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etyo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还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建立和协融洽的师生关系。科学地、灵活地实施激疑,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实施激疑 有效途径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还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建立和协融洽的师生关系。科学地、灵活地实施激疑,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有效途径。
  1.科学地实施激疑,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
  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又可称为内驱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一个教师设计了以下过程。一是新课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本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提供了激疑的源头。二是教师让学生任意报几个数,老师迅速说出能否被3整除,其他同学用笔算验证。当学生说出的数都被教师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时,学生露出了惊奇、佩服的表情,个个跃跃欲试。三是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39、5739”这两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迅速说能被3整除。这两个数确实是能被3整除,但當老师问到为什么时,学生回答说:“我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所以39、5739能被3整除。”学生这样回答,一是受到了根据个位数来判断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二是错误地认为教师之所以能迅速说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也是以此为依据的。学生的回答在教师的意料之中,因此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教师不马上予以纠正。
  通过对上面两组数的对比观察和验证,学生虽然疑惑更深,不知道究竟应该根据一个数的什么特征来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但也终于发展,用旧方法(看个位上的数)不行了,因而产生了探求新方法的强烈欲望。至此,教师步步激疑的目的达到了。
  2.激疑中组织操作,形象地理解教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遇到理解概念、法则、认识数学规律这类内容,这些内容逻辑性强,也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多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样,知识的特点与学生的思维特点之间就形成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是设法最大限度地缩小这个距离。如继前面激疑举例第(3)步后,在学生急于探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仍然不忙于告诉结论,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自己找出特征。操作过程如下:一是教师按一定的顺序板书出前面两组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216、843、12、5001、7398、9687,指导学生用小棍在准备好的数位上摆出来。二是让学生观察每张数位表中小棍的总数是多少。三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用几根小棍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用3根、6根、9根……(3的倍数)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四是让学生不改变数位表中小棍的总数,任意交换或调整小棍的位置(可增大或减少位数,如把216变为四位数,把5001变为三位数)。看能不能摆出一个不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步既是技巧性操作,又是兴趣性操作,是学生操作的高热阶段。操作完毕,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这一步操作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出:只要小棍的总数是3根、6根、9根……(3的倍数),无论怎么摆,摆出的数总能被3整除。五是通过激疑与操作,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学生的思维中形象地形成,教师再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结合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组织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吃透教材,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的抽象程度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安排。二是操作设计要切实直观形象地反映出知识的特点,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三是操作活动应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四是操作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揭示规律,以达到“明理”的目的。五是组织操作要把握好时机,在教学的哪一环节中进行什么操作,要周密地安排。六是要处理好教师操作和学生操作的关系,在教学中应该是学生操作的,尽可能指导学生去操作。七是在学生通过操作,明确算理、规律后,要组织学生抽象、概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算理、规律等,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八是要充分做好操作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好操作的学具或材料。
  3.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欲就空前旺盛,思维就非常敏捷、灵活。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巧提问题,促进思维发展;操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如,教学比例尺这个内容时,我先设问:“在一张纸上能绘出中国行政区划图吗?大家想知道怎么绘吗?”在这种情境下,全班学生马上就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心态,有了这种欲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研讨。
  激疑,使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抽象—直观—抽象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使激疑中有操作,操作中有激疑。要精心设计激疑和操作的内容和程序,使课堂教学中难点突破,课堂气氛活跃。
其他文献
广东省湛江一中培才学校524000  【摘要】针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图式理论分析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对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有效途径,认为应把文章放到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解读,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来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并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图示理论
期刊
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叙述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尝试活动。一次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及终身学习、工作奠定一定基础。下面结合化学教学谈谈探究探索中的几种做法。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  1.1巧设问题,培养兴趣,激发探究。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以前来说,
期刊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求学生被动地去学,被动地记忆知识,使学生陷入了机械重复的深渊,其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而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则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讲求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下是笔者多年教学中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1.重视新课“导入”,抓住学生的心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历史课中,巧妙的导语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
期刊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既是演员,又是导演,采用填鸭式教学、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甚至有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被课堂上出现的这个问题所困扰。的确,传统的教学法使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听课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难点等。这样带来的结果是老师讲得很好很精彩,但很多学生听得不是很好,或者是直接听不懂,效率很低。因此,我认为课前预习很重要,重点从几个方面来
期刊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1.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
期刊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生物教学 问题 措施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期刊
课改的春天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也开始觉醒。他们已不满足于老师泛泛的讲述或无休止的提问,他们更不满足于教师强加给他们的种种束缚,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一种隐形的挑战。因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和谐的师生
期刊
当代数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把重点放在探索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我们认为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幻灯、投影仪、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视听工具并将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进行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  1.小学数学音像立体化教学要素的探讨  1.1电教教材的建设。电教教材的建设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与教
期刊
【摘要】智障学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智障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困难。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智障孩子普遍存在着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他人口语表达等。为了使他们今后能融入社会,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显得十分重要。教师通过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智障学生的语言还是具有
期刊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