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根据课标精神,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充分的体验,努力把学习过程科学而有质量地展现为一个可供学生经历的时空,让他们的心智得以运动,并且伴随着这种心智运动过程领略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在体验中学会数学。
【关键词】体验;积极;有效;充分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体验学习”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甚至亲身经历,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及情感方面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谈几点体会。
一、引进生活,体验生活化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
例如:特级教师吴正宪的《平移与旋转》一课中,有以下一片断。
师:我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看看,大家可以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
(屏幕上展现“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等游乐项目。
师: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游乐项目,你能按不同的运动方式将它们分分类吗?
生1:我认为“观光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分为一类,它们是旋转的。
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滑翔索道”是往下滑,它们和“激流勇进”可分为一类。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师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像这样呢?
生3:可以叫“平移”。
又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可以设计以下一些实践题:1. 人们在公园观看演出时,为什么自发地围成一个圆圈?2.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3. 你能否找到一元硬币的圆心?前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对“圆内半径处处相等”有更深的理解,后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
二、尊重个性,体验自主探究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知识的学习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这种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过程。
例如计算:8 7=?我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结果学生的创造力真是不可估量,众说纷纭:
生1:我把7分成2和5,8 2=10,10 5=15;
生2:我把8分成3和5,7 3=10,10 5=15;
生3:我把7分成5和2,把8分成5和3,5 5=10,2 3=5,10 5=15;
生4:我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7个就是15个;
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的学生有各种不同的解法。我没有说哪种方法最好,而是说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这样,既鼓励了算法的多样化,又尊重学生的想法,使不同的学生都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了充分的学习体验。
三、亲历建构,体验知识生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设计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和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教师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调查,将教学重点放在对“三角形意义”和按角分类“的探讨,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中有所认识,有所发现。教师先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在学生摆的过程中给予指导。
师:在摆的过程中,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首尾相接)
如果把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看书)
师:你觉得书上这句话跟我们想的一样吗?有什么疑问吗?
生:什么是封闭图形?把“封闭”一词去掉行吗?
(让学生讨论,自己解决刚才提出的疑问。然后让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之后,教师请学生随意折出一个三角形,并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同时说说自己折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角是锐角、直角、钝角?
生1:我是用眼睛看出来的。
生2:可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比一比。
生3:用量角器去量。
教师请学生把观察所得填入表中。
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有学生说:“有的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有的三角形只有一个锐角,有的三角形只有一个钝角。”也有学生说:“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还有学生说:“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钝角、两个直角。因为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加起来的和总是180度。”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主动从事数学活动中去经历、感受、探索和发现,既增长智慧,又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
四、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乐趣
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也是儿童亲身感受问题策略、实现再创造以用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会感到数学是非常有用的。这种实践体验,会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激励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让学生合作探讨,使不同的人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学了《千克的认识》以后,可以让学生了解家里一个月要吃多少千克食盐,吃多少千克米,一瓶液化气有多少千克等,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进一步认识“千克”。
五、引导反思,体验互动感悟
反思是一种内省行为,是对认识的再认识,是对感悟的再体验。它必须由学生亲身体验才能进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想法甚至思维方式进行反思,能使学生真正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自悟自得,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体验的重要举措。
让教师当裁判,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常用的方法。不少学生没有意识,也没有习惯去想一想自己的学习行为是否合理、科学。
总之,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更有效。
【关键词】体验;积极;有效;充分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体验学习”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甚至亲身经历,使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及情感方面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谈几点体会。
一、引进生活,体验生活化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
例如:特级教师吴正宪的《平移与旋转》一课中,有以下一片断。
师:我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看看,大家可以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
(屏幕上展现“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等游乐项目。
师: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游乐项目,你能按不同的运动方式将它们分分类吗?
生1:我认为“观光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分为一类,它们是旋转的。
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滑翔索道”是往下滑,它们和“激流勇进”可分为一类。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师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像这样呢?
生3:可以叫“平移”。
又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可以设计以下一些实践题:1. 人们在公园观看演出时,为什么自发地围成一个圆圈?2.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3. 你能否找到一元硬币的圆心?前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对“圆内半径处处相等”有更深的理解,后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
二、尊重个性,体验自主探究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知识的学习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这种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过程。
例如计算:8 7=?我先放手让学生去做,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结果学生的创造力真是不可估量,众说纷纭:
生1:我把7分成2和5,8 2=10,10 5=15;
生2:我把8分成3和5,7 3=10,10 5=15;
生3:我把7分成5和2,把8分成5和3,5 5=10,2 3=5,10 5=15;
生4:我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7个就是15个;
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的学生有各种不同的解法。我没有说哪种方法最好,而是说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这样,既鼓励了算法的多样化,又尊重学生的想法,使不同的学生都通过自主探究,获得了充分的学习体验。
三、亲历建构,体验知识生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设计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和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教师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调查,将教学重点放在对“三角形意义”和按角分类“的探讨,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中有所认识,有所发现。教师先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在学生摆的过程中给予指导。
师:在摆的过程中,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首尾相接)
如果把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看书)
师:你觉得书上这句话跟我们想的一样吗?有什么疑问吗?
生:什么是封闭图形?把“封闭”一词去掉行吗?
(让学生讨论,自己解决刚才提出的疑问。然后让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之后,教师请学生随意折出一个三角形,并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同时说说自己折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角是锐角、直角、钝角?
生1:我是用眼睛看出来的。
生2:可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比一比。
生3:用量角器去量。
教师请学生把观察所得填入表中。
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有学生说:“有的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有的三角形只有一个锐角,有的三角形只有一个钝角。”也有学生说:“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还有学生说:“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钝角、两个直角。因为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加起来的和总是180度。”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主动从事数学活动中去经历、感受、探索和发现,既增长智慧,又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
四、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乐趣
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也是儿童亲身感受问题策略、实现再创造以用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会感到数学是非常有用的。这种实践体验,会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激励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让学生合作探讨,使不同的人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学了《千克的认识》以后,可以让学生了解家里一个月要吃多少千克食盐,吃多少千克米,一瓶液化气有多少千克等,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进一步认识“千克”。
五、引导反思,体验互动感悟
反思是一种内省行为,是对认识的再认识,是对感悟的再体验。它必须由学生亲身体验才能进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想法甚至思维方式进行反思,能使学生真正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自悟自得,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体验的重要举措。
让教师当裁判,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常用的方法。不少学生没有意识,也没有习惯去想一想自己的学习行为是否合理、科学。
总之,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