增加工作时间,通过长时间的查阅字典仍不能最终确定译文,这对整堂翻译课的时间安排都会造成影响。
在笔者的实践课堂中最常使用的是网络搜索和语料库,这两种工具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资源,而且完全是免费的。在网络搜索的使用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过使用经验。语料库的使用与网络搜索相似,也是为学生提供翻译依据的重要手段。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网络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搜索引擎和语料库。有些针对外语学习的类搜索网站往往比百度搜索更有针对性,比如针对日语学习者的“用例”网,针对英语学习的“linggle”网等等。另外,国内的双语类网站,以及国外的新闻网站,对学生做翻译也能起到直接的帮助。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也能为我们确定译文提供依据,并且学生在搜索网页和语料的同时,增加了自己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题思路。更增加了课堂实践环节的趣味性。
4 广揽媒体内容,实现教学相长
在翻译实践教学手段得到丰富的同时,作为教师本身也不能滞后于时代。特别是翻译课,对时事新闻和网络热词的翻译不仅是学生常问的问题,也是在翻译工作和外语交流中不可回避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对这些内容多加关注,一来可以增加自己个人的词汇量,更新自己的“词库”,二来也可以拿这些内容作为翻译实践课上的练习资料,让学生做实践练习。据笔者经验,学生所接触的翻译内容越新,他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就越高,译文质量也就越好,反之亦然。
翻译是一项具有时效性的工作,同样,在选择译文练习时,也要尽量选择一些时代感强的内容,避开老旧生僻的内容。教师平时需要多留意身边的素材,例如,可以在微信上多添加一些外语类新闻,或是翻译类的公众号,每天利用闲暇时间浏览其中内容,就能经常发现其中有很多有趣新颖的内容可以拿来做实践练习素材。尤其是双语类文章,既可以做外译中练习,也可做中译外,两者有互为参考译文,非常方便。
教师个人的眼界和时间毕竟都是有限的,这时,我们也不妨发动一下身边人,特别的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将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好的素材和案例分享给你,例如现在的学生都有微博,但每个人所关注的又不尽相同,但大家可能都会去关注一些与自己专业和喜好有交集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疑也都是新兴事物与话题,如果他们能将这些内容都分享给教师,我们也能从教学的角度去加以鉴别,取长补短的话,这也能极大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翻译的积极性。
总结: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指出高校教育要回归到以教为本的课堂中去,教师和课堂是大学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讲到,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对我们任课教师来说,在信息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学习,将新的内容与技术通过自身的过滤,引入课堂中来,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内容,更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王华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翻译.2012(03).57-62
[2]王华树. 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5(2).17-20
[3]姚晓鸣.计算机辅助翻译在英语本科翻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2(07).
[4]姚晓明. 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的角色建模与教学设计[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