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应该蒙汉语并重,以蒙汉兼通为教育目的,在教学中,注重蒙汉互通,相互转换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既需要相当的漢语文能力,接受先进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又要有相当的蒙语文能力,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传播于本民族之中,他们是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本文扼要的介绍了国外的双语教育模式,并与自治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阐明了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应该采取的教育模式,同时就我区双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观念、重点、方法等关键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关键词】教育模式 双语教育 双语教学 互通式教材
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应该蒙汉语并重,以蒙汉兼通为教育目的,在教学中,注重蒙汉 互通,相互转换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既需要相当的汉语文能力,接受先进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又要有相当的蒙语文能力,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传播于本民族之中,他们是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1.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模式
双语教育是一种通过使用学生第一和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某个目的的教育方法;而就教学意义,双语教学包括的范围比双语教育要广泛的多,是实施双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而且它包括了属于和不属于双语教育范围的教学方法。研究证明,这种类型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过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的双语能力高。但其缺点是保持其母语,也就是说其母语水平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这种教育方式同样也不适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特别是蒙汉大杂居、小聚居地区的蒙古族学生的双语教育应该蒙汉语并重,以蒙汉兼通为教育目的,在教学中,不仅强调蒙汉并重,而且应该特别注重蒙汉互通,相互转换能力的培养,笔者暂且称之为互通式双语教育。因为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未来既需要相当的汉语能力用来接受先进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又要有相当的蒙语文能力,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传播于民族之中,以启发带动整个民族,振兴民族文化,推动少数民族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他们是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纽带与桥梁。
2.大专院校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对于双语教学与研究的诸多方面,国内外的有关学者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观点、思路、策略,就内蒙古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笔者也略谈几点看法。
2.1双语教育教学应注重、加强大专院校的教育。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大专院校教育和教学是关键,这个时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很多实验证明理想的双语人只有在儿童时期才能实现,而中学时期又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教育、可塑性的重要时期,同时这个时期的教育是普及教育时期,更有利于提高整体民族的素质。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时期,组织专家专门研究、制定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大专院校双语教学计划,这是十分重要的,甚至要比中小学的教学更重要、更迫切。因为,中小学时期没有好的基础,到了大中专院校再想学好双语已经是亡羊补牢,甚至会由于其接受知识能力的局限,阻碍其智力发展。为此,笔者认为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大专院校的双语教育、教学,应首先重视加强大专院校双语教育、教学,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2.2重视教材的编写质量,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
双语教材是培养双语人才的重要工具,也是做好双语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好的教材就有可能较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我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材,在大专院校期间,最好是尽可能多的采用本民族的优秀语言材料,让学生真正体会原汁原味的民族语言,同时加人适当的优秀的汉语言材料,学习体会蒙汉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认知不同民族的语言及所表现的文化特征和风格,使地道的蒙汉语言表达深人其心,巩固其民族语言和汉语语言双重根基,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使用双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中专院校的双语教材应从原汁原味的本民族的教材占多数份额逐步过渡到要让优秀的汉语文、中外译文、蒙汉译文和现代实用文体合占相当比例,同时加授语音、语法的蒙汉对比教学内容和翻译理论等语言基础课程,为完成蒙汉语言互通的教学目的设置教学内容。此外还应考虑专业技术的需求,加设相应的内容。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参考书必须随教材而出,给予教学及时、明确的指导,这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应该组织专家严格审定。
2.3重视现代化教学,科技手段的运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视听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远距离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发达国家和我国较发达地区的教育中。在此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特别是远程双语教育可以直接应用到西部偏远地区、文化落后地区、双语教师短缺地区,为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这样可以尽快缩短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为民族地区的教育赶上发达地区提供跨越式途径。
2.4设立统一的,科学化的等级考试制度。
在双语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加强对民族学生的汉语文教学,提高少数民族的汉语文水平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和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除加强培养师资,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之外,同时应设立各级各类双语教师,双语工作者的 等级考试制度,当然这个等级的标准规格要高于外国人的汉语水平考试。这个考试要限制年限并与本人的待遇挂钩,相信这种机制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双语使用人员能力的提高将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双语教师与双语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和艰苦奋斗,但也离不开国家的扶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只有这样,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教学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各类双语人才,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全国人民一道步人全面发展的快行道。
【关键词】教育模式 双语教育 双语教学 互通式教材
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应该蒙汉语并重,以蒙汉兼通为教育目的,在教学中,注重蒙汉 互通,相互转换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既需要相当的汉语文能力,接受先进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又要有相当的蒙语文能力,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传播于本民族之中,他们是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1.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模式
双语教育是一种通过使用学生第一和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某个目的的教育方法;而就教学意义,双语教学包括的范围比双语教育要广泛的多,是实施双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而且它包括了属于和不属于双语教育范围的教学方法。研究证明,这种类型教育出来的学生比过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的双语能力高。但其缺点是保持其母语,也就是说其母语水平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这种教育方式同样也不适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特别是蒙汉大杂居、小聚居地区的蒙古族学生的双语教育应该蒙汉语并重,以蒙汉兼通为教育目的,在教学中,不仅强调蒙汉并重,而且应该特别注重蒙汉互通,相互转换能力的培养,笔者暂且称之为互通式双语教育。因为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未来既需要相当的汉语能力用来接受先进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又要有相当的蒙语文能力,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传播于民族之中,以启发带动整个民族,振兴民族文化,推动少数民族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他们是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纽带与桥梁。
2.大专院校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对于双语教学与研究的诸多方面,国内外的有关学者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观点、思路、策略,就内蒙古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笔者也略谈几点看法。
2.1双语教育教学应注重、加强大专院校的教育。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大专院校教育和教学是关键,这个时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很多实验证明理想的双语人只有在儿童时期才能实现,而中学时期又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教育、可塑性的重要时期,同时这个时期的教育是普及教育时期,更有利于提高整体民族的素质。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时期,组织专家专门研究、制定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大专院校双语教学计划,这是十分重要的,甚至要比中小学的教学更重要、更迫切。因为,中小学时期没有好的基础,到了大中专院校再想学好双语已经是亡羊补牢,甚至会由于其接受知识能力的局限,阻碍其智力发展。为此,笔者认为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大专院校的双语教育、教学,应首先重视加强大专院校双语教育、教学,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2.2重视教材的编写质量,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
双语教材是培养双语人才的重要工具,也是做好双语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好的教材就有可能较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我区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材,在大专院校期间,最好是尽可能多的采用本民族的优秀语言材料,让学生真正体会原汁原味的民族语言,同时加人适当的优秀的汉语言材料,学习体会蒙汉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认知不同民族的语言及所表现的文化特征和风格,使地道的蒙汉语言表达深人其心,巩固其民族语言和汉语语言双重根基,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使用双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中专院校的双语教材应从原汁原味的本民族的教材占多数份额逐步过渡到要让优秀的汉语文、中外译文、蒙汉译文和现代实用文体合占相当比例,同时加授语音、语法的蒙汉对比教学内容和翻译理论等语言基础课程,为完成蒙汉语言互通的教学目的设置教学内容。此外还应考虑专业技术的需求,加设相应的内容。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参考书必须随教材而出,给予教学及时、明确的指导,这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应该组织专家严格审定。
2.3重视现代化教学,科技手段的运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视听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远距离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发达国家和我国较发达地区的教育中。在此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特别是远程双语教育可以直接应用到西部偏远地区、文化落后地区、双语教师短缺地区,为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这样可以尽快缩短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为民族地区的教育赶上发达地区提供跨越式途径。
2.4设立统一的,科学化的等级考试制度。
在双语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加强对民族学生的汉语文教学,提高少数民族的汉语文水平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和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除加强培养师资,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等之外,同时应设立各级各类双语教师,双语工作者的 等级考试制度,当然这个等级的标准规格要高于外国人的汉语水平考试。这个考试要限制年限并与本人的待遇挂钩,相信这种机制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双语使用人员能力的提高将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双语教师与双语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和艰苦奋斗,但也离不开国家的扶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只有这样,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教学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各类双语人才,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全国人民一道步人全面发展的快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