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与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之辨析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is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增设了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等新罪名,该罪兼有侵财性质,与挪用公款罪极易混淆,因而有必要对两罪进行辨析,以厘清两罪的关系,服务于司法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9条规定,“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便利,操纵上市公司从事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二)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者接受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三)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四)为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或者无正当理由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的;
  (五)无正当理由放弃债权、承担债务的;
  (六)采用其他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前款罪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是单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根据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上述法律规定,笔者认为,该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体现在:
  第一,犯罪主体不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犯罪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该罪的自然人主体仅限于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如果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是单位的,则可成为本罪的单位犯罪主体。而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并且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自然人,单位不在此列。
  第二,犯罪客体不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设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属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的犯罪,因此,其犯罪客体首先表现为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同时本罪还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和广大股民的合法权益。而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客体则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公款的使用权。
  第三,犯罪对象不同。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单一,只能是特定公物或者公款,不包括非特定公物。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犯罪对象则囊括了上市公司的一切资产,具体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资金、商品等有形财产。另一类是无形财产。其一表现为财产性利益即已被明确列举的服务、债权、债务及虽未被明确列举但应包含于上市公司其他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因为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因而都有可能成为有关人员背信损害的对象;其二表现为知识产权。商标权、专利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是现代公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项重要财产,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将知识产权从上市公司的其他资产中抹杀出去。因此,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较之挪用公款的犯罪对象要广泛的多。
  第四,犯罪客观方面不同。为了防止挂万漏一,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在明确了五种具体的行为方式后还以兜底条款的形式将其他背信行为都规定进来。而挪用公款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比较单纯,即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可见,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客观构成比挪用公款罪复杂的多。此外,在成立犯罪的标准上也明显不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罪以“损失”为论罪依据,而挪用公款罪则以“数额”为衡量指标。
  第五,刑罚配置不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最高刑为有期徒刑7年,而挪用公款罪的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挪用公款罪没有设置任何附加刑,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则规定了罚金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当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系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等国有单位委派在上市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时,也即当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同时还具备国家工作人员之身份时,其个人决定以上市公司之名义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使用权,从中谋取个人利益的,此种行为究竟属于背信行为还是挪用公款行为?笔者认为,此种行为既属于背信行为也属于挪用公款行为,构成犯罪的,则两者之间产生法条竞合关系,前者为特别条款之犯罪,后者为普通条款的犯罪,应当依照法条竞合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即“法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按普通条款规定定罪量刑,但对此也没作禁止性规定,而且按特别条款定罪不能做到罪刑相适应时,按照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定罪量刑。”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刑罚明显轻于挪用公款罪,因此,在该特定情形下,按照重法优于轻法的处理原则,应依挪用公款罪进行定罪处罚。
  
  参考文献:
  [1]参见黄太云:《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载《刑事司法指南》2006年第3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56页;
  [2]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72页。
其他文献
石龙区检察院近年来,在区委和上级院的正确领导下,尤其是在市院对口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首办责任制、检察长接待日等制度,建立健全涉检信访长效机制,认真处理涉检信访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连续多年保持了赴省、进京上访“零纪录”。我们近年来处理涉检信访工作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检信访。质量是案件的生命线,也是执法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只有把案件办成“铁案”,
期刊
在刑事诉讼中,采用简易程序处理部分刑事案件已成为世界普遍性的实践,设立简易程序,使刑事案件合理分流,司法力量合理分配,具有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保障案件及时审理的优点,然而作为一种简易速决的审判程序,如何处理提高诉讼效率与保护诉讼公正之间的关系、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在这一过程中的审判监督,亟待我们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索。    一、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审判监督的现状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四条规
期刊
平顶山市石龙区检察院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办理未成年犯罪案件7件10人、10件17人、12件19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增多之势,而且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石龙区检察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为更好地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提前介入机制    由于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处于不成熟阶段,且法律意识淡薄,容易
期刊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检察机关的监所检察监督比较薄弱的状况却依然存在,通过完善立法、创新方法等措施破解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促进监所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有力维护刑罚执行公正和在押人员合法权益,  关键词:监所检察;法律监督;困境;进路    监所检察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职能,其核心是对一切监管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虽然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期刊
笔者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张某发现一款网吧系统软件的漏洞,可以绕过网吧系统软件的监管,使网吧上网充值不被系统记录。发现了这个漏洞之后,张某与多家网吧收银人员联系,由张某提供技术手段,在网吧的主机上安装破解软件,使网吧系统软件不保存充值记录。然后与收银员一起将收银员收取的上网费用按比例分成。在这件案子的定性上,办案人员有分歧意见,有的办案人员认为张某和各个收银员都应认定为盗窃罪,有的则认为张某和
期刊
刑事和解一般是指被害者与犯罪者就侵害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自愿达成和解的一种刑事纠纷解决方式。在我国推行法治、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化解社会矛盾的环境下,本文就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刑事案件充分利用检察权的探索与规范发表几点看法:    一、办理刑事案件当事人达成和解的现实性    如何有效化解矛盾,减少社会对抗,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刑事司法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轻微刑事案件中,犯罪
期刊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司法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检察机关开展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法律监督,这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职责。民事行政检察对于保障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有效维护司法公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几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加大了对民行审判法律监督的力度,办理了大量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检察机关
期刊
检察笔录一般是指检察机关及其检察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依法制作或者形成的通过文字、绘图、电子介质或视听资料等形式客观记录的文书资料。实践中,检察笔录包括有自首笔录、询(讯)问笔录、辨认笔录、勘验检查笔录、答复笔录、告知笔录等,笔者在对安溪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部门2009年以来制作的1000余份检察笔录进行调研分析时,发现实践中最常见的询(讯)问笔录存在一些问题,现分述归纳如下:  1、首部
期刊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的良行发展依赖于企业的正常化运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要强化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思想,搭建服务企业平台,创新服务企业方式,营造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一、环江县涉企”案件基本数据    1、数据的分析:这一时期发生的“涉企”案件的类型主要是侵犯财产罪案;但是危害公共安全罪案和职务犯罪案件也占较大的比例
期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项政策的落实、贯彻均依靠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具体操作。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作为农民致富的领路人,代表政府站在第一线与人民群众接触,其廉洁性直接影响到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与信心,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干部职务犯罪逐渐呈高发态势,本文就其犯罪现状、特点进行分析以求提出可行的防治对策,希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从源头堵截,以维护我县农村和谐并为农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