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案情况:
聂文萱是我班的一名女生,今年9岁,性格好动,家在农村,母亲在她一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两岁时父亲在得知她是个失聪的孩子后,受到打击也不再管她。自幼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缺乏正确的管教,染上许多不良的习惯。主要表现在:爱吃零食,不讲卫生,喜欢讲脏话。学习兴趣不高,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很爱和同学说话,经常不交作业,学习成绩差。常有偷窃行为发生,如翻同学书包、偷吃别人的东西,拿同学的文具及钱物。当老师批评同学反击她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她还是我们班的一名住宿生,经常两三周或一个月才接回一次家,一年级的孩子本身自理能力就差,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经常是连头和澡不给洗就又回来上学了。在我们班她的卫生状况比较差,孩子们也明显地疏远她,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她用,也不愿意和她一起玩游戏。
二、原因探究分析:
个人成因:
1、是非观念不清晰,不认为拿就是偷。
2、出于好奇偷拿被人的东西。
3、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好拿别人的。
4、出于捉弄别人的心态,会做出一些偷盗的行为。看别人找不到时难过,着急的样子,觉得很好玩,有一种痛快的感觉。
家庭环境原因
家庭是孩子道德行为的启蒙的地方。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就会引起孩子行为的偏差。聂文萱家境十分困难,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心,她的抚养者和监护者忽视了对孩子良好成长环境的构建,忽视了对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教育,并没有把她的思想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育她如何去做一个真正健康有用的人。导致她的问题日趋严重。
三、预期目标
经过一学年的训练,该生能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考试成绩能由倒数升到中游,能杜绝偷拿别人东西的现象,意志力得到了锻炼。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1、利用班会学习对小学生习惯养成进行教育。主要包括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四个方面的内容。学期末组织开展特教学校“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文明学生”主题团队会活动。促进她认清努力的方向。
2、教师要深入学生心理,开展心理训练。无论是怎样的学生,教师都不能厌恶她,应该走进她的内心,了解她的想法。教师还可以在活动课或兴趣课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心理训练。发现偷东西的学生,教师应细心了解学生偷窃的原因,从而寻找解决的对策。教师还要发挥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 “典范”作用,为其树立正确的榜样,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促进她提高觉悟,改正缺点。
3、榜样教育。从她身边的榜样教育她,让她认识到自已的不足。我采取积极措施,给她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她争做别人的榜样,让她体验到榜样的荣耀。
4、开展集体活动,丰富她的生活。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能培养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并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习惯得到培养,意志得到磨砺,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为培养她的自信心针对开展了她比较擅长的比赛和表演(如:跑步、晃呼啦圈比赛、跳舞表演);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如:参观书、画展及春 、秋季节的郊游)。为了杜绝其偷窃行为的发生,每学期组织开展“珍爱生命,拒绝偷盗,做文明学生”、 “珍爱生命,预防盗窃,做文明学生”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5、依托社会资源,共护雏鹰长成
聘请校外辅导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讲座,对学生正面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帮助学生克服偷盗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
偷窃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短时间内能完全改变的,需要我们全面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所有手段、办法,完善措施、制度,形成校内外齐抓共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切实解决小学生小偷小摸的行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五、个案辅导结果与成效
经过一学年时间的辅导,在家校共同努力下,文萱慢慢改掉了偷窃的坏习惯,再也沒有同学来反映她偷别人的东西的现象,并把注意力逐步转向了学习。
六、反思
文萱的个案还在继续,而她与她的家庭也在悄然地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当个别学生存在行为偏向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教育学生把他们从迷途中拉回来。“教书育人”,“育人”更重要,对于此类学生我们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研究。作为教师更要全身心爱着孩子,使犯过错误的孩子沐浴在真、善、美的道德观念中,以更有效地转化孩子。
参考文献
1、王立仁.《如何改进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郭正、李文玉清主编.《心理辅导个案》
聂文萱是我班的一名女生,今年9岁,性格好动,家在农村,母亲在她一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两岁时父亲在得知她是个失聪的孩子后,受到打击也不再管她。自幼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缺乏正确的管教,染上许多不良的习惯。主要表现在:爱吃零食,不讲卫生,喜欢讲脏话。学习兴趣不高,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很爱和同学说话,经常不交作业,学习成绩差。常有偷窃行为发生,如翻同学书包、偷吃别人的东西,拿同学的文具及钱物。当老师批评同学反击她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她还是我们班的一名住宿生,经常两三周或一个月才接回一次家,一年级的孩子本身自理能力就差,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经常是连头和澡不给洗就又回来上学了。在我们班她的卫生状况比较差,孩子们也明显地疏远她,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她用,也不愿意和她一起玩游戏。
二、原因探究分析:
个人成因:
1、是非观念不清晰,不认为拿就是偷。
2、出于好奇偷拿被人的东西。
3、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好拿别人的。
4、出于捉弄别人的心态,会做出一些偷盗的行为。看别人找不到时难过,着急的样子,觉得很好玩,有一种痛快的感觉。
家庭环境原因
家庭是孩子道德行为的启蒙的地方。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就会引起孩子行为的偏差。聂文萱家境十分困难,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心,她的抚养者和监护者忽视了对孩子良好成长环境的构建,忽视了对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教育,并没有把她的思想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育她如何去做一个真正健康有用的人。导致她的问题日趋严重。
三、预期目标
经过一学年的训练,该生能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考试成绩能由倒数升到中游,能杜绝偷拿别人东西的现象,意志力得到了锻炼。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1、利用班会学习对小学生习惯养成进行教育。主要包括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四个方面的内容。学期末组织开展特教学校“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文明学生”主题团队会活动。促进她认清努力的方向。
2、教师要深入学生心理,开展心理训练。无论是怎样的学生,教师都不能厌恶她,应该走进她的内心,了解她的想法。教师还可以在活动课或兴趣课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心理训练。发现偷东西的学生,教师应细心了解学生偷窃的原因,从而寻找解决的对策。教师还要发挥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 “典范”作用,为其树立正确的榜样,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促进她提高觉悟,改正缺点。
3、榜样教育。从她身边的榜样教育她,让她认识到自已的不足。我采取积极措施,给她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她争做别人的榜样,让她体验到榜样的荣耀。
4、开展集体活动,丰富她的生活。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能培养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并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习惯得到培养,意志得到磨砺,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为培养她的自信心针对开展了她比较擅长的比赛和表演(如:跑步、晃呼啦圈比赛、跳舞表演);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如:参观书、画展及春 、秋季节的郊游)。为了杜绝其偷窃行为的发生,每学期组织开展“珍爱生命,拒绝偷盗,做文明学生”、 “珍爱生命,预防盗窃,做文明学生”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5、依托社会资源,共护雏鹰长成
聘请校外辅导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讲座,对学生正面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帮助学生克服偷盗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
偷窃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短时间内能完全改变的,需要我们全面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所有手段、办法,完善措施、制度,形成校内外齐抓共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切实解决小学生小偷小摸的行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五、个案辅导结果与成效
经过一学年时间的辅导,在家校共同努力下,文萱慢慢改掉了偷窃的坏习惯,再也沒有同学来反映她偷别人的东西的现象,并把注意力逐步转向了学习。
六、反思
文萱的个案还在继续,而她与她的家庭也在悄然地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当个别学生存在行为偏向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教育学生把他们从迷途中拉回来。“教书育人”,“育人”更重要,对于此类学生我们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研究。作为教师更要全身心爱着孩子,使犯过错误的孩子沐浴在真、善、美的道德观念中,以更有效地转化孩子。
参考文献
1、王立仁.《如何改进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郭正、李文玉清主编.《心理辅导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