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9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活质量。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有位教师是通过游戏创设学习情境的。这位教师拿出一个“钓鱼玩具”,请四位学生上讲台比赛“钓鱼”,一下子学生都抢着上去了,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当四位学生完成“钓鱼”比赛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鱼竿”能把“鱼”掉上来呢?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鱼钩,有的说是磁铁……,甚至有学生说拿来研究一下。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都被这个游戏激发了,这样后面的实验探究都能有效的开展了。
  创设学习情境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是能激发探究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均可运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合理,有效的创设情境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材,灵活选择,运用,并潜心研究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导课真正成为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二、精心选配材料,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中,有一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判断铝箔尺、木制尺、塑料尺、棉线传播声音的效果。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出金属传播声音的效果好于木制品,木制尺传播声音的效果好于塑料尺,塑料尺传播声音的效果好于棉线。第一次上课时,笔者用铝箔折成一米长的尺,配合木制米尺、塑料米尺、一米棉线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分歧很大,有的小组汇报铝箔尺效果最好,木制尺次之,塑料尺更次,棉线最差,有的小组汇报木制尺效果最好,塑料尺次之,铝箔尺更次,棉线最差。这个结局让实验无法总结,不得不组织精干力量再次验证,真如有的小组一样,木制尺效果最好,塑料尺次之,铝箔尺更次,棉线最差。实验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究其原因是因为自制铝箔尺的结构比较松散,传播声音发生振动时损耗很多,效果就差多了,哪里抵得过结构紧密的木制尺。第二次,我们用成晶铝合金尺做实验,就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因此材料选择确需斟酌。
  三、周密设计过程,确保实验教学有序进行
  周密设计过程,确保实验教学有序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周密制定实验的过程,为确保学生实验成功,实验前应做好知识的准备和必要的技能示范。有些实验有危险性,我们教师应在课前把实验先做一遍,并作好记录:什么地方要注意的,什么地方需要学生全神贯注观察的,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好实验记录,便于实验开展,到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教师就可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在学生制订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明确实验的先后程序和观察的重点,尽量把指导工作做的细致扎实,为学生成功进行实验做好铺垫。如在教学《摆》这课时,我们在分组实验前先请学生假设摆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有小组假设摆的快慢与摆的轻重有关,也有小组假设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还有小组假设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有关,在实验前必须与学生讲清,在假设条件确定后,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四、优化操作方法,丰富实验教学有效内涵
  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中,有一个演示实验是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但我们学校实验室的音叉这种效果不是很好。学生无法看清水波的振动。为了更清楚地看到音叉振动,我们将这个实验也做了改进:用线吊住一个乒乓球,让乒乓慢慢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音叉的一刹那,音又的振动能让乒乓球甩出去很远,效果非常明显。《声音的变化》中有一个实验,敲击三枚长短不同钉子,观察辨别那一枚钉子发出的声音高,实际上,敲击钉子时,钉子的发声并不清晰,还有敲击物的声音,如果用铁尺敲击,铁尺也会发声,与钉子的声音和在一起,难以区分。这个实验最关键的是要让铁钉单独发声,所以我们改进了这个实验,让铁钉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铁钉受到地面(石质材料)的反弹,振动发出的声音清脆而单纯,大号铁钉发出“当”的声响,中号铁钉发出“咚”的声响,小号铁钉发出“叮”的声响,辨别声音一目了然。在我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我们还应该做的是对学生说出我们的想法,让学生体会老师对待科学实验的态度;让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修改,新的实验方法好在哪;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可以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每一次老师修改了实验,并对学生说出想法之后,对学生都会是一种触动,也培养了他们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五、保证实验探究时间,创造拓展探究空间
  充足的时间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前提。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研究时间、空间的支持。教师可以考虑集中使用课时,把学生的课外专题研究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做好校外实践基地的经常性联络工作,尽量开放学生研究后的延伸空间。
  如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的一课中,学生做完试验,了解到金属传播声音速度快、质量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如果在操场上喊话对方因离得比较远,听不清声音,利用操场护栏(金属)喊话质量就高了。下课以后有不少同学争相到操场的护栏边进行喊话训练,这个实验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了。
  总之,要扎实有效地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适时引导点拨,使学生都能规范、科学地动手操作,重视科学实验的整体价值。通过自行探究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效应,实现科学课的人生启蒙作用。
  【作者单位:洪泽县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里的一个理念,也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课堂更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展开。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些问题和情况就是课堂上的“生成”。如果我们能把握这一教学瞬间,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将会精彩纷呈。  一、全面了解学生  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预测学生面对我们的科学探究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乃是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只有激发了兴趣,学生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在于教师想法设法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的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在我校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养成探究钻研的良好习惯和持续培养小学生良性的思维品质。只有从细节着眼,才能突破瓶颈,换来生动、鲜活有生命力的课堂。每个学科的特点不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课前备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