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重视插图,数量和种类增多、内容丰富、新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其编写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以此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插图教学,影响学生对插图价值的实质认识以及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运用 历史插图 培养 读图识史 提高 综合能力
新世纪以来的这次历史课程改革不同于以往的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教科书改革的力度大,教材的编写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不论是体例还是装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融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于一体,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兴趣和爱好,给学生搭建了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力求师生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脉络,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科书的编写中,插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不可同日而语,每课至少有5幅以上的插图,多则14~15幅。新课标中明确提到:“文本不仅仅是教材中的文字,它可以是由语言文字构成,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历史插图通过形象性、启迪性、条理性等方面,充分达到历史想象的再创造境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分析综合和迁移能力,并进行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②通过历史插图可以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的兴趣有所激发。“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表现形式,所谓求知欲、好奇心、爱好都是兴趣的表现形式。”③
在插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上路,认识要到位,作法要正确。通过历史插图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知史的能力,知史绘图的能力,鉴析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搜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比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综述能力等等。为此,笔者浅谈认识,以飨同仁。
一、对插图进行有效的分类是插图教学的前提
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虽然比较多,但只要仔细的研究,还是有类别可分。或根据内容或根据性质或根据用途或根据色彩等进行分类。只有进行有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插图,因为不同的插图,其读图方法各不相同。比如,人物图的读图需要了解人物的生卒年月,社会地位,历史功绩。历史地理图需要了解方位,河流山川,重要地名,城市名称;风俗画需要了解时期,画中的内容,画的价值。七年级历史教材中侧重的是地理图像,读地图类图像要注重空间性,读统计图、表类图像要注重定量性与规律性,读照片和景观图要注重地理事物突出特征,读示意图要注重概念、原理与规律等等。八年级侧重的是文史类图像,如政治人物图,民族交往情景图,战争场面图,劳动工具图,货币图,书法,绘画,文化名人图,文化成就遗址图等许多方面。读图步骤一般采用由表及里。所谓“表”,是指图的外露信息,所谓“里”,是指图的内在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图像中的信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去读图分析掌握图中所包含的知识要领。
二、认识和运用插图是插图教学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约占83%,来自听觉的信息占11%,来自嗅觉和触觉的只占5%。教材插图的使用能同时调动视觉、听觉等功能,这比单一地听讲有效得多。这就是说,如果能把教材的插图利用到位,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则知识保持的效果将大大提高。
在对教材中插图进行科学、有效、详实分类前提下,学生对插图教学己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感性认识,但是不能把这种认识停滞在对插图教学的表面,而要进一步深化,并要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方向转化。学会识图,学会读图,学会运图,这才是我们进行插图教学的关键。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具有实证性、典型性、代表性、选择性、可读性、探究性、趣味性等特点,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征以及个性差异,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品德的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掌握识图方法是学习插图内容的重要方法之一。掌握了读图方法等于掌握学习插图教学的钥匙和途径,以至在学习插图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费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识图的方法很多,但最起码的方法我们必须掌握,“万丈高楼平地起”。譬如《货郎图》这幅插图,应引导学生了解这幅国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个朝代?是唐朝吗?为什幺?(因为唐朝的商业尽管发达,但商业的活动有一定的限制,而宋朝,在城市打破了市、坊的界限,由此类推,商人可以走街串巷,商人的人身自由度放宽了,当然这与宋朝的整个国家所处的状况是分不开,宋朝内紧外松,边境贸易发达。)应让学生明白所选的画面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画?这需要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琢磨,阅读图画内容,再分析图画的中心思想,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反思的过程,学生的认识一定会到位。教师绝对不能仓促,也不能急于求成,反之,往往欲速则不达。然后,在个别学生说明插图内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观点一致的认可,对异议的观点可以保留。让学生自动生成认识和结论而不是教师交给学生结论。在教学中,把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与学习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从画面中,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气候、时令(货郎停在村头的大树下,说明气温高,是夏季,还有从“光头”的小孩可以看出。)、服饰、风俗,启蒙教育(从货郎和孩子的穿着、装饰、玩具等方面可以看出。),还可以看出乡村民居村落的分布状况(比较集中)、孩子的童年生活自由、幸福(能够走出父母界定的生活圈子,走近伙伴的生活)、宋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小孩有自己的零花钱)等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意识。最后引领学生评价这幅画的价值,使学生对于这幅插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认识插图是运用插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运用插图是认识插图的归宿。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度、认知规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传导,学生已有的文化水平、家庭环境,个人感情色彩等或多或少的都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运用插图是把学生的认知插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这里所讲的运用插图是指能读图识史,评析插图的价值和功能,能从文本的历史材料中领略历史内涵,用想象画、漫画、卡通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历史,再生历史。
在认识历史插图的过程实践中,教师必须对课本中的插图内容了如指掌,运用自如,才能轻车熟路的驾驭教学。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力求对插图中的每一个细节、情景进行琢磨、研究,寻求教与学的切入点。并且在原始插图的基础上,扩张历史事实,放大历史真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明晰的认知插图,了解插图,掌握插图,评价插图。
学生对教材中插图的认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后,并能运用简单语言表达插图的内容,但语言的精炼有待于提高,准确度有待于加强,专业术语有待于规范,而且学生通过对插图的学习提出了一些较为疑难的问题,催促教师在插图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法、完善知识结构。
插图教学中,教师要构建插图教学的框架;教师要引导对学生识图、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趣;教师要使抽象的插图形象化、具体化。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风格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开发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制教具,以身临其境的教学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加强教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插图教学的主题
在插图教学中,从插图的分类到对插图的认识和运用再到学生对图史互动的运用,是学生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学生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是学习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当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同时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改进教法,力求教学观念新,教学方式好,教学效率高,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欣赏水平以及审美意识是提高学生在插图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必要条件
教材中插图有人物肖像画、想象画、风景画、动物画、图片,有实物图、历史地图,示意图、形势图、平面图、路线图等,有书法真迹,有印刷拓片,有文物遗存等。要了解这些插图中涉及的内容,首先要进行周密细致的观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历史中不是没有美,而是却少发现美的眼睛”。名画《蒙娜丽莎》那看来(视觉)似乎可触握的双手,与名句“玉骨冰肌,自清凉无汗”、“清辉玉臂寒”那想象中的可触性一样,不仅都以其自然感性的特色吸引着、打动着人们么?④如让学生对江苏苏州宝带桥、北京颐和园玉带桥、云南丽江黑龙谭桥、河北赵县赵州桥进行比较,归桥各桥设计的特点,他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对以上各桥一一评价:跨度大、桥面平缓,利于车马行走,但桥孔小,桥下船只通行不变;造型优美,观赏性强,桥洞高,桥底下过船方便,但坡度太陡,行人费劲;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桥大拱两边各有两个小拱,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而且大拱两边的小拱可以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同时,遇到洪水还可以减弱洪流对桥基的冲击力。对各个桥的优劣点的评价特别的中肯到位,不得不使人佩服,他们各自评价扮演了桥梁专家的角色,娓娓道来,论证客观、公正、科学。
(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在插图教学中综合能力的主线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桥梁和工具。学生读图知史水平高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通过学生的发言表述才能得知,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另当别论。由读图到知史再到说史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是值得历史教学所提倡的。当然这种过程的形成学生要有一定的积淀,不可一蹴而就;即使学生起初表达不怎么样,教师也要有耐心,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多引导,让学生多说,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增强表现自我的欲望,优点便会越来越多。有可能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就在你几次表扬中开花结果了,学生也可能会发现历史插图中被埋没的亮点。学生在会读图、会识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会表达,说出看到的、想到的、隐藏在图内外的一些奥妙的东西。如《步辇图》、《向日葵》。除此之外,学生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在把握好尺度的条件下可以解放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的同时真正走进课堂,还可以表演、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这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教学方式方法也要多元化、多样性。“因材施教”让各有所长学生找到自己能展示才华的机会,这也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理论。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学生在插图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升华
学生通过学习插图,知史绘图或者看图说史,达到学后有所得有所不得,学生心目中有图,学生心目中有史,图文并貌,图史结合。为此,在教学中,创设了两种题型:一种是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任何材料,创作图片:一种是对教材中的任一幅插图,进行复述并评价。虽然学生画的不是那么的切题,学生的表达不是那么的明晰、流畅,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另辟蹊径,是一种实践,是一种进步,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所提倡。在课堂教学之外,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办历史小报,制作历史教具,创作历史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历史事件的发生离开地理空间,学习历史地图意义重大。历史地图能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力。同时,利用地图演示,能使学生形成空间概念,从历史地图这个切入点去寻找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这也符合高考文综试题的命题模式。“三拓展”,即挖掘地图中涉及到的地方史。⑤历史中不能没有地图,地图中再现了历史。
四、运用插图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选图考虑针对性
历史教材插图多,其所代表的内容也很丰富,但一些插图反映的是教学重点,而一些插图是对教材内容的说明或补充。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插图所反映内容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来选择运用,否则就会导致喧宾夺主之嫌。为此,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周密细致的准备,对照教材反复地研究,要有取舍,从中选出最能促进教学的插图资料。教师在讲授课本中的插图时,都要与所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将失去应有的作用。如果教材中的插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可以从课外寻找更适合的插图加以补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是所有的插图学生都爱看,都有兴趣。材料的选择要看对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选图斟酌探究性
教学插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运用,一般有以下几个程序:发现问题——讨论探究——得出结论——归纳提升。只有事先完成好了这项工作,把各方面的因素和各种可能情况都考虑到以后,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思路进行自主学习。而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决定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利用插图等图像材料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为学生提供与教材相关的直观感受这个层面,还要按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利用插图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选图转化静动性
所谓“静”,是指插图的静态构形;所谓“动”,是让图上的东西都“活灵活现”。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把有关联的图片整理成一组,配上相应的声音或动画,以“激活”图上的人物、景观和物态,让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皆“含情脉脉”,仿佛要跃出画面,向人们诉说心中的衷曲。通过图片的活用,让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结合起来,激起学生情趣,使教学产生耐人寻味的魅力。
【注释】
①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8级教育硕士.
② 桂正容. 运用历史图片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月.
③ 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 编著. 历史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 李泽厚 著. 美学四讲[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⑤ 郭晶. “图说历史”: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月.
【参考文献】
[1] 白月桥. 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 吴庆麟 编著. 认知教学心里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聂幼犁 主编. 历史课程论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刘军 著. 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王宏志. 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 冯尔康. 史学著作的图文配合与构建视角史科学[J]. 历史教学,2006,7.
[7]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材图片设计理论与实践[J]. 历史教学,2001,9.
[8] 吕燕. 中学历史课程中历史图片应用研究[D]. 南京师大硕士论文,2007.
[9] 张素琴. 论插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 历史学习,2004,04.
[10] 彭美年. 谈历史插图在情景创设中的运用[J]. 湖南教育(综合),2007,03.
[11] 王金梅. 如何正确运用历史插图[J]. 2006,11.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西校区;银川市第十八中学)
【关键词】运用 历史插图 培养 读图识史 提高 综合能力
新世纪以来的这次历史课程改革不同于以往的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教科书改革的力度大,教材的编写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不论是体例还是装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融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于一体,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兴趣和爱好,给学生搭建了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力求师生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为脉络,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科书的编写中,插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不可同日而语,每课至少有5幅以上的插图,多则14~15幅。新课标中明确提到:“文本不仅仅是教材中的文字,它可以是由语言文字构成,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历史插图通过形象性、启迪性、条理性等方面,充分达到历史想象的再创造境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分析综合和迁移能力,并进行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②通过历史插图可以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的兴趣有所激发。“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表现形式,所谓求知欲、好奇心、爱好都是兴趣的表现形式。”③
在插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上路,认识要到位,作法要正确。通过历史插图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知史的能力,知史绘图的能力,鉴析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搜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比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综述能力等等。为此,笔者浅谈认识,以飨同仁。
一、对插图进行有效的分类是插图教学的前提
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虽然比较多,但只要仔细的研究,还是有类别可分。或根据内容或根据性质或根据用途或根据色彩等进行分类。只有进行有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插图,因为不同的插图,其读图方法各不相同。比如,人物图的读图需要了解人物的生卒年月,社会地位,历史功绩。历史地理图需要了解方位,河流山川,重要地名,城市名称;风俗画需要了解时期,画中的内容,画的价值。七年级历史教材中侧重的是地理图像,读地图类图像要注重空间性,读统计图、表类图像要注重定量性与规律性,读照片和景观图要注重地理事物突出特征,读示意图要注重概念、原理与规律等等。八年级侧重的是文史类图像,如政治人物图,民族交往情景图,战争场面图,劳动工具图,货币图,书法,绘画,文化名人图,文化成就遗址图等许多方面。读图步骤一般采用由表及里。所谓“表”,是指图的外露信息,所谓“里”,是指图的内在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图像中的信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去读图分析掌握图中所包含的知识要领。
二、认识和运用插图是插图教学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约占83%,来自听觉的信息占11%,来自嗅觉和触觉的只占5%。教材插图的使用能同时调动视觉、听觉等功能,这比单一地听讲有效得多。这就是说,如果能把教材的插图利用到位,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则知识保持的效果将大大提高。
在对教材中插图进行科学、有效、详实分类前提下,学生对插图教学己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感性认识,但是不能把这种认识停滞在对插图教学的表面,而要进一步深化,并要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方向转化。学会识图,学会读图,学会运图,这才是我们进行插图教学的关键。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具有实证性、典型性、代表性、选择性、可读性、探究性、趣味性等特点,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征以及个性差异,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品德的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掌握识图方法是学习插图内容的重要方法之一。掌握了读图方法等于掌握学习插图教学的钥匙和途径,以至在学习插图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费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识图的方法很多,但最起码的方法我们必须掌握,“万丈高楼平地起”。譬如《货郎图》这幅插图,应引导学生了解这幅国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个朝代?是唐朝吗?为什幺?(因为唐朝的商业尽管发达,但商业的活动有一定的限制,而宋朝,在城市打破了市、坊的界限,由此类推,商人可以走街串巷,商人的人身自由度放宽了,当然这与宋朝的整个国家所处的状况是分不开,宋朝内紧外松,边境贸易发达。)应让学生明白所选的画面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画?这需要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琢磨,阅读图画内容,再分析图画的中心思想,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反思的过程,学生的认识一定会到位。教师绝对不能仓促,也不能急于求成,反之,往往欲速则不达。然后,在个别学生说明插图内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观点一致的认可,对异议的观点可以保留。让学生自动生成认识和结论而不是教师交给学生结论。在教学中,把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与学习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从画面中,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气候、时令(货郎停在村头的大树下,说明气温高,是夏季,还有从“光头”的小孩可以看出。)、服饰、风俗,启蒙教育(从货郎和孩子的穿着、装饰、玩具等方面可以看出。),还可以看出乡村民居村落的分布状况(比较集中)、孩子的童年生活自由、幸福(能够走出父母界定的生活圈子,走近伙伴的生活)、宋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小孩有自己的零花钱)等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意识。最后引领学生评价这幅画的价值,使学生对于这幅插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认识插图是运用插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运用插图是认识插图的归宿。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度、认知规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传导,学生已有的文化水平、家庭环境,个人感情色彩等或多或少的都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运用插图是把学生的认知插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这里所讲的运用插图是指能读图识史,评析插图的价值和功能,能从文本的历史材料中领略历史内涵,用想象画、漫画、卡通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历史,再生历史。
在认识历史插图的过程实践中,教师必须对课本中的插图内容了如指掌,运用自如,才能轻车熟路的驾驭教学。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力求对插图中的每一个细节、情景进行琢磨、研究,寻求教与学的切入点。并且在原始插图的基础上,扩张历史事实,放大历史真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明晰的认知插图,了解插图,掌握插图,评价插图。
学生对教材中插图的认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后,并能运用简单语言表达插图的内容,但语言的精炼有待于提高,准确度有待于加强,专业术语有待于规范,而且学生通过对插图的学习提出了一些较为疑难的问题,催促教师在插图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法、完善知识结构。
插图教学中,教师要构建插图教学的框架;教师要引导对学生识图、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情趣;教师要使抽象的插图形象化、具体化。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风格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开发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制教具,以身临其境的教学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加强教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插图教学的主题
在插图教学中,从插图的分类到对插图的认识和运用再到学生对图史互动的运用,是学生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学生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是学习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当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同时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改进教法,力求教学观念新,教学方式好,教学效率高,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欣赏水平以及审美意识是提高学生在插图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必要条件
教材中插图有人物肖像画、想象画、风景画、动物画、图片,有实物图、历史地图,示意图、形势图、平面图、路线图等,有书法真迹,有印刷拓片,有文物遗存等。要了解这些插图中涉及的内容,首先要进行周密细致的观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历史中不是没有美,而是却少发现美的眼睛”。名画《蒙娜丽莎》那看来(视觉)似乎可触握的双手,与名句“玉骨冰肌,自清凉无汗”、“清辉玉臂寒”那想象中的可触性一样,不仅都以其自然感性的特色吸引着、打动着人们么?④如让学生对江苏苏州宝带桥、北京颐和园玉带桥、云南丽江黑龙谭桥、河北赵县赵州桥进行比较,归桥各桥设计的特点,他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对以上各桥一一评价:跨度大、桥面平缓,利于车马行走,但桥孔小,桥下船只通行不变;造型优美,观赏性强,桥洞高,桥底下过船方便,但坡度太陡,行人费劲;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桥大拱两边各有两个小拱,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而且大拱两边的小拱可以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同时,遇到洪水还可以减弱洪流对桥基的冲击力。对各个桥的优劣点的评价特别的中肯到位,不得不使人佩服,他们各自评价扮演了桥梁专家的角色,娓娓道来,论证客观、公正、科学。
(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在插图教学中综合能力的主线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桥梁和工具。学生读图知史水平高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通过学生的发言表述才能得知,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另当别论。由读图到知史再到说史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是值得历史教学所提倡的。当然这种过程的形成学生要有一定的积淀,不可一蹴而就;即使学生起初表达不怎么样,教师也要有耐心,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多引导,让学生多说,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增强表现自我的欲望,优点便会越来越多。有可能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就在你几次表扬中开花结果了,学生也可能会发现历史插图中被埋没的亮点。学生在会读图、会识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会表达,说出看到的、想到的、隐藏在图内外的一些奥妙的东西。如《步辇图》、《向日葵》。除此之外,学生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在把握好尺度的条件下可以解放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的同时真正走进课堂,还可以表演、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这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教学方式方法也要多元化、多样性。“因材施教”让各有所长学生找到自己能展示才华的机会,这也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理论。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学生在插图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升华
学生通过学习插图,知史绘图或者看图说史,达到学后有所得有所不得,学生心目中有图,学生心目中有史,图文并貌,图史结合。为此,在教学中,创设了两种题型:一种是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任何材料,创作图片:一种是对教材中的任一幅插图,进行复述并评价。虽然学生画的不是那么的切题,学生的表达不是那么的明晰、流畅,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另辟蹊径,是一种实践,是一种进步,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所提倡。在课堂教学之外,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办历史小报,制作历史教具,创作历史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历史事件的发生离开地理空间,学习历史地图意义重大。历史地图能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力。同时,利用地图演示,能使学生形成空间概念,从历史地图这个切入点去寻找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这也符合高考文综试题的命题模式。“三拓展”,即挖掘地图中涉及到的地方史。⑤历史中不能没有地图,地图中再现了历史。
四、运用插图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选图考虑针对性
历史教材插图多,其所代表的内容也很丰富,但一些插图反映的是教学重点,而一些插图是对教材内容的说明或补充。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插图所反映内容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来选择运用,否则就会导致喧宾夺主之嫌。为此,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周密细致的准备,对照教材反复地研究,要有取舍,从中选出最能促进教学的插图资料。教师在讲授课本中的插图时,都要与所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将失去应有的作用。如果教材中的插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可以从课外寻找更适合的插图加以补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是所有的插图学生都爱看,都有兴趣。材料的选择要看对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选图斟酌探究性
教学插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运用,一般有以下几个程序:发现问题——讨论探究——得出结论——归纳提升。只有事先完成好了这项工作,把各方面的因素和各种可能情况都考虑到以后,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思路进行自主学习。而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决定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利用插图等图像材料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为学生提供与教材相关的直观感受这个层面,还要按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利用插图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选图转化静动性
所谓“静”,是指插图的静态构形;所谓“动”,是让图上的东西都“活灵活现”。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把有关联的图片整理成一组,配上相应的声音或动画,以“激活”图上的人物、景观和物态,让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皆“含情脉脉”,仿佛要跃出画面,向人们诉说心中的衷曲。通过图片的活用,让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结合起来,激起学生情趣,使教学产生耐人寻味的魅力。
【注释】
①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8级教育硕士.
② 桂正容. 运用历史图片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月.
③ 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 编著. 历史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 李泽厚 著. 美学四讲[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⑤ 郭晶. “图说历史”: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月.
【参考文献】
[1] 白月桥. 历史教学问题探讨[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 吴庆麟 编著. 认知教学心里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聂幼犁 主编. 历史课程论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刘军 著. 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王宏志. 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 冯尔康. 史学著作的图文配合与构建视角史科学[J]. 历史教学,2006,7.
[7]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材图片设计理论与实践[J]. 历史教学,2001,9.
[8] 吕燕. 中学历史课程中历史图片应用研究[D]. 南京师大硕士论文,2007.
[9] 张素琴. 论插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 历史学习,2004,04.
[10] 彭美年. 谈历史插图在情景创设中的运用[J]. 湖南教育(综合),2007,03.
[11] 王金梅. 如何正确运用历史插图[J]. 2006,11.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西校区;银川市第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