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积极思考、发现、探索问题的过程,是未来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地理课程要完成好学科担负的重任,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束缚,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地理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迈出了较坚实的步伐,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资质,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要更新观念,提高认知水平
“创新是一种积极思考、发现、探索问题的过程。”长期以来,一谈到创新,有的教师便认为只有新颖别致、见解独到、标新立异才是创新。不仅如此,实际上学生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讨论、每一次解决某个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品格、创造能力及创造方法。可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未知的掌握、完善、探求都是一种创造活动。我们应该认识到:钉子是用来钉东西的,有的却把它制成瓶启子,这确实是创造。可把一页写字的纸用来包药,也是创造。我们也应认识到:在学业上表现平平的学生,一般在人际交往、班级管理、活动组织方面却有着非凡的创造能力。我们更应认识到:科学家、伟人、名人是人才,有创造能力,但在平凡工作中适应生活,做出贡献也是人才,也具有相当的创造力。因此,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有意安排,采用灵活教法,营造思维空间,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就能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注重学习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只有让主体“活”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有利于发现、创造。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2.1优化教学方法促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认识、发现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的引入、讲授、训练、结束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精讲点拨、设疑诱导,力求使课堂节节有新意,让学生去听、看、读、评,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比如在讲《黄河》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学生分组自编小品,进行表演,没想到很多小组通过不同方式把“黄泛”与“治理”表演得淋漓尽致,很有创意。在各小组的表演中:一种是表演原因,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另一种是表演结果,泥沙满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黄”河;还有一种是按着现在的退耕还林、修建水库等形式治理黄河。三种形式的小品表演完后,让学生进行评议,效果非常好。
2.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励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幻灯、图片、音响、录像等不断地被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必须借助这些手段不断地刺激学生不同感官,使之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之中,从而容易认识新问题,发现新问题。如在讲初一地理“七大洲四大洋”时,设计一则投影,一则录像。投影是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图,录像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运动学说。然后再把相应问题用投影反映出来,让学生回答。把静止的东西变成生动有趣的活教材。同学们便针对事例和问题展开讨论,尤其在根本原因上甚至展开辩论,很别致,学生会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理解。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思考、探索、发现新问题,易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3联系热点问题求创新。在世界大发展的今天,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不断加快,新问题、新事物不断涌现,教师要及时补充教材上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要及时收看电视台的世界报道,抽时间阅读报刊杂志,并对一些自认为较有价值的信息与课本中知识结合,去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要建设民主课堂,鼓励探究质疑
发扬民主就是要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要以理服人,树立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关心信任理解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认识、发现新问题;才能使师生智慧的火花迸发,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质疑,它是创新素质的最基本态度之一,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待学生的质疑,对学生的突发奇想,不管正误,教师都不能训斥、嘲笑、简单评价好坏,那样只能泯灭学生的天性,应重在说理,重表扬少批评,善于抓住学生的亮点,使之充满自信,他们才会“争先恐后”地去想,去发言,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才能发挥到极点。
4.要教会聚合求异,发展创新思维
思维是人独有的心理活动。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可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求异思维,这两种思维是紧密相联的。作为聚合思维虽缺乏新颖性,但它能把相关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有创造力的教师总是能引导运用聚合求同思维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概括,从而把陈旧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得出规律。作为发散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其主要特点就是求异与创新。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对学生进行提问,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创新。如在讲“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我出示一幅名为“思考”的漫画,其意思是许多双手在接上代人传下的残缺不全的地球。然后问:①这幅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②我国在这方面的现状如何?③其原因何在?④如今后不采取措施会出现什么后果?以上这些问题并不是要寻求唯一的答案,而是通过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激发创新思维,逐步形成创新能力。这些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和逻辑性,发展了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它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培养。所以,我们地理教师必须树立现代观念,抓好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转变。唯如此,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師的光荣称号。
【关键词】地理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迈出了较坚实的步伐,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资质,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要更新观念,提高认知水平
“创新是一种积极思考、发现、探索问题的过程。”长期以来,一谈到创新,有的教师便认为只有新颖别致、见解独到、标新立异才是创新。不仅如此,实际上学生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讨论、每一次解决某个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品格、创造能力及创造方法。可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未知的掌握、完善、探求都是一种创造活动。我们应该认识到:钉子是用来钉东西的,有的却把它制成瓶启子,这确实是创造。可把一页写字的纸用来包药,也是创造。我们也应认识到:在学业上表现平平的学生,一般在人际交往、班级管理、活动组织方面却有着非凡的创造能力。我们更应认识到:科学家、伟人、名人是人才,有创造能力,但在平凡工作中适应生活,做出贡献也是人才,也具有相当的创造力。因此,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有意安排,采用灵活教法,营造思维空间,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就能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注重学习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只有让主体“活”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有利于发现、创造。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2.1优化教学方法促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认识、发现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的引入、讲授、训练、结束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精讲点拨、设疑诱导,力求使课堂节节有新意,让学生去听、看、读、评,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比如在讲《黄河》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学生分组自编小品,进行表演,没想到很多小组通过不同方式把“黄泛”与“治理”表演得淋漓尽致,很有创意。在各小组的表演中:一种是表演原因,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另一种是表演结果,泥沙满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黄”河;还有一种是按着现在的退耕还林、修建水库等形式治理黄河。三种形式的小品表演完后,让学生进行评议,效果非常好。
2.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励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幻灯、图片、音响、录像等不断地被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必须借助这些手段不断地刺激学生不同感官,使之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之中,从而容易认识新问题,发现新问题。如在讲初一地理“七大洲四大洋”时,设计一则投影,一则录像。投影是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图,录像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运动学说。然后再把相应问题用投影反映出来,让学生回答。把静止的东西变成生动有趣的活教材。同学们便针对事例和问题展开讨论,尤其在根本原因上甚至展开辩论,很别致,学生会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理解。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思考、探索、发现新问题,易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2.3联系热点问题求创新。在世界大发展的今天,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不断加快,新问题、新事物不断涌现,教师要及时补充教材上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要及时收看电视台的世界报道,抽时间阅读报刊杂志,并对一些自认为较有价值的信息与课本中知识结合,去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要建设民主课堂,鼓励探究质疑
发扬民主就是要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要以理服人,树立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关心信任理解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认识、发现新问题;才能使师生智慧的火花迸发,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质疑,它是创新素质的最基本态度之一,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待学生的质疑,对学生的突发奇想,不管正误,教师都不能训斥、嘲笑、简单评价好坏,那样只能泯灭学生的天性,应重在说理,重表扬少批评,善于抓住学生的亮点,使之充满自信,他们才会“争先恐后”地去想,去发言,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才能发挥到极点。
4.要教会聚合求异,发展创新思维
思维是人独有的心理活动。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可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求异思维,这两种思维是紧密相联的。作为聚合思维虽缺乏新颖性,但它能把相关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有创造力的教师总是能引导运用聚合求同思维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概括,从而把陈旧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得出规律。作为发散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其主要特点就是求异与创新。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对学生进行提问,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创新。如在讲“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我出示一幅名为“思考”的漫画,其意思是许多双手在接上代人传下的残缺不全的地球。然后问:①这幅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②我国在这方面的现状如何?③其原因何在?④如今后不采取措施会出现什么后果?以上这些问题并不是要寻求唯一的答案,而是通过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激发创新思维,逐步形成创新能力。这些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和逻辑性,发展了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它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培养。所以,我们地理教师必须树立现代观念,抓好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转变。唯如此,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師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