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是靠学得、习得,而不是教得。传统的语文能力训练,教师反复的教,学生掌握了教师传授的段意、词义、中心思想,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的意义上说,只是静态知识的累加。数理化追求的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妙趣从何而来?自然就是在和文本的对话中,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对语言文字有了灵敏的感觉及准确全面的了解,深入体会到语言文字负载的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能切身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湛与魅力,继而真正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简言之,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情感,鉴赏文本及生活的美感,让学生真切地感悟文章的深刻魅力。在对语文知识及思想的潜移默化感悟中提升语文素养。下面以散文《散步》的教学为例,就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谈几点教学探索。《散步》这篇散文短小精悍,情节集中,内容无需肢解,先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通过写人、叙事表明一家人和睦相处,是一首亲情的颂歌。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从中领略到细腻的心理刻画,纯朴的亲情带给人的强烈的感染力和美的享受。
   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把握思想精髓,增强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靠耳提面命的教授不但不能让学生准确把握思想内涵,反而会削弱文本的审美价值和情感熏陶作用,需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进行感悟,从而形成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价值观。但语感的形成必须在语言实践、反复的语言操作中获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是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的。唯有把从生活中得到的点点滴滴感受,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这才会有更深的理解。"那么在一节课上,如何訓练语感?"字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长"。只有读才是准确而深刻的体味、领略语言文字意蕴和情味的好方法。教有千法,读为上策。一定要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产生对文本的亲切感、认同感,让学生有强烈的诵读意识,尤其是讲读课文至少要读三遍以上,养成自我诵读的良好习惯: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好的句段应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再把读与思结合起来,才能对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妙处的赏析,自然而然迅速做出直觉的感受,这种感觉,是死记硬背所达不到的,也是老师替代不了的。例如:散文《散步》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反复吟咏,每次都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读出层次,这是了解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属于认知性阅读。然后,是分角色朗读,这是重点揣摩文本的情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是理解性阅读。接着是赏读,要求学生从文中发现疑难问题,发现作者的艺术匠心。这是评价性阅读。最后,安排一段时事资料的阅读,作为创造性阅读,拓宽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我想,在这样完整的阅读实践中,学生一定会通过反复阅读,细心咀嚼,最终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从而思维得到锻炼,语言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加强对话教学.感悟文本真谛
   文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学生自我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才会有所收获,而对话需要情感做基础。作品就是表情达意的,没有情感的文本是不存在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语文情感,开展让情感润泽的语文对话。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个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作家,就没有文学作品。因此阅读也就成为比较复杂的一项心智活动。它既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是与文中思想的碰撞,与作者感情的交流。我们在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通过语言这个载体,对学生授予的不仅仅是系统知识点,更多的是文本对学生情感上的渗透和熏陶。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不断挖掘情感教育的因素,抓住契机让学生走近作品,和作者产生共鸣,感受现实世界的人文情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寻求与阅读文本相关联的生活领域,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对生活的阅读。
  《散步》中,作者细腻的刻画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亲情体验,深刻地揭示了尊老爱幼的道理。在选择小路与大路时,充分体现了长幼之间的相互关怀的美好情感,这对于学生在思想上是一种温馨的教育,在心灵上是一种净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家人和睦相处、相敬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大事,恰恰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浓浓的亲情,随后,让学生走出文本,就自身的情况谈出自己如何对待长辈的情感,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激发起学生对自己家庭的温暖情感,获得积极的情感濡染,丰富文本的精神内涵,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丰富。
   三、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真善美的价值统一体,语文课在美育领域更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质兼美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学过程就应该是让学生体验美的过程,理想境界之美、艺术形象之美、文章结构之美、风格情调之美、语言形式之美等等。如何带领学生发现美,感受到美?首先让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自觉地站在评判者的高度对作品加以审视。在反复的吟诵美读中,让他们能从字的平面中揣摩体会内在的神妙,再现凸起于文字之上的美好形象。在比较辨析中能批文入情,感受到文章遣词造句的特色。《散步》的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画出认为用的好的词语,表达力强的句子,再说出文章最感人最吸引
  人的地方及原因。还可以让他们思考:如果去掉大量的心理刻画,表达效果怎样?经过启发引导,学生自然也就感觉到本文的独特的魅力: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情节上的浓郁亲情展现,内容上的平中见奇,这些娴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欣赏、敬佩之余产生了强烈的自主表达欲望,就会在自己笔下有美的创造。同时让学生把文本的内容与自己的切身体会紧密联系起来,感受浓浓的亲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进而升华到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长此以往,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会明显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由于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再加上文章体裁的多样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擇何处作为最容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突破口,绝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也掌握了一些经验。   首先要因材施教。根据课文的体裁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确定德育渗透点,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恰如其分。在选择渗透点时不要把课文中没有的思想无中生
期刊
本文就低碳新理念对课堂的启发,对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态问题进行追问与解答.
摘要:创新才有发展,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创新,唯有创新,这个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方志敏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创新必须从娃娃抓起,小学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语文老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 小学 语文 教学 知识 积累     一、 积累知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新必须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一个人的知识
新闻写作是件十分严肃的事情。针对阅稿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愚以为石油企业报有八种倾向值得警惕,或者说,有八忌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一忌溢美拔高。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最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感悟"现已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感悟"是由感而知、而觉、而悟,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   我多年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亲身感受到由于小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难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感悟。教师如
期刊
生活中处处有美,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师是美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社会的各种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及政治、道德等知识都通过教师体现出来。教师既不是灌输者,也不是附从者,而是美的活动的诱导者、组织者。教师的责任在于义不容辞地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用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艺术化的手段启发受教育者在符合美的规律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
期刊
方证相关是指一个方剂的制方要素与其所主治的病证的证候和病机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复方与证候的高度针对性使从证和从方的不同角度研究具有互补性和互动性。“方证相关”
【摘要】阅读能力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基础,所以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切实有效的对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提高,首先就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向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靠拢,其次才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完善,力求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效率 提高    1.前言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所占总教学内容的比值是最大的。任何一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的,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几,观察能力有奶,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相对薄弱,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的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
期刊
【摘要】通过情感、氛围、思维、教学的交互,既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情感交融 教学同步 角色互换      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三要素,教学围绕着这三者展开。   语文教学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如何使教学过程从老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经历,是当前改进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