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翰墨薪传工程”到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

来源 :中国书法·翰墨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是当代中国书法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年,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教育部共同策划、开展了两项对书法教育有着深远意义的活动:“翰墨薪传工程”和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两大活动各有侧重,但都指向书法教育及书法的可持续发展,这似乎预示着书法教育的春天即将来临。
  一、两大活动的必要性
  中小学书法教育虽然早巳提上日程,但未形成较大的反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教育部明令要求的中小学写字课在很多地方成为了一纸空文,稍好一些的地区书法课由美术老师或语文老师兼职授课,而很多学校因为没有书法教师无法开设书法课。“翰墨薪传”关系到国家书法教育体系建设,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地区之间的师资力量差异巨大、中小学书法教材的质量良莠不齐、由于师资匮乏等问题导致的中小学书法课无法开展……鉴于此,中国书协组织实施“翰墨薪传工程”将在3到5年内向全国逐步推广、完善培训计划,形成覆盖全国的书法教师专业培训网络体系,切实推动书法基础教育,提高中小学书法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我国高等书法教育踏着时代的脉搏稳步向前推进。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率先在我国本科教学体系中开设书法篆刻专业,由此中国高等院校书法教育正式拉开序幕。1993年首都师范大学开始招收书法博士,1998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欧阳中石先生领衔的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学科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至此,高等书法教育学科体系大备。纵观整个学科的完善与发展,经历了从点到面,由单一学科到文史哲交叉,由传统保守到开放包容,由以艺术为主体到人文与社会并重的完整的学科演变过程。目前,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在学校数量、人才质量、学科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完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当下我国开设有书法专业并招生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书法人才的高校有八十多所,书法高校数量的扩大、书法专业人才的增长为书法在当代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目前的高等书法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理想的书法教材、课程设置混乱、人才定位及培养目标不明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衔接性不强等。在这种情况下,旨在服务高等书法教育的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整合全国高校书法教育资源,扩大书学教育经验的交流,从而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培养出高、新、精的书法专业人才,进而全面推动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二、两大活动的共通性
  “翰墨薪传工程”和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都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在书法教育史上,以如此高规格、大范围、全方位开展书法教育尚属首次。一年之内同时开展了中小学书法教育和高等书法教育两大工程,亦属里程碑式的,而且这两次活动都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支持。“翰墨薪传工程”是经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同意,高等书法教育论坛则和教育部语用司合作。在以往,也举办过很多类似的关于高等书法教育的研讨会,但是其主办单位大都是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如首都师范大学曾连续举办了数届“全国书学学术周”活动,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从中国书协的层次来推动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活动,这是第一次。
  “翰墨薪传工程”参与面、辐射面广。首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个人捐资200万元,这笔资金成为了该项目2014年的启动经费。然后各省市的书协、教育部门、书法家、中小学师生都参与进来。多位国内知名书法家也纷纷加入,组成“翰墨薪传工程专家团”,负责培训的指导与评估,以及制定与修正培训方案和课程。充分发挥专业性书法团体的作用,普及书法艺术、培养书法人才。翰墨薪传也是文艺惠民、志愿服务的新形式,书法家们愿意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而高等书法教育论坛由中国书协负责,把教育部语用司、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所有开设书法专业的院校教师和学生、书法媒体都汇集在一起,共商高等书法的现状与未来,其参与面、辐射面也极为宽广。
  书法不能仅在书法家之间传播,更要在广大民众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加以普及与推广。此次中国书协组织实施“翰墨薪传工程”,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充分利用并发挥专业性书法团体的作用,在改善中小学书法教师水平和队伍的建设历程中,中国书协组织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质、有能力的专业书法家,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地去培养中小学的书法师资队伍。此次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有三大特色:一是以高等书法教育为主要探讨内容向全国各高校师生公开征集论文;二是举办了全国高等院校书法师生的作品邀请展,这就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谓相得益彰;三是开展高等书法教育大讲堂,为高校学子带来一场精神和学术的盛宴。整个论坛以论文提出的问题为焦点,结合当下高校发展现状,组织专家分组讨论,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
  三、两大活动互相促进
  首先,中小学书法课为高等书法教育奠定基础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开展,将会为我国书法教育的人才储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首批“翰墨薪传工程”中,将使1000名中小学书法老师就近接受书法专业教学培训,这将会大大缓解中小学书法教师严重匮乏的现状,有利于切实提高中小学书法师资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大踏步地推动书法基础教育工作。“翰墨薪传工程”将使书法进课堂形成一种“新常态”,这样的新常态对于发挥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下中小学的书写水平呈下降趋势,“翰墨薪传工程”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综合能力、文化修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广大的中小学生普遍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我们才可以说书法教育基础阶段的培养是成功的,这也为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次,高等书法教育的开展为中小学提供了师资保障。高等书法教育培养的是高等书法人才,高校书法毕业生在其毕业之后,尤其是本科毕业之后,大多数学生工作去向就是中小学校。高等书法教育开展得好,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综合素质就会越高,那么书法毕业生加入到中小学教师队伍时,就是给中小学书法教育带来了最为专业的书法书写技巧和理论知识。并且,科班出身的他们对于中小学书法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都十分清晰,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中坚力量。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的举办是继中国书法家协会成功举办“翰墨薪传工程”后,在推动书法教育全面发展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作为高校书法系统内首次以书法教育作为主题的论坛,对推进我国书法尤其是高等书法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对于书法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实际上是不畅通的,这与书法艺术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形成了强烈反差。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为推动当代中国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的发展,凝聚力量,广泛团结和组织全国高等院校书法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水平,服务于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发现和培养高等书法教育的尖端人才,聚合高等优秀书法人才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书法学科在教育体制中的地位与现状、师资培训、书法学科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材大纲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书法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书法人才的产生有赖于书法教育的常态化和持续性,从中国书协组织实施的“翰墨薪传工程”到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的举办,我们似乎看到了书法教育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其他文献
一、秦始皇东巡首刻  古人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所说的东山即指峄山,与泰山南北对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被誉为“岱南奇观”。  峄山,古代也作绎山,群山连绵、络绎不绝的意思,现统称为峄山。峄山不高,海拔不足600米,但由于它距离儒家圣地仅30公里,所以在《尚书》和《诗经》中就有对峄山的记载,并在秦汉时期著称于世。在历史上,峄山以它独特的灵秀引来了许多帝王,诸如秦始
期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书法家协会决定与各团体会员联合举办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选派专家到各地巡讲,弘扬传统,传导书法文化,提升书法艺术发展的正能量,推动书法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高雅、健康、积极向上而多彩多姿的书法事业做出不懈的努力。  各团体会员分设大讲堂,授课时间一般为两天,第一天由中国书协选派专家主讲,上午为“书法与文化”,下午为“创作评论”;第二天由
期刊
探幽寻微钩深致远  4月22日上午9时,作为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重头大戏,也是本届兰亭奖活动最大亮点的“兰亭论坛”在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开讲。为提升本届兰亭奖的学术含量,促进学术研究成果向书法创作领域的转换,本届兰亭奖特别增设了此次“兰亭论坛”,作为国内外书学专家学者、青年才俊共同搭建的书学研究学术平台。  本次“兰亭论坛”的主题是“王羲之的真相”,五位来自国内外王学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应邀在论坛上
期刊
在一个多元时代讨论国画之正脉,虽然有点纯粹化,但绝非保守。  曩岁黄宾虹先生感慨时人之画远离宋元笔墨之正脉,时至今日。人们早已无此“忧患”,不正是以多元的藉口而渐渐地“道法自然”了吗?  我说的国画确实有“纯粹”的意思,一如国剧,必持正念,定有传承,不守“原真理”遑论“原创性”,自然会走腔滑板,不伦不类,当然,你说有新意也罢,但已非京剧。一如国画,宋元笔墨之精神丧失,中西合璧也罢,博采众长也好,就
期刊
老周为我找到一封平襟亚写给郑逸梅的信,说字好品相好,我见了一定开心得不得了。老周知道我老早喜欢周鋉霞,电话里故意摆谱说信里提到了她的名字。我听了真的高兴,天天念、时时盼,终于等来他的挂号邮件。  “逸梅兄:连朝阴雨,忽放阳光,红日高照,天朗气清,甚觉快慰!今晨老友陈子谦兄来访,以好久未见澹安兄觉得不快,因与他约定在后天三月十八日星期天邀请澹安兄来秋斋叙谈。小弟已去函邀请他在星期天上午十时左右来舍,
期刊
张改琴是从西北的大山里走出来的奇人,能书会画,气格阔达。江南的山水能养人,字画出来秀气灵动;西部的山水也能养人,张改琴的字画,曲曲绕绕的是黄土坡上的大风,挟裹着天地的阴阳晦明,凭虚构象,取物摹形,方圆刚柔,刚健婀娜,在当代的艺坛颇显其重要的位置与实力。  张改琴的画,基本是陇东陇西无尽的山色沟壑,田垅人家,我能在那朝云出岫、青青苍苍之间听到山的回响。她的山水,有细节,有筋节,也有一个大背景。如果没
期刊
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革”即将结束前夕,我有幸进入了西泠印社工作。西泠印社虽在篆刻界是个知名的文化单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知道它的人并不多,我也一样。当时领导建议我学篆刻,我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从此我便与书法篆刻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习书法至今,大致上说来前十年钻研篆书、篆刻为多,算是打了个书法基础吧。后三十年攻的是行书、楷书。学习篆书当时是从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福庵的《说文部首》开始的。在西
期刊
余自少时习书,初入唐楷,尚不知古墨玄机,也不晓今人如何承继,直觉中,只求中规中矩,取其形似而已。然而渐窥堂奥,愈觉笔墨契合,以形写神,以意传神,所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者矣。  身为女性,习书弘道,不求闻达于世,只追前贤遗风,这一点与男性书道中人应该无异。本人弄墨习文,只是力求传扬出古人眼中的“风神”。早年翻看南宋·姜夔的《续书谱》,乃知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
期刊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八怪”的浮出水面是中国书画史上极其精彩的篇章。八怪之怪,应该是指他们艺术风格的奇异性,从尚古摹拟和主流派的清规戒律中挣脱出来而标新立异。“扬州八怪”其实远不止八人,他们从书斋、田野、官场失意中走来,从全国各地走来,聚集在扬州这个当时最繁华的商业都市,形成一个庞大的民间阵容,其艺术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说到书法,八怪中的黄慎擅狂草,郑板桥创“六分半书”,金农则戛戛独造“漆书”,他
期刊
“漆书”一词,渊源有自。《后汉书·杜林传》云:“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难困,握持不离身”、《晋书·束皙传》云:“土冢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元人吾丘衍之《三十五举》中亦有“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简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的记载。可见,原始意义上的“漆书”,大抵指代一些以腻漆为墨,书于硬竹之上的,头粗尾细,形似蝌蚪的文字,这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