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美”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luckxsb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宏观上简要阐述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作用及教育途径,目的在于呼吁广大数学教师积极探究数学的美育教学,更好地贯彻数学教育的目标任务。
   【关键词】数学美;表现形式;功能;教育途径
  
   英国数学家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数学的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数学的善;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数学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体现了数学的美。而上述观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已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基于此,笔者从宏观上谈谈对数学美的认识,期望同仁共同探究。
   一、数学美的表现
   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通过对数学美的表现形式研究,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二、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熏陶。美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2)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3)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美的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审美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数学美的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1)展示隐含的美。(2)挖掘数学美。(3)创造数学美。(4)将美学原理应用于解题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的明天。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欧阳维诚。数学、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基因。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马忠林主编,郑毓信著。数学方法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吴开朗。数学美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点重点问题,也是教学难点问题.农业能否较快地发展、农民收入能否较大幅度地增长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瓶颈问
【摘 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视。为了使学生在初中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有效的方法应用于实验教学。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23  初中阶段是培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提出:“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 通过深度反思课堂教学,抓住教学中成功与教训的痕迹,捕捉瞬间发现的生成因素,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反思应成为教师每天必修的“功课”,以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课前反思:提前预设,引领课堂,促进生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留下许多“败笔”,我们不能老在课后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儿童只有进行思维的时候,才能学会思维和发展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设问的恰当使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如何通过设问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做到纲举目张,融会贯通的.  一、抓住教学的关键处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时间:1990年10月21日——11月23日.地点:北京、广州、深圳、香港.内容:学习、研究、考察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及妇女成人院校管理经验.全国妇联举办这种培训班尚属首次,这说明
高等数学是理论难、逻辑强、使用广的一门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高职高专的学生表示对高等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困难很大,因此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微积分作为高等数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在数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的发展阶段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不定积分掌握程度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对后面定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以及微分方程等章节内容的掌握,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些很大的影响。由于不定积分方法
正"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将达到的知识水平之间的最小差异区域.人们常说的"跳一跳摘果子"就是最近发展区的形象描述,你站在树下,伸起手还是够不到树上的果
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差更为突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较差,加之传统教学方式下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多注重定义、法则、公式等的灌输、记忆,忽视学生关于概念形成、结论推导、方法思考、问题发现和解决等规律的认识,导致高职院校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不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缓慢等问题.笔者通过在高职院校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有力解决与克服了上述问题及传统
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便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因此,估算教学应该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而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也要重视估算教学,那么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估算教学,让学生从意识上重视起来,从方法上运用起来,从习惯上培养起来呢?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高雅情趣源于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明白好奇心、从众心理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并懂得怎样利用这些特点才有利于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