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34
立德树人绕不开学科德育,学科德育正成为近期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实践努力攻克的难题。当下,学生正处于复杂多变的时代,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同时,学生还处于信息化时代,面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信息,如何帮助学生们理性面对,并做出正确选择,是在全员德育的大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研究探索的。下面,笔者将结合小学英语学科,从三个方面谈谈学科与德育渗透的做法。
一、学科育人,在线下衔接内容中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逐步有效防控到分批返校复课的人类历史性的挑战时期,在教育教学方面,从线上学习回归到线下校园学习和生活,返校复课的第一周,我们是急于把落下的进度赶上?还是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抗疫”的契机,和学生一起度过非常时期?
在小学四年级的英语教学,连续两周,线下衔接课程的内容围绕两大核心词开展——“Care(在乎、关心)”和“Responsibility(责任)”。
如,第一节课,是疫情后首次线下上课,长达几个月没有见面,大家再次见面都戴上了口罩,因此就此提出问题:Why do we need to wear masks now?(我们现在为什么需要戴口罩),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戴口罩,在科学层面上为了疫情防控,在情感层面上是因为我们相互关心和在乎(care),在公民品质层面上体现了责任感(responsibility)。
围绕核心关键词,在线下课堂学习中,适当进行资源的融合,通过歌曲(Shine my way)、绘本(健康教育类和公民教育类)、生活照片(校园照片)等不同资源,融合成为的新的学习主题,并引导学生基于主题,把所思所想以写话的形式、思维导图的形式、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表达。同时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传播推广。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过分关注终结性评价,及时做好不同学习活动的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反馈进行正面引导,发挥榜样的力量。
二、学科育人,在课堂探究活动中
班图拉自我效能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获得成功时,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断,增强自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为操作。
从教学模式这一角度看,目前的课程都在不同程度上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核心能力的培养。那么从学生的角度上看呢?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是如何成长的?我们都知道,内力觉醒、内在驱动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其通过自身行为的不断改变来提升自我?
通过课堂观察,自我效能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很大。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的一个巨大因素是——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个体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获得成功时,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断,增强自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为操作。
如,在一次二年级课剧道具制作过程中,当看到同龄同学做出了精美头饰和道具时,其他小组以及兄弟班的小朋友们对自己也充满信心,更努力去尝试和实践,都纷纷修改或者继续加工他们组的道具,发挥各小组的优势,打磨精品。在课本剧表演过程中,看到上台表演的小组表演得落落大方、淋漓尽致时,台下的小观众们一边欣赏一边学习,还没轮到的小组,会趁着空隙时间,抓紧再讨论和微调,以求上台时也尽善尽美。
在五年级主题海报制作与作品展示这一教学内容,也能体现。五年级的英语学习,以项目式或主题式学习为主,最终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并做汇报。其中一个主题是制作旅游景点海报。当6个组一同呈现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海报在黑板时,大家发现了小组之间学习成果的差异,当各小组上台汇报时,大家发现了同学之间的表述也存在着差异,然人欣慰的是,后面两个组的同学在观摩和学习了前面4个组的同学的呈现后,积极反思,认真学习,主动修改,重新展演,呈现出不一样的自己与小组风采。
当把各小组的學习成果(海报)粘贴在教室内时,下课后的场景也让人感动——学生会去近距离阅读和学习其它小组的海报,在写活动反思和所得时,对自己和小组的认识与定位更加明确。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品德品质都在课堂实践中,在学习伙伴的互相影响下逐步提升,形成正向的能量。
三、学科育人,在学科学习评价中
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是引导学生培养更好的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设计了以“摘星星”为主题的系列评价清单。一共有五类星星可以“摘”,而其实星星们的背后,是由一件件常规的学习任务组成的。这些学习任务,不仅是根据学生目前的语言认知水平来设定,更融合了学校的育人目标来设定的。
这份“成长任务清单”,是“4+1”结构。“4”即4项基础星(作业、写作、听读、背诵),与该学期的过程性评价对应。“1”即1项挑战星(各类特色挑战任务:绘本创作、PBL作品、节日书签、阅读比赛、书写比赛、现场作文赛、单词达人挑战赛......),与该学期的表现性评价对应。
完成清单任务的同时,能得到相应的评价,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及时根据清单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一路走下来,学生能在行动中形成良好语言学习习惯和思维力,看到成长的自己。
表格最下方是一个集星总表,集齐五颗不同的星星,即可成为“五星英语学习达人”。集齐五星的同学,还可领取五星达人奖状,奖状的设计融合了学校企鹅精神和文化。让学生明白他们所获得的成绩是靠他们的“合作、坚毅、智慧、信任、责任”这五方面的品质影响的。当学生拿到五星达人小奖状时,当中的意义已远超这张奖状,这不仅是对学生该阶段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肯定,更是对学生身上“企鹅精神”的肯定。(附:“五星达人奖状”)
学科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最终是改变学生的心智模式,使学生拥有成长型思维,敢于挑战,终身学习。因此,作为教师,我们给学生提出的任务、制定的练习等,都不是为了考倒学生,而是要在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帮助他、引导他付出努力,看到自己的成长。作为学生们的引路人,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失败中学习,并相信他们有战胜失败的实力和决心。
立德树人绕不开学科德育,学科德育正成为近期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实践努力攻克的难题。当下,学生正处于复杂多变的时代,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同时,学生还处于信息化时代,面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信息,如何帮助学生们理性面对,并做出正确选择,是在全员德育的大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研究探索的。下面,笔者将结合小学英语学科,从三个方面谈谈学科与德育渗透的做法。
一、学科育人,在线下衔接内容中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逐步有效防控到分批返校复课的人类历史性的挑战时期,在教育教学方面,从线上学习回归到线下校园学习和生活,返校复课的第一周,我们是急于把落下的进度赶上?还是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抗疫”的契机,和学生一起度过非常时期?
在小学四年级的英语教学,连续两周,线下衔接课程的内容围绕两大核心词开展——“Care(在乎、关心)”和“Responsibility(责任)”。
如,第一节课,是疫情后首次线下上课,长达几个月没有见面,大家再次见面都戴上了口罩,因此就此提出问题:Why do we need to wear masks now?(我们现在为什么需要戴口罩),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戴口罩,在科学层面上为了疫情防控,在情感层面上是因为我们相互关心和在乎(care),在公民品质层面上体现了责任感(responsibility)。
围绕核心关键词,在线下课堂学习中,适当进行资源的融合,通过歌曲(Shine my way)、绘本(健康教育类和公民教育类)、生活照片(校园照片)等不同资源,融合成为的新的学习主题,并引导学生基于主题,把所思所想以写话的形式、思维导图的形式、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表达。同时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传播推广。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过分关注终结性评价,及时做好不同学习活动的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反馈进行正面引导,发挥榜样的力量。
二、学科育人,在课堂探究活动中
班图拉自我效能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获得成功时,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断,增强自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为操作。
从教学模式这一角度看,目前的课程都在不同程度上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核心能力的培养。那么从学生的角度上看呢?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是如何成长的?我们都知道,内力觉醒、内在驱动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其通过自身行为的不断改变来提升自我?
通过课堂观察,自我效能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很大。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的一个巨大因素是——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个体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获得成功时,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断,增强自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为操作。
如,在一次二年级课剧道具制作过程中,当看到同龄同学做出了精美头饰和道具时,其他小组以及兄弟班的小朋友们对自己也充满信心,更努力去尝试和实践,都纷纷修改或者继续加工他们组的道具,发挥各小组的优势,打磨精品。在课本剧表演过程中,看到上台表演的小组表演得落落大方、淋漓尽致时,台下的小观众们一边欣赏一边学习,还没轮到的小组,会趁着空隙时间,抓紧再讨论和微调,以求上台时也尽善尽美。
在五年级主题海报制作与作品展示这一教学内容,也能体现。五年级的英语学习,以项目式或主题式学习为主,最终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并做汇报。其中一个主题是制作旅游景点海报。当6个组一同呈现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海报在黑板时,大家发现了小组之间学习成果的差异,当各小组上台汇报时,大家发现了同学之间的表述也存在着差异,然人欣慰的是,后面两个组的同学在观摩和学习了前面4个组的同学的呈现后,积极反思,认真学习,主动修改,重新展演,呈现出不一样的自己与小组风采。
当把各小组的學习成果(海报)粘贴在教室内时,下课后的场景也让人感动——学生会去近距离阅读和学习其它小组的海报,在写活动反思和所得时,对自己和小组的认识与定位更加明确。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品德品质都在课堂实践中,在学习伙伴的互相影响下逐步提升,形成正向的能量。
三、学科育人,在学科学习评价中
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是引导学生培养更好的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设计了以“摘星星”为主题的系列评价清单。一共有五类星星可以“摘”,而其实星星们的背后,是由一件件常规的学习任务组成的。这些学习任务,不仅是根据学生目前的语言认知水平来设定,更融合了学校的育人目标来设定的。
这份“成长任务清单”,是“4+1”结构。“4”即4项基础星(作业、写作、听读、背诵),与该学期的过程性评价对应。“1”即1项挑战星(各类特色挑战任务:绘本创作、PBL作品、节日书签、阅读比赛、书写比赛、现场作文赛、单词达人挑战赛......),与该学期的表现性评价对应。
完成清单任务的同时,能得到相应的评价,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及时根据清单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一路走下来,学生能在行动中形成良好语言学习习惯和思维力,看到成长的自己。
表格最下方是一个集星总表,集齐五颗不同的星星,即可成为“五星英语学习达人”。集齐五星的同学,还可领取五星达人奖状,奖状的设计融合了学校企鹅精神和文化。让学生明白他们所获得的成绩是靠他们的“合作、坚毅、智慧、信任、责任”这五方面的品质影响的。当学生拿到五星达人小奖状时,当中的意义已远超这张奖状,这不仅是对学生该阶段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肯定,更是对学生身上“企鹅精神”的肯定。(附:“五星达人奖状”)
学科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最终是改变学生的心智模式,使学生拥有成长型思维,敢于挑战,终身学习。因此,作为教师,我们给学生提出的任务、制定的练习等,都不是为了考倒学生,而是要在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帮助他、引导他付出努力,看到自己的成长。作为学生们的引路人,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失败中学习,并相信他们有战胜失败的实力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