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浅谈陕南汉江河流域段的生态补偿理论基础,探讨以水资源保护为目的的措施。建立陕南汉江流域受益区对生态建设与保护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字:汉江河流域;生态补偿;水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TV8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36-01
前言
水资源是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大,使天然水体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污染。简单计算汉江流域段的生态补偿,分析结果,探讨保护水资源的多项措施。
一、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是以恢复、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的、以调整相关主体(保护着和受益者)的环境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为对象、以内化相关活动的外部成本为原则的一种环境经济政策。它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市场等各种手段,具有经济激励作用,其理论基础和外部成本内部理论基础[1]。
流域生态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全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面对经济发展的同时,流域生态保护面临诸多问题。
(一)汉江流域。
汉江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流域涉及鄂、陕、豫、川、渝、甘6省市的20个地(市)区、78个县(市)。流域北部以秦岭、外方山及伏牛山与黄河分界;东北以伏牛山及桐柏山与淮河流域为界;西南以大巴山及荆山与嘉陵江、沮漳河为界;东南为江汉平原,无明显的天然分水界限。
(二)陕南汉江流域概况。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汉江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577km。汉江流域的经济社会格局是上游经济相对落后,中下游相对发达
(三)陕南汉江流域水资源现状。
根据汉江流域41个断面监测的数据显示,汉江水质总体稳定良好,局部有所改善。干流水质以Ⅱ、Ⅲ类为主,明显好于支流,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远远高于支流的62.5%。汉江水质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质量浓度自上而下呈递增趋势。2010年汉江干流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半年度有所下降。2006年至2010年,石门、强家湾水库水质指标均达到Ⅱ类标准。主要湖泊水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
二、汉江流域生态建设区总成本分析
根据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下雨的经济效益要向上游地区转移,即下游向上游进行生态补偿[3]。本次主要是从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总成本进行量化测算。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总成本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相加得出,直接成本主要指为保护水源地水质和水量所开展的各项措施而投入的额外成本,包括林业资源保护成本、水土流失治理成本、水利工程建设成本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成本;间接成本主要指为保护水源而失去发展的机会成本,包括限制工农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移民安置成本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量。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出以下结论:
a通过对陕南秦巴山区汉江流域上游生态建设与保护总成本的分析得出[4],直接成本在中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为17.6%,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为82.4%,表明陕南地区在对上游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中,工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总值只占陕西省的11.45%。
b通过对陕南秦巴山区汉江流域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历年补偿额度分析可知,该流域中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年均补偿额为71.13亿元,占总成本的84%,上游地区自身需要分担的年均建设与保护成本为13.56亿元,表明汉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对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资金的投入影响很大,对上游水源地的生态补偿相当重要。
三、水资源保护措施
(一)水资源的转变。
建立水源地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期盼国家加快生态保护补偿立法,完善水资源补偿机制。将水资源保护工程列为财政转移支付的重点对象。
(二)依法保护。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的有关规定,严格开展水质监测和生态坏境保护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污染物排放措施。
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线,不断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继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加强用水排污的总量控制。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关停取缔污染企业,进行重点排污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过境监测管理机制[2]同时制定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处理应急预案。
(四)加强水利设施。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管理,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
(五)深入水资源宣传。
继续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全体市民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建立健全全面参与机制,做好水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四、结束语
用发展的眼光看,保护好水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经济发展。坚决支持党中央的政策措施,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
参考文献
[1]万军,张慧远,葛察忠,等.广东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C]//王金南,庄国泰.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267.
[2]任勇,冯东方,俞海.中国生态补偿理论与政策框架设计[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179
[3]刘玉龙.生态补偿与流域生态共建共享[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145
[4]张自英,胡安焱,向丽.陕南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定量标准化初探[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2
关键字:汉江河流域;生态补偿;水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TV8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36-01
前言
水资源是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大,使天然水体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污染。简单计算汉江流域段的生态补偿,分析结果,探讨保护水资源的多项措施。
一、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是以恢复、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的、以调整相关主体(保护着和受益者)的环境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为对象、以内化相关活动的外部成本为原则的一种环境经济政策。它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市场等各种手段,具有经济激励作用,其理论基础和外部成本内部理论基础[1]。
流域生态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全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面对经济发展的同时,流域生态保护面临诸多问题。
(一)汉江流域。
汉江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流域涉及鄂、陕、豫、川、渝、甘6省市的20个地(市)区、78个县(市)。流域北部以秦岭、外方山及伏牛山与黄河分界;东北以伏牛山及桐柏山与淮河流域为界;西南以大巴山及荆山与嘉陵江、沮漳河为界;东南为江汉平原,无明显的天然分水界限。
(二)陕南汉江流域概况。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汉江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577km。汉江流域的经济社会格局是上游经济相对落后,中下游相对发达
(三)陕南汉江流域水资源现状。
根据汉江流域41个断面监测的数据显示,汉江水质总体稳定良好,局部有所改善。干流水质以Ⅱ、Ⅲ类为主,明显好于支流,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远远高于支流的62.5%。汉江水质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质量浓度自上而下呈递增趋势。2010年汉江干流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半年度有所下降。2006年至2010年,石门、强家湾水库水质指标均达到Ⅱ类标准。主要湖泊水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
二、汉江流域生态建设区总成本分析
根据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下雨的经济效益要向上游地区转移,即下游向上游进行生态补偿[3]。本次主要是从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总成本进行量化测算。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总成本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相加得出,直接成本主要指为保护水源地水质和水量所开展的各项措施而投入的额外成本,包括林业资源保护成本、水土流失治理成本、水利工程建设成本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成本;间接成本主要指为保护水源而失去发展的机会成本,包括限制工农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移民安置成本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量。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出以下结论:
a通过对陕南秦巴山区汉江流域上游生态建设与保护总成本的分析得出[4],直接成本在中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为17.6%,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为82.4%,表明陕南地区在对上游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中,工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总值只占陕西省的11.45%。
b通过对陕南秦巴山区汉江流域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历年补偿额度分析可知,该流域中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年均补偿额为71.13亿元,占总成本的84%,上游地区自身需要分担的年均建设与保护成本为13.56亿元,表明汉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对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资金的投入影响很大,对上游水源地的生态补偿相当重要。
三、水资源保护措施
(一)水资源的转变。
建立水源地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期盼国家加快生态保护补偿立法,完善水资源补偿机制。将水资源保护工程列为财政转移支付的重点对象。
(二)依法保护。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的有关规定,严格开展水质监测和生态坏境保护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污染物排放措施。
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线,不断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继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加强用水排污的总量控制。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关停取缔污染企业,进行重点排污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过境监测管理机制[2]同时制定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处理应急预案。
(四)加强水利设施。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管理,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
(五)深入水资源宣传。
继续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全体市民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建立健全全面参与机制,做好水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四、结束语
用发展的眼光看,保护好水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经济发展。坚决支持党中央的政策措施,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
参考文献
[1]万军,张慧远,葛察忠,等.广东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C]//王金南,庄国泰.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267.
[2]任勇,冯东方,俞海.中国生态补偿理论与政策框架设计[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179
[3]刘玉龙.生态补偿与流域生态共建共享[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145
[4]张自英,胡安焱,向丽.陕南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定量标准化初探[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