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高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哪一种观点或理念,教师对课堂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合理把握和适时调控,仍然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关注课前导入细节,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文本
在精心预设的诸多教学细节中,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完成的第一个教学任务就是课前导入。我们都知道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心灵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如果教师的开讲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必然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是课前导入的魅力所在。
(一)歌曲导入。中学生大都喜欢流行歌曲,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导入时,可适当运用歌曲导入。歌曲导入是指教师选择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歌曲作为开场导入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歌曲导入,所选歌曲必须与文本有密切关系,同时歌曲本身必须健康有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不能纯粹地追求趣味性。此外,还有注意,所选曲子不宜过长,以免喧宾夺主,无谓耗费课堂教学时间。
(二)古诗词导入。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其形式优美,语言精练,思想内涵深邃,艺术手法高超,使得它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古诗导入,可以积累名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利用他的《桃花源诗》就可以恰当的导入该课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如我们在教《荔枝图序》时可由杜牧《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及苏东坡的《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诗句导入。
(三)图片展示导入。图片具有直观形象,具体可感的特点,比声音素材更易在人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成功的图片导入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有些老师在教《父母的心》时,就是通过一组孩子在父母结实的肩头、宽阔的后背和温暖的怀里快乐成长的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从而自然的导入课文。其实在北师大版的每册语文课本前面配有的那些图片也不应当被我们语文教师所遗忘,这些图片也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当然,语文课的导入方式很多,有时候还可以是多种方式同时渗透在一节课的导入中,但不管用哪种方式,情感基调的铺垫永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关注课堂提问的细节,引领学生逐步品味文本
(一)抓住“文眼”提问。文眼是指文章中能点明内容情感与谋篇布局的只言片语或语句,即文章的点靓之笔。教师在教学中,若抓住文眼提问,引导学生自觉潜心文本,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片言居要、百意烛照、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在重难点处提问。提问要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针对教学目标重点来设计问题、组织教学。这样的提问才会有内容、有重点,从而减少提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捕捉“细节”提问。新课程、新教材的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教师可以捉住这些容易被学生忽略而与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的细节处提问,启发学生探幽析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紧扣“关键”提问。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要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击鼓要击在鼓点上。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一些推动情节的词句、内容结构照应的关系句、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中心句等关键词句进行推敲、发掘,体会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深刻的题旨。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精心预设导入和提问环节外,朗读、讨论、背诵、板书乃至媒体运用等具体环节都有值得精心预设的教学细节。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重视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美丽的语文课堂,呼唤细节来装点,高效的语文课堂,更应从关注细节开始。
一、关注课前导入细节,引领学生迅速进入文本
在精心预设的诸多教学细节中,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完成的第一个教学任务就是课前导入。我们都知道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心灵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如果教师的开讲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必然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是课前导入的魅力所在。
(一)歌曲导入。中学生大都喜欢流行歌曲,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导入时,可适当运用歌曲导入。歌曲导入是指教师选择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歌曲作为开场导入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歌曲导入,所选歌曲必须与文本有密切关系,同时歌曲本身必须健康有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不能纯粹地追求趣味性。此外,还有注意,所选曲子不宜过长,以免喧宾夺主,无谓耗费课堂教学时间。
(二)古诗词导入。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其形式优美,语言精练,思想内涵深邃,艺术手法高超,使得它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古诗导入,可以积累名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利用他的《桃花源诗》就可以恰当的导入该课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如我们在教《荔枝图序》时可由杜牧《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及苏东坡的《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诗句导入。
(三)图片展示导入。图片具有直观形象,具体可感的特点,比声音素材更易在人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成功的图片导入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有些老师在教《父母的心》时,就是通过一组孩子在父母结实的肩头、宽阔的后背和温暖的怀里快乐成长的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从而自然的导入课文。其实在北师大版的每册语文课本前面配有的那些图片也不应当被我们语文教师所遗忘,这些图片也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当然,语文课的导入方式很多,有时候还可以是多种方式同时渗透在一节课的导入中,但不管用哪种方式,情感基调的铺垫永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关注课堂提问的细节,引领学生逐步品味文本
(一)抓住“文眼”提问。文眼是指文章中能点明内容情感与谋篇布局的只言片语或语句,即文章的点靓之笔。教师在教学中,若抓住文眼提问,引导学生自觉潜心文本,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片言居要、百意烛照、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在重难点处提问。提问要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针对教学目标重点来设计问题、组织教学。这样的提问才会有内容、有重点,从而减少提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捕捉“细节”提问。新课程、新教材的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教师可以捉住这些容易被学生忽略而与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的细节处提问,启发学生探幽析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紧扣“关键”提问。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要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击鼓要击在鼓点上。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一些推动情节的词句、内容结构照应的关系句、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中心句等关键词句进行推敲、发掘,体会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深刻的题旨。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精心预设导入和提问环节外,朗读、讨论、背诵、板书乃至媒体运用等具体环节都有值得精心预设的教学细节。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重视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美丽的语文课堂,呼唤细节来装点,高效的语文课堂,更应从关注细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