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撕纸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适合幼儿的形式培养其善动脑筋、敢于探索、敢于想象、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撕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胡闹与恶意破坏,而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师积极研究,大胆尝试,促进幼儿小班教学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撕纸艺术在幼儿小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撕纸艺术;幼儿小班教学;应用
受年龄、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剪刀等器械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诸如剪纸一类的活动并不适合幼儿小班学生。这种情况下,撕纸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一种安全性高、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活动,撕纸艺术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都具体较大作用,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其应用效果。
一、幼儿小班撕纸艺术教学的原则
(一)审美性原则
在美术创作和欣赏的角度,审美性是主要的原则之一。幼儿小班在开展撕纸艺术的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审美能力,为艺术水平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直观性原则
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过于抽象或者复杂的事物很难被接受和吸收。撕纸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直观性原则,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撕纸对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应尽可能直观、清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撕纸的目的和内容,在直观的体验中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逐渐提升观察能力。
(三)实践性原则
撕纸艺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手是智慧的载体,教师要在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育基础上,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眼、脑、手的协调与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撕纸艺术在幼儿小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面授:面对面讲授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学生只要靠他人讲解来增加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教师的讲授是提高学生对撕纸艺术理解的重要途径。讲授并不是机械为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简单易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撕纸艺术的具体知识,重点在于增加学生的认识,
2.语言刺激:小朋友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高度集中,若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难以对其产生吸引力,则无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运用好语言的技巧,一方面可以利用故事、比喻等较为生动性的语言进行授课,增加课堂的活泼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小学生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外界事物。
3.演示:演示是最为直观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直接观察撕纸艺术的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激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令其产生自主尝试的欲望。幼儿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诸多行为都是靠模仿来实现,教师的演示可以用以学生的学习和模仿,简化教学流程,更容易幼儿接受。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
在一定程度上,环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教学资源,有利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相关的意识,应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幼儿园在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方面应做好安排,有计划地进行投放,定期更换活动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保持学生的撕纸兴趣,发挥环境的渲染、烘托作用[2]。例如,用撕纸作品装饰班级,在门窗贴上“小猫钓鱼”、“小熊过河”等撕纸;开辟撕纸活动专区,提供撕纸相关图书和创作的简易材料,方便学生在课间等空余时间进行创作。
(三)安排差异化的撕纸内容
每个幼儿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受环境影响,其发展水平和速度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进行撕纸艺术的教学时,应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按照不同的客观情况设计撕纸的内容和难度,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需求。例如,在《美丽的灯笼》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撕纸过程分成三等级的难度,最简单的是平面灯笼,让学生用撕好的碎片装饰灯笼;中等难度是沿着灯笼轮廓撕出形状;较高难度的是没有模板,直接撕纸进行灯笼的设计和制作。通过不同难度的划分,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避免学生制作困难而产生反感心理。
(四)采用游戏教学方式
幼儿的天性就是玩耍,教学可以利用游戏来增加撕纸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教学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机会。游戏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撕纸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小金鱼吹泡泡》的撕纸活动中,教師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剧情表演,教师扮演金鱼妈妈,学生表演金鱼宝宝,组织学生用泡泡水吹泡泡,进而自然地引出撕纸内容。这种游戏可以使教学内容衔接的更加自然,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五)作品展示,强化交流
幼儿阶段的学生需要鼓励,教师应利用撕纸作品强化其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学生完成作品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互评,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交流,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3]。另外,教师应适时进行总结,在作品的颜色、整洁度、布局等方面提出专业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制作水平。这一过程既能培养学生合作、审视自我等优秀品质,更能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存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互促互助,共同发展。
结束语:
撕纸艺术既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针对不同的教育目的可以制定不同的四肢教学内容。总之,幼儿小班教师应不断尝试,注重积累,增加撕纸教学经验,利用撕纸艺术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洁. 享受撕纸过程,体验撕纸快乐——浅谈小班幼儿撕纸活动的组织与指导[J]. 考试周刊,2016(12):191-192.
[2]周璇. 撕纸活动乐趣多 ——针对幼儿园小班撕纸活动展开的实践研究[J]. 家教世界,2016(33):33-34.
[3]关秀丽. “纸艺,创造”——纸类艺术在幼儿园的教学初探[J]. 学子:理论版,2017(22):46-46.
关键词:撕纸艺术;幼儿小班教学;应用
受年龄、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剪刀等器械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诸如剪纸一类的活动并不适合幼儿小班学生。这种情况下,撕纸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一种安全性高、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活动,撕纸艺术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都具体较大作用,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其应用效果。
一、幼儿小班撕纸艺术教学的原则
(一)审美性原则
在美术创作和欣赏的角度,审美性是主要的原则之一。幼儿小班在开展撕纸艺术的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审美能力,为艺术水平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直观性原则
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过于抽象或者复杂的事物很难被接受和吸收。撕纸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直观性原则,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撕纸对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应尽可能直观、清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撕纸的目的和内容,在直观的体验中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逐渐提升观察能力。
(三)实践性原则
撕纸艺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手是智慧的载体,教师要在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育基础上,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眼、脑、手的协调与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撕纸艺术在幼儿小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面授:面对面讲授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学生只要靠他人讲解来增加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教师的讲授是提高学生对撕纸艺术理解的重要途径。讲授并不是机械为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简单易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撕纸艺术的具体知识,重点在于增加学生的认识,
2.语言刺激:小朋友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高度集中,若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难以对其产生吸引力,则无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运用好语言的技巧,一方面可以利用故事、比喻等较为生动性的语言进行授课,增加课堂的活泼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小学生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外界事物。
3.演示:演示是最为直观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直接观察撕纸艺术的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激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令其产生自主尝试的欲望。幼儿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诸多行为都是靠模仿来实现,教师的演示可以用以学生的学习和模仿,简化教学流程,更容易幼儿接受。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
在一定程度上,环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教学资源,有利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相关的意识,应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幼儿园在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方面应做好安排,有计划地进行投放,定期更换活动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保持学生的撕纸兴趣,发挥环境的渲染、烘托作用[2]。例如,用撕纸作品装饰班级,在门窗贴上“小猫钓鱼”、“小熊过河”等撕纸;开辟撕纸活动专区,提供撕纸相关图书和创作的简易材料,方便学生在课间等空余时间进行创作。
(三)安排差异化的撕纸内容
每个幼儿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受环境影响,其发展水平和速度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进行撕纸艺术的教学时,应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按照不同的客观情况设计撕纸的内容和难度,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需求。例如,在《美丽的灯笼》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撕纸过程分成三等级的难度,最简单的是平面灯笼,让学生用撕好的碎片装饰灯笼;中等难度是沿着灯笼轮廓撕出形状;较高难度的是没有模板,直接撕纸进行灯笼的设计和制作。通过不同难度的划分,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避免学生制作困难而产生反感心理。
(四)采用游戏教学方式
幼儿的天性就是玩耍,教学可以利用游戏来增加撕纸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教学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机会。游戏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撕纸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小金鱼吹泡泡》的撕纸活动中,教師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剧情表演,教师扮演金鱼妈妈,学生表演金鱼宝宝,组织学生用泡泡水吹泡泡,进而自然地引出撕纸内容。这种游戏可以使教学内容衔接的更加自然,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五)作品展示,强化交流
幼儿阶段的学生需要鼓励,教师应利用撕纸作品强化其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学生完成作品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互评,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交流,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3]。另外,教师应适时进行总结,在作品的颜色、整洁度、布局等方面提出专业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制作水平。这一过程既能培养学生合作、审视自我等优秀品质,更能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存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互促互助,共同发展。
结束语:
撕纸艺术既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针对不同的教育目的可以制定不同的四肢教学内容。总之,幼儿小班教师应不断尝试,注重积累,增加撕纸教学经验,利用撕纸艺术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洁. 享受撕纸过程,体验撕纸快乐——浅谈小班幼儿撕纸活动的组织与指导[J]. 考试周刊,2016(12):191-192.
[2]周璇. 撕纸活动乐趣多 ——针对幼儿园小班撕纸活动展开的实践研究[J]. 家教世界,2016(33):33-34.
[3]关秀丽. “纸艺,创造”——纸类艺术在幼儿园的教学初探[J]. 学子:理论版,2017(22):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