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鼎之传承 山东大学博物馆
山东大学地处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山东济南,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底韵丰厚的名校。从山东大学博物馆的外观上,便能感知山东大学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强劲实力。
山东大学博物馆位于校园南北主轴线上的节点位置,是整个校园里的主角建筑。建筑整体的外观如同一个鼎,气势恢宏地矗立在校园中心;室外直通二层的大台阶设计为承托整个建筑体块的台基,营造出鼎力向上、托古承今的建筑意境。鼎向来被视为国之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因此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内涵上,这个“鼎”都与山东大学博物馆的气质极其符合。除此之外,博物馆的玻璃幕墙设计成竹简的造型,并在上面篆刻了于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文物上的原版文字,寓意着历史的传承。这样一座如鼎般敦厚、积淀着历史风韵的建筑,你爱了吗?
“又红又砖”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被“华科人”称为“又红又砖”的校史馆,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用砖石与钢铁架构出属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前世今生。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由机械厂旧厂房改造建成,地处校园中轴线上,由5 栋独立的厂房围合而成,组成5000 平方米超大型展馆。大门两旁是两排房屋,朱红色的墙面给人以古朴、庄严、肃穆的感觉。建筑的正中间做成钟楼的样式,在“钟”的位置挂着华中科技大学的巨型校徽,鲜艳的红色在一片绿树环绕中显得格外醒目。钟楼两侧有6 根钢架结构体由高到低依次排开,环绕着整座建筑,犹如一条天梯,象征着“跨越”,寓意希望通过它们展示学校的过去、现在而引领学校未来的跨越式发展。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从历史中采撷的微小片段,也能感受到历史洪流下的波澜壮阔。
钟声的坚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波钟楼
“你在思园的绿荫里,远离喧嚣;我在文波的钟楼上,极目远眺。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重播泛黄的回忆……”一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版《南山南》,唱出了莘莘学子的校园情怀。这首歌里的文波钟楼,正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文波钟楼矗立在南湖校区校园之东、晓南湖畔,是供学生自习和活动的场所。文波钟楼高耸巍峨,与以学校首任校长范文澜先生之名命名的文澜楼南北相对,合称“波澜交辉”。
站在文波钟楼楼顶,湖光山色可尽收眼底,晓南湖上的九孔桥与绿树相映成趣,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文波钟楼平静地见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岁月的变迁。每年辞旧迎新之际,文波钟楼便会敲响钟声,与师生们一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霸气雄伟 华中农业大学“亚跨”
想来有许多同学都听说过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面积之大,而这个纵长30米、横长48米的“亚跨”更是彰显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磅礴大气。
“亚跨”也叫“世界之窗”,是一个连接图书馆与人文社科楼的跨式建筑,因它曾是亚洲最大的跨式建筑,所以被称为“亚跨”。“亚跨”连接着图书馆与人文社科楼的最顶层,每年无数新生从恢宏雄偉的“亚跨”底下穿过,登上几十级台阶,由此步入大学的新天地。“亚跨”旁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试验田,每年油菜花开的季节,登上“亚跨”,即可俯瞰百亩黄澄澄的油菜花海,顺便感受迎面吹来的缠绵的春风。这样的美景,在全国高校校园内恐怕是找不到第二处的。
聚焦“知识之石” 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心楼
西交利物浦大学坐落于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学校的建筑风格也夹杂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学校的中心楼。
中心楼矗立在郁郁葱葱的草坪之上,整座大楼是一个水平分层的大体量立方体,是一个集行政管理、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及培训中心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建筑。中心楼最大的设计亮点在于整体设计借鉴了“太湖石”的结构样式。太湖石又叫“知识之石”,在历经多年的风雨侵蚀后,太湖石的表面会形成孔洞及裂缝。因此中心楼的建筑外墙上也设计出一连串的不规则孔洞。这些孔洞既区分了不同的功能空间,又优化了建筑内部的采光和空气流通,夏季时能够促进自然风流入建筑内部,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效果;而西北立面为坚固的实体,能在冬季阻挡寒风进入室内。
“横看成岭侧成峰” 杭州师范大学“综合体”大楼
杭州师范大学新仓校区坐落于杭州西溪湿地西侧,附近就是拥有九百年历史的仓前老街。在自然之美与人文历史的积淀下,学校整体的建筑风格充满着古朴的传统民族风情。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学校的“综合体”大楼。
“综合体”是集行政中心、档案馆、图书馆、酒店和接待中心等七大功能在内的大型建筑。建筑整体外观犹如几叠高高垒起的书堆,这些“书本”看似随意堆叠,却整体高低错落有致,使得整个外立面格外生动美观,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妙,无论从哪个角度拍照都美得像一幅壁纸。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综合体”大楼显得古典庄重,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而到了夜晚,从大楼窗户上透出的橘色光亮,仿佛在建筑外墙镀上了一层金光,使其充满人间烟火气息。
流动的线条 华东师范大学化雨斋
在华东师范大学美丽动人的丽娃河畔,矗立着一座造型浪漫典雅的红棕色建筑,这就是华东师范大学著名的化雨斋书吧。
化雨斋书吧的原址是1946年民国时期建造的基地内建材科大楼,由于年代久远,大楼原有的功能已经废弃,因此学校决定在保留原有建筑形式的基础上,将其改造成一个集阅览、展示、品茶、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书吧。化雨斋的外形延续了原有建筑的坡屋顶,并将坡屋顶的线条元素提取出来,通过钢构架构成一个露天走廊,延伸至二楼露台。这不仅弥补了原有建筑空间不足的问题,还增强了入口的识别性。廊架前段还有一个两层的下沉广场,空间中央位置种着植株,除了增添了不同寻常的野趣,还让空间围合感更强。
选一个晴朗的周末,拿上几本书,在化雨斋的玻璃房内,静静地感受阳光穿越枝叶在书上跳跃的光影,再配上一杯香茗,是不是感觉很惬意呢?
山东大学地处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山东济南,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底韵丰厚的名校。从山东大学博物馆的外观上,便能感知山东大学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强劲实力。
山东大学博物馆位于校园南北主轴线上的节点位置,是整个校园里的主角建筑。建筑整体的外观如同一个鼎,气势恢宏地矗立在校园中心;室外直通二层的大台阶设计为承托整个建筑体块的台基,营造出鼎力向上、托古承今的建筑意境。鼎向来被视为国之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因此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内涵上,这个“鼎”都与山东大学博物馆的气质极其符合。除此之外,博物馆的玻璃幕墙设计成竹简的造型,并在上面篆刻了于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文物上的原版文字,寓意着历史的传承。这样一座如鼎般敦厚、积淀着历史风韵的建筑,你爱了吗?
“又红又砖”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
被“华科人”称为“又红又砖”的校史馆,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用砖石与钢铁架构出属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前世今生。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由机械厂旧厂房改造建成,地处校园中轴线上,由5 栋独立的厂房围合而成,组成5000 平方米超大型展馆。大门两旁是两排房屋,朱红色的墙面给人以古朴、庄严、肃穆的感觉。建筑的正中间做成钟楼的样式,在“钟”的位置挂着华中科技大学的巨型校徽,鲜艳的红色在一片绿树环绕中显得格外醒目。钟楼两侧有6 根钢架结构体由高到低依次排开,环绕着整座建筑,犹如一条天梯,象征着“跨越”,寓意希望通过它们展示学校的过去、现在而引领学校未来的跨越式发展。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从历史中采撷的微小片段,也能感受到历史洪流下的波澜壮阔。
钟声的坚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波钟楼
“你在思园的绿荫里,远离喧嚣;我在文波的钟楼上,极目远眺。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重播泛黄的回忆……”一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版《南山南》,唱出了莘莘学子的校园情怀。这首歌里的文波钟楼,正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文波钟楼矗立在南湖校区校园之东、晓南湖畔,是供学生自习和活动的场所。文波钟楼高耸巍峨,与以学校首任校长范文澜先生之名命名的文澜楼南北相对,合称“波澜交辉”。
站在文波钟楼楼顶,湖光山色可尽收眼底,晓南湖上的九孔桥与绿树相映成趣,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文波钟楼平静地见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岁月的变迁。每年辞旧迎新之际,文波钟楼便会敲响钟声,与师生们一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霸气雄伟 华中农业大学“亚跨”
想来有许多同学都听说过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面积之大,而这个纵长30米、横长48米的“亚跨”更是彰显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磅礴大气。
“亚跨”也叫“世界之窗”,是一个连接图书馆与人文社科楼的跨式建筑,因它曾是亚洲最大的跨式建筑,所以被称为“亚跨”。“亚跨”连接着图书馆与人文社科楼的最顶层,每年无数新生从恢宏雄偉的“亚跨”底下穿过,登上几十级台阶,由此步入大学的新天地。“亚跨”旁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试验田,每年油菜花开的季节,登上“亚跨”,即可俯瞰百亩黄澄澄的油菜花海,顺便感受迎面吹来的缠绵的春风。这样的美景,在全国高校校园内恐怕是找不到第二处的。
聚焦“知识之石” 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心楼
西交利物浦大学坐落于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学校的建筑风格也夹杂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学校的中心楼。
中心楼矗立在郁郁葱葱的草坪之上,整座大楼是一个水平分层的大体量立方体,是一个集行政管理、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及培训中心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建筑。中心楼最大的设计亮点在于整体设计借鉴了“太湖石”的结构样式。太湖石又叫“知识之石”,在历经多年的风雨侵蚀后,太湖石的表面会形成孔洞及裂缝。因此中心楼的建筑外墙上也设计出一连串的不规则孔洞。这些孔洞既区分了不同的功能空间,又优化了建筑内部的采光和空气流通,夏季时能够促进自然风流入建筑内部,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效果;而西北立面为坚固的实体,能在冬季阻挡寒风进入室内。
“横看成岭侧成峰” 杭州师范大学“综合体”大楼
杭州师范大学新仓校区坐落于杭州西溪湿地西侧,附近就是拥有九百年历史的仓前老街。在自然之美与人文历史的积淀下,学校整体的建筑风格充满着古朴的传统民族风情。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学校的“综合体”大楼。
“综合体”是集行政中心、档案馆、图书馆、酒店和接待中心等七大功能在内的大型建筑。建筑整体外观犹如几叠高高垒起的书堆,这些“书本”看似随意堆叠,却整体高低错落有致,使得整个外立面格外生动美观,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妙,无论从哪个角度拍照都美得像一幅壁纸。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综合体”大楼显得古典庄重,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而到了夜晚,从大楼窗户上透出的橘色光亮,仿佛在建筑外墙镀上了一层金光,使其充满人间烟火气息。
流动的线条 华东师范大学化雨斋
在华东师范大学美丽动人的丽娃河畔,矗立着一座造型浪漫典雅的红棕色建筑,这就是华东师范大学著名的化雨斋书吧。
化雨斋书吧的原址是1946年民国时期建造的基地内建材科大楼,由于年代久远,大楼原有的功能已经废弃,因此学校决定在保留原有建筑形式的基础上,将其改造成一个集阅览、展示、品茶、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书吧。化雨斋的外形延续了原有建筑的坡屋顶,并将坡屋顶的线条元素提取出来,通过钢构架构成一个露天走廊,延伸至二楼露台。这不仅弥补了原有建筑空间不足的问题,还增强了入口的识别性。廊架前段还有一个两层的下沉广场,空间中央位置种着植株,除了增添了不同寻常的野趣,还让空间围合感更强。
选一个晴朗的周末,拿上几本书,在化雨斋的玻璃房内,静静地感受阳光穿越枝叶在书上跳跃的光影,再配上一杯香茗,是不是感觉很惬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