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世纪高校扩招致使学生人数成倍增加、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紧迫而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强调以人为本。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对于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和促进学校稳定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顾名思义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做思想工作,与学生打交道。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高校培养人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而要坚持这个标准,就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政治辅导员则担此重任,他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的直接实践者。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其工作与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信仰、理想等密切相关。辅导员工作一方面体现我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政治领导,保证党的方针、政策、指示精神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又把同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帮助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想、树立正确思想作为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远大的理想信仰,具有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状态,能够自觉抵制封建落后思想、西方腐朽思想的毒害,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是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工作队伍。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较好,在高校的发展中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大学生人数成倍增长的新形势下,辅导员在党政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围绕学生党建团建、奖贷勤补、新生入学教育及毕业生就业等日常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有益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和拓宽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为高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人数少、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待遇低等实际问题,高校应从体制上、制度上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选聘标准、培训开发、使用管理、考核评价、激励措施上重视不够。没有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辅导员选聘、培养、考核、激励、使用等管理机制上处于摸索、尝试之中,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和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比较困惑
多数人想选择专业教师岗位或从事自己所学专业,但又苦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因而对辅导员工作具有临时观念又不知今后自己的去向如何,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产生困
惑[1]。此外,辅导员实行坐班制,工作不计算课时量,没有课时津贴,其待遇比专业教师低得多。无形之中形成了辅导员地位比专业教师低的印象。辅导员感到不受重视、不被认可,产生了自卑心理,这些都会严重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另外,部分辅导员自身素质与辅导员岗位要求不适应,这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辅导员工作复杂
在学习、思想、生活、文体、社会实践、助学贷款、评优评先、党建、宣传等方面,凡是与学生有关的,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辅导员。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辅导员不得不在学校内各部门之间奔波,全力周旋。有时甚至院内一部分学生教务工作也压在辅导员身上。另外,多校区、新校区办学的模式又使得许多高校要求辅导员轮流值夜班,睡在学生宿舍,节假日也不休息。24小时全天侯服务于学生,使有些辅导员感觉扛着教师的牌子干着学生“保姆”的活儿[2]。这使得他们感到精力分散,疲于奔命,难以继续学习、提升自己,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认真调研,系统分析。整天与学生打交道,占用大量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辅导员们无暇去进行教学和科研。因此职称、待遇等相对比较低,工作辛苦,直接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由于缺乏全面、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辅导员发展方向不明确
长期以来,辅导员工作是最忙、最累、最辛苦、最前沿的,但工作的付出并未取得大多数人的肯定。一是部分高校对于现任辅导员究竟属于什么系列仍不明确,对于提拔晋升、职称评定等关键事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政策倾斜与扶持;二是改做其他管理工作考核合格的标准和级别不明确;三是对于改做教学工作的,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进修深造的措施;四是对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却没有机会提拔晋升的机会,没有明确的级别认定和待遇改善。部分本科毕业从事辅导员多年的同志工资待遇还没有刚毕业的研究生辅导员高。在这种政策导向下,转岗分流又较难,因此大多数的辅导员对自己今后发展不乐观,担心自己的出路,造成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3]。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明确辅导员的工作目标
辅导员是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部署在从事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他们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思政工作者,而非一般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的服务者[4]。因此,学校、院系领导要明确地把辅导员从学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将一部分被认为是“辅导员的工作”如宿舍管理、学生饮食、教学管理、成绩管理等划归到应属部门,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也会更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
(二)建立辅导员队伍选聘长效机制。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严格把握选聘标准,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既要做到数量充足,又要“优中选优”,在自愿服从、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应从品学兼优的研究生或优秀青年教师中选拔。秉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把关、保证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实行级差选留制,以解决辅导员学历层次问题,选留地域、院系要交叉,便于学术交流和管理经验的交汇;选留专业学科要相近,便于辅导员在专业上引导学生;选留人员男女比例要适当,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学校要在保证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优化队伍结构,实现队伍的新老搭配,专兼结合。对现任辅导员,应积极鼓励并为其创造有利条件攻读硕士学位或进一步进修。目前有不少高校在每年免试直升研究生中留出一定名额,让新进辅导员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先担任两年辅导员,然后再边学习边从事辅导员工作。或者,在招收研究生时,学校可适当向优秀辅导员倾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这些都是值得探索和实施的好办法。
(三)建立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在工作中,既要提倡先进性,倡导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也要考虑广泛的群众性,采取适当的物质手段激励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可按照“科学设岗、负责到人;量化考核、职责明确;责任追究、严格奖惩”的思路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建立一套完善的辅导员工作目标的科学考核办法,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优罚劣。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将在极大程度上调动起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从实际出发制定培养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坚持“业务口径与培训内容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有目的地组织辅导员到重点院校学习和考察。从而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式,不断增加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对新上岗的学生辅导员,除进行政治理沦学习外,还要进行工作技能、网络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是同时,创造条件促进岗位交流,实行学生工作干部在机关与基层、基层岗位之间的轮岗交流,提高青年辅导员适应新环境、开拓新局面。
(五)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规划
针对辅导员职业困惑问题,为实现辅导员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学院校做好帮助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工作。要进行辅导员职业培训和团体辅导活动,帮助辅导员了解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认识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让其能全面认识评估自己,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选择和定位,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挑选立志长期坚持学生工作的且具备高素质水平的辅导员,鼓励其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的培训课程,竭尽所能的为他们创造培训机会以及经验交流的平台。待他们取得相关资格认证后便可以更好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或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学生工作队伍的直属部门应为他们争取相关的待遇和职位。这不仅可以使高素质的辅导员不会对自己的前途觉得渺茫,并且愿意扎根学生工作队伍。此外,鼓动有一定经验的辅导员助课讲课,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具备一定条件且有强烈愿望的辅导员兼讲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教育等课程,有的甚至还可兼专业课。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辅导员的素质,也为今后分流拓宽出路奠定甚础。解决出路问题,是安定辅导员工作情绪的基本保证,也是辅导员队伍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4]。
(六)辅导员的发展应结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采用“重视使用、促进流动、相对稳定”的办法:一是大胆给辅导员压担子,鼓励其在任职期间创造工作成绩,促进自身的发展。二是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大胆提拔任用,选拔高素质人才安排到其他党政管理岗位。三是把善于钻研教学业务的优秀辅导员分流到教学岗位上。四是鼓励和选送年轻辅导员在职或脱产攻读研究生、博士生和第二学位。五是适当的安排辅导员到地方基层挂职锻炼。但是辅导员的流动一定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以确保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和队伍的稳定性。
(七)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
一些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时有临时观念,总觉得做学生工作非长久之计,想方设法往教学岗位或者行政岗位上转,关键在于这些人员缺少一种职业思想。要是辅导员工作真正成为一种职业,在选聘辅导员时,要充分考虑其岗位匹配性。学校还必须加强对在岗辅导员的职业教育,提升辅导员职业道德水平,提高职业认同感。学校和相关部门还要帮助辅导员开展本职工作的研究和创新。要把那些业务能力强、热心学生工作的人员长期稳定在辅导员岗位上,并将—些不适于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分流到其他岗位。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更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总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辅导队伍建设,必须正确认识高校辅导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风梅.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3):239.
[2]范洪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6(2):209.
[3]刘兵勇.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能力建设的新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4):62
[4]唐岚.关于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9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顾名思义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做思想工作,与学生打交道。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高校培养人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而要坚持这个标准,就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政治辅导员则担此重任,他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的直接实践者。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其工作与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信仰、理想等密切相关。辅导员工作一方面体现我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政治领导,保证党的方针、政策、指示精神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又把同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帮助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想、树立正确思想作为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远大的理想信仰,具有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状态,能够自觉抵制封建落后思想、西方腐朽思想的毒害,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是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工作队伍。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较好,在高校的发展中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大学生人数成倍增长的新形势下,辅导员在党政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围绕学生党建团建、奖贷勤补、新生入学教育及毕业生就业等日常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有益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和拓宽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为高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人数少、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待遇低等实际问题,高校应从体制上、制度上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选聘标准、培训开发、使用管理、考核评价、激励措施上重视不够。没有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辅导员选聘、培养、考核、激励、使用等管理机制上处于摸索、尝试之中,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和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比较困惑
多数人想选择专业教师岗位或从事自己所学专业,但又苦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因而对辅导员工作具有临时观念又不知今后自己的去向如何,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产生困
惑[1]。此外,辅导员实行坐班制,工作不计算课时量,没有课时津贴,其待遇比专业教师低得多。无形之中形成了辅导员地位比专业教师低的印象。辅导员感到不受重视、不被认可,产生了自卑心理,这些都会严重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另外,部分辅导员自身素质与辅导员岗位要求不适应,这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辅导员工作复杂
在学习、思想、生活、文体、社会实践、助学贷款、评优评先、党建、宣传等方面,凡是与学生有关的,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辅导员。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辅导员不得不在学校内各部门之间奔波,全力周旋。有时甚至院内一部分学生教务工作也压在辅导员身上。另外,多校区、新校区办学的模式又使得许多高校要求辅导员轮流值夜班,睡在学生宿舍,节假日也不休息。24小时全天侯服务于学生,使有些辅导员感觉扛着教师的牌子干着学生“保姆”的活儿[2]。这使得他们感到精力分散,疲于奔命,难以继续学习、提升自己,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认真调研,系统分析。整天与学生打交道,占用大量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辅导员们无暇去进行教学和科研。因此职称、待遇等相对比较低,工作辛苦,直接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由于缺乏全面、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辅导员发展方向不明确
长期以来,辅导员工作是最忙、最累、最辛苦、最前沿的,但工作的付出并未取得大多数人的肯定。一是部分高校对于现任辅导员究竟属于什么系列仍不明确,对于提拔晋升、职称评定等关键事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政策倾斜与扶持;二是改做其他管理工作考核合格的标准和级别不明确;三是对于改做教学工作的,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进修深造的措施;四是对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却没有机会提拔晋升的机会,没有明确的级别认定和待遇改善。部分本科毕业从事辅导员多年的同志工资待遇还没有刚毕业的研究生辅导员高。在这种政策导向下,转岗分流又较难,因此大多数的辅导员对自己今后发展不乐观,担心自己的出路,造成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3]。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明确辅导员的工作目标
辅导员是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部署在从事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他们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思政工作者,而非一般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的服务者[4]。因此,学校、院系领导要明确地把辅导员从学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将一部分被认为是“辅导员的工作”如宿舍管理、学生饮食、教学管理、成绩管理等划归到应属部门,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也会更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
(二)建立辅导员队伍选聘长效机制。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严格把握选聘标准,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既要做到数量充足,又要“优中选优”,在自愿服从、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应从品学兼优的研究生或优秀青年教师中选拔。秉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把关、保证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实行级差选留制,以解决辅导员学历层次问题,选留地域、院系要交叉,便于学术交流和管理经验的交汇;选留专业学科要相近,便于辅导员在专业上引导学生;选留人员男女比例要适当,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学校要在保证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优化队伍结构,实现队伍的新老搭配,专兼结合。对现任辅导员,应积极鼓励并为其创造有利条件攻读硕士学位或进一步进修。目前有不少高校在每年免试直升研究生中留出一定名额,让新进辅导员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先担任两年辅导员,然后再边学习边从事辅导员工作。或者,在招收研究生时,学校可适当向优秀辅导员倾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这些都是值得探索和实施的好办法。
(三)建立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在工作中,既要提倡先进性,倡导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也要考虑广泛的群众性,采取适当的物质手段激励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可按照“科学设岗、负责到人;量化考核、职责明确;责任追究、严格奖惩”的思路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建立一套完善的辅导员工作目标的科学考核办法,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优罚劣。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将在极大程度上调动起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从实际出发制定培养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坚持“业务口径与培训内容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有目的地组织辅导员到重点院校学习和考察。从而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式,不断增加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对新上岗的学生辅导员,除进行政治理沦学习外,还要进行工作技能、网络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是同时,创造条件促进岗位交流,实行学生工作干部在机关与基层、基层岗位之间的轮岗交流,提高青年辅导员适应新环境、开拓新局面。
(五)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规划
针对辅导员职业困惑问题,为实现辅导员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学院校做好帮助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工作。要进行辅导员职业培训和团体辅导活动,帮助辅导员了解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认识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让其能全面认识评估自己,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选择和定位,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挑选立志长期坚持学生工作的且具备高素质水平的辅导员,鼓励其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的培训课程,竭尽所能的为他们创造培训机会以及经验交流的平台。待他们取得相关资格认证后便可以更好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或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学生工作队伍的直属部门应为他们争取相关的待遇和职位。这不仅可以使高素质的辅导员不会对自己的前途觉得渺茫,并且愿意扎根学生工作队伍。此外,鼓动有一定经验的辅导员助课讲课,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具备一定条件且有强烈愿望的辅导员兼讲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教育等课程,有的甚至还可兼专业课。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辅导员的素质,也为今后分流拓宽出路奠定甚础。解决出路问题,是安定辅导员工作情绪的基本保证,也是辅导员队伍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4]。
(六)辅导员的发展应结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采用“重视使用、促进流动、相对稳定”的办法:一是大胆给辅导员压担子,鼓励其在任职期间创造工作成绩,促进自身的发展。二是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大胆提拔任用,选拔高素质人才安排到其他党政管理岗位。三是把善于钻研教学业务的优秀辅导员分流到教学岗位上。四是鼓励和选送年轻辅导员在职或脱产攻读研究生、博士生和第二学位。五是适当的安排辅导员到地方基层挂职锻炼。但是辅导员的流动一定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以确保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和队伍的稳定性。
(七)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
一些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时有临时观念,总觉得做学生工作非长久之计,想方设法往教学岗位或者行政岗位上转,关键在于这些人员缺少一种职业思想。要是辅导员工作真正成为一种职业,在选聘辅导员时,要充分考虑其岗位匹配性。学校还必须加强对在岗辅导员的职业教育,提升辅导员职业道德水平,提高职业认同感。学校和相关部门还要帮助辅导员开展本职工作的研究和创新。要把那些业务能力强、热心学生工作的人员长期稳定在辅导员岗位上,并将—些不适于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分流到其他岗位。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更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总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辅导队伍建设,必须正确认识高校辅导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风梅.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3):239.
[2]范洪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6(2):209.
[3]刘兵勇.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能力建设的新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4):62
[4]唐岚.关于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