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之美 养生命气象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9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育美立德的教育价值。徐州市潘塘中心小学的书法教育,基于儿童成长需要,对接学校教育哲学,通过课程体系再梳理、学习形式再设计,充分挖掘出书法文化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书法课程;学习形式;文化创生
  书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很早就写过一篇颇具影响力的文章《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这篇文章是用美学的观点来考察中国书法。他特别指出,“中国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千百年来,书法在中华传统文化语境中,不但代表一种审美品位,更是一种提升道德的手段,“字如其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等诸如此类的表达、典故,足以证明书法在中国人心中的影响。
  潘塘中心小学所在的徐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书法名城。从距今6000多年的邳州大墩子文化遗址中的彩陶,到汉画石刻、汉碑、唐幢、宋帖、明画、清卷的经历延续,无不反映出徐州人厚重执着的审美追求。距学校约15公里的三堡镇榆庄村,100多年前走出了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的老师张伯英先生;学校所隶属的百年名校徐州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学风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脉绵延,墨香化染,政策导向,成长需要,这些因素合力助推了潘塘中心小学书法课程的开展。
  书法课程是小学教育的标配。在徐州,一批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如邳州市明德小学、铜山区张集中心小学等已经在全省产生一定影响力。对于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育人目标的潘塘中心小学来说,如何定位书法课程,又怎样让它有机镶嵌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实在是一种办学考验。从这个视角观察,潘塘中心小学的书法课程可以带给我们许多启发。
  一、基于“整体视野”的书法课程设计
  课程体系是彰显学校办学品质的骨架,课程是影响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因素。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学校内涵发展,要求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都要基于儿童成长需要,对接学校的教育哲学。
  创办于1942年的潘塘中心小学,近年来随着徐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为学校生源结构的重要组成。为了实现学校办学品质的迭代升级,在集团本部徐师一附小“try一下”教育理念和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适性扬才 由学而能’——适合教育的校本实践”引领下,学校系统梳理了自身的教育哲学体系,提出“在孩子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的教育追求,以“慧心引领成长,乐创点亮未来”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有创意、会创新、能创造的创新型人才”为育人目标,进而形成“基于设计思维的‘慧创’课程实践探索”这一校本化的课程建设思路。
  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发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一个具有复杂性、多元性的问题情境,仅仅通过项目化学习的路径变革很难实现育人目标。基于此,学校对校情、学情进行进一步梳理,参照学校基础、儿童需求和未来发展三个维度,把“书法课程”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架予以引进,通过营造书法学习的氛围、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书法学习平台等途径,让书法教育的人文特质与学校的科技教育互相滋养,成为促进育人目标实现的“两翼”。
  二、基于“更多样态”的书法学习形式
  传统的书法教育主要是私人教授,将复杂的书法技术拆分讲解。对于潘塘中心小学而言,这种形式受到两个主要因素的制约:一是缺少充足的师资,二是这种机械化的训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极易抹杀小学生的天性和个性。在这种情境下,學校采取更多元的方式改进学生的书法学习系统,以更多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书法之美。
  首先,学校充分利用新技术,不断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给予学生书法学习更科学、更及时的支持。学校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云平台,探索出“专家线上教授,老师线下辅导”的双师课堂模式,解决了困扰书法教学的师资和教材的问题。通过选用“点化教育教学软件”,实现学生学习与教材写字教学内容同步,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利用这个软件,学生还可以在课外任意时间自主进行仿写练习,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出学生个性化的书法学习兴趣。
  其次,学校通过加强书法师资团队建设引领书法课程实施。学校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与专业书法教育团队深度合作,规范实施书法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学校通过引进校外更高水平的书法师资力量,强化了书法学习所必需的过程性指导环节和师生双方的交互性特征;另一方面,也整合了社会书法资源,实现学校发展需求与社会资源供给的有效对接。
  再次,学校把认真落实书法学习的评价管理环节作为促进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学校在配置书法汇展、竞赛考级等书法学习套餐基础上,从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学习行为、学习成果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些多元的评价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学生书法学习的效能。
  三、基于素养发展的书法文化创生
  教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高度重视,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挑战。深圳市龙岗区清林小学杨勇校长曾在《教育如此迷人:好学校是如何成长的》一书中提出过一个疑问:学生会越来越喜欢学校吗?这个看似尖锐的问题背后,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能否办一所学生真正喜欢的学校体现着学校的教育良知。
  辛跃武校长在潘塘中心小学履职不过数年。但在这短短的几年中,我和许多人一样见证了这所学校脱胎换骨的改变:学校不但有了清晰的办学愿景和办学理念,还打造了美好的人文生境——校园色彩明亮而不繁杂,农耕园的自然生态浸染了学生美好的童年;学校功能分区明显又相互配合,教室、阅读区、廊道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重新设计配置,充分营造出科学与人文兼具的育人氛围;学生在校生活的场域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强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除了“书法家进课堂”,学生书法作品的日常展示,每年春节之前,学校通过设计一系列“书法进社区”活动,让学生带着学习成果“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精神发育的喜悦。
  这学期伊始,徐州市云龙区教育局组织了一场“校园三化(绿化、美化、文化)校校行”活动。在这场活动中,潘塘中心小学给与会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基于设计思维的‘慧创’课程实践探索”已经在扎实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性资料与研究成果积累丰厚,自主开放的阅读空间书香充溢。学生身上所散发出的快乐自信,让你发觉这所学校原来已经走了这么远,原来“化人”就是“文化”的本色。
  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曾在七古《石苍舒醉墨堂》中写下这么几句关于书法的感受:“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由技入道,积学乃成。这是书法的进阶,也是办学的进阶。
其他文献
摘 要:解决变质量连续作用问题,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求解,容易出现相差因子的现象。文章指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微元法;动量定理;动能定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9-0045-2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学生 狄沐璨  指導老师:狄万刚
【摘 要】传统书法属于文人余事,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书法应当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门类,可以突破传统的藩篱,探索现代书法的可能性。而古代的书法艺术传统与新出土的楚简书法材料以及日本现代书法的发展可以给我们探索现代“破体”书法与“少数字”现代样式提供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草篆;现代书法;艺术;东西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
丛文俊,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文俊先生在书法理论研究、书法创作、书法教育等领域举足轻重。这篇文章是丛先生对“书卷气”之缘起、内涵及理论价值所作的系统性考评,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对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者从“书卷气”切入书法之美育亦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书卷气”考评  丛文俊  “书卷气”是宋明以来书法鉴赏与批评的一个颇为重
【摘 要】汉字字体有篆、隶、草、楷、行之分,书法家也都有各自的风格,但都遵循着书法的基本规律。书法学习就是要借助经典碑帖字例,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这些规律,进而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本课教学通过观察比较、教师示范、自主练习、师生同评、同伴互评、欣赏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点、自我矫正提高的良好书写习惯。同时,在体会左右部件左让右进、和谐一体的书法之美中体会“左收右放”的结字规律和相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学生 高羚毓 指導老师: 狄万刚
閆宇欣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贯穿于学生整个小学学习生活。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并努力引导写字优秀的学生向更高层次的书法艺术领域发展,尤其是要善于利用中年级学生在学习习惯、知识积累和写字水平上的优势开展写字教学,传承书法艺术。  [关键词]写字教学;学习习惯;知识积累;写字水平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各个学科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然而,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易落实和实现。本文以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中的“分子间作用力”为例,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来具体阐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分子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
策划人语  隨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全社会掀起一股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受到人们的推崇,书法教育在校园内外全面铺开。但在热热闹闹的书法学习背后,硬笔书法教育的地位却非常尴尬,也存在着很大的争鸣。  争鸣主要来源于:中国的书法首先是书写的艺术,是毛笔的艺术,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客观统一的。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书法的工具性越来越弱化,硬笔书法的学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