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v_cool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思品教学中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就思品教学中如何形成良好的情感,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等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思品课教学 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思品学科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思品学科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社会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生活的情操,并为其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自己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 知识和技能方面培养
  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的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直接决定着一个人对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他的学科学习与科学探索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我在思品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认识以下两点:
  (1)知识与技能是需要一点一滴积累的。
  【案例1】让学生收集有关古代社会生产工具的资料,初步了解生产力是怎样发展的,它对社会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方式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讨论、发表见解的机会,认识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是劳动者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智慧的结晶,是生产工具的不断变革推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劳动创造了社会。并把这些劳动观点和创新精神运用到学习思品课学习中去。
  (2)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观念时常会发生重大变化。变化与发展是科学的永恒特征。
  【案例2】举行小型辩论会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积极且颇有深度,他们被中国共产党的对科学信念的无限执着所感动,为十年浩劫给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的遭遇和挫折而惋惜。其实在社会发展史上,许多革命家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不怕艰辛,孜孜不倦的在探索真理的崎岖山路上不畏劳苦、勇敢前进,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的成就,也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科学本身不迷信权威。
  思品课学中通过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世界及周边事物的科学认识,培养对科学的情感,形成科学价值观,孕育科学精神。
  二、科学方法和能力方面培养
  科学方法是形成科学态度价值观的基础,科学方法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实施步骤,要不得半点马虎与随意性,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实事求是是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核心。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认识以下几点:
  (1)一个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首先应该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追求,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
  (2)刻苦与成功不是完全的正比例关系,要想获得成功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
  【案例3】在“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活动课中,我作了适当调整,要求学生先大胆猜想:社会主义的成长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同组同学交流合作,设计调查方案,查阅资料,整理信息,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此例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索需要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提出问题需要大胆的想象和探索,解决问题更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反复的思考、调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鼓励学生敢想,敢于提出问题。一个好的学生不仅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与探索,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这些都包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是培养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性基础。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培养
  新课程理念中提出“从生活走向思想品德,从思想品德走向社会”,思品教学应该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社会事物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的能力,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用学到的知识认识社会、解释社会现象。
  【案例4】组织学生参观“小康示范村”,通过观察、思考“小康示范村”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体会活动课“三个代表”砥柱中流。
  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后能进一步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思想品德是推动社会前进的舵手。
  (2)关注科技发展
  【案例5】组织学生观看“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运行及返回的资料,让学生结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通过多媒体进一步认识到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标志,是亿万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案例6】从当今社会对资源的过渡开发和利用对社会的危害以及未来资源的发展方向,发表自己的看法写成小论文。
  依据学生小论文中做表述的观点,可见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学生学会用辨证的思想看问题。
  在思品教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①良好的情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②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实行探究式学习的需要。③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困难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学校的教学,从本人几年来的教学感到,学习困难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学习困难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本文就对后天形成学困生问题浅谈自己的5点看法,然后据其形成原因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兴趣、习惯、帮助树立自信心,自尊心,从而使之转化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内容的开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并且实践性较强。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活动课教学的方法,对全面实现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活动 活动教学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而语文活动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1、语文活动课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 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 创设语文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 感悟和积累,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广大的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远远不够。现结合我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开发好现行教材本身的
众所周知,数学在中学的升学考试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可以这样说,学生学好数学,就为中考打下了半壁江山,因为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是基于数学的。对于初中学生,学好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的基础。学生学好数学也就成为初中学习的一个关键点。当然,学生学好数学离不开我们教师的付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因而,我们要从自己的本位出发,搞好我们的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我们的
【摘要】自主探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进行主动探索,教会学生探索的一些方法,并亲历探索的过程,加强分工合作,认真做好指导评价,让学生自己推开探索的大门,在探索中交流、在探索中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方法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是近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由于其题型新颖而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要做好这类题,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在这三项对语言的要求之中,“连贯”较难把握,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也许同学们会从中受到帮助。  连贯是指几个分句、几个句子、几个句群互相衔接、前后呼应,鲜明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做到连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持话题的同一性  表现一个中心意思,不要任意转换话题,这是达到语言连贯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班级的灵魂。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当好班主任,是一门技术加艺术的学问,回首我20年的育人经历,对它有了一点认识即:细、实、严、深。文章围绕这四个字,谈点体会。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体会    班主任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职责的重心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文明礼貌教育、学
现代化教学媒体,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资源。现代教学技术能否发挥它的作用和魅力,取决于教师能否恰当的使用。教学媒体的优化不等于教学的优化,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不等于教学现代化的实施。在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教师对“技术”的掌握,而是现代教学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一、现代教学技术如何机动灵活地使用  【案例一】《春》教学片段  师:学完朱自清的《春》,请同学们归纳描写景物的一些方
传统作业中“问题的提出”“数据的提供”都是教材或教师精心准备的,而不是学生自行提出和采集的,让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造成学生无条件接受,不愿质疑不想创新。但长期以来,一方面普遍反映数学作业重复演练,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在升学压力下教师又本能地相信多布置作业教学效果总要好一些。要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要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这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才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体现了主导当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了解《新课程》,领会新理念,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新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作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为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架起了一座桥梁,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