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r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以浸润式学习的设计整合各个方向的教学目标,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期望最终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以下是从事教学实践研究中的一些体验和思考。
  一、重视阅读,尤其倡导“大语文阅读”
  “大语文阅读”是一种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和兼容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和创新性的阅读方式。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进而引导学生探求新知,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一)影视激趣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对语文失去兴趣。所以,实施“大语文阅读”,必须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倡导实施大阅读。
  影视欣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激趣”之法。具体做法是,在高一阶段,精选一批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片,如《三国演义》《窦娥冤》《钢琴师》《美丽人生》等;二是配以有关生命、环境、自然科学的科教片,如《帝企鹅日记》、《微观世界》等;三是穿插一些有关古迹名人的史料、纪录片,如《孔子》《孙膑》《毛泽东》等。这种直观的欣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一种“大语文观”。
  (二)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建构意义的过程,那么,阅读教学就不应是教师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读文本的过程。
  “大语文阅读”要的不单纯是文学阅读,而是融合音乐美术,交织哲学历史,渗透自然科学等各方面深入社会生活。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一种真正的语文素质。为此,我们确立了一种策略:创设情境,边缘渗透。在各种文化的纵横交织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在讲授《短歌行》时用《三国演义》片头曲引出人物,沉雄苍凉又大气磅礴的音乐会迅速带学生走进那段历史;学习《孔雀东南飞》以《梁祝》为背景音乐渲染铺垫;学习《春江花月夜》中不时以音乐作品来引导启发学生的理解;有的古诗词还可以通过配唱,配画等形式引导学生研讨文本。
  (三)自主阅读
  在教学中,整体感知是我们必备的一个阅读环节,在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更注重其个性阅读。同时教学目标是随机应变的,尤其是阅读的体验和创造。变讲解为对话。
  小说、散文、人物传记等教学以及名著体现“自主阅读”较为充分。比如《边城》《祝福》《荷塘月色》《赤壁赋》等的教学,大都遵从“自主阅读”理念。在每单元示例教学之后,通常都会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有的进行口头交流,有的进行书面交流,“读书报告”常常成为我们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学相长,师生互相启发,双方都是文本意义的发现者和教学意义的生成者,课堂不在是老师一人的“地盘”,而成为师生互相提升,一同探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场所。
  二、专题拓展,引发思考
  “大语文阅读”的一个目的便是要优化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为其创新能力的提高作辅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联想,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从联系、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引导学生跳出课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专门设计了“专题突破”这一拓展模式。
  如讲古诗词时,在分类学习了作品后,专门阅读一组解读这些诗人的文章,像梁衡的《读柳永》《把栏杆拍遍》《战乱中的美神》《柳侯祠》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作品走向诗人,体味诗人的精神世界,阅读理解互相生发,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更提供写作的借鉴。
  再如,讲授孔子时,我设置了“孔子的三大弟子”,“孔子的仁”,“孔子的义”,“孔子的礼”,“孔子的友”等几种专题研读,虽说耗费了好几节课,但学生却在交流中扎实地领悟了孔子的思想及形象,同时也参悟了古典与自身生活的联系。
  三、探究写作
  探究写作是学生从自己面临的实际任务中提出问题,在探究中主动激活已知,获取新知,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的写作。它把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书面表达、丰富知识体验等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我们组织的探究写作活动有四种形态。第一种是课堂探究中的随堂写作。比如《赤壁赋》中的人物评传、《诗经》中爱情的比较等;第二种是专门性的作文训练,比如第一单元的“打动心灵的往事”主题作文,是在探究交流后的收获;第三种是解读类写作;第四是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比如读书小组合作完成的书评等等。
  正是这些资料、札记,丰富了学生的头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锤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阅读,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表层认识,而是愿意也善于更多的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了很多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如学习了《鸿门宴》后,学生有的探究项羽之死,有的探究刘邦、项羽谁是英雄;《祝福》学后,有的探究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有的探究鲁迅小说画眼睛的艺术,有的探究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各种短评札记,可谓角度多样,题目新颖,立意深刻。如《让我成为你》,《一路有你》;《何谓悲壮》——解读项羽与刘兰芝;学习《边城》后,同学们写出了《今生不能不去》《哦,翠翠》;诗歌解读中的佳作《李杜的另一种友谊》《我的春江》等文章,无论立意还是思想认识,都有长足的进步。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二十四中。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但是,教学的全部不仅仅是课堂。实践证明,要想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就必须贯彻好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因而,如何让学生“有备而来”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有备而来”,语文教学的必要前提  1.“有备而来”,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
文本阅读中对话主要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交流。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学习中,对话是学生与文本融合的过程。让学生对话文本,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触文本,让他们融入作品,自己去感知、领悟、联想、想象,感受文字的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增强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能力。  语文文本阅读关键就是抓好几个对话:  一、对话文本语义结构  文本里的每一个词汇、每一个句子,既指向文本的核心意义,又同时疏离于文本之外。文
在新课改的影响之下,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打破了讲授式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代替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的模式。教学内容也由“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向“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转变。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师角色的定位成为了我们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教师不仅是教材的执行者更应是使用者、开发者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应只做教材的
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式教学还为学生思考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使探究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应朝向以下目标努力:  一、创设
魏武帝曹操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奸雄”,其中“奸雄”目前都解释为“奸诈的雄杰”,但根据史书记载的真意,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认为曹操是“奸诈之雄”的主要依据是原始史料《三国
一、板块式结构在名家作品中的巧用  对于板块式结构,很多的名家作品中,表现显著: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朱自清的《春》中颂春部分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个板块;何其芳的《秋天》分为农家丰收图、霜晨归鱼图、少女思恋图三个板块;贾平凹的《风雨》分为狂风肆虐、风雨夹击两个板块。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为百草园、三味书屋两个板块;臧克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