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也曾经主张在儿童教育中,孩子的主动性和自制力是孩子众多优秀品质中非常重要的两点。孔子也有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鉴于以上的教育理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加以渗透和运用。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激励和鼓舞,进而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觉学习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学生能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的目的。
高一新生经过了初三中考前魔鬼般的重复训练,容易有自我放松和怠惰的情绪。当他们了解了即使想升入好大学(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毕业都会成为问题)竞争也十分激烈,一样要竭尽全力进行打拼的时候,他们内心有些惧怕,有些退缩,再想到三年时间还长着呢,离高考还远着呢。特别是那些还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的学生,学习态度并不积极,有些甚至不愿意写作业。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使学生能够开展良性竞争,进而培养学习兴趣,我采取了对学生进行量化考评的激励措施。以学生综合测评为依托,设立加分和减分项目,创设一切可以为学生加分的机会,以鼓励学生为主,间接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量化考核项目分为学习量化考核、纪律量化考核和其他量化考核。具体加分和减分的细则如下(我是以一个语文科任教师的身份为例的):上课积极发言的(无论对错)加1分、课上主动诵读的加1分、作业完成情况突出的加2分、疑难问题分析准确到位的加2分、背诵速度超过老师规定的期限的加2分、课前检测全对的加2分、每次考试与自己比提高10分以上的加2分、按时完成读书计划的加2分、读书数量的超额的5分、重要考试的第一名的加5分、前5名的加3分、前10名的加2分、平时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和取得名次的酌情加分、平时热心帮助同学帮助老师为同学服务的加2分等情况情况;一般情况下,轻易不减分。但也会设立几项加以监督。比如,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上课迟到的减1分、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减1分、课前检测分数过低的减1分、课堂口头提问温习上节所讲重要知识点而未能回答上来的减1分、没有按时实施读书计划的减1分、未能按时背诵课文古诗的减2分等情况才会减分。量化考评成绩一周一总结,及时向学生反馈。这样的教学策略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变化。
事情就发生在高中第一次家长会之后。在学生升入高中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把学生入学以来的量化考评情况以书面材料的形式汇报给了家长,让家长带给了学生。家长会后的课上,学生的反应很明显,“老师,你这招儿太狠了。”“老师,有哪些项可以加分?”那些加分较高的学生面带微笑,享受着领先的喜悦。还有的学生在课堂朗读、回答问题上一改以前的被动,而有着十分积极的态度,争抢现象时有发生。大家知道在高中课堂,在学生快要进入青春期的阶段,这样活跃的现象还是很难得的。另外,还有些学生,表情比较复杂,心情难以琢磨。其中有位学生一反平时上课时的状态,语带倒刺般,似乎故意与老师的话作对。还有一个故意找茬,想让老师出丑,夸大老师的失误与疏忽。这些表现都和她平时的表现很不一致,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下课后,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看看她的量化考评分。果不其然,她的量化分数为零,既没有加分也没有减分。这是一个语文基础不错,又自我感觉良好的女学生,她又是班里的宣传委员。一定会很在意自己在老师、同学和家长心中的形象,开学以来的第一次考评没有如她所想象的那样好,心中不免失落、不快。为了平复内心失衡的情绪,为了拯救自己的“面子”,才会有课上那些看似不太正常的反常表现。其实,学生的这种反常反应正是她重视量化考评、自我要求进步的心理的极端表现。如果能正确解读学生怪异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需求,如果能够发现学生所谓的消极行为背后的内心积极需求,那么这次量化考评所引起的风波就不能称其为风波,而恰恰应该解读为这样的量化考评所起到的督促和鞭策作用,这对学生们的成长应该是积极而有利的。
慷慨地加分,谨慎地减分,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是著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教育理念,他还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我的理解是,作为教师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鼓励等自我自觉地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尽的义务与责任。而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那么一个人的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这些品质又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依靠后天的教育和引导的。而这种引导和教育必须依托尊重、平等、竞争等条件。
虽然对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详细的量化的考评给老师带来了很多的额外的工作量,但是只要老师坚持下来了,我们所期待的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班级积极的班风,都会像秋日的果实一样回馈你春日辛勤的耕耘。在这个学期期末的时候,班级里的良性竞争比较激烈。在老师讲完课文或某些知识后,好多同学利用零碎时间当天就能背诵下来要求背诵的课文或完成相关习题,三五成群地找我加分。还积极地和老师分析讨论自己有疑惑或有其他想法的习题、话题,好多时候能够及时反馈学科教授知识成果或教育成果。师生都很愉悦。
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著名的教育案例:著名的教育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发现研究人才的试验,到一所学校,在学生花名册上随意划出18位学生的名字,告诉校长“这些学生今后前途无量”。校长再告诉学生,8个月后,上了他花名册的学生都有奇迹的进步。孩子的进步都源于教授的一句话。所以,我们教育者要想办法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充满信心地完成自我教育、知识的建构,享受不断成长的乐趣。三年后,甚至更远的以后,学生们都会良好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展现的。
高一新生经过了初三中考前魔鬼般的重复训练,容易有自我放松和怠惰的情绪。当他们了解了即使想升入好大学(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毕业都会成为问题)竞争也十分激烈,一样要竭尽全力进行打拼的时候,他们内心有些惧怕,有些退缩,再想到三年时间还长着呢,离高考还远着呢。特别是那些还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的学生,学习态度并不积极,有些甚至不愿意写作业。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使学生能够开展良性竞争,进而培养学习兴趣,我采取了对学生进行量化考评的激励措施。以学生综合测评为依托,设立加分和减分项目,创设一切可以为学生加分的机会,以鼓励学生为主,间接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量化考核项目分为学习量化考核、纪律量化考核和其他量化考核。具体加分和减分的细则如下(我是以一个语文科任教师的身份为例的):上课积极发言的(无论对错)加1分、课上主动诵读的加1分、作业完成情况突出的加2分、疑难问题分析准确到位的加2分、背诵速度超过老师规定的期限的加2分、课前检测全对的加2分、每次考试与自己比提高10分以上的加2分、按时完成读书计划的加2分、读书数量的超额的5分、重要考试的第一名的加5分、前5名的加3分、前10名的加2分、平时竞赛活动积极参加和取得名次的酌情加分、平时热心帮助同学帮助老师为同学服务的加2分等情况情况;一般情况下,轻易不减分。但也会设立几项加以监督。比如,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上课迟到的减1分、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减1分、课前检测分数过低的减1分、课堂口头提问温习上节所讲重要知识点而未能回答上来的减1分、没有按时实施读书计划的减1分、未能按时背诵课文古诗的减2分等情况才会减分。量化考评成绩一周一总结,及时向学生反馈。这样的教学策略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变化。
事情就发生在高中第一次家长会之后。在学生升入高中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把学生入学以来的量化考评情况以书面材料的形式汇报给了家长,让家长带给了学生。家长会后的课上,学生的反应很明显,“老师,你这招儿太狠了。”“老师,有哪些项可以加分?”那些加分较高的学生面带微笑,享受着领先的喜悦。还有的学生在课堂朗读、回答问题上一改以前的被动,而有着十分积极的态度,争抢现象时有发生。大家知道在高中课堂,在学生快要进入青春期的阶段,这样活跃的现象还是很难得的。另外,还有些学生,表情比较复杂,心情难以琢磨。其中有位学生一反平时上课时的状态,语带倒刺般,似乎故意与老师的话作对。还有一个故意找茬,想让老师出丑,夸大老师的失误与疏忽。这些表现都和她平时的表现很不一致,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下课后,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看看她的量化考评分。果不其然,她的量化分数为零,既没有加分也没有减分。这是一个语文基础不错,又自我感觉良好的女学生,她又是班里的宣传委员。一定会很在意自己在老师、同学和家长心中的形象,开学以来的第一次考评没有如她所想象的那样好,心中不免失落、不快。为了平复内心失衡的情绪,为了拯救自己的“面子”,才会有课上那些看似不太正常的反常表现。其实,学生的这种反常反应正是她重视量化考评、自我要求进步的心理的极端表现。如果能正确解读学生怪异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需求,如果能够发现学生所谓的消极行为背后的内心积极需求,那么这次量化考评所引起的风波就不能称其为风波,而恰恰应该解读为这样的量化考评所起到的督促和鞭策作用,这对学生们的成长应该是积极而有利的。
慷慨地加分,谨慎地减分,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是著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教育理念,他还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我的理解是,作为教师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鼓励等自我自觉地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尽的义务与责任。而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那么一个人的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这些品质又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依靠后天的教育和引导的。而这种引导和教育必须依托尊重、平等、竞争等条件。
虽然对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详细的量化的考评给老师带来了很多的额外的工作量,但是只要老师坚持下来了,我们所期待的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班级积极的班风,都会像秋日的果实一样回馈你春日辛勤的耕耘。在这个学期期末的时候,班级里的良性竞争比较激烈。在老师讲完课文或某些知识后,好多同学利用零碎时间当天就能背诵下来要求背诵的课文或完成相关习题,三五成群地找我加分。还积极地和老师分析讨论自己有疑惑或有其他想法的习题、话题,好多时候能够及时反馈学科教授知识成果或教育成果。师生都很愉悦。
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著名的教育案例:著名的教育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发现研究人才的试验,到一所学校,在学生花名册上随意划出18位学生的名字,告诉校长“这些学生今后前途无量”。校长再告诉学生,8个月后,上了他花名册的学生都有奇迹的进步。孩子的进步都源于教授的一句话。所以,我们教育者要想办法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充满信心地完成自我教育、知识的建构,享受不断成长的乐趣。三年后,甚至更远的以后,学生们都会良好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展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