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多样,渠道增多。如何将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不同渠段的功能发挥好,增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自觉性与适应性,推动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高课程思政能力,提升高校育人水平,成为高校专业教师研究的一项重大领域。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同向同行
2016年12月7日-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党组颁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从国家到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是党的教育方针时代升华,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原动力,也是今后工作的目标。
一、准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
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准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简单地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搬到其它课程中去,更不是课程思政化。它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努力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相应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中,切实做到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的作用。课程思政是学生德育与教师德育的和谐统一,“课程思政”课程是重点,思政是基础。课程思政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将政治理论课、公共课、专业课协同发力,将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全面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二、全面联动,推进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制定培养目标,调整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价值目标,强化核心价值目标的引领作用。要从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师资队伍和教学实践建设诸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真正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政治方向、育人机制、价值取向上同向同行、共同发展,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良性互动,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全课堂”。高校除了抓住并用好“课堂教学”主个主阵地外,还要将课堂教学范围加以延伸,在不同的课堂上发挥各自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全面联动,推进“三全育人”共同发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首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确保第一课堂“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作用。要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大格局,实现其他课程与思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体的思政内容与元素可以结合“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与创业精神”“感恩和责任感”“职业素养”等方面去挖掘,把立德树人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真正实现“三全育人”,培养学生的使命、责任、素质与担当。作为影视美术学院教师,我们可以如在禁毒、反邪教、抗疫海报设计、百年党建、艺术作品展览中,以诸多的作品创作来传递伟大的党建精神、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服装制作与道具设计与制作实践中,以不畏艰辛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去弘扬工匠精神,增强专业荣誉感。在工艺品设计相关课程中,可以结合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如何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努力学习与工作。
其次,用好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助推作用。高校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相对较多,可以利用班团活动、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活动,通过身边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把思政工作融入到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去,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体现其仪式感、存在感,最后达到坚定理想信念的效果。
再次,带好社会实践这个第三课堂。通过大学各阶段的社会实践,增加学生融入社会的机会,切实感受祖国的发展,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可以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基地、党史教育基地、专业实践基地等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增进相互交流,锻炼学生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提升为社会服务的水平。通过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由外化的教育转向内化的行动,达到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
最后,做好网络这个第四课堂平台,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科技的进步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QQ、微信、邮箱、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建设网络思政这个新阵地,积极运用新媒体图文并茂这一特点,加强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与管理,宣传正能量,消除负能量,关注社会热点,走进学生的学习圈与社交圈,培育好师生关系,及时了解与帮助学生,快速解决好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与问题,随时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将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打造育人思想矩陣。
高校运用课程思政来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学校多方位的共同打造,举全校之力,借助社会资源,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守好责任田,发挥课程思政力量,提升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253.htm#1
[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 09(01版)
[4]习近平.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5]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
作者简介
王章生,男,汉族,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影视美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工程师、职业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应用、党建与思想政治。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同向同行
2016年12月7日-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党组颁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从国家到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是党的教育方针时代升华,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原动力,也是今后工作的目标。
一、准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
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要准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简单地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搬到其它课程中去,更不是课程思政化。它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努力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相应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中,切实做到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的作用。课程思政是学生德育与教师德育的和谐统一,“课程思政”课程是重点,思政是基础。课程思政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将政治理论课、公共课、专业课协同发力,将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全面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二、全面联动,推进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制定培养目标,调整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价值目标,强化核心价值目标的引领作用。要从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师资队伍和教学实践建设诸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真正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政治方向、育人机制、价值取向上同向同行、共同发展,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良性互动,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全课堂”。高校除了抓住并用好“课堂教学”主个主阵地外,还要将课堂教学范围加以延伸,在不同的课堂上发挥各自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全面联动,推进“三全育人”共同发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首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确保第一课堂“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作用。要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大格局,实现其他课程与思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体的思政内容与元素可以结合“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与创业精神”“感恩和责任感”“职业素养”等方面去挖掘,把立德树人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真正实现“三全育人”,培养学生的使命、责任、素质与担当。作为影视美术学院教师,我们可以如在禁毒、反邪教、抗疫海报设计、百年党建、艺术作品展览中,以诸多的作品创作来传递伟大的党建精神、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服装制作与道具设计与制作实践中,以不畏艰辛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去弘扬工匠精神,增强专业荣誉感。在工艺品设计相关课程中,可以结合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如何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努力学习与工作。
其次,用好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助推作用。高校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相对较多,可以利用班团活动、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活动,通过身边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把思政工作融入到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去,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体现其仪式感、存在感,最后达到坚定理想信念的效果。
再次,带好社会实践这个第三课堂。通过大学各阶段的社会实践,增加学生融入社会的机会,切实感受祖国的发展,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可以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基地、党史教育基地、专业实践基地等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增进相互交流,锻炼学生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提升为社会服务的水平。通过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由外化的教育转向内化的行动,达到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
最后,做好网络这个第四课堂平台,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科技的进步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QQ、微信、邮箱、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建设网络思政这个新阵地,积极运用新媒体图文并茂这一特点,加强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与管理,宣传正能量,消除负能量,关注社会热点,走进学生的学习圈与社交圈,培育好师生关系,及时了解与帮助学生,快速解决好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与问题,随时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将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打造育人思想矩陣。
高校运用课程思政来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学校多方位的共同打造,举全校之力,借助社会资源,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守好责任田,发挥课程思政力量,提升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253.htm#1
[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 09(01版)
[4]习近平.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5]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
作者简介
王章生,男,汉族,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影视美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工程师、职业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应用、党建与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