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近三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仍然是中考语文卷中的重要试题。试题符合新课标要求,能给考生正面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笔者结合近三年中考命题趋势,谈谈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几点复习策略。
【关键词】中考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
文学,简单点来说,就是用语言文字去形象化地反映我们的生活。其中,散文和小说是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最常见的两种文体。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分析
以近三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依然是每年都要考的题目,试题题量保持在4道小题,分值控制在17分。
(一)选文特点
中考试题选择的文体大多数为小说或者叙事性散文,内容大多数为回忆或描述人物的成长经历,能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要求: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通過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二)考查方式
中考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
1.对整体感知文章并概括文章主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写作顺序,概括文章或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等的考查。
2.对分析人物形象品质,分析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对文中人或事的看法等的考查。
3.对写作技巧(表达手法、方式),特别是品味语言方面的考查。
4.对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考查。
5.对重点句段在文中作用的考查。
6.对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词语妙用或表达效果,理解句子的含义,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等的考查。
7.对情境创设,根据内容补写词语或句子,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等开放题型的考查。
以上考查方式大致可以归纳总结为:概括内容、写作顺序、揣摩心理、体验情感、表现手法、品味语言、标题妙析、句段作用、理解含义、开放题型等。
(三)近三年文学作品阅读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2018年《笔下犹能有花开》——肖复兴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4)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
四小题分别考查了体验情感、句段作用、品味语言和理解含义四个考点。
2.2019年《灯如红豆》——侯志明
(1)文章重点写一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4)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5分)
四小题分别考查了概括内容、句段作用、品味语言、标题妙析四个考点。
3.2020年《与母亲相守50天》——明前茶
(1)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4分)
(2)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4分)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①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②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2分)
(4)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5分)
四小题分别考查了概括内容、写作顺序、品味语言、揣摩心理、开放题型五个考点。
2020年是以新课标为依据进行中考试卷命题的第一年,在考查的17分中,只有6分是原来的常考考点。与近年来第一题都以表格的形式来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同,2020年第一题以问答的形式考查对内容的概括。第二题考查的考点为写作顺序;第三题既延续了高频考点“品味语言”的考查,又新增了“揣摩人物神态或语气”的考查;第四题则考查多年未考过的考点——开放题型(情境创设)。由2020年的考查可以看出,固定几个考点连续考查的状态将成为过去,教师在给学生备考时应高度重视各个考点以及各种题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
笔者根据近三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趋势的分析,提出几点复习策略:
(一)要强调学生的真正阅读
现在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的,而不是让学生认真去阅读文本体会其真正内涵。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学科素养,这样做往往是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当中去,化身为文本中的人物,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真正读懂文本。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文本除了要保证质量之外,也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这就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文本时,不仅要训练学生独立去摸索阅读文本的方法,也要训练学生答题的技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对其提高获取文本必要信息的速度,掌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意图,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能力都有极大的作用。
(三)训练思维
学生思维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提出后,思维的培养更是越来越受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训练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去阐述。
(四)正确进行专题训练
复习道路千千万,努力训练占一半。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训练要做到与课本同步,尽量选择相似题材的文本来训练。教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指导。训练的内容重质不重量,要求学生必须是在读懂文本内容后去完成习题,不能盲目贪多。
(五)借助“智慧学伴”平台大数据查漏补缺
将学生每次习题训练的答案,扫描上传到“智慧学伴”平台批阅,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每个学生分析结果进行“点对点”训练,以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也可以避免重复性做习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 2018-2020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3] 张海侠. 中考文学类文本答题分析与复习对策[J]. 语文教学通讯, 2019(17)
【关键词】中考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
文学,简单点来说,就是用语言文字去形象化地反映我们的生活。其中,散文和小说是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最常见的两种文体。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分析
以近三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依然是每年都要考的题目,试题题量保持在4道小题,分值控制在17分。
(一)选文特点
中考试题选择的文体大多数为小说或者叙事性散文,内容大多数为回忆或描述人物的成长经历,能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要求: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通過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二)考查方式
中考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
1.对整体感知文章并概括文章主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写作顺序,概括文章或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等的考查。
2.对分析人物形象品质,分析人物或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对文中人或事的看法等的考查。
3.对写作技巧(表达手法、方式),特别是品味语言方面的考查。
4.对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考查。
5.对重点句段在文中作用的考查。
6.对理解词语的含义,分析词语妙用或表达效果,理解句子的含义,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等的考查。
7.对情境创设,根据内容补写词语或句子,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等开放题型的考查。
以上考查方式大致可以归纳总结为:概括内容、写作顺序、揣摩心理、体验情感、表现手法、品味语言、标题妙析、句段作用、理解含义、开放题型等。
(三)近三年文学作品阅读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2018年《笔下犹能有花开》——肖复兴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4)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
四小题分别考查了体验情感、句段作用、品味语言和理解含义四个考点。
2.2019年《灯如红豆》——侯志明
(1)文章重点写一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4)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5分)
四小题分别考查了概括内容、句段作用、品味语言、标题妙析四个考点。
3.2020年《与母亲相守50天》——明前茶
(1)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4分)
(2)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4分)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①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②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2分)
(4)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5分)
四小题分别考查了概括内容、写作顺序、品味语言、揣摩心理、开放题型五个考点。
2020年是以新课标为依据进行中考试卷命题的第一年,在考查的17分中,只有6分是原来的常考考点。与近年来第一题都以表格的形式来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同,2020年第一题以问答的形式考查对内容的概括。第二题考查的考点为写作顺序;第三题既延续了高频考点“品味语言”的考查,又新增了“揣摩人物神态或语气”的考查;第四题则考查多年未考过的考点——开放题型(情境创设)。由2020年的考查可以看出,固定几个考点连续考查的状态将成为过去,教师在给学生备考时应高度重视各个考点以及各种题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
笔者根据近三年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趋势的分析,提出几点复习策略:
(一)要强调学生的真正阅读
现在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的,而不是让学生认真去阅读文本体会其真正内涵。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学科素养,这样做往往是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当中去,化身为文本中的人物,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真正读懂文本。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文本除了要保证质量之外,也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这就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教师在训练学生阅读文本时,不仅要训练学生独立去摸索阅读文本的方法,也要训练学生答题的技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对其提高获取文本必要信息的速度,掌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意图,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能力都有极大的作用。
(三)训练思维
学生思维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提出后,思维的培养更是越来越受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训练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去阐述。
(四)正确进行专题训练
复习道路千千万,努力训练占一半。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训练要做到与课本同步,尽量选择相似题材的文本来训练。教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指导。训练的内容重质不重量,要求学生必须是在读懂文本内容后去完成习题,不能盲目贪多。
(五)借助“智慧学伴”平台大数据查漏补缺
将学生每次习题训练的答案,扫描上传到“智慧学伴”平台批阅,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每个学生分析结果进行“点对点”训练,以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也可以避免重复性做习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 2018-2020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3] 张海侠. 中考文学类文本答题分析与复习对策[J]. 语文教学通讯, 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