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心说:“诗意文章,源自诗意素材。”学生要想使高考作文获得高分,就需要在平时注重积累记叙文核心素材。记叙文“核心素材”就是那些精心打造的作文半成品,经过与考场作文题目的结合,让这些半成品变成有血有肉的“完成品”。当然这种“核心素材”的积累不能以单一的方式进行,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在平时阅读中遇到引发共鸣的语句,可以摘抄到读书笔记中,成为核心素材,便于复习巩固。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核心素材进行合理取舍、开发、利用;或改变认知视角,提升感悟;或强化情感体验,升华情感;或加以铺垫渲染,突出人物特征,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添彩。本文在分析目前师生对高考记叙文核心素材的利用现状后,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高考记叙文核心素材利用的策略,主要是:拓宽途径,巧寻内容;聚焦话题,巧取内容;丰富方式,巧用内容;完善方法,巧拓内容。
一、高考记叙文核心素材的利用现状
1.利用途径单一
当前,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核心素材的积累,主要源于教师搜集的好词好句,对此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利用途径较为单一。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适合自己写作风格的核心素材,容易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语言虽然优美,但是谋篇布局、情感流露、情节转换等都显得极不自然。
2.利用内容陈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数量与日俱增,记叙文核心素材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但是,部分学生在利用这些核心素材时出现了偏差,对于同一主题的不同质量的核心素材,不能正确区分,所选择、利用的素材内容往往过于陈旧,生活气息不够浓厚,思想意蕴也不够丰富,叙事情节也不够曲折、精巧,难给阅卷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
3.利用方式简单
互联网为记叙文核心素材的传播、搜集提供了诸多便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分享互动的方式获得许多优质的核心素材。但是学生利用核心素材的方式过于简单,往往只流于形式,没有努力挖掘素材内容背后的意蕴,对素材大量地照搬照抄,虽然语言富有诗意,但是文章立意不清,结构布局混乱,或言之无物,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4.利用方法不佳
由于高考作文写作是议论文的主场,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师在讲授记叙文写作时,往往一带而过,没有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讲解。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核心素材,但是由于利用不当,如没有聚焦话题,过分堆砌与话题不相关的素材等,适得其反,使记叙文写作减分。
二、高考记叙文核心素材利用策略探究
1.拓宽途径,巧寻内容
高中生活不仅仅只有眼前的高考,还有很多精彩的细节,记叙文写作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核心素材之“真”。只要细心留意身边的事物,学生就会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多体验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感受生活的美好,逐渐拓宽视野,丰富认知,找寻生活中语文核心素材的“真”。如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以“智慧”为话题,考生在答题时,应该努力思索平时精心准备的关于智慧的核心素材,找准切入点,着眼于“小人物、小智慧、小升华、小经验”。如:在平常的父子相处中,父亲的智慧给我深思,为我上了人生的第一堂课。将这一故事情节运用于文章中,加入情感描写、环境渲染、语言描写等细节,为框架增添血肉,让核心素材这个半成品成为“完成品”,展示生活之“真”。《写作的智慧》这篇记叙文是考生提取核心素材的佳作,作者对缺乏智慧的高考作文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卓见,巧妙地融进了考场上的起伏思潮。还有许多佳作均提取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核心素材,在生动描述“小经验”“小能力”“小境界”的基础上,揭示“小升华”、迸发“小灵感”,展示“小美妙”。
2.聚焦话题,巧取内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写高考作文时,无论写何种文体,都需要深入剖析题目中所给的话题,寻找突破点,进行谋篇布局。而现在很多考生的毛病就是写文章容易脱离话题,对素材则大量照搬照抄,不能灵活运用,这严重影响着文章的质量。在写记叙文时,首先要对题目中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寻找一个小的切入点展开具体叙述,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有情节,并且要吐露真言,抒发真情,以达到“把心交给读者”的境界,只有這样的文章,阅卷老师读来才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如2016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啤酒红烧肉》,作者开门见山,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利用热点素材哗众取宠,只是以家庭中所发生的、最平常的琐事为核心素材,在此基础上,紧扣话题展开叙述,娓娓道来,对社会上随波逐流和意志消沉的不良现象进行了评析。文章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见解独到,具有深度,由此获得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这篇文章的核心素材颇为简单,但是作者将核心素材与话题紧密结合,加入了自己的情感、思想,让简单的素材变得熠熠生辉。
3.丰富方式,巧用内容
高三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对生活和世界有着复杂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在核心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将自己内心的“真”在文章中展现出来,以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针对考场记叙文,教师要在平常的课堂训练中强化“点化”性训练,即选取经典的核心素材,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思想自由“碰撞”,逐渐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进而学会巧妙利用核心素材。比如,2016年的江苏省高考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材料以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引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一话语,进而拓展到“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关系上,如写记叙文,就要抒发一些别人所未发之情。
遇到这种话题,考生要思索个性与创新意识拥有相结合点的核心素材,进而逐渐拓展核心素材,增加与话题相关的内容,使文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在《啤酒红烧肉》这篇记叙文中,作者就提取了一个颇具创意的核心素材,文章开头点出自己不能融入单位,下文又指出与众不同的红烧肉是母亲经过多次琢磨才研究出来的,与自己的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由此陷入反思,找寻自身的不足,重拾工作动力,文章最后点睛之笔,再次重申啤酒红烧肉的与众不同,具有一语双关的作用,又再次点题,构思巧妙。
4.完善方法,巧拓内容
语文核心素材的利用方法也要不断完善,由此将核心素材的内容不断拓展延伸,使其更具有深度、更富有哲理、更能体现真情实意。如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父亲的自行车》便是将简单的核心素材利用得比较完善的佳作。文章以《单车》这首歌谣开篇,引人入胜,又紧扣“车”这一主题;接下来作者以时间的变迁为线索,抒发真情,当年父亲接送自己的画面栩栩如生;结尾妙笔生花,读来韵味十足。“自行车——电瓶车——汽车”,时代的变迁带来车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父亲对“我”的爱。作者以此为主线,将各个时间段串起来,布局巧妙,不愧为一篇佳作。
记叙文有别于议论文,从江苏省历年的高分作文来看,出彩的记叙文要能站在一定高度,写出深度、写出创意、写出真情。这需要学生平时精心打造几个属于自己风格的核心素材,到考场上,将核心素材进行精准裁剪,合理利用,把这些“半成品”加工成“精品”。要透过现象找寻本质,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使核心素材的内涵更深刻、价值更丰富、情感更沁人心脾,写出精彩的高考作文。
一、高考记叙文核心素材的利用现状
1.利用途径单一
当前,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核心素材的积累,主要源于教师搜集的好词好句,对此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利用途径较为单一。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适合自己写作风格的核心素材,容易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语言虽然优美,但是谋篇布局、情感流露、情节转换等都显得极不自然。
2.利用内容陈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数量与日俱增,记叙文核心素材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但是,部分学生在利用这些核心素材时出现了偏差,对于同一主题的不同质量的核心素材,不能正确区分,所选择、利用的素材内容往往过于陈旧,生活气息不够浓厚,思想意蕴也不够丰富,叙事情节也不够曲折、精巧,难给阅卷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
3.利用方式简单
互联网为记叙文核心素材的传播、搜集提供了诸多便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分享互动的方式获得许多优质的核心素材。但是学生利用核心素材的方式过于简单,往往只流于形式,没有努力挖掘素材内容背后的意蕴,对素材大量地照搬照抄,虽然语言富有诗意,但是文章立意不清,结构布局混乱,或言之无物,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4.利用方法不佳
由于高考作文写作是议论文的主场,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师在讲授记叙文写作时,往往一带而过,没有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讲解。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核心素材,但是由于利用不当,如没有聚焦话题,过分堆砌与话题不相关的素材等,适得其反,使记叙文写作减分。
二、高考记叙文核心素材利用策略探究
1.拓宽途径,巧寻内容
高中生活不仅仅只有眼前的高考,还有很多精彩的细节,记叙文写作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核心素材之“真”。只要细心留意身边的事物,学生就会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多体验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感受生活的美好,逐渐拓宽视野,丰富认知,找寻生活中语文核心素材的“真”。如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以“智慧”为话题,考生在答题时,应该努力思索平时精心准备的关于智慧的核心素材,找准切入点,着眼于“小人物、小智慧、小升华、小经验”。如:在平常的父子相处中,父亲的智慧给我深思,为我上了人生的第一堂课。将这一故事情节运用于文章中,加入情感描写、环境渲染、语言描写等细节,为框架增添血肉,让核心素材这个半成品成为“完成品”,展示生活之“真”。《写作的智慧》这篇记叙文是考生提取核心素材的佳作,作者对缺乏智慧的高考作文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卓见,巧妙地融进了考场上的起伏思潮。还有许多佳作均提取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核心素材,在生动描述“小经验”“小能力”“小境界”的基础上,揭示“小升华”、迸发“小灵感”,展示“小美妙”。
2.聚焦话题,巧取内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写高考作文时,无论写何种文体,都需要深入剖析题目中所给的话题,寻找突破点,进行谋篇布局。而现在很多考生的毛病就是写文章容易脱离话题,对素材则大量照搬照抄,不能灵活运用,这严重影响着文章的质量。在写记叙文时,首先要对题目中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寻找一个小的切入点展开具体叙述,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有情节,并且要吐露真言,抒发真情,以达到“把心交给读者”的境界,只有這样的文章,阅卷老师读来才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如2016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啤酒红烧肉》,作者开门见山,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利用热点素材哗众取宠,只是以家庭中所发生的、最平常的琐事为核心素材,在此基础上,紧扣话题展开叙述,娓娓道来,对社会上随波逐流和意志消沉的不良现象进行了评析。文章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见解独到,具有深度,由此获得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这篇文章的核心素材颇为简单,但是作者将核心素材与话题紧密结合,加入了自己的情感、思想,让简单的素材变得熠熠生辉。
3.丰富方式,巧用内容
高三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对生活和世界有着复杂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在核心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将自己内心的“真”在文章中展现出来,以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针对考场记叙文,教师要在平常的课堂训练中强化“点化”性训练,即选取经典的核心素材,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思想自由“碰撞”,逐渐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进而学会巧妙利用核心素材。比如,2016年的江苏省高考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材料以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引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一话语,进而拓展到“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关系上,如写记叙文,就要抒发一些别人所未发之情。
遇到这种话题,考生要思索个性与创新意识拥有相结合点的核心素材,进而逐渐拓展核心素材,增加与话题相关的内容,使文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在《啤酒红烧肉》这篇记叙文中,作者就提取了一个颇具创意的核心素材,文章开头点出自己不能融入单位,下文又指出与众不同的红烧肉是母亲经过多次琢磨才研究出来的,与自己的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由此陷入反思,找寻自身的不足,重拾工作动力,文章最后点睛之笔,再次重申啤酒红烧肉的与众不同,具有一语双关的作用,又再次点题,构思巧妙。
4.完善方法,巧拓内容
语文核心素材的利用方法也要不断完善,由此将核心素材的内容不断拓展延伸,使其更具有深度、更富有哲理、更能体现真情实意。如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父亲的自行车》便是将简单的核心素材利用得比较完善的佳作。文章以《单车》这首歌谣开篇,引人入胜,又紧扣“车”这一主题;接下来作者以时间的变迁为线索,抒发真情,当年父亲接送自己的画面栩栩如生;结尾妙笔生花,读来韵味十足。“自行车——电瓶车——汽车”,时代的变迁带来车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父亲对“我”的爱。作者以此为主线,将各个时间段串起来,布局巧妙,不愧为一篇佳作。
记叙文有别于议论文,从江苏省历年的高分作文来看,出彩的记叙文要能站在一定高度,写出深度、写出创意、写出真情。这需要学生平时精心打造几个属于自己风格的核心素材,到考场上,将核心素材进行精准裁剪,合理利用,把这些“半成品”加工成“精品”。要透过现象找寻本质,这样才能化腐朽为神奇,使核心素材的内涵更深刻、价值更丰富、情感更沁人心脾,写出精彩的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