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本文以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劳动教育为依托,论述了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对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的途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劳动教育 素质教育
在21世纪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世纪,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后劲,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大意义。全面的素质教育,应当包含劳动教育,因为劳动教育在净化受教育者的品德,陶冶受教育者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强化受教育者对科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增进人的体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且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素质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及强健的体魄为目标。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这里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政治观点、思想观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2.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大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进行各种社会科学及人文知识的教育,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 劳动技能素质教育
这方面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进行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身心健康素质教育
这里则包括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教育,良好的自我健身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树立“全民健身”和“终身锻炼”的体育新理念,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5. 艺术审美素质教育
这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艺术表演和美的创造能力的培育。
二、对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 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众所周知,劳动是实现由猿到人这一飞跃的关键,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方式。人类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劳动的产物。因此,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情以及珍惜劳动、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而且还能让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艰苦创业、勤奋劳动,国家才能富强,个人才能幸福的道理。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一些大学生好逸恶劳,不珍惜劳动成果,只追求物质利益,不愿意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因此劳动教育中要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遵纪守法,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美好的家乡和美好的未来。
2. 实施劳动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需要
首先,劳动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需要。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包括知识、智力和技能三个方面,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指导实践。而技能的培养更离不开劳动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学生只有结合书本知识参加大量的劳动实践,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服务社会的技能。生产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可加深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其次,劳动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和提高审美素质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适度的劳动,能使肌肉、筋骨受到锻炼,从而使体质和体力得到增强。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劳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造良好的身体素质。劳动素质教育还可培养大学生的美感,提高其审美能力。生产劳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接触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第三,劳动素质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中的“上帝”地位使他们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脆弱的心理和生活技能的缺乏便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同时大学生当下面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交往压力都可能使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关调查表明,大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高校在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开展劳动素质教育以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因为劳动既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又磨练人的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对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
提高认识是对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前提。上至大学校长,下至每一名学生,必须认识到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要从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劳动素质教育,鼓励学生自觉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劳动,形成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尤其是自我劳动教育的风气。
2.加强基地建设
加强基地建设是实施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保证。没有劳动基地,实施劳动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学校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基地建设,例如生产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及勤工俭学基地;坚持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办工厂、农场、牧场,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安排实习的场地。通过生产实习,使大学生道德修养、学科专业水平、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得到提升,其专业素质得以可持续发展。生产实习是检验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机会,也是大学生和社会尤其是和用人单位直接接触的一个渠道。实习期间需要教育大学生端正劳动态度,鼓励他们从最基本的业务做起,学以致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找出所学理论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差距,不断学习,为日后工作积累资本。
此外,要积极开辟和创建社会实践基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高校要广泛动员,科学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并形成严格的考核机制,以书面材料进行备档。同时,将具体的批阅意见及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校还要给学生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高校实施并轨招生以后,特困生相对增多,由此而引出的特困生问题也日益突出,勤工俭学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通过合法劳动赚取收入,做到自立、自信、自强。
3. 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课是对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部分高校已开设了以分散或集中方式进行的劳动课,并以必修课学分制进行规范,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负责组织和考核。其形式可为立足校园的公益劳动,如参加校内外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等力所能及的学生事务工作,或是深入社区、企业、乡村开展敬老助残、帮困服务、特殊家庭教育服务、社区事务服务、公益事业服务等活动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文明共建活动。学生参与劳动后必须填写书面总结报告,由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共同根据劳动成果、劳动态度给出等级评价,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综上所述,我们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应该把劳动素质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只有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劳动素质教育,才能使他们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554300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劳动教育 素质教育
在21世纪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世纪,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后劲,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大意义。全面的素质教育,应当包含劳动教育,因为劳动教育在净化受教育者的品德,陶冶受教育者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强化受教育者对科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增进人的体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且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素质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及强健的体魄为目标。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这里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政治观点、思想观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2.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大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进行各种社会科学及人文知识的教育,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 劳动技能素质教育
这方面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进行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身心健康素质教育
这里则包括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教育,良好的自我健身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树立“全民健身”和“终身锻炼”的体育新理念,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5. 艺术审美素质教育
这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艺术表演和美的创造能力的培育。
二、对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 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众所周知,劳动是实现由猿到人这一飞跃的关键,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方式。人类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劳动的产物。因此,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感情以及珍惜劳动、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而且还能让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艰苦创业、勤奋劳动,国家才能富强,个人才能幸福的道理。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一些大学生好逸恶劳,不珍惜劳动成果,只追求物质利益,不愿意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因此劳动教育中要渗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遵纪守法,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美好的家乡和美好的未来。
2. 实施劳动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需要
首先,劳动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需要。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包括知识、智力和技能三个方面,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指导实践。而技能的培养更离不开劳动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学生只有结合书本知识参加大量的劳动实践,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服务社会的技能。生产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可加深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其次,劳动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和提高审美素质的需要。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适度的劳动,能使肌肉、筋骨受到锻炼,从而使体质和体力得到增强。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劳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造良好的身体素质。劳动素质教育还可培养大学生的美感,提高其审美能力。生产劳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接触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第三,劳动素质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中的“上帝”地位使他们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脆弱的心理和生活技能的缺乏便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同时大学生当下面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交往压力都可能使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关调查表明,大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高校在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开展劳动素质教育以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因为劳动既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又磨练人的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对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
提高认识是对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前提。上至大学校长,下至每一名学生,必须认识到劳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要从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劳动素质教育,鼓励学生自觉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劳动,形成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尤其是自我劳动教育的风气。
2.加强基地建设
加强基地建设是实施大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保证。没有劳动基地,实施劳动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学校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基地建设,例如生产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及勤工俭学基地;坚持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办工厂、农场、牧场,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安排实习的场地。通过生产实习,使大学生道德修养、学科专业水平、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得到提升,其专业素质得以可持续发展。生产实习是检验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机会,也是大学生和社会尤其是和用人单位直接接触的一个渠道。实习期间需要教育大学生端正劳动态度,鼓励他们从最基本的业务做起,学以致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找出所学理论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差距,不断学习,为日后工作积累资本。
此外,要积极开辟和创建社会实践基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高校要广泛动员,科学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并形成严格的考核机制,以书面材料进行备档。同时,将具体的批阅意见及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校还要给学生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高校实施并轨招生以后,特困生相对增多,由此而引出的特困生问题也日益突出,勤工俭学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通过合法劳动赚取收入,做到自立、自信、自强。
3. 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课是对大学生实施劳动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部分高校已开设了以分散或集中方式进行的劳动课,并以必修课学分制进行规范,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负责组织和考核。其形式可为立足校园的公益劳动,如参加校内外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等力所能及的学生事务工作,或是深入社区、企业、乡村开展敬老助残、帮困服务、特殊家庭教育服务、社区事务服务、公益事业服务等活动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文明共建活动。学生参与劳动后必须填写书面总结报告,由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共同根据劳动成果、劳动态度给出等级评价,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综上所述,我们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应该把劳动素质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只有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劳动素质教育,才能使他们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其抗挫折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554300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