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议论文的写作训练需要从审题立意、观点的提炼、材料的选择分析、思维的角度等对学生做全方位的指导和训练。
由于课时紧、任务重,目前的写作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写作和教师的批改在课外完成,而对作文理论方法的指导、作文的讲评则在课内完成。事实上,这样的一种操作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尽管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效果和所耗费的时间相比较,并未达到一种理想状态。为此,在探寻提高议论文写作教学实效的策略的过程中,笔者遵循“大语文”的理念,以寻求一种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的教学方式。
张孝纯先生认为,“大语文”教育思想最根本的一句话就是:“语文教育以课堂教育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构建“课堂——校园——家庭——社会——课堂”这样的“大语文”教育圈。因此,笔者尝试用“以说辩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实效。
一、以说辩促写作
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地努力地把语文学好》一文中指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在于把“听”“说”“读”“写”四项本领学得更好。在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时,不能将“写”和“听”、“说”、“读”割裂开来处理,而是要将之融合,借助其他三项来提升写作的实效。具体操作如下:
1.课前3分钟,有理有据说一说
每节课前安排了三分钟演说的活动,主题由我和学生共同提供:走进经济(粤版教材必修5第一单元的活动主题)、XXX,我想对你说(如司马迁、毛泽东、项羽、刘邦、李密等在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时事热点(如“山寨效应”、“手机实名制”、“老年人跌倒干预政策”、“微博热”等)、我读故我在(对名家名作的评析)等,学生从上述主题中自由择一演说。
正式演说前需要准备演说稿和演说的课件。对演说稿有如下的要求:1、字数600字;2、演说稿要写成简短的议论文。对于讲稿里的论点,可以由演说者及其家长共同商量得出;3、演说稿的内容能熟读至诵,能脱稿演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按照课时数,每个同学能登台演说的次数一个学期也就两次,每个模块也就只有一次,对于这个能锻炼自己演说能力的机会,家长和学生都十分重视。写好演说稿(由于学生是初步接触议论文,教师要做初步的指导和审核),做好演说的课件之后,需要学生在家长面前试演,做好充分的准备才上台。
2.讲后2分钟,师生一起评一评
学生按学号顺序演讲,前一学号的同学演说后,后一学号的同学作一句话评析并给分,其他同学评析一次会加10分,最后老师进行评讲和打分,由语文课代表统计分数取平均值即是演说者此次的最终成绩。由于议论文的观点很多时候是个人的看法,很难要求人人认可,碰到争议性话题,也不拘泥于时间限制,会让他们展开讨论、辩论。
针对这3分钟演说和2分钟的评析,设计了一份评价表,具体如下:
3.运用40分钟,唇枪舌剑辩一辩
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编著的《广东高考考什么?》一书中,列举了当下高中生作文存在的四大病症:1、审题、立意不准;2、内容空洞,套用材料;3、文体不清,缺乏章法;4、思维深度不够。议论类文章常常要求观点明确(最好见解精辟),结构清晰,材料翔实,论证严密 ;切忌观点游离,结构混乱,泛泛而谈,缺少分析。高考评阅者也常说,很多考生写议论文还是采取观点加材料的加法运算,要么以简单的罗列论据来代替论证,要么是对论据不作必要的分析,论点被架空,叙事拖沓,说理肤浅。怎样解决这样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想,在学生有了说评的基础后,来一场升级的辩论赛,是能收到成效的。
当每个同学都轮流演讲之后(通常一个模块也就差不多完成了),我会选择一节课来进行辩论。准备时间大约一个星期。具体步骤是:1、每个人报送一道辩题(依据同学们课前演说的内容),要有出题人、辩题的来源背景和意义等内容,交与课代表;2、课代表和老师共同挑选出较好的选题,共计四道,由课代表和出题人组织每道辩题的正反双方队员,即需要32人;3、班内剩下的12人作为智囊团成员均分到各组中,协助查找资料,编写稿件;4、大家公推协调、辩才较好的一位同学做主持人;5、智囊团成员和老师组成评审团,评出一、二、三等奖,一名最佳辩手,一名最有风度辩手,三名优秀辩手。
辩论,是锻炼学生议论文思维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每一次的发言都需要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表达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而为了不被对手在辩论场上反击得哑口无言,同学们更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调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帮助查找资料,拓展搜寻资料的范围(书本、网络、社区等)和方式(文字、图片、声音等),这就构建了“课堂——校园——家庭——社会——课堂”的“大语文”教育圈。
辩论结束之后,要求每人任选立场,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有了说辩做基础,布置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同学们的神情是愉悦的,一改之前的愁云惨雾状,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水准也有较大的提高。
二、以写作促阅读
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如蜜蜂的采花与酿蜜,唯有成为博采的蜜蜂,才能酿造香甜美味的蜂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其实,反之亦然,想要如唐代李白秀口一吐即是半个盛唐,那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否则,吐的就是残渣废物了。
所以,在上述说辩活动过程中,尽管学生最终呈现的是一篇演说稿和一篇议论文,却也对议论文的写作做了一个全方位的演练,从审题立意、观点的提炼、材料的选择分析、思维的角度等,无不训练周全。同时在过程中同步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1.演说稿的写作离不开阅读
所提供的任何一个演说主题都需要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然后依据主题确立自己的观点,寻找资料作为支撑,尽管要求演说稿要写成议论文的文体,但演说稿又比一般的议论文更为严格,因为它是需要面对观众说出来的,这就要求观点更新颖、论据更充分、条理更清晰。演之无物、说之无理的演说稿是没办法吸引观众的,也经受不起观众的推敲和质问。
2.辩论卡片的写作需要阅读
当辩论的题目确定之后,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首先要做的就是阅读。通过阅读尽可能搜集所有与论题相关的资料,从中选取能证明自己立场的资料,而支撑对方观点的资料也要有一定比例的搜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前提下,组员们根据辩题、自己所处的辩论方阵等整理出辩论卡片,带到辩论现场上备用。
3.议论文的写作需要阅读
正如人们常说的,真理越辩越明,尽管经历了演说和辩论两个阶段,在辩论过程中、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同学们对事情的看法理解不断深入,但是,要写成一篇议论文,仍然需要阅读来帮忙。
在整个过程中,阅读不是浪费时间的、随意的、功利性的,而成为了一种自发的、愉悦的、有趣的行为,阅读有了目的、深度和广度,又怎能不高效呢?
通过说辩的方式来促进写作,通过写作的方式来促进阅读,将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能力交织融合,实践证明这是提升议论文写作实效的良策。
————————
参考文献:
①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②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索绪》,《语文教学论坛》,1985年第3期。
③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通联:广州市荔湾区汾水中学]
由于课时紧、任务重,目前的写作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写作和教师的批改在课外完成,而对作文理论方法的指导、作文的讲评则在课内完成。事实上,这样的一种操作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尽管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效果和所耗费的时间相比较,并未达到一种理想状态。为此,在探寻提高议论文写作教学实效的策略的过程中,笔者遵循“大语文”的理念,以寻求一种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的教学方式。
张孝纯先生认为,“大语文”教育思想最根本的一句话就是:“语文教育以课堂教育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构建“课堂——校园——家庭——社会——课堂”这样的“大语文”教育圈。因此,笔者尝试用“以说辩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实效。
一、以说辩促写作
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地努力地把语文学好》一文中指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在于把“听”“说”“读”“写”四项本领学得更好。在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时,不能将“写”和“听”、“说”、“读”割裂开来处理,而是要将之融合,借助其他三项来提升写作的实效。具体操作如下:
1.课前3分钟,有理有据说一说
每节课前安排了三分钟演说的活动,主题由我和学生共同提供:走进经济(粤版教材必修5第一单元的活动主题)、XXX,我想对你说(如司马迁、毛泽东、项羽、刘邦、李密等在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时事热点(如“山寨效应”、“手机实名制”、“老年人跌倒干预政策”、“微博热”等)、我读故我在(对名家名作的评析)等,学生从上述主题中自由择一演说。
正式演说前需要准备演说稿和演说的课件。对演说稿有如下的要求:1、字数600字;2、演说稿要写成简短的议论文。对于讲稿里的论点,可以由演说者及其家长共同商量得出;3、演说稿的内容能熟读至诵,能脱稿演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按照课时数,每个同学能登台演说的次数一个学期也就两次,每个模块也就只有一次,对于这个能锻炼自己演说能力的机会,家长和学生都十分重视。写好演说稿(由于学生是初步接触议论文,教师要做初步的指导和审核),做好演说的课件之后,需要学生在家长面前试演,做好充分的准备才上台。
2.讲后2分钟,师生一起评一评
学生按学号顺序演讲,前一学号的同学演说后,后一学号的同学作一句话评析并给分,其他同学评析一次会加10分,最后老师进行评讲和打分,由语文课代表统计分数取平均值即是演说者此次的最终成绩。由于议论文的观点很多时候是个人的看法,很难要求人人认可,碰到争议性话题,也不拘泥于时间限制,会让他们展开讨论、辩论。
针对这3分钟演说和2分钟的评析,设计了一份评价表,具体如下:
3.运用40分钟,唇枪舌剑辩一辩
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编著的《广东高考考什么?》一书中,列举了当下高中生作文存在的四大病症:1、审题、立意不准;2、内容空洞,套用材料;3、文体不清,缺乏章法;4、思维深度不够。议论类文章常常要求观点明确(最好见解精辟),结构清晰,材料翔实,论证严密 ;切忌观点游离,结构混乱,泛泛而谈,缺少分析。高考评阅者也常说,很多考生写议论文还是采取观点加材料的加法运算,要么以简单的罗列论据来代替论证,要么是对论据不作必要的分析,论点被架空,叙事拖沓,说理肤浅。怎样解决这样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想,在学生有了说评的基础后,来一场升级的辩论赛,是能收到成效的。
当每个同学都轮流演讲之后(通常一个模块也就差不多完成了),我会选择一节课来进行辩论。准备时间大约一个星期。具体步骤是:1、每个人报送一道辩题(依据同学们课前演说的内容),要有出题人、辩题的来源背景和意义等内容,交与课代表;2、课代表和老师共同挑选出较好的选题,共计四道,由课代表和出题人组织每道辩题的正反双方队员,即需要32人;3、班内剩下的12人作为智囊团成员均分到各组中,协助查找资料,编写稿件;4、大家公推协调、辩才较好的一位同学做主持人;5、智囊团成员和老师组成评审团,评出一、二、三等奖,一名最佳辩手,一名最有风度辩手,三名优秀辩手。
辩论,是锻炼学生议论文思维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每一次的发言都需要论点明晰,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表达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而为了不被对手在辩论场上反击得哑口无言,同学们更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调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帮助查找资料,拓展搜寻资料的范围(书本、网络、社区等)和方式(文字、图片、声音等),这就构建了“课堂——校园——家庭——社会——课堂”的“大语文”教育圈。
辩论结束之后,要求每人任选立场,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有了说辩做基础,布置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同学们的神情是愉悦的,一改之前的愁云惨雾状,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水准也有较大的提高。
二、以写作促阅读
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如蜜蜂的采花与酿蜜,唯有成为博采的蜜蜂,才能酿造香甜美味的蜂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其实,反之亦然,想要如唐代李白秀口一吐即是半个盛唐,那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否则,吐的就是残渣废物了。
所以,在上述说辩活动过程中,尽管学生最终呈现的是一篇演说稿和一篇议论文,却也对议论文的写作做了一个全方位的演练,从审题立意、观点的提炼、材料的选择分析、思维的角度等,无不训练周全。同时在过程中同步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1.演说稿的写作离不开阅读
所提供的任何一个演说主题都需要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然后依据主题确立自己的观点,寻找资料作为支撑,尽管要求演说稿要写成议论文的文体,但演说稿又比一般的议论文更为严格,因为它是需要面对观众说出来的,这就要求观点更新颖、论据更充分、条理更清晰。演之无物、说之无理的演说稿是没办法吸引观众的,也经受不起观众的推敲和质问。
2.辩论卡片的写作需要阅读
当辩论的题目确定之后,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首先要做的就是阅读。通过阅读尽可能搜集所有与论题相关的资料,从中选取能证明自己立场的资料,而支撑对方观点的资料也要有一定比例的搜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前提下,组员们根据辩题、自己所处的辩论方阵等整理出辩论卡片,带到辩论现场上备用。
3.议论文的写作需要阅读
正如人们常说的,真理越辩越明,尽管经历了演说和辩论两个阶段,在辩论过程中、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同学们对事情的看法理解不断深入,但是,要写成一篇议论文,仍然需要阅读来帮忙。
在整个过程中,阅读不是浪费时间的、随意的、功利性的,而成为了一种自发的、愉悦的、有趣的行为,阅读有了目的、深度和广度,又怎能不高效呢?
通过说辩的方式来促进写作,通过写作的方式来促进阅读,将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能力交织融合,实践证明这是提升议论文写作实效的良策。
————————
参考文献:
①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②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索绪》,《语文教学论坛》,1985年第3期。
③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通联:广州市荔湾区汾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