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活动过程是以学生自我学习, 独立思考,主动探索 , 合作交流的过程。 也是多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数学课堂教学课前设疑是整堂课的准备, 那么讨论便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如何及时地捕捉和把握讨论机会?
1 在学生求知欲望高涨时展开讨论
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对新知识的学习有激昂的期朌心理。这时展开讨论的学生注意力集中, 合作意识强,个体思維敏捷、 认知快。 如讲授新课时,学生处于激盼的认知愿望, 老师可作简洁而又明确的学习任务铺垫以后, 马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便会怀着探索新知识的愉快心情,积极参与讨论、合作探索、相互交流知识热点,酝酿知识释放过程。 当讨论得出了结果. 学生学到了知识, 他们的成就感也特别地强起来. 未来的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
2 在学生出现认知模糊、理解疑难时展开讨论
数学教学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在心理上出现迷糊,疑惑不解。在表象上则为解题似是而非,拿不准结论是否时。
比如在教学万以內数的读数写数时, 有生1:“我听姑妈读‘六千零三米’, 我写‘603’ 有什么不对?”生2:“你把‘603’ 读出来就知道了是对还是错。”生1:“603读作六百零三。”生1读出后愣住了。生3坚定地说;“读数、写数的关键是数位。写六千零三时6在千位上,3在个位上,中间还有百位和十位需要两个0补足,不就是6003吗”。 生1自愧不如地笑了。就这样抓住学生的质疑。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讨论中集思广义,择优去劣。同学们自己消化了这一质疑。加深了对数的读写方法的巩固和提高。
3 在认知能力形成时展开讨论
通过课堂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种新的知识,内心里倍感愉悦。在这喜悦 的同时,学生往往很急切地运用新知识展示自已的个性本领。这时,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有一定难度的课堂讨论。不仅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运用知识且展示自已的平台,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都有很大的作用和效果。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 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表示200米长的环形跑道,标出了甲,乙两人相距50米的位置,甲的速度是2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鼓励学生根据以上的条件展开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教师跟踪到各小组指导且收集信息。疏理出:(1)甲、乙同时同向而行多少时间相遇?(2)甲、乙同时背向而行多少时间相遇?(3)甲追着乙需要多少时间?(4)甲、乙共同跑一圈需要多少时间?(5)甲跑一圈比跑一圈多多少时间? 根据学生讨论中提出的问题, 再由同桌学生讨论中逐一解答,自我评价。更有学生提出:当甲再跑多少米后与乙再次相随?教师要特别鼓励他们的积极想法。耐心辅导、组织讨论,得出因果。 教师最后作点拨, 评价。 这样, 教师不仅仅是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讨论激情, 更重要的是颇有价值地培养了学生开拓进取、再创造的能动力。
4 在情感低落时展开讨论
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实践生活中学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有些数学结论是抽象,但数学课堂并不抽象。只要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已的平台,学习情感便会高涨起来。
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 时,一位老师用了几十张面额不等的人民币在讲台上晃来晃去地讲了一通;“1元=10角、 1角=10分”。学生们短暂兴趣后沮丧了。如果老师话锋一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呢?请大家思考一下。”一句话打开了学生们的心间。学生纷纷议论起来。老师及时组织:“我们来换换钱吧!”展开同桌或小组讨论。有的说“我的1元给你换2张5角;“ 我拿1角给你换5个2分”;“1元还可以换5个2角”; 有的还说“2元可以换40张5分”“ 老师,你手上的红100元,我出1张50元,王朋用1张20元,刘枫用2张10元的,马军用10张1元的,给你换”……。 还有 这个学生能从1元=10分、1角=10分中得出新的关系;1元=100分。讨论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情感迸发了,学生的思維流畅了,认知的效果便好起了。学生在这段讨论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接着,寻找教学內容的“延伸点”, 展开综合实践讨论。设计开“小银行”、“ 购物品” 布置学生回家跟爸妈一起到商店购物。看商标、看标价对话、购物后付钱找钱对话。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是钱与物的等价交换;学会识别假币;懂得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养成用数学节俭生活的习惯。这样的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情感和态度中,显现出数学的价值。
课堂讨论的时机设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既使课堂讨论过程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的,教师精心创设课堂讨论情境,待时机成熟后实施讨论。有时也是课堂出现了有利于讨论的状況,教师便有随“机” 迎合,顺水推舟展开讨论。否则讨论时机就会稍纵即失。不拘一格,各有讲究才是精道之处。
1 在学生求知欲望高涨时展开讨论
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对新知识的学习有激昂的期朌心理。这时展开讨论的学生注意力集中, 合作意识强,个体思維敏捷、 认知快。 如讲授新课时,学生处于激盼的认知愿望, 老师可作简洁而又明确的学习任务铺垫以后, 马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便会怀着探索新知识的愉快心情,积极参与讨论、合作探索、相互交流知识热点,酝酿知识释放过程。 当讨论得出了结果. 学生学到了知识, 他们的成就感也特别地强起来. 未来的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
2 在学生出现认知模糊、理解疑难时展开讨论
数学教学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在心理上出现迷糊,疑惑不解。在表象上则为解题似是而非,拿不准结论是否时。
比如在教学万以內数的读数写数时, 有生1:“我听姑妈读‘六千零三米’, 我写‘603’ 有什么不对?”生2:“你把‘603’ 读出来就知道了是对还是错。”生1:“603读作六百零三。”生1读出后愣住了。生3坚定地说;“读数、写数的关键是数位。写六千零三时6在千位上,3在个位上,中间还有百位和十位需要两个0补足,不就是6003吗”。 生1自愧不如地笑了。就这样抓住学生的质疑。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讨论中集思广义,择优去劣。同学们自己消化了这一质疑。加深了对数的读写方法的巩固和提高。
3 在认知能力形成时展开讨论
通过课堂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种新的知识,内心里倍感愉悦。在这喜悦 的同时,学生往往很急切地运用新知识展示自已的个性本领。这时,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有一定难度的课堂讨论。不仅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运用知识且展示自已的平台,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都有很大的作用和效果。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 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表示200米长的环形跑道,标出了甲,乙两人相距50米的位置,甲的速度是2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鼓励学生根据以上的条件展开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教师跟踪到各小组指导且收集信息。疏理出:(1)甲、乙同时同向而行多少时间相遇?(2)甲、乙同时背向而行多少时间相遇?(3)甲追着乙需要多少时间?(4)甲、乙共同跑一圈需要多少时间?(5)甲跑一圈比跑一圈多多少时间? 根据学生讨论中提出的问题, 再由同桌学生讨论中逐一解答,自我评价。更有学生提出:当甲再跑多少米后与乙再次相随?教师要特别鼓励他们的积极想法。耐心辅导、组织讨论,得出因果。 教师最后作点拨, 评价。 这样, 教师不仅仅是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讨论激情, 更重要的是颇有价值地培养了学生开拓进取、再创造的能动力。
4 在情感低落时展开讨论
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实践生活中学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有些数学结论是抽象,但数学课堂并不抽象。只要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已的平台,学习情感便会高涨起来。
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 时,一位老师用了几十张面额不等的人民币在讲台上晃来晃去地讲了一通;“1元=10角、 1角=10分”。学生们短暂兴趣后沮丧了。如果老师话锋一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呢?请大家思考一下。”一句话打开了学生们的心间。学生纷纷议论起来。老师及时组织:“我们来换换钱吧!”展开同桌或小组讨论。有的说“我的1元给你换2张5角;“ 我拿1角给你换5个2分”;“1元还可以换5个2角”; 有的还说“2元可以换40张5分”“ 老师,你手上的红100元,我出1张50元,王朋用1张20元,刘枫用2张10元的,马军用10张1元的,给你换”……。 还有 这个学生能从1元=10分、1角=10分中得出新的关系;1元=100分。讨论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情感迸发了,学生的思維流畅了,认知的效果便好起了。学生在这段讨论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接着,寻找教学內容的“延伸点”, 展开综合实践讨论。设计开“小银行”、“ 购物品” 布置学生回家跟爸妈一起到商店购物。看商标、看标价对话、购物后付钱找钱对话。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是钱与物的等价交换;学会识别假币;懂得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养成用数学节俭生活的习惯。这样的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情感和态度中,显现出数学的价值。
课堂讨论的时机设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既使课堂讨论过程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的,教师精心创设课堂讨论情境,待时机成熟后实施讨论。有时也是课堂出现了有利于讨论的状況,教师便有随“机” 迎合,顺水推舟展开讨论。否则讨论时机就会稍纵即失。不拘一格,各有讲究才是精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