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该如何起步,已成为教育界和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要改变应试教育影响下作文教学僵化的训练模式,就必须从小学作文启蒙教学抓起。针对小学作文启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启蒙教学进行有益的探讨,提出要做好中低段教学的衔接工作,并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作文启蒙教学的一般规律,指明实施作文启蒙教学的有效途径,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
关键词:作文启蒙教学; 中低段教学衔接; 读写结合; 情境教学;自由表达; 赞赏评价
一、引言
作文很重要。作文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时时需要人们写信、做记录、写计划、做文字说明、写调查报告、做设计说明、写评论文章等。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小到发一条手机信息,大到著书立传,都离不开写作,只不过形式变化而已。不会写作,就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在作文之路上起好步?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拥有“源头活水”。但当前的作文启蒙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对作文教学的起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是认为一、二年级学生没有学写作文的任务,只是单纯地抓识字,无心过问其他,白白地失去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大好时机。学生句子基础没打好,说话写话不连贯,到了三年级,一下子要写作文,跨度太大,使学生觉得十分困难,因而视作文为畏途;二是为了应试,教师或家长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作文只要能“虚构、艺术加工”就行。学生写作缺乏生活的体验,没有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只学会了东拼西凑,搞一些无中生有的编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全是假话空话,毫无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萎缩;三是盲目拔高,有一些教师好高骛远,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写成篇的文章,并动辄以“发表”的水准来衡量孩子的文章,觉得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对孩子的作文指责多于表扬,使在写作上刚学步的孩子望而生畏。还有些教师不在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材料积累方面下功夫,没有从最基本的词句训练抓起,而是舍本求末大讲特讲各种写作方面的套路,让学生死记“范本”。结果学生要么生搬硬套,没有后劲;要么望而却步,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最终都写不出好文章。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小学低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应做好作文启蒙的准备工作,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由写话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作文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启蒙教学的作用,是摆在每位教师眼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作文启蒙教学及其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中把“启蒙”解释为“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笔者认为,作文启蒙教学就是对初学作文的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使之掌握一些有关作文的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和初步的作文能力的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作文启蒙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形象性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具体性和无意识性,而抽象性思维则处于萌芽阶段,因此,作文启蒙教学一定要从具体的形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他们说话写话的热情。老师的教学越形象生动,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越浓。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一切形式如表演、游戏等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2.开放性
在作文启蒙教学中,开放性十分重要。首先是教师观念的开放,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允许学生天马行空、允许学生“胡编乱造”,从而使学生养成愿写敢写的好习惯。其次是教学形式的开放,可以专门教一些习作常识,可以与各学科相结合开展各种活动,还可以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在开放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无处不在,作文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第三,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开放的,学生可以用各种体裁写自己想说的话,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进行创作。只有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开放性,才能使学生在作文刚起步时就能大胆写作,今后在写作之路上越走越好。
3.渐进性
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呈螺旋式循序渐进的,作文也是如此。在作文启蒙教学中,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台阶式提高要求。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学习,乐于写作,作文启蒙教学将事半功倍。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告诉学生一些有关习作的基知识,让他们学着初步运用。其次是利用儿童的表现欲,顺应学生的表达需要,充分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潜能,进行作文启蒙教学。教师应站在平等的位置与学生对话,对学生的各种创意多加肯定,积极引导,从而使学生爱说爱写。第三,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由模仿到创作,逐步提高写话水平。
4.综合性
作文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必然也是认识能力与语言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训练。作文启蒙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这些能力的发展并非是齐头并进的,可以分项训练,但在写话习作中却能够得到综合体现。其次,在作文启蒙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也要重视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的自我创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第三,还要教会学生表达,在作文启蒙教学中,常常按照“看-想-说-写”顺序进行训练,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观和思维,并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
总之,作文启蒙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本领,培养学生爱说爱写、能说会写的习惯,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中低学段作文教学的衔接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1]”在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为“写话”,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细则,第二学段(3~4年级)称为“习作”,充分体现出低年级的“写话”是中年级开始“习作”的基础。因此,在低年级就要重视写话,只有充分重视低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到了中年级才能顺利步入习作阶段,不至于对习作感到困难,进而对作文望而生畏。
1.从听读入手,多渠道获取信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有限,阅读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不妨让他们多听故事,丰富多彩的故事题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完满美好的人生观、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也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在心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在听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感受到了好的词语、句子等,就可内化成带有自己初浅理解的语言,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有可能比较顺利地把自己的带有一定见解的语言说出来,写出来。
低年级学生的口语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更高水平的书面语言。而要发展他们的书面语言,就必须多读书,大量积累语汇和有关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语言学研究证明: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在不断吸取口语营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书面语言可以依托文字去突破时间局限的影响和指导人类的语言活动,从而可促进人类口语的发展。只有让学生有兴趣地、大量地、反复地、入神地读书,才能使规范语言不断内化,丰富语感,发展语言。低年级学生可选择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生动活泼的文章来阅读,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和丰厚的基础。
2.让学生多说,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话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的过程,是整理加工思维的过程。在说话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条理性,从而使学生说得准确、贴切,进而更想说。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说,大胆地说,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主动去观察、分析、讨论,促使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思维更有条理了,就能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3.落实基本功的训练
字、词、句、段、篇这些基本功,是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作文创新能力的基础。低年级在让学生放手写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句子的训练。其要求是:
⑴通顺。即句子结构完整、句子中词语搭配得当;
⑵语气连贯。为了达到这两个要求,学生应掌握一定数量的单句句型和句群结构,才能在写话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学生进入中年级后,作文就是说话和写话的延续,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此时应针对作文题目逐步引导,指导写作。衔接过程中要重视前面所学的知识,不可另辟蹊径,给学生造成压力。中年级作文教学还应该经常以低年级所学课文为例,让学生了解、掌握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作文训练夯实基础。
四、实施作文启蒙教学的有效途径
1.放飞想象,倡导个性习作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前提条件。就作文而言,孩子想象力丰富了,才能思维活跃,写出生动活泼的好文章。而低中年级学生正以想象见长,因此教师应持一种宽容、尊重的态度,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一个宽广的作文范围,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帮助。教师可着重安排系统的童话体作文训练,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使他们对于写话有兴趣,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养成说“诚实的自己的话”的习惯。这样,学生不但能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增强学习作文的自信心,而且会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从而爱上写作。
2.适当模仿,让孩子有本可依
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小学生作文的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特征进行训练。首先可以从语文教材里的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段落和一篇篇课文的表达形式着手,以此作为学生作文的范例,通过对课文中句子、段落和范文的写作模仿来向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进行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作文训练。其次,还可以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对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教师应理性地认识模仿的作用,应让孩子初步了解一些规律,并加以学习和运用,而不能一味地强调模仿,以防止学生陷入机械模仿的泥潭。
3.加强观察,帮助学生融入生活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尤其是关注有趣的细节,让学生边观察边感悟,并发挥合理的想象。在写话时提醒学生注意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重点与非重点、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能平均使用笔墨。指导学生作文时既要有概括的叙述又要有具体的描写,详略得当,克服记流水帐的毛病。引导学生观察还要注意必要的重复和深化,通过反复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才能抓住特征,作文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4.创设情境,使学生加深感悟
学生作文需要内心的诱因,只有当学生内心有强烈的表达需求时,才能写出好文章。作文情境教学能把学生内在的诱因和需要激发出来,引导他们从记忆的储备中选择材料,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作文情境教学能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给学生提供多向思维的契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展开想象,并防止作文内容的雷同。
创设情境是作文启蒙教学的有效途径[2],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想象力。它开辟了新的题源,解决了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难题,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刻板公式化的现象,使写作由难变易,使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写出各自的特点,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写出的文章充实流畅,使作文启蒙教学得以不断深入。
五、实施作文启蒙教学的主要措施
1.读写紧密结合
丁有宽老师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指导,把语文教材看作例子,使学生凭借这个例子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样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同时,阅读可为作文训练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法和范例,尤其是名家名篇。精读名家名篇是一些学生作文突飞猛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名家名篇不仅语言规范构思精巧而且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读得多了学生就能从文章中领悟模仿其成功的精妙之处,在仿写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在阅读的广泛内容中获得综合性知识,有利于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巩固加深改造和系统化,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材料。因此,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紧密结合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更好开展。
2.提倡自由表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教师应鼓励学生放胆练笔,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⑴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学生自由拟题;
⑵习作内容除了有纪实性的,还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⑶不拘形式,淡化文体,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写作;
⑷在习作指导时,无论是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思路开阔,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⑸让学生自己评改和互相评改,取长补短,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自由练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和实际写作水平,对今后的作文教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能促进作文启蒙教学水平的提高。
3.重视积累
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字、词、句是构成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材料,遣词造句是构成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启蒙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是有必要的。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并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生活的绚丽多彩,从广泛积累的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有价值的材料,并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将平时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说几句话或说一段话的形式来表达。同时让学生适时地说说自己的看法、想法,尽量让学生对生活开始有所感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4.加强基本功训练
在作文启蒙教学中,对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应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原则,训练项目要科学,要少而精。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词句、段篇、篇章,其中应以词、句、段的训练为重点,逐步向篇章过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⑴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
⑵在丰富词汇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学生用几个词语连成通顺的一句话,教师按语法、逻辑顺序引导学生用词组句,并按句子的语气进行句号、问号、叹号等常用标点符号的训练,为段篇打下坚实基础;
⑶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中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
⑷在词句段训练的基础上,适当插入一些有关篇章的内容,如续写故事等。
5.有序指导写作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作文启蒙教学中,同样需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作文启蒙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在词句段训练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写文章的简单的知识、方法和规律。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自己拟题;其次告诉学生重点部分应详细写,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要写出来;第三教会学生修改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先写好草稿,然后再修改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此外,还可以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更有感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运用写作方法。
总之,写作方法的指导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习作实际水平,切忌贪多冒进,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6.实施赞赏评价
作文的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然后用充满赞赏、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和满足,从而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作文的信念。
教师在评价中还要正确处理表扬和批评的关系,把严格要求和提高写作兴趣相结合。可以多写一些商讨性评语,既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又提出容易让孩子接受的建设性意见。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又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结论
综上所述,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启蒙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并且避开教学中的种种误区,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6。
[2]田荣俊•《小学作文教学研究》[M]•原子能出版社,2005年:P49。
关键词:作文启蒙教学; 中低段教学衔接; 读写结合; 情境教学;自由表达; 赞赏评价
一、引言
作文很重要。作文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时时需要人们写信、做记录、写计划、做文字说明、写调查报告、做设计说明、写评论文章等。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小到发一条手机信息,大到著书立传,都离不开写作,只不过形式变化而已。不会写作,就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在作文之路上起好步?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拥有“源头活水”。但当前的作文启蒙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对作文教学的起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是认为一、二年级学生没有学写作文的任务,只是单纯地抓识字,无心过问其他,白白地失去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大好时机。学生句子基础没打好,说话写话不连贯,到了三年级,一下子要写作文,跨度太大,使学生觉得十分困难,因而视作文为畏途;二是为了应试,教师或家长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作文只要能“虚构、艺术加工”就行。学生写作缺乏生活的体验,没有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只学会了东拼西凑,搞一些无中生有的编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全是假话空话,毫无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萎缩;三是盲目拔高,有一些教师好高骛远,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写成篇的文章,并动辄以“发表”的水准来衡量孩子的文章,觉得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对孩子的作文指责多于表扬,使在写作上刚学步的孩子望而生畏。还有些教师不在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材料积累方面下功夫,没有从最基本的词句训练抓起,而是舍本求末大讲特讲各种写作方面的套路,让学生死记“范本”。结果学生要么生搬硬套,没有后劲;要么望而却步,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最终都写不出好文章。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小学低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应做好作文启蒙的准备工作,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由写话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作文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启蒙教学的作用,是摆在每位教师眼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作文启蒙教学及其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中把“启蒙”解释为“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笔者认为,作文启蒙教学就是对初学作文的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使之掌握一些有关作文的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和初步的作文能力的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作文启蒙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形象性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具体性和无意识性,而抽象性思维则处于萌芽阶段,因此,作文启蒙教学一定要从具体的形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他们说话写话的热情。老师的教学越形象生动,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越浓。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一切形式如表演、游戏等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2.开放性
在作文启蒙教学中,开放性十分重要。首先是教师观念的开放,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允许学生天马行空、允许学生“胡编乱造”,从而使学生养成愿写敢写的好习惯。其次是教学形式的开放,可以专门教一些习作常识,可以与各学科相结合开展各种活动,还可以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在开放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无处不在,作文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第三,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开放的,学生可以用各种体裁写自己想说的话,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进行创作。只有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开放性,才能使学生在作文刚起步时就能大胆写作,今后在写作之路上越走越好。
3.渐进性
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呈螺旋式循序渐进的,作文也是如此。在作文启蒙教学中,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台阶式提高要求。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学习,乐于写作,作文启蒙教学将事半功倍。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告诉学生一些有关习作的基知识,让他们学着初步运用。其次是利用儿童的表现欲,顺应学生的表达需要,充分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潜能,进行作文启蒙教学。教师应站在平等的位置与学生对话,对学生的各种创意多加肯定,积极引导,从而使学生爱说爱写。第三,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由模仿到创作,逐步提高写话水平。
4.综合性
作文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必然也是认识能力与语言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训练。作文启蒙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这些能力的发展并非是齐头并进的,可以分项训练,但在写话习作中却能够得到综合体现。其次,在作文启蒙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也要重视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的自我创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第三,还要教会学生表达,在作文启蒙教学中,常常按照“看-想-说-写”顺序进行训练,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观和思维,并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
总之,作文启蒙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本领,培养学生爱说爱写、能说会写的习惯,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中低学段作文教学的衔接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1]”在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为“写话”,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细则,第二学段(3~4年级)称为“习作”,充分体现出低年级的“写话”是中年级开始“习作”的基础。因此,在低年级就要重视写话,只有充分重视低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到了中年级才能顺利步入习作阶段,不至于对习作感到困难,进而对作文望而生畏。
1.从听读入手,多渠道获取信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有限,阅读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不妨让他们多听故事,丰富多彩的故事题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完满美好的人生观、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也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在心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在听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感受到了好的词语、句子等,就可内化成带有自己初浅理解的语言,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有可能比较顺利地把自己的带有一定见解的语言说出来,写出来。
低年级学生的口语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更高水平的书面语言。而要发展他们的书面语言,就必须多读书,大量积累语汇和有关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语言学研究证明: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在不断吸取口语营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书面语言可以依托文字去突破时间局限的影响和指导人类的语言活动,从而可促进人类口语的发展。只有让学生有兴趣地、大量地、反复地、入神地读书,才能使规范语言不断内化,丰富语感,发展语言。低年级学生可选择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生动活泼的文章来阅读,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和丰厚的基础。
2.让学生多说,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话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的过程,是整理加工思维的过程。在说话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条理性,从而使学生说得准确、贴切,进而更想说。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说,大胆地说,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主动去观察、分析、讨论,促使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思维更有条理了,就能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3.落实基本功的训练
字、词、句、段、篇这些基本功,是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作文创新能力的基础。低年级在让学生放手写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句子的训练。其要求是:
⑴通顺。即句子结构完整、句子中词语搭配得当;
⑵语气连贯。为了达到这两个要求,学生应掌握一定数量的单句句型和句群结构,才能在写话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学生进入中年级后,作文就是说话和写话的延续,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此时应针对作文题目逐步引导,指导写作。衔接过程中要重视前面所学的知识,不可另辟蹊径,给学生造成压力。中年级作文教学还应该经常以低年级所学课文为例,让学生了解、掌握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作文训练夯实基础。
四、实施作文启蒙教学的有效途径
1.放飞想象,倡导个性习作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前提条件。就作文而言,孩子想象力丰富了,才能思维活跃,写出生动活泼的好文章。而低中年级学生正以想象见长,因此教师应持一种宽容、尊重的态度,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一个宽广的作文范围,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帮助。教师可着重安排系统的童话体作文训练,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使他们对于写话有兴趣,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养成说“诚实的自己的话”的习惯。这样,学生不但能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增强学习作文的自信心,而且会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从而爱上写作。
2.适当模仿,让孩子有本可依
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小学生作文的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特征进行训练。首先可以从语文教材里的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段落和一篇篇课文的表达形式着手,以此作为学生作文的范例,通过对课文中句子、段落和范文的写作模仿来向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进行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作文训练。其次,还可以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对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教师应理性地认识模仿的作用,应让孩子初步了解一些规律,并加以学习和运用,而不能一味地强调模仿,以防止学生陷入机械模仿的泥潭。
3.加强观察,帮助学生融入生活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尤其是关注有趣的细节,让学生边观察边感悟,并发挥合理的想象。在写话时提醒学生注意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重点与非重点、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能平均使用笔墨。指导学生作文时既要有概括的叙述又要有具体的描写,详略得当,克服记流水帐的毛病。引导学生观察还要注意必要的重复和深化,通过反复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才能抓住特征,作文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4.创设情境,使学生加深感悟
学生作文需要内心的诱因,只有当学生内心有强烈的表达需求时,才能写出好文章。作文情境教学能把学生内在的诱因和需要激发出来,引导他们从记忆的储备中选择材料,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作文情境教学能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给学生提供多向思维的契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展开想象,并防止作文内容的雷同。
创设情境是作文启蒙教学的有效途径[2],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想象力。它开辟了新的题源,解决了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难题,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刻板公式化的现象,使写作由难变易,使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写出各自的特点,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写出的文章充实流畅,使作文启蒙教学得以不断深入。
五、实施作文启蒙教学的主要措施
1.读写紧密结合
丁有宽老师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指导,把语文教材看作例子,使学生凭借这个例子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样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同时,阅读可为作文训练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法和范例,尤其是名家名篇。精读名家名篇是一些学生作文突飞猛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名家名篇不仅语言规范构思精巧而且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读得多了学生就能从文章中领悟模仿其成功的精妙之处,在仿写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在阅读的广泛内容中获得综合性知识,有利于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巩固加深改造和系统化,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材料。因此,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紧密结合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更好开展。
2.提倡自由表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教师应鼓励学生放胆练笔,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⑴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学生自由拟题;
⑵习作内容除了有纪实性的,还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⑶不拘形式,淡化文体,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写作;
⑷在习作指导时,无论是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思路开阔,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⑸让学生自己评改和互相评改,取长补短,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自由练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和实际写作水平,对今后的作文教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能促进作文启蒙教学水平的提高。
3.重视积累
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字、词、句是构成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材料,遣词造句是构成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启蒙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是有必要的。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并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生活的绚丽多彩,从广泛积累的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有价值的材料,并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将平时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说几句话或说一段话的形式来表达。同时让学生适时地说说自己的看法、想法,尽量让学生对生活开始有所感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4.加强基本功训练
在作文启蒙教学中,对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应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原则,训练项目要科学,要少而精。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词句、段篇、篇章,其中应以词、句、段的训练为重点,逐步向篇章过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⑴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
⑵在丰富词汇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学生用几个词语连成通顺的一句话,教师按语法、逻辑顺序引导学生用词组句,并按句子的语气进行句号、问号、叹号等常用标点符号的训练,为段篇打下坚实基础;
⑶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中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
⑷在词句段训练的基础上,适当插入一些有关篇章的内容,如续写故事等。
5.有序指导写作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作文启蒙教学中,同样需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作文启蒙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在词句段训练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写文章的简单的知识、方法和规律。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自己拟题;其次告诉学生重点部分应详细写,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要写出来;第三教会学生修改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先写好草稿,然后再修改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此外,还可以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更有感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运用写作方法。
总之,写作方法的指导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习作实际水平,切忌贪多冒进,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6.实施赞赏评价
作文的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然后用充满赞赏、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和满足,从而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作文的信念。
教师在评价中还要正确处理表扬和批评的关系,把严格要求和提高写作兴趣相结合。可以多写一些商讨性评语,既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又提出容易让孩子接受的建设性意见。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又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结论
综上所述,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启蒙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并且避开教学中的种种误区,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6。
[2]田荣俊•《小学作文教学研究》[M]•原子能出版社,2005年:P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