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释。如何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变得有效,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对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尽量避免课后的加班辅导,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语文课堂中有效性体现在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还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授课模式还广泛存在,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掌控,学生发言机会较少,师生互动的随意性较大,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課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出现错位
美名其曰让学生自主学习。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读书,热热闹闹地讨论,教师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无目标,学生收效甚微。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活动的旁听者。名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时,教师始终不置可否,也不加引导,造成学生漫无边际地交流。
2.课堂教学活动中读书的方法过于肤浅
3.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无目标
学生还没读懂课文,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学生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或者,课本上清清楚楚的,明摆的问题还在不停地追问,似乎课堂热闹、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来了,但只着皮毛,不得要领。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充分解读教材内容
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在教学目标设计中,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简明具体。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其次教学切入点要简约集中。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最后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
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要进行角色的互换,以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其次是在在体会文本有困难时开展合作学习。面对在理解上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问题的时候,在独立探索中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能由学生自己品读、发现、总结、提炼,这样习得的知识才能印象最深,所感所想才能记忆持久。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呢?浅层次的初读表现在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夸赞嫦娥如何美丽善良,乐于接济穷人的品德上。对于嫦娥在遇到险境中透露出的人性美,学生读不透,理解肤浅。这个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追问:“乡亲们,你们想念嫦娥仅仅因为她美丽善良,常常接济你们吗?”再组织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给足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时间。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们深深认识到嫦娥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在逄蒙抢夺仙药的险情下她还那么勇敢、机智,以至于情急之下吞服了仙药,舍下了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这些情感体验,都是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合作交流中产生。
3.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讨问题的小伙伴,从而形成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支持型氛围,让学生真正拥有一个“能学会说”的环境,才会有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大声说,人人说”。提倡“敢说”主要为性格内向的学生、为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打开“放胆”的通道;对学生尚未思考成熟的意见,不刻意追求完善,而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大声说”旨在培养学生直言不讳、乐于主动探究的精神;“人人说”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地说,流利地说,愉快地说”,促使学生不但乐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并要求趋于正确、完善。为达到通过“说”使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探索、研讨与创见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结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殿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魅力中国,2010,(4).
[2]李建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1).
[3]张勇.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解决策略[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语文课堂中有效性体现在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还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授课模式还广泛存在,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掌控,学生发言机会较少,师生互动的随意性较大,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1.課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出现错位
美名其曰让学生自主学习。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读书,热热闹闹地讨论,教师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无目标,学生收效甚微。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活动的旁听者。名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时,教师始终不置可否,也不加引导,造成学生漫无边际地交流。
2.课堂教学活动中读书的方法过于肤浅
3.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无目标
学生还没读懂课文,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学生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或者,课本上清清楚楚的,明摆的问题还在不停地追问,似乎课堂热闹、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来了,但只着皮毛,不得要领。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充分解读教材内容
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在教学目标设计中,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简明具体。目标要简明,如果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反而会心中无目标,一面都不到;目标制订不能空泛,要具体。其次教学切入点要简约集中。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精心选好讲课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最后教学环节简洁自然。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
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要进行角色的互换,以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其次是在在体会文本有困难时开展合作学习。面对在理解上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问题的时候,在独立探索中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能由学生自己品读、发现、总结、提炼,这样习得的知识才能印象最深,所感所想才能记忆持久。例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呢?浅层次的初读表现在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夸赞嫦娥如何美丽善良,乐于接济穷人的品德上。对于嫦娥在遇到险境中透露出的人性美,学生读不透,理解肤浅。这个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追问:“乡亲们,你们想念嫦娥仅仅因为她美丽善良,常常接济你们吗?”再组织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给足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时间。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们深深认识到嫦娥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在逄蒙抢夺仙药的险情下她还那么勇敢、机智,以至于情急之下吞服了仙药,舍下了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这些情感体验,都是学生在充分阅读、思考、合作交流中产生。
3.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讨问题的小伙伴,从而形成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支持型氛围,让学生真正拥有一个“能学会说”的环境,才会有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大声说,人人说”。提倡“敢说”主要为性格内向的学生、为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打开“放胆”的通道;对学生尚未思考成熟的意见,不刻意追求完善,而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大声说”旨在培养学生直言不讳、乐于主动探究的精神;“人人说”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地说,流利地说,愉快地说”,促使学生不但乐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并要求趋于正确、完善。为达到通过“说”使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探索、研讨与创见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结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殿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魅力中国,2010,(4).
[2]李建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1).
[3]张勇.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解决策略[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