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志公先生说:“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这个“老大难”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一直受到极大的重视和关注;其次作文占据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其作用更是不容我们忽视。一个不争的现实告诉我们:作文,想说不爱实在太难。
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且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写作思路,使其学会有意识的写作?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出效益?如何让学生写出合乎高中生思想层面的作文,这不仅是每个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抓好作文教学,应着手:
第一、情感上 “晓之以利害”。首先分析高考作文的分数设置、题型特点,题目性质,写作要求和高考作文阅卷给分情况,让学生充分认识作文分值在语文科和所有高考部分中所占之权重。其次使学生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基础,中学作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及人生是多么重要!让学生从心底里不得不说:“作文啊,作文,爱你太难,舍你更难。这样通过情感上的“晓之以利害”学生会在心底有不自觉的认知“与其不能舍之,不如试着爱之”。
第二、观念上尽快转变。 鉴于高中学生浮躁好动、华而不实、懒于动手,不愿作文,重理轻文,书写散乱等特点,同时考虑不少学生“先天营养不良”,尤其是高考大开放型的作文考题,促使我们必须转变学生观念,即将学生中:“读不读课本一个样,品不品佳作一个样,练不练笔一个样,作不作文一个样,甚至学不学语文一个样”的观念转变为“不读课本不规范,不品佳作不开眼,不练文笔不熟练,不重作文不划算的意识,进而让学生自觉地进入重视和操练作文的轨道上来。
第三、过程上务求规范。面对高考作文分数的强大诱惑和学生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狠抓过程的规范和指导。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考试历经了各种试题设置、文体规定、内容要求的几多变化,到如今的所谓开放型,漫画型、材料型、任务驱动型等。我认为怎样创新,一定要规范。所以我们必须在“规范”上下功夫。
首先,书写要规范,行文要规范。
为了规范,我们使用考场标准作文纸。一开始就让学生在卷面上进入考场状态,先求书写的规范,字迹和卷面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阅卷评分。我们看重这一点,是因为这是一个争取最大可能也最有效的增分途径和办法。我们就是要寻找和抓住这种增分点。因此,作文时,对字迹卷面较差的部分同学,就专门用这种规范纸让其进入考场状态似地练习书写,对故意草率不检点的同学则教育并责令重新抄写或限期改正。再就是强调行文规范。比如怎样入题,怎样布局,怎样选材,怎样结尾等。也许有人说,这是新的“八股”式文章了。然而,我们还是指导时拟定了具体而明确的“套路”。因为,这是应考。即使有人用一万个理由来反对和否定我们这两点规范,我们也还要说:“高考过后,你再去“出格”吧,你再去“自由”吧”
其次,借鉴课内名篇。 经典课文,不仅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导向人格、陶冶情感、培养精神、塑造心灵,而且在写作指导中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选材构思,谋篇立意,作文布局。学生都可以有长足的长进。推荐课本中的《师说》《劝学》《六国论》等篇目,让他们精读、细读、揣摩甚至仿写,
再次,重视审题拟题,重视开篇结尾、重视定时定量,重视关注生活。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题好一半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标题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作文的整体效果甚至档次。一个精彩的标题可以为你的作文立下大功。所以我们一般在布置作文给定话题后,大都要同学当堂竞相拟题,并评出优劣及其理由,甚至有时专门上训练拟题课。
古人所谓的“凤头”“豹尾”,无外乎也是取其开头之精彩漂亮,结尾之简洁有力。实事上,高考阅卷者大多也只是根据开头“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和结尾的“有味道”,“有意思”而定下分數基调的。因此,应特别重视开篇和结尾的训练,并且作为专门课题来强化,即在一个话题“或一个“标题”下,同时拟写几种开篇和结尾,再比较优劣。
为了避免在考场中出现不写,写不完,写不足等意外情况而惨重失分,我们进行了“完卷习惯训练”,即定时定量完成规定作文,还特别强调和注重作文材料的储备。
第四阅读中加强积累。
作文是生活的外延和内引,学生整天呆在学校里,连看电视看课外书的时间都没有,生活体验有多少是可想而知的了,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指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但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让学生从阅读中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也证明,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往往能从阅读过程逐步提高。因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其它读物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与枯燥也能从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因此,在学生无法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利用语文课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定时到阅览室,看报读书笔记。搜集翻印报刊杂志上名人大家的精美作品和思想前卫、颇富创新的现当代时文美文,指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对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的思索,对家国的忠爱,对情感的关注,对生命的探求,对人格的完善,对生存的畅想,对道德的呼唤,对未来的憧憬等,学习名家的语言风格,构思技巧、点题艺术,学习他们观察思考的态度等。
从阅读提升写作必须长期坚持,而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制定系统的阅读条目,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文教学,万苦千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上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我们能够自豪地说“作文,想说爱你很容易”。
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且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写作思路,使其学会有意识的写作?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出效益?如何让学生写出合乎高中生思想层面的作文,这不仅是每个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抓好作文教学,应着手:
第一、情感上 “晓之以利害”。首先分析高考作文的分数设置、题型特点,题目性质,写作要求和高考作文阅卷给分情况,让学生充分认识作文分值在语文科和所有高考部分中所占之权重。其次使学生明确作文课的任务是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学阶段打下基础,中学作文教学对于一个人的未来及人生是多么重要!让学生从心底里不得不说:“作文啊,作文,爱你太难,舍你更难。这样通过情感上的“晓之以利害”学生会在心底有不自觉的认知“与其不能舍之,不如试着爱之”。
第二、观念上尽快转变。 鉴于高中学生浮躁好动、华而不实、懒于动手,不愿作文,重理轻文,书写散乱等特点,同时考虑不少学生“先天营养不良”,尤其是高考大开放型的作文考题,促使我们必须转变学生观念,即将学生中:“读不读课本一个样,品不品佳作一个样,练不练笔一个样,作不作文一个样,甚至学不学语文一个样”的观念转变为“不读课本不规范,不品佳作不开眼,不练文笔不熟练,不重作文不划算的意识,进而让学生自觉地进入重视和操练作文的轨道上来。
第三、过程上务求规范。面对高考作文分数的强大诱惑和学生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狠抓过程的规范和指导。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考试历经了各种试题设置、文体规定、内容要求的几多变化,到如今的所谓开放型,漫画型、材料型、任务驱动型等。我认为怎样创新,一定要规范。所以我们必须在“规范”上下功夫。
首先,书写要规范,行文要规范。
为了规范,我们使用考场标准作文纸。一开始就让学生在卷面上进入考场状态,先求书写的规范,字迹和卷面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阅卷评分。我们看重这一点,是因为这是一个争取最大可能也最有效的增分途径和办法。我们就是要寻找和抓住这种增分点。因此,作文时,对字迹卷面较差的部分同学,就专门用这种规范纸让其进入考场状态似地练习书写,对故意草率不检点的同学则教育并责令重新抄写或限期改正。再就是强调行文规范。比如怎样入题,怎样布局,怎样选材,怎样结尾等。也许有人说,这是新的“八股”式文章了。然而,我们还是指导时拟定了具体而明确的“套路”。因为,这是应考。即使有人用一万个理由来反对和否定我们这两点规范,我们也还要说:“高考过后,你再去“出格”吧,你再去“自由”吧”
其次,借鉴课内名篇。 经典课文,不仅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导向人格、陶冶情感、培养精神、塑造心灵,而且在写作指导中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选材构思,谋篇立意,作文布局。学生都可以有长足的长进。推荐课本中的《师说》《劝学》《六国论》等篇目,让他们精读、细读、揣摩甚至仿写,
再次,重视审题拟题,重视开篇结尾、重视定时定量,重视关注生活。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题好一半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标题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作文的整体效果甚至档次。一个精彩的标题可以为你的作文立下大功。所以我们一般在布置作文给定话题后,大都要同学当堂竞相拟题,并评出优劣及其理由,甚至有时专门上训练拟题课。
古人所谓的“凤头”“豹尾”,无外乎也是取其开头之精彩漂亮,结尾之简洁有力。实事上,高考阅卷者大多也只是根据开头“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和结尾的“有味道”,“有意思”而定下分數基调的。因此,应特别重视开篇和结尾的训练,并且作为专门课题来强化,即在一个话题“或一个“标题”下,同时拟写几种开篇和结尾,再比较优劣。
为了避免在考场中出现不写,写不完,写不足等意外情况而惨重失分,我们进行了“完卷习惯训练”,即定时定量完成规定作文,还特别强调和注重作文材料的储备。
第四阅读中加强积累。
作文是生活的外延和内引,学生整天呆在学校里,连看电视看课外书的时间都没有,生活体验有多少是可想而知的了,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指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但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让学生从阅读中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也证明,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往往能从阅读过程逐步提高。因为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其它读物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即使生活是何等的平淡与枯燥也能从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获得经验。因此,在学生无法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积累作文的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
利用语文课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定时到阅览室,看报读书笔记。搜集翻印报刊杂志上名人大家的精美作品和思想前卫、颇富创新的现当代时文美文,指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对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的思索,对家国的忠爱,对情感的关注,对生命的探求,对人格的完善,对生存的畅想,对道德的呼唤,对未来的憧憬等,学习名家的语言风格,构思技巧、点题艺术,学习他们观察思考的态度等。
从阅读提升写作必须长期坚持,而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制定系统的阅读条目,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文教学,万苦千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上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我们能够自豪地说“作文,想说爱你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