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广大农村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远教资源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趋势,它使地处偏远的农村孩子能够享受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规模不大、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广大农村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因陋就简,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远教资源,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远教资源;语文教学;妙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4-0050-02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看到了教育的又一个春天,使地处偏远农村的孩子能够享受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破了广大农村教师“一张大嘴说古今,一支粉笔点春秋”的现状。当我们接触到远教优质教学光盘和卫星接收系统接收的优质教育资源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然而,又一个“悬念”也留给了教师,广大农村在学校规模不大、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将如何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并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个人认为,应该因陋就简,充分发挥远教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用活用好,才颇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妙用图片资源,锐化学生感官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在农远资源里有很多图片,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资源中的图片直接加工展示给学生,来锐化学生的感官。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笔者借助图片资源制作成幻灯片,采取静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体会并加深理解。比如:先打出小兴安岭的全貌幻灯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时,则采用固定幻灯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静态画面,体会不同季节的具体特征。学生通过幻灯片,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使课堂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再如,有一次词语教学,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色很美,笔者努力地用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想象那种景色,甚至还在黑板上画了景物,以求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可是,许多学生仍用似懂非懂的眼神望着笔者,期待着更进一层的讲解。此时笔者想:要是有现成的景物图片该多好啊!下课了,笔者马上从远教网中查出了许多相关的风景区图片,将图片拿到教室展示,让学生们看景学词,学生们一边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一边听着笔者的讲解,表现出一脸的释然。
又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中,笔者搜集海上日出景象图片做成幻灯片,一一展现给学生。直观的图片一下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同学们兴趣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教学《春潮》这篇课文时 ,笔者出示打印好的开江的图片,当看到坚冰崩溃、春潮滚滚的开江场面,同学们不能自已,简单的资源利用,将单纯的文字变成鲜明生动的图画,将复杂的东西一下简单化了,这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妙用音频资源,强化听觉感受
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幽雅动听的音乐会使学生陶醉于文本的意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听觉的海洋,因为音乐是开启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
在农远资源里有许多和学科相关的音频资源,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适时从中选择,应用与课文配套的配乐,朗读录音,来补充教学,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语言文字表达所不及的效果。尤其对普通话不理想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帮助。
如在教学《雨》一文时,笔者先播放从资源库中录制的一段录音,那轰隆隆、哗啦拉、噼噼啪啪的雷雨声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紧张而又惊异的氛围之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都集中起来。紧接着出示一幅幅图片,学生随着教师的配乐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学生入情入境,很快知道了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刚才还是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鸣;一会儿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窗外什么都看不清;一阵雷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池塘里水满了。这种融音乐、画面为一体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受到大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再如《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播放从资源中录制的《月光曲》乐曲,让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妙用视频资源,激发情感升华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刺激性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在我们接收到的资源里面有很多视频资源,如《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栏目中有些视频素材可用来直接教学,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荷花》一课通过“我”在荷花池畔欣赏到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幻觉,展示了自然美,表露了“我”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教学时,借助从《课程资源》中下载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欣赏多姿的荷花、茂密的荷叶、飘拂的柳枝、飞舞的蜻蜓和远处的山川以及近处清澈的池水。然后图文结合,让学生细细品味众多的白荷花从密密层层的荷叶中“冒出来”;荷叶“碧绿”,荷花“雪白”,莲蓬“嫩黄”,和谐美丽,多姿多彩。通过观察画面,品味文字,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想象:“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神化的境界,这个境界是由于作者受到美的诱发而产生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单凭讲解很难达到目的。教学时,笔者放了一段配有音乐的录像,学生们看着看着,便进入了梦幻的荷花世界。这时,笔者轻轻一问:“你们在想什么?”学生们纷纷答道:“刚才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我好象在做梦……”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想象也更加丰富。这样,通过资源的恰当应用,不但加快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还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四、妙用文字资源,拓展知识视野
小学语文中,学生对一些文本的内容不太熟悉,但是学完了以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相关的内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文字资料,它仿佛是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可帮助教师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心愿。
例如在学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学生还想知道更多的环保知识,于是笔者就在远程教育资源上查到《什么是大气污染》、《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什么是太阳黑洞》、《拯救地球》等;又如上完《向往奥运》一文后,学生更是想了解奥运有关知识,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笔者让他们看到了《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发展史》、《奥林匹克冠军录》、 《奥运在我身边》等文字资料,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我国申奥的意义及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高兴的心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远程教育资源拓展资料上和课文配套的习题精选、优秀作文等类的文章,经过自己的筛选打印,张贴于教室专栏,时时更新,让学生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窗口,以此来拓展学生知识,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精彩;远程教育如催化剂,使小学生的素质快速提高。现代远程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创新过程,只有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因陋就简,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远教资源,才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彭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2]李芒.现代教育技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3]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4]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实验稿).
关键词:远教资源;语文教学;妙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4-0050-02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看到了教育的又一个春天,使地处偏远农村的孩子能够享受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破了广大农村教师“一张大嘴说古今,一支粉笔点春秋”的现状。当我们接触到远教优质教学光盘和卫星接收系统接收的优质教育资源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然而,又一个“悬念”也留给了教师,广大农村在学校规模不大、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将如何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并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个人认为,应该因陋就简,充分发挥远教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用活用好,才颇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妙用图片资源,锐化学生感官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在农远资源里有很多图片,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资源中的图片直接加工展示给学生,来锐化学生的感官。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笔者借助图片资源制作成幻灯片,采取静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体会并加深理解。比如:先打出小兴安岭的全貌幻灯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时,则采用固定幻灯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静态画面,体会不同季节的具体特征。学生通过幻灯片,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使课堂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再如,有一次词语教学,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色很美,笔者努力地用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想象那种景色,甚至还在黑板上画了景物,以求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可是,许多学生仍用似懂非懂的眼神望着笔者,期待着更进一层的讲解。此时笔者想:要是有现成的景物图片该多好啊!下课了,笔者马上从远教网中查出了许多相关的风景区图片,将图片拿到教室展示,让学生们看景学词,学生们一边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一边听着笔者的讲解,表现出一脸的释然。
又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中,笔者搜集海上日出景象图片做成幻灯片,一一展现给学生。直观的图片一下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同学们兴趣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教学《春潮》这篇课文时 ,笔者出示打印好的开江的图片,当看到坚冰崩溃、春潮滚滚的开江场面,同学们不能自已,简单的资源利用,将单纯的文字变成鲜明生动的图画,将复杂的东西一下简单化了,这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妙用音频资源,强化听觉感受
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幽雅动听的音乐会使学生陶醉于文本的意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听觉的海洋,因为音乐是开启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
在农远资源里有许多和学科相关的音频资源,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适时从中选择,应用与课文配套的配乐,朗读录音,来补充教学,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语言文字表达所不及的效果。尤其对普通话不理想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帮助。
如在教学《雨》一文时,笔者先播放从资源库中录制的一段录音,那轰隆隆、哗啦拉、噼噼啪啪的雷雨声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紧张而又惊异的氛围之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都集中起来。紧接着出示一幅幅图片,学生随着教师的配乐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学生入情入境,很快知道了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刚才还是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鸣;一会儿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窗外什么都看不清;一阵雷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池塘里水满了。这种融音乐、画面为一体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受到大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再如《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播放从资源中录制的《月光曲》乐曲,让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妙用视频资源,激发情感升华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刺激性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在我们接收到的资源里面有很多视频资源,如《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栏目中有些视频素材可用来直接教学,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荷花》一课通过“我”在荷花池畔欣赏到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幻觉,展示了自然美,表露了“我”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教学时,借助从《课程资源》中下载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欣赏多姿的荷花、茂密的荷叶、飘拂的柳枝、飞舞的蜻蜓和远处的山川以及近处清澈的池水。然后图文结合,让学生细细品味众多的白荷花从密密层层的荷叶中“冒出来”;荷叶“碧绿”,荷花“雪白”,莲蓬“嫩黄”,和谐美丽,多姿多彩。通过观察画面,品味文字,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想象:“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神化的境界,这个境界是由于作者受到美的诱发而产生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单凭讲解很难达到目的。教学时,笔者放了一段配有音乐的录像,学生们看着看着,便进入了梦幻的荷花世界。这时,笔者轻轻一问:“你们在想什么?”学生们纷纷答道:“刚才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我好象在做梦……”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想象也更加丰富。这样,通过资源的恰当应用,不但加快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还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四、妙用文字资源,拓展知识视野
小学语文中,学生对一些文本的内容不太熟悉,但是学完了以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相关的内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文字资料,它仿佛是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可帮助教师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心愿。
例如在学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学生还想知道更多的环保知识,于是笔者就在远程教育资源上查到《什么是大气污染》、《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什么是太阳黑洞》、《拯救地球》等;又如上完《向往奥运》一文后,学生更是想了解奥运有关知识,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笔者让他们看到了《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发展史》、《奥林匹克冠军录》、 《奥运在我身边》等文字资料,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我国申奥的意义及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高兴的心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远程教育资源拓展资料上和课文配套的习题精选、优秀作文等类的文章,经过自己的筛选打印,张贴于教室专栏,时时更新,让学生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窗口,以此来拓展学生知识,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精彩;远程教育如催化剂,使小学生的素质快速提高。现代远程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创新过程,只有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因陋就简,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远教资源,才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彭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2]李芒.现代教育技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3]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
[4]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