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英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在几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认识到:一节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呈现环节中与学生认知过程协调的效果。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同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协调,使学生有效地感知、理解所呈现的内容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呈现要自然,要合情合理
我忘不了第一次走进小学英语课堂的情景,既紧张又兴奋。第一节课的内容虽简单,主要是教会学生说:“Hi”,“Good morning!”,“I am…”,能听懂教师的问候“How are you?”并能回答“I’m fine,”但要第一节课就要鼓励学生让他们大胆开口的勇气,引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所以我在呈现新内容时从语言所表达的功能和意念出发,创设与之相一致的情景。微笑是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好武器,一个甜甜的微笑会让学生很快地喜欢你,当我走进教室时。我大声地向他们打招呼:“Hello,boys and grils!”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但只有个别学生用“Hello”来回应我。我并不着急,装着很难过的样子,很沮丧地假装往外走去开门,“哦,你们都不喜欢我,都不和我打招呼,我好难过,那我走。”“别走,老师,我们喜欢你。给我们上课吧!”学生大声地喊道。“既然你们喜欢我,那我说‘Hello’时,你们为什么不理我呢。只有少数同学说‘Hello’和我打招呼。”“Hello”,没想到还没等我把话说完班里响起此起彼伏的说话声。看着他们一双双求知的大眼睛,我用手指着自己告诉他们“‘I am Miss Zhu’,你们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告诉老师并和老师交朋友吗?”顿时,课桌上举起了一只只手,学生大胆地介绍自己“I am…”,他们特别想让老师记住自己,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个开心极了。在这样的情境中使其既明白了句子的意思,又学会了怎样使用,使教学更具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确切地感知、理解、掌握教材,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语言的音义形、视听说要紧密结合
语言的音、义、形是一个整体,在呈现中不可将其截然割裂开来。新版三年级英语第二单元主要是学习学习用品,重在听、说、读“This is…”句型。我在课堂收集了学生的学习用品,学生很快清楚了我们学什么,然后我再出示一个个学习用品,一边出示一边读,让学生眼、耳并用,集中精力,把新的语言材料听得清清楚楚。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模仿、跟读,迅速上口。再把单词写在黑板上,使学生将新语言材料的音、义、形对号。与之建立联系。当学生已经完全能听、说、认读这些单词时,我让学生来认领自己的学习用品,同时呈现句型“This is my…”,继而让学生操练这个句型,学生准确复述后,我将其书写形式展示给他们,以留下整体印象,最后用彩色粉笔突出字母“T”要大写,使学生对新知识从音、义、形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正确的概念,再利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从而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呈现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循序渐进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未知到已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逐步深入的渐进过程。根据这一原则。新内容的呈现不宜过分集中。一次呈现的新内容如果过多,学生听过之后就不知所云,或听懂了前面的内容,由于未及时上口而被后面的内容冲断,造成吃“夹生饭”的不良后果,形成“欲速则不达”的局面。所以我在新版六年级英语第三单元Lessonl4方位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座位询问“Where do you sit?”时先让两位学生站在我的左右两边,接着介绍“on my right(the left)side”,学生理解、操练之后,再利用学生座次呈现“in front of,behind,in the middle of,next to”帮助学生理解、操练,居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已能用以上短语准确表达不同的地点,把多年来多数教师认为比较头痛的教学变得简单起来。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新内容较为集中、篇幅较长的语言学习材料,教师要巧妙编排、重新整合、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同一语言应在不同情景中多次呈现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在个性心理、思维方式上对同一事物做出的反应是不一致的,所以同一语言应在不同情景中多次呈现。在新版四年级英语第一单元第二课中有这样两个句子:“There are three kites and a big clock on the wall,”和“There is a big cake on the table,”学生在表达“There be”要使用到on表示的介词短语,但学生在使用时老犯一些错误。为了使其明on表示在某一平面上的含义及用法,我指着桌上的粉笔盒说:“The box is on the desk,”这时,学生可能理解为“盒子在桌子上”,若盒子放在中间或某一侧,学生还可能理解为“盒子在中间(旁边)”等。所以我指着墙壁和黑板说:“The blackboard is on the wall,”然后在黑板上面一幅画,指着画说:“The picture is on the blackboard,”经过多次呈现,学生也就理解了,学生的造句也就丰富多了。
六、呈现新语言后要及时检查和操练
呈现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理解所介绍的新语言材料。教师所呈现的内容是否“输入”,学生对所“输入”语言材料感知、理解是否正确,要及时反馈才能得知。所以我在每节课呈现完新知识,在学生理解之后立即引导他们复述、模仿。并通过“whole class work,half class work,team work,row work,group work,pair work”等不同的操练形式让学生迅速上口,以形成语感。理解有助于操练,操练又可加深理解,呈现一个操练一个,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要求,避轻就重,适时调动教学镱略,合理地使用上述五点,我相信你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呈现要自然,要合情合理
我忘不了第一次走进小学英语课堂的情景,既紧张又兴奋。第一节课的内容虽简单,主要是教会学生说:“Hi”,“Good morning!”,“I am…”,能听懂教师的问候“How are you?”并能回答“I’m fine,”但要第一节课就要鼓励学生让他们大胆开口的勇气,引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所以我在呈现新内容时从语言所表达的功能和意念出发,创设与之相一致的情景。微笑是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好武器,一个甜甜的微笑会让学生很快地喜欢你,当我走进教室时。我大声地向他们打招呼:“Hello,boys and grils!”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但只有个别学生用“Hello”来回应我。我并不着急,装着很难过的样子,很沮丧地假装往外走去开门,“哦,你们都不喜欢我,都不和我打招呼,我好难过,那我走。”“别走,老师,我们喜欢你。给我们上课吧!”学生大声地喊道。“既然你们喜欢我,那我说‘Hello’时,你们为什么不理我呢。只有少数同学说‘Hello’和我打招呼。”“Hello”,没想到还没等我把话说完班里响起此起彼伏的说话声。看着他们一双双求知的大眼睛,我用手指着自己告诉他们“‘I am Miss Zhu’,你们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告诉老师并和老师交朋友吗?”顿时,课桌上举起了一只只手,学生大胆地介绍自己“I am…”,他们特别想让老师记住自己,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个开心极了。在这样的情境中使其既明白了句子的意思,又学会了怎样使用,使教学更具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确切地感知、理解、掌握教材,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语言的音义形、视听说要紧密结合
语言的音、义、形是一个整体,在呈现中不可将其截然割裂开来。新版三年级英语第二单元主要是学习学习用品,重在听、说、读“This is…”句型。我在课堂收集了学生的学习用品,学生很快清楚了我们学什么,然后我再出示一个个学习用品,一边出示一边读,让学生眼、耳并用,集中精力,把新的语言材料听得清清楚楚。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模仿、跟读,迅速上口。再把单词写在黑板上,使学生将新语言材料的音、义、形对号。与之建立联系。当学生已经完全能听、说、认读这些单词时,我让学生来认领自己的学习用品,同时呈现句型“This is my…”,继而让学生操练这个句型,学生准确复述后,我将其书写形式展示给他们,以留下整体印象,最后用彩色粉笔突出字母“T”要大写,使学生对新知识从音、义、形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正确的概念,再利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从而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呈现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循序渐进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未知到已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逐步深入的渐进过程。根据这一原则。新内容的呈现不宜过分集中。一次呈现的新内容如果过多,学生听过之后就不知所云,或听懂了前面的内容,由于未及时上口而被后面的内容冲断,造成吃“夹生饭”的不良后果,形成“欲速则不达”的局面。所以我在新版六年级英语第三单元Lessonl4方位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座位询问“Where do you sit?”时先让两位学生站在我的左右两边,接着介绍“on my right(the left)side”,学生理解、操练之后,再利用学生座次呈现“in front of,behind,in the middle of,next to”帮助学生理解、操练,居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已能用以上短语准确表达不同的地点,把多年来多数教师认为比较头痛的教学变得简单起来。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新内容较为集中、篇幅较长的语言学习材料,教师要巧妙编排、重新整合、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同一语言应在不同情景中多次呈现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在个性心理、思维方式上对同一事物做出的反应是不一致的,所以同一语言应在不同情景中多次呈现。在新版四年级英语第一单元第二课中有这样两个句子:“There are three kites and a big clock on the wall,”和“There is a big cake on the table,”学生在表达“There be”要使用到on表示的介词短语,但学生在使用时老犯一些错误。为了使其明on表示在某一平面上的含义及用法,我指着桌上的粉笔盒说:“The box is on the desk,”这时,学生可能理解为“盒子在桌子上”,若盒子放在中间或某一侧,学生还可能理解为“盒子在中间(旁边)”等。所以我指着墙壁和黑板说:“The blackboard is on the wall,”然后在黑板上面一幅画,指着画说:“The picture is on the blackboard,”经过多次呈现,学生也就理解了,学生的造句也就丰富多了。
六、呈现新语言后要及时检查和操练
呈现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理解所介绍的新语言材料。教师所呈现的内容是否“输入”,学生对所“输入”语言材料感知、理解是否正确,要及时反馈才能得知。所以我在每节课呈现完新知识,在学生理解之后立即引导他们复述、模仿。并通过“whole class work,half class work,team work,row work,group work,pair work”等不同的操练形式让学生迅速上口,以形成语感。理解有助于操练,操练又可加深理解,呈现一个操练一个,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要求,避轻就重,适时调动教学镱略,合理地使用上述五点,我相信你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