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大学樱花节是武大著名的标志与特色之一,每年2周的樱花开放期间为校园带来大量游客与车辆,在此期间,校内的环境质量、卫生状况、交通流量都达到了高峰,在环境卫生学上是一个典型的重大集会与潜在的污染环境,由此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主要体现在噪声、大气污染等方面問题,实际上是学生进行环境卫生学实践的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契机。
为提高当前的环境卫生学学生实践能力,结合学校樱花节的实际情况,本教学团队因此提出了以武大樱花节为实践环境,开展环境卫生学的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此教学实践有以下目的: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环境问题入手,以卫生应急为基础进行教学实践,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手段作为教学理念,通过实际环境监测指标的监测过程来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达到培养学生环境与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
1教学理念
以武大樱花节的实际环境为环境卫生学的实践环境,将实践教学与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理论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来提高综合素质。
以学生生活环境为对象,此教学实践主要在学校樱花开放期间对于校园声环境和大气环境进行检测与评价,此过程与结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实践的设计与开展,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
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由传统的单一的环境因素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的自主性实验,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
2.1实践课程准备
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了相应的理论内容与学生的综合性时间的设计模块。增加了8学时的学生的自我设计、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和学生的实践方案的在修改内容。
2.2设计与修改
在理论课讲解结束后,学生在课后自行分组,各组选出1名负责人作为组长,并将总体任务分配给组员,设计期间的只要任务有设计方案讨论和确定、文献资料查阅、熟悉实验操作、不同部分设计书撰写、PPT制作,每组最终形成完整的设计书和PPT展示。在此期间,每组派出1名组员面向全班进行PPT展示,将各自组的设计方案展现出来,展示结束后,和另一名组员一起,针对其他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释疑,5个小组分别展示释疑结束后,教师从专业角度,从可行性、科学性和创新型等方面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方向。学生依据以上的意见和最后结合学院能提供的实验条件,确定实验内容和实验器材分工。课后各小组进一步完善设计,形成实践设计终稿。
3教学实践结果与效果
参与本次的教学实践的学生对象为武汉大学健康学院2010、2011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这次监测的学生参与率为100%,总共参加的学时数为100学时,其中监测理论及方法教学使用学时为24学时,监测所用学时为60学时,讨论学时为16学时,其中包括全班集体讨论以及小组讨论时间。一共完成12份监测设计书方案,11份监测报告。12个方案设计过程中一共引用参考文献100余篇,包括国家城市区域噪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及噪声和PM2.5监测相关文献,共使用各类图片7幅。
依据(GB3096-2008),武汉大学医学部属于文教区域,因此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为依据评价。昼间噪音分贝不应超过55分贝,夜间噪音分贝不应超过45分贝。3月23日除法学院日均噪声值接近限值,其他监测地点日均噪声值均超过昼间噪声限值,超标率为90%,有4个地点甚至超过国家4类标准。3月28日所有监测地点的噪声均值均超过昼间噪声限值,超标率为100%,有1个点超过了国家4类标准。
学生的满意度结果在武汉大学本科生院进行的第三方教学评估系统中,有学生匿名进行的评估结果见下表,表明:学生对于本次的实践教学相当的满意。
4讨论
经过各组监测,结果显示樱花大道为游客聚集最密集地,因而平均噪声值最高,法学院远离赏樱人群,且所在地空旷,因而瞬时噪声值较低,枫园食堂远离赏樱人群,且仅在开放时间有人群聚集,因而平均噪声值最低。3月23日处于樱花开放最盛期间,人流量与机动车量较3月28日多,因而噪声值相应较高。学生实际测量校园噪声状况与校园实际噪声分布一致。3月28日监测实际PM2.5值大于3月23日,因校园内绿色植被覆盖率较高,且采取了车辆限行措施,因而PM2.5受樱花开放影响较小;樱花开放持续进行,大气污染呈现滞后和累积效应,学生实际测量校园PM2.5状况与校园实际PM2.5分布一致。噪声和PM2.5的实际监测情况表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情况较好,实验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较圆满地探明樱花开放期间实际环境问题,实践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于恒,张幼琴,王惠丽.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实验室科学,2006(4):125-126.
[2]车春莉,郭庆峰,张一梅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26-127.
[3]黄子杰,李跃平,熊琨等.团队式案例研究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45-48.
[4]姚彤炜,余露山,蒋惠娣.自主性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7,10(6):892-894.
[5]张苏丽,商建宇,蒋东乔等.团队意识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的意义[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286-289.
作者简介:
舒克(1975—),男,汉,湖北武汉人,干部,单位:武汉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研究方向: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
为提高当前的环境卫生学学生实践能力,结合学校樱花节的实际情况,本教学团队因此提出了以武大樱花节为实践环境,开展环境卫生学的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此教学实践有以下目的: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环境问题入手,以卫生应急为基础进行教学实践,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手段作为教学理念,通过实际环境监测指标的监测过程来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达到培养学生环境与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
1教学理念
以武大樱花节的实际环境为环境卫生学的实践环境,将实践教学与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理论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来提高综合素质。
以学生生活环境为对象,此教学实践主要在学校樱花开放期间对于校园声环境和大气环境进行检测与评价,此过程与结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实践的设计与开展,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
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由传统的单一的环境因素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的自主性实验,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
2.1实践课程准备
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了相应的理论内容与学生的综合性时间的设计模块。增加了8学时的学生的自我设计、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和学生的实践方案的在修改内容。
2.2设计与修改
在理论课讲解结束后,学生在课后自行分组,各组选出1名负责人作为组长,并将总体任务分配给组员,设计期间的只要任务有设计方案讨论和确定、文献资料查阅、熟悉实验操作、不同部分设计书撰写、PPT制作,每组最终形成完整的设计书和PPT展示。在此期间,每组派出1名组员面向全班进行PPT展示,将各自组的设计方案展现出来,展示结束后,和另一名组员一起,针对其他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释疑,5个小组分别展示释疑结束后,教师从专业角度,从可行性、科学性和创新型等方面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方向。学生依据以上的意见和最后结合学院能提供的实验条件,确定实验内容和实验器材分工。课后各小组进一步完善设计,形成实践设计终稿。
3教学实践结果与效果
参与本次的教学实践的学生对象为武汉大学健康学院2010、2011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这次监测的学生参与率为100%,总共参加的学时数为100学时,其中监测理论及方法教学使用学时为24学时,监测所用学时为60学时,讨论学时为16学时,其中包括全班集体讨论以及小组讨论时间。一共完成12份监测设计书方案,11份监测报告。12个方案设计过程中一共引用参考文献100余篇,包括国家城市区域噪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及噪声和PM2.5监测相关文献,共使用各类图片7幅。
依据(GB3096-2008),武汉大学医学部属于文教区域,因此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为依据评价。昼间噪音分贝不应超过55分贝,夜间噪音分贝不应超过45分贝。3月23日除法学院日均噪声值接近限值,其他监测地点日均噪声值均超过昼间噪声限值,超标率为90%,有4个地点甚至超过国家4类标准。3月28日所有监测地点的噪声均值均超过昼间噪声限值,超标率为100%,有1个点超过了国家4类标准。
学生的满意度结果在武汉大学本科生院进行的第三方教学评估系统中,有学生匿名进行的评估结果见下表,表明:学生对于本次的实践教学相当的满意。
4讨论
经过各组监测,结果显示樱花大道为游客聚集最密集地,因而平均噪声值最高,法学院远离赏樱人群,且所在地空旷,因而瞬时噪声值较低,枫园食堂远离赏樱人群,且仅在开放时间有人群聚集,因而平均噪声值最低。3月23日处于樱花开放最盛期间,人流量与机动车量较3月28日多,因而噪声值相应较高。学生实际测量校园噪声状况与校园实际噪声分布一致。3月28日监测实际PM2.5值大于3月23日,因校园内绿色植被覆盖率较高,且采取了车辆限行措施,因而PM2.5受樱花开放影响较小;樱花开放持续进行,大气污染呈现滞后和累积效应,学生实际测量校园PM2.5状况与校园实际PM2.5分布一致。噪声和PM2.5的实际监测情况表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情况较好,实验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较圆满地探明樱花开放期间实际环境问题,实践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于恒,张幼琴,王惠丽.浅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J].实验室科学,2006(4):125-126.
[2]车春莉,郭庆峰,张一梅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26-127.
[3]黄子杰,李跃平,熊琨等.团队式案例研究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45-48.
[4]姚彤炜,余露山,蒋惠娣.自主性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7,10(6):892-894.
[5]张苏丽,商建宇,蒋东乔等.团队意识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的意义[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286-289.
作者简介:
舒克(1975—),男,汉,湖北武汉人,干部,单位:武汉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中心;研究方向: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