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OHO,即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简称,意为小型的、家庭的办公室。它是指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个人化工作可以在家里完成。工作者主要通过网络与外界联系,从而省去办公空间,避免写字楼的生硬气氛。这种居家办公方式改变了许多人的工作生活习惯,传播着一种新时代的文明。
SOHO成为国际办公潮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从中却能够衍生出现代的道理。看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SOHO状况,可以更清楚地审视我们自身,为我们的SOHO找到一个合理的定位。
在信息化程度很高的瑞典,居家办公已经较为普遍。中国一名记者发回过这样的报道:首都斯德哥尔摩索尼音乐公司的白领职员米娅·福什格伦,负责媒体市场营销业务。她与家人居住在离首都很远的小镇上,平时通过互联网在家中工作,处理公司的业务。每逢周二,她才到市中心的办公室露一天面。按她自己的说法,这一天她主要是与同事和客户联络感情,并没有什么公务需要处理。米娅今年31岁,自从4年前有了女儿以来,她就一直如此在家办公。公司对她的工作业绩一直很满意。最近几年来,像米娅这样在家办公的现象,在瑞典已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不仅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而且足不出门还可能办成天下事。可以想像,到了实现“人人共享的信息社会”,居家办公也是更加自然的了。
美国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美国人的工作方式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家庭办公室”的涌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大大缓解了上下班时的交通拥挤,受到许多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支持。美国《人事》杂志对500家大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在那些实行了“无形办公室”的公司,平均每人每月降低了500美元~3000美元的开支。
“靠电子手段在家中值勤的职工”
据统计,目前美国有5500万人在家中工作,51%的公司允许其雇员在家办公。如,IBM公司给每个职员家提供了两条电话线,一条是家用电话,一条是工作电话,晚上关闭工作电话,让其自行留言录音,以减少职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实际上,美国已进入“居家办公”的高速增长期。当然,“随时随地办公”也是它的一种延伸,正在受到现代美国人的追捧。
在香港,越来越多的香港专业人士不用到公司上班,他们只需在家中办公,便能够满足公司的要求。这些在家上班的香港人虽然属于“流动雇员”,工作职位和收入却相对固定。这些人的工作大部分与网络相关。据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的估计,香港约有45万人在家中办公,这在东南亚地区可谓比例最高的了。预计再过几年,“居家办公族”的人数将翻一番,接近发达国家的比例。香港一些专家对居家办公现象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SOHO族可以住在远离商业区或地铁沿线的地区,从而让政府的城市规划更有弹性,减轻上班高峰时间人流拥挤和交通问题。对于公司而言,可以减少办公室、降低开支等等。
一家公司的职员到他的客户公司去洽谈生意,按照过去的方式,双方谈成生意后,他要返回自己公司的办公室,起草好合同再到对方公司双方签字,方可生效。而采用“无形办公室”的公司职员如果谈成了一笔生意,他会马上从手提包里取出个人电脑,找一个插座接通电源,立刻起草一份合同,随即打印出来,双方签字后一笔生意就成功了。然后,他可能会驱车去另一家公司。
同样,对新闻工作者来说,SOHO也是一种可采用的方式。
成为SOHO族的自身条件
毫无疑问,SOHO是一种新潮兼时尚的理念,是一种轻松加另类的工作方式,因而选择或准备选择SOHO的都市会越来越多。
在我们的研究调查中,知识女性对此给予了更多关注与赞同。在一家公司上班的何女士对SOHO情有独钟。现在,她除了每周一次例会外,基本不用去上班。她是这样说的:真是轻松自如了。而她的丈夫,在一家机械销售公司上班。每天早起赶公共汽车,路上得花两个小时,而到了下午4时30分就可下班坐车回家,因为路远,到了家也是天抹黑。他感慨地说:“我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路上的太多了。”
要成为 SOHO族,个人必须有以下素质:对自己充满信心,可以承接业务,拓展事业,做好工作;必须是一个能主动工作的人,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能及时完成分内的工作;同时应该具有相当的个人独立工作能力,在没有人协助或指导下开展工作;此外,必须是一个计划性较强的人,使工作和生活相互协调。
网络技术成为SOHO族中绝大部分人的必备装束。不仅如此,还必须有硬件的支持,也就是说,经济上有一定实力。一般在自己的固定住所和工作间,至少配备了一台性能较好的多媒体计算机,一部打印机,一部程控电话机(最好有传真功能),对于工作过程中数据传输量大的工作,如美术、装潢设计、建筑设计等,其设备要求更高。
互联网同样为其提供了天地。如中国SOHO网。这是主要定位于SOHO族的专业网站。上面提供了很多的资讯,成为许多人上网时首选的网站。其他SOHO族的网站如 SOHO天下、SOHO 联盟、SOHO自由工作网等,也都是SOHO族常常光顾的。当然,也可通过平面媒体发布消息。一些报纸为提高发行量、笼络人气而提供了免费刊登的栏目,SOHO族可以在报纸上打出征友启事,大家彼此了解一下,也可扩张一下自己的耳目。
SOHO族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冲突。毕竟它现在还不是主流的工作方式。如何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与认同,是实行“无形办公室”制度的公司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因为长期以来,各国的企业都在强调凝聚力,而它在形式上与之大相径庭。这仅靠自觉性是不能解决的。对有些公司的职员来说,“无形办公室”是一种冲击,并带来了一种痛苦的感受。如,一些身居公司中层的部门经理抱怨他们的特权,如舒适的办公条件、配备的女秘书都要失去;某些年轻职员则认为不坐办公室使他们不能在上司面前表现才干而失去晋升的机会;那些爱交往的职员则认为,减少和别人的交往会影响他们创造力的发挥。
为了使职员能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解除心理障碍,实行了“无形办公室”这一制度的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管理人员经常在晚上给职员打电话,以减少他们单独办公的孤独感。许多公司还定期组织职员外出旅游或搞联谊活动,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有些人曾担心职员在家办公会偷懒而降低工作质量,但后来的调查表明,许多职员晚上还在加班加点地工作。
健康问题也是因之而产生的。当然,现代有可能更注重健康。但这种生活方式怎样才能在身心上使人从劳累中解脱出来,并无一种模式。更多的需要自己的重视。
而对于独斗的自由人来说,由于生活没有社会保障,生存的压力感可能比常人更大一些。这对于社会机制来说,也可能是被遗忘的一群。
SOHO与社会出现的变化
SOHO族的兴起首先应归功于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近年来,随着个人电脑、文传机的普及,各种新型的硬件和软件可以把家中的个人电脑同公司的电子控制传送声音、图像装置网络严密地连接起来,这为SOHO族的出现提供了便利条件。
SOHO族成为城市的亮点,也使我们的许多业务为之量身定做。
房地产业就已引入了SOHO概念。因为网络时代使房屋品种的界限模糊了,住宅不再像传统住宅,办公室也不再是一排儿单间形式。人们可以在家办公。于是,一种以居住为目的,同时方便办公的住宅形式应运而生,其智能化设计让它超乎一般人的想像。SOHO楼配备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完善的网络布线系统。SOHO对传输速度的要求在提高。宽带网建设为其提供了保障。城市的网络一般要经过整体规划、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光纤敷设等工作,完成宽带网核心层和汇接层交换机设备安装。最后以光纤送达到住宅小区的用户“门外”,随时可以LAN方式接入用户。
SOHO 对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也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符合环境保护的需要。美国联邦在1990年《净化空气法》修正条款中规定,100名以上职工的企业应依法采取措施减少职工所使用的车辆,使空气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这种法规对中国也是有借鉴作用的。
SOHO成为国际办公潮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从中却能够衍生出现代的道理。看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SOHO状况,可以更清楚地审视我们自身,为我们的SOHO找到一个合理的定位。
在信息化程度很高的瑞典,居家办公已经较为普遍。中国一名记者发回过这样的报道:首都斯德哥尔摩索尼音乐公司的白领职员米娅·福什格伦,负责媒体市场营销业务。她与家人居住在离首都很远的小镇上,平时通过互联网在家中工作,处理公司的业务。每逢周二,她才到市中心的办公室露一天面。按她自己的说法,这一天她主要是与同事和客户联络感情,并没有什么公务需要处理。米娅今年31岁,自从4年前有了女儿以来,她就一直如此在家办公。公司对她的工作业绩一直很满意。最近几年来,像米娅这样在家办公的现象,在瑞典已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不仅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而且足不出门还可能办成天下事。可以想像,到了实现“人人共享的信息社会”,居家办公也是更加自然的了。
美国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美国人的工作方式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家庭办公室”的涌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大大缓解了上下班时的交通拥挤,受到许多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支持。美国《人事》杂志对500家大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在那些实行了“无形办公室”的公司,平均每人每月降低了500美元~3000美元的开支。
“靠电子手段在家中值勤的职工”
据统计,目前美国有5500万人在家中工作,51%的公司允许其雇员在家办公。如,IBM公司给每个职员家提供了两条电话线,一条是家用电话,一条是工作电话,晚上关闭工作电话,让其自行留言录音,以减少职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实际上,美国已进入“居家办公”的高速增长期。当然,“随时随地办公”也是它的一种延伸,正在受到现代美国人的追捧。
在香港,越来越多的香港专业人士不用到公司上班,他们只需在家中办公,便能够满足公司的要求。这些在家上班的香港人虽然属于“流动雇员”,工作职位和收入却相对固定。这些人的工作大部分与网络相关。据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的估计,香港约有45万人在家中办公,这在东南亚地区可谓比例最高的了。预计再过几年,“居家办公族”的人数将翻一番,接近发达国家的比例。香港一些专家对居家办公现象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SOHO族可以住在远离商业区或地铁沿线的地区,从而让政府的城市规划更有弹性,减轻上班高峰时间人流拥挤和交通问题。对于公司而言,可以减少办公室、降低开支等等。
一家公司的职员到他的客户公司去洽谈生意,按照过去的方式,双方谈成生意后,他要返回自己公司的办公室,起草好合同再到对方公司双方签字,方可生效。而采用“无形办公室”的公司职员如果谈成了一笔生意,他会马上从手提包里取出个人电脑,找一个插座接通电源,立刻起草一份合同,随即打印出来,双方签字后一笔生意就成功了。然后,他可能会驱车去另一家公司。
同样,对新闻工作者来说,SOHO也是一种可采用的方式。
成为SOHO族的自身条件
毫无疑问,SOHO是一种新潮兼时尚的理念,是一种轻松加另类的工作方式,因而选择或准备选择SOHO的都市会越来越多。
在我们的研究调查中,知识女性对此给予了更多关注与赞同。在一家公司上班的何女士对SOHO情有独钟。现在,她除了每周一次例会外,基本不用去上班。她是这样说的:真是轻松自如了。而她的丈夫,在一家机械销售公司上班。每天早起赶公共汽车,路上得花两个小时,而到了下午4时30分就可下班坐车回家,因为路远,到了家也是天抹黑。他感慨地说:“我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路上的太多了。”
要成为 SOHO族,个人必须有以下素质:对自己充满信心,可以承接业务,拓展事业,做好工作;必须是一个能主动工作的人,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能及时完成分内的工作;同时应该具有相当的个人独立工作能力,在没有人协助或指导下开展工作;此外,必须是一个计划性较强的人,使工作和生活相互协调。
网络技术成为SOHO族中绝大部分人的必备装束。不仅如此,还必须有硬件的支持,也就是说,经济上有一定实力。一般在自己的固定住所和工作间,至少配备了一台性能较好的多媒体计算机,一部打印机,一部程控电话机(最好有传真功能),对于工作过程中数据传输量大的工作,如美术、装潢设计、建筑设计等,其设备要求更高。
互联网同样为其提供了天地。如中国SOHO网。这是主要定位于SOHO族的专业网站。上面提供了很多的资讯,成为许多人上网时首选的网站。其他SOHO族的网站如 SOHO天下、SOHO 联盟、SOHO自由工作网等,也都是SOHO族常常光顾的。当然,也可通过平面媒体发布消息。一些报纸为提高发行量、笼络人气而提供了免费刊登的栏目,SOHO族可以在报纸上打出征友启事,大家彼此了解一下,也可扩张一下自己的耳目。
SOHO族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冲突。毕竟它现在还不是主流的工作方式。如何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与认同,是实行“无形办公室”制度的公司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因为长期以来,各国的企业都在强调凝聚力,而它在形式上与之大相径庭。这仅靠自觉性是不能解决的。对有些公司的职员来说,“无形办公室”是一种冲击,并带来了一种痛苦的感受。如,一些身居公司中层的部门经理抱怨他们的特权,如舒适的办公条件、配备的女秘书都要失去;某些年轻职员则认为不坐办公室使他们不能在上司面前表现才干而失去晋升的机会;那些爱交往的职员则认为,减少和别人的交往会影响他们创造力的发挥。
为了使职员能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解除心理障碍,实行了“无形办公室”这一制度的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管理人员经常在晚上给职员打电话,以减少他们单独办公的孤独感。许多公司还定期组织职员外出旅游或搞联谊活动,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有些人曾担心职员在家办公会偷懒而降低工作质量,但后来的调查表明,许多职员晚上还在加班加点地工作。
健康问题也是因之而产生的。当然,现代有可能更注重健康。但这种生活方式怎样才能在身心上使人从劳累中解脱出来,并无一种模式。更多的需要自己的重视。
而对于独斗的自由人来说,由于生活没有社会保障,生存的压力感可能比常人更大一些。这对于社会机制来说,也可能是被遗忘的一群。
SOHO与社会出现的变化
SOHO族的兴起首先应归功于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近年来,随着个人电脑、文传机的普及,各种新型的硬件和软件可以把家中的个人电脑同公司的电子控制传送声音、图像装置网络严密地连接起来,这为SOHO族的出现提供了便利条件。
SOHO族成为城市的亮点,也使我们的许多业务为之量身定做。
房地产业就已引入了SOHO概念。因为网络时代使房屋品种的界限模糊了,住宅不再像传统住宅,办公室也不再是一排儿单间形式。人们可以在家办公。于是,一种以居住为目的,同时方便办公的住宅形式应运而生,其智能化设计让它超乎一般人的想像。SOHO楼配备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完善的网络布线系统。SOHO对传输速度的要求在提高。宽带网建设为其提供了保障。城市的网络一般要经过整体规划、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光纤敷设等工作,完成宽带网核心层和汇接层交换机设备安装。最后以光纤送达到住宅小区的用户“门外”,随时可以LAN方式接入用户。
SOHO 对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也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符合环境保护的需要。美国联邦在1990年《净化空气法》修正条款中规定,100名以上职工的企业应依法采取措施减少职工所使用的车辆,使空气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这种法规对中国也是有借鉴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