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公安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各级公安机关不断改革和创新现有的警务工作机制和模式,社区警务是一种新的尝试。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于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警务模式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警务理念指导下的社区戒毒模式也是我国创新戒毒工作的一种有效尝试。
[关键词]社区警务 社区戒毒 问题导向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1-0030-02
一、社区警务理念及理论基础
(一)社区警务定义
根据休斯敦警察局的定义是指存在于警方与社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其要旨是警察和社区居民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我国学者的定义是社区居民在警察带领、指导、支持下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方式,充分研究社区问题,开采社区资源,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互助,以全面系统、长效维持社区公共安全的思想、活动和方式方法体系的统称。它的工作范围是以社区为主导,以社区为基本单位。
(二)社区警务的特点
社区警务是一种理念,不仅仅是社区和警务的简单叠加,更是研究如何以社区为阵地,警民有序互动共同解决社区治安防控问题的一种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依靠社会力量共同抑制犯罪,共同防范打击犯罪,努力实现向社会力量要战斗力的良好局面。
社区警务是一种犯罪预防的机制,它是通过警方和社会力量之间的沟通和联合,来共同解决社区的犯罪问题,而不是单纯设立社区警务室,配备好社区民警,主要是让社区民警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社区民警起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替代社区工作者,是二者的和谐统一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倡导的是警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密切合作,携手共建社区的社会治安。
社区警务的目标是增进公众对警务工作的理解和信心,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
(三)社区警务的理论基础
问题导向警务,英文表述为Problem-Oriented Policing,是有“问题导向警务之父”之称的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教授Herman Goldstein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所谓问题导向警务是指警务工作战略性的转变,它把警务工作的最终结果作为其中心任务和主题,这种新的警务思维把警务工作中众多的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它强调重新定义警察和社区的关系。问题导向理论倡导密切的警察与社区合作推动问题的解决。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警察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特征、范围和根源进行调查,与社区代表进行沟通,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减少和预防类似案件的重复发生。
(四)社区警务的实践基础
19世纪60到7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权运动和反越战活动频繁发生,犯罪率上升,冲突、暴力和公众骚乱达到了高潮,在这种形势下,警察行政管理者意识到有必要审视和检讨警务工作的实质,于是警察的组织制度建设研究被提到了日程上来。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实践,一种新的警务理念应运而生——社区警务。这种模式倡导主动出击预防犯罪、解决问题以及社区参与,它的理论起源于Heman的问题导向警务。
1974年圣地亚哥警察局在其中的一个部门做了第一个验证社区警务理念的经验性研究工作,在这个研究性计划中,巡逻警察要学习掌握辖区的人口、地理分布和以往的报警记录来熟悉本辖区的情况。这个实验的宗旨在于以这种方式鼓励警察将社区成员纳入社区问题识别和问题解决的努力中。经过10个月的实验,警察得出了一个结论:保持和社区居民的紧密联系对增强警察巡逻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意义重大。
二、新形势下实行社区警务的意义
(一)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逐渐向社会管理和服务转移,社区成为新形势下政府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公安机关作为政府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能部门需要同步进行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打击侦破为主的被动型警务模式,使警务工作向社区靠拢,减少和预防社会犯罪。社区警务工作不仅是服务群众、保障安全的需要,而且还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手段。
(二)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是应对治安挑战的需要
当前,我国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社会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刑事案件高发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转轨导致出现新的利益冲突和新的治安问题。社区警务作为一种积极主动、标本兼治的警务模式,强调深入群众主动做好群众工作,有利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通过有效的防范手段来减少违法犯罪,从而扭转公安机关疲于奔命的被动局面,是应对当前治安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是弥补警力不足的需要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仅仅靠警察控制犯罪是不可能的。因此,控制犯罪是全社会的重任。警察数量的增加和警用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治安中存在的问题,警力不足也不应该成为社会治安问题难以解决的借口,西方上世纪80年代和我国近几年的警务实践表明,只有改变警务工作的模式,才能达到治理环境的根本改变。
三、基于社区警务的社区戒毒工作
(一)社区禁毒
社区禁毒在国外被称为社区矫治,是区别于强制性戒毒措施的一个新的理念。社区戒毒就是指吸毒成瘾人员在社区的牵头、监管下,整合家庭、社区、公安以及卫生、民政等力量和资源,使吸毒人员在社区里实现戒毒。
(二)社区戒毒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戒毒形势严峻,社区戒毒作为一种多元化的社区警务模式,使戒毒工作更加人性化。戒毒专业化是当前戒毒工作的呼声,因此必须依靠戒毒社工的专业化知识,掌握戒毒对象的心理变化、规律转变阶段和周期。社区戒毒是防止吸毒者滋生,提高戒毒巩固率,减少乃至逐步消除毒害,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的有效形式。 (三)社区戒毒的依据
2008年实施的《禁毒法》,重构了我国以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三大戒毒措施为主体的戒毒体系。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禁毒工作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和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源头治理、以人为本、依法治理、严格管理、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工作方针,立足当前,长期治理,突出重点,多管齐下,不断创新禁毒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毒品问题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坚决遏制毒品问题发展蔓延。
公安部禁毒局预防教育处处长宋增良说,“应对毒品问题的一个基本着力点就是预防为主”。依据《禁毒法》和《意见》的要求,社区警务战略的理念正好契合了国家关于戒毒工作的总体战略要求,在我国目前毒情形势严重的情况下,社区戒毒不失为一种更加人性化切实可行的戒毒方式。社区警务中的问题导向警务模式在戒毒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社区警务模式下的戒毒方法
问题导向警务基础上的社区警务最著名的问题解决方法是由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警察局率先提出的四步工作法:浏览(SCAN)、分析(ANALYSIS)、反应(RESPONSE)和评估(ASSASEMENT)。
浏览:四步工作法的第一环节,是警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信息源。这一步的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源初步筛查出问题所在,找出警察和社区公众共同关注的反复发生的问题,摸索出问题发生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础。在社区戒毒的工作中,警察首先要浏览警综平台和社区工作档案,从中找出涉毒的嫌疑人。警综平台是公安部“金盾工程”和“十二五”公安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是高度整合公安机关各部门、各警种现有信息系统而成的综合性信息系统,而社区档案是社区工作者为涉毒人员建立的一人一档的详细记录。
分析:分析环节是指警察机关根据内部和外部获取的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根据浏览环节收集到的涉毒人员的人口和地理环境数据,基层警察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找出嫌疑人的重要特征和导致吸毒贩毒的根源,对下一步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案情分析的重点是:判断涉毒案件的性质、情节,推断犯罪时间、地点、工具、手段;分析判断作案人的人身形象、职业、身份和生活习惯;试图分析出涉毒人的犯罪诱因,如地域原因、自身原因、外部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手头现有的资源找出社区吸毒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
反应:在这个环节警察要根据上述的分析和判断提出一个长期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一环节既包括提出新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法案和条例,还包括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团体的沟通和联合行动,同时还有如何利用现有的社会防控系统动员社区、传递信息等。这个环节是最后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在社区戒毒工作中,社区警察首先要根据《禁毒法》《禁毒条例》的具体要求,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制订出具体可行的制度。其次,抓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及时报到是警察抓好戒毒管控的基本措施。社区民警需要对当事人实行告知程序,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去指定地点报到。还要通过办案回访形式询问,如果发现未按时报到的要扣该办案民警的考评分。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按期报到纳入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每月考评的范围。
评估:评估是对预期的解决方案效果的评估,评估的方法和手段必须客观,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问题解决之处对响应方案的预估;还包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和问题相关的数据资料,通过数据来观察所确定的问题解决方式是否已达标,同时还要对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状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比对,以确定现有的相应方案是否得当和是否需要调整。社区警察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反应的策略,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形成一个戒毒工作的良性循环。
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要明确评估方法:在办案初期,召开由分管案件工作的领导、案件调查组、案件审理部门参加的案件评估会,掌握案件调查进展情况和主要问题,提出倾向性意见,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状况做出基本判断,明确下一步调查重点和方向初核后的案件需要立案的。其次要明确评估责任;分管案件领导、社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参与案件常态评估。最后要明确评估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评估事实和证据;要准确地概括出涉毒人员究竟犯了哪些错误,而每一条错误究竟错在什么地方,所认定的违法事实是否符合一般的社会认知和常理;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证据之间是否有矛盾、有矛盾是否能合理排除,涉毒人员交代、申辩的真实程度如何。
目前我国戒毒形势严峻,社区戒毒作为一种多元化的社区警务模式,使戒毒工作更加人性化。戒毒专业化是当前戒毒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依靠社区警察的指导和戒毒社工的专业化合作,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小海.西方警察的角色与社区警务战略[M].群众出版社,2014.
[2]徐晶.社区戒毒模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
[3]姚建龙.《戒毒条例》与新戒毒体系之运作[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4]莫关耀.《戒毒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5]林晓磊.从当前禁毒的特殊性析社区戒毒的重大意义.宁波禁毒网,2010
[6]乔德春.对构建我国新的戒毒模式的思考[J].中国司法,2001.
[7]王丹.中外社区戒毒模式比较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院报,201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our country has come into a new phase. The public security work faces a great challenge. In order to work greatly,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keeps on innovating the existing policing mechanism and model. Community policing is a effective try of it. After several years’experience, this model has cooperated with the public security work better. Experience shows: this model has played an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the China policing model under the situation of market economy.
Key word: community policing;community drug quitting;Problem -oriented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社区警务 社区戒毒 问题导向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1-0030-02
一、社区警务理念及理论基础
(一)社区警务定义
根据休斯敦警察局的定义是指存在于警方与社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其要旨是警察和社区居民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我国学者的定义是社区居民在警察带领、指导、支持下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方式,充分研究社区问题,开采社区资源,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互助,以全面系统、长效维持社区公共安全的思想、活动和方式方法体系的统称。它的工作范围是以社区为主导,以社区为基本单位。
(二)社区警务的特点
社区警务是一种理念,不仅仅是社区和警务的简单叠加,更是研究如何以社区为阵地,警民有序互动共同解决社区治安防控问题的一种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依靠社会力量共同抑制犯罪,共同防范打击犯罪,努力实现向社会力量要战斗力的良好局面。
社区警务是一种犯罪预防的机制,它是通过警方和社会力量之间的沟通和联合,来共同解决社区的犯罪问题,而不是单纯设立社区警务室,配备好社区民警,主要是让社区民警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社区民警起着指导和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替代社区工作者,是二者的和谐统一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倡导的是警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密切合作,携手共建社区的社会治安。
社区警务的目标是增进公众对警务工作的理解和信心,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
(三)社区警务的理论基础
问题导向警务,英文表述为Problem-Oriented Policing,是有“问题导向警务之父”之称的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教授Herman Goldstein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所谓问题导向警务是指警务工作战略性的转变,它把警务工作的最终结果作为其中心任务和主题,这种新的警务思维把警务工作中众多的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它强调重新定义警察和社区的关系。问题导向理论倡导密切的警察与社区合作推动问题的解决。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警察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特征、范围和根源进行调查,与社区代表进行沟通,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减少和预防类似案件的重复发生。
(四)社区警务的实践基础
19世纪60到70年代,美国社会动荡不安,民权运动和反越战活动频繁发生,犯罪率上升,冲突、暴力和公众骚乱达到了高潮,在这种形势下,警察行政管理者意识到有必要审视和检讨警务工作的实质,于是警察的组织制度建设研究被提到了日程上来。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和实践,一种新的警务理念应运而生——社区警务。这种模式倡导主动出击预防犯罪、解决问题以及社区参与,它的理论起源于Heman的问题导向警务。
1974年圣地亚哥警察局在其中的一个部门做了第一个验证社区警务理念的经验性研究工作,在这个研究性计划中,巡逻警察要学习掌握辖区的人口、地理分布和以往的报警记录来熟悉本辖区的情况。这个实验的宗旨在于以这种方式鼓励警察将社区成员纳入社区问题识别和问题解决的努力中。经过10个月的实验,警察得出了一个结论:保持和社区居民的紧密联系对增强警察巡逻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意义重大。
二、新形势下实行社区警务的意义
(一)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逐渐向社会管理和服务转移,社区成为新形势下政府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公安机关作为政府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能部门需要同步进行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打击侦破为主的被动型警务模式,使警务工作向社区靠拢,减少和预防社会犯罪。社区警务工作不仅是服务群众、保障安全的需要,而且还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手段。
(二)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是应对治安挑战的需要
当前,我国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社会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刑事案件高发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转轨导致出现新的利益冲突和新的治安问题。社区警务作为一种积极主动、标本兼治的警务模式,强调深入群众主动做好群众工作,有利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通过有效的防范手段来减少违法犯罪,从而扭转公安机关疲于奔命的被动局面,是应对当前治安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是弥补警力不足的需要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仅仅靠警察控制犯罪是不可能的。因此,控制犯罪是全社会的重任。警察数量的增加和警用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治安中存在的问题,警力不足也不应该成为社会治安问题难以解决的借口,西方上世纪80年代和我国近几年的警务实践表明,只有改变警务工作的模式,才能达到治理环境的根本改变。
三、基于社区警务的社区戒毒工作
(一)社区禁毒
社区禁毒在国外被称为社区矫治,是区别于强制性戒毒措施的一个新的理念。社区戒毒就是指吸毒成瘾人员在社区的牵头、监管下,整合家庭、社区、公安以及卫生、民政等力量和资源,使吸毒人员在社区里实现戒毒。
(二)社区戒毒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戒毒形势严峻,社区戒毒作为一种多元化的社区警务模式,使戒毒工作更加人性化。戒毒专业化是当前戒毒工作的呼声,因此必须依靠戒毒社工的专业化知识,掌握戒毒对象的心理变化、规律转变阶段和周期。社区戒毒是防止吸毒者滋生,提高戒毒巩固率,减少乃至逐步消除毒害,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的有效形式。 (三)社区戒毒的依据
2008年实施的《禁毒法》,重构了我国以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三大戒毒措施为主体的戒毒体系。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禁毒工作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和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源头治理、以人为本、依法治理、严格管理、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工作方针,立足当前,长期治理,突出重点,多管齐下,不断创新禁毒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毒品问题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坚决遏制毒品问题发展蔓延。
公安部禁毒局预防教育处处长宋增良说,“应对毒品问题的一个基本着力点就是预防为主”。依据《禁毒法》和《意见》的要求,社区警务战略的理念正好契合了国家关于戒毒工作的总体战略要求,在我国目前毒情形势严重的情况下,社区戒毒不失为一种更加人性化切实可行的戒毒方式。社区警务中的问题导向警务模式在戒毒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社区警务模式下的戒毒方法
问题导向警务基础上的社区警务最著名的问题解决方法是由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警察局率先提出的四步工作法:浏览(SCAN)、分析(ANALYSIS)、反应(RESPONSE)和评估(ASSASEMENT)。
浏览:四步工作法的第一环节,是警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信息源。这一步的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源初步筛查出问题所在,找出警察和社区公众共同关注的反复发生的问题,摸索出问题发生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础。在社区戒毒的工作中,警察首先要浏览警综平台和社区工作档案,从中找出涉毒的嫌疑人。警综平台是公安部“金盾工程”和“十二五”公安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是高度整合公安机关各部门、各警种现有信息系统而成的综合性信息系统,而社区档案是社区工作者为涉毒人员建立的一人一档的详细记录。
分析:分析环节是指警察机关根据内部和外部获取的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根据浏览环节收集到的涉毒人员的人口和地理环境数据,基层警察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找出嫌疑人的重要特征和导致吸毒贩毒的根源,对下一步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案情分析的重点是:判断涉毒案件的性质、情节,推断犯罪时间、地点、工具、手段;分析判断作案人的人身形象、职业、身份和生活习惯;试图分析出涉毒人的犯罪诱因,如地域原因、自身原因、外部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手头现有的资源找出社区吸毒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
反应:在这个环节警察要根据上述的分析和判断提出一个长期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这一环节既包括提出新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法案和条例,还包括与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团体的沟通和联合行动,同时还有如何利用现有的社会防控系统动员社区、传递信息等。这个环节是最后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在社区戒毒工作中,社区警察首先要根据《禁毒法》《禁毒条例》的具体要求,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制订出具体可行的制度。其次,抓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及时报到是警察抓好戒毒管控的基本措施。社区民警需要对当事人实行告知程序,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去指定地点报到。还要通过办案回访形式询问,如果发现未按时报到的要扣该办案民警的考评分。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按期报到纳入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每月考评的范围。
评估:评估是对预期的解决方案效果的评估,评估的方法和手段必须客观,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问题解决之处对响应方案的预估;还包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和问题相关的数据资料,通过数据来观察所确定的问题解决方式是否已达标,同时还要对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状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比对,以确定现有的相应方案是否得当和是否需要调整。社区警察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反应的策略,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形成一个戒毒工作的良性循环。
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要明确评估方法:在办案初期,召开由分管案件工作的领导、案件调查组、案件审理部门参加的案件评估会,掌握案件调查进展情况和主要问题,提出倾向性意见,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状况做出基本判断,明确下一步调查重点和方向初核后的案件需要立案的。其次要明确评估责任;分管案件领导、社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参与案件常态评估。最后要明确评估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评估事实和证据;要准确地概括出涉毒人员究竟犯了哪些错误,而每一条错误究竟错在什么地方,所认定的违法事实是否符合一般的社会认知和常理;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证据之间是否有矛盾、有矛盾是否能合理排除,涉毒人员交代、申辩的真实程度如何。
目前我国戒毒形势严峻,社区戒毒作为一种多元化的社区警务模式,使戒毒工作更加人性化。戒毒专业化是当前戒毒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依靠社区警察的指导和戒毒社工的专业化合作,从根本上解决毒品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小海.西方警察的角色与社区警务战略[M].群众出版社,2014.
[2]徐晶.社区戒毒模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
[3]姚建龙.《戒毒条例》与新戒毒体系之运作[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4]莫关耀.《戒毒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5]林晓磊.从当前禁毒的特殊性析社区戒毒的重大意义.宁波禁毒网,2010
[6]乔德春.对构建我国新的戒毒模式的思考[J].中国司法,2001.
[7]王丹.中外社区戒毒模式比较研究[J].云南警官学院院报,201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our country has come into a new phase. The public security work faces a great challenge. In order to work greatly,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keeps on innovating the existing policing mechanism and model. Community policing is a effective try of it. After several years’experience, this model has cooperated with the public security work better. Experience shows: this model has played an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the China policing model under the situation of market economy.
Key word: community policing;community drug quitting;Problem -oriented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