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在阅读资源整合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mk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历史上图书馆是很神圣的地方,无数的先哲在这里学习思考,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性质上讲,它是非营利机构 ,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一个体现。农家书屋工程实际上就是图书馆建设的中国化。相对于农村的具体情况,县公共图书馆在这项活动的开展中也是不能缺席的,它们二者在阅读资源整合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 建设“农家书屋”的必要性
  “农家书屋”工程由中共中央文明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业部等八部委共同发起实施的一项引领科技致富、加强文化建设基础、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旨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民文化权益,满足广大农民基本文化需求。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大工程之一。这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实施,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自助式读书场所的工程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为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县图书馆是高于农村而又直接与农村相关的文化机构,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现成的管理制度,以及充足的人才资源,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将农村书屋工作切实的开展起来。
  二、武胜县“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武胜县“农家书屋”建设从2007年开始启动试点,到2011年年底在全县31个乡镇515个行政村全面建成。根据川财教【2012】44号文件,武胜县每年都按每个书屋0.2万元的标准对农家书屋图书、期刊、报纸等进行梯次补充更新。到目前为止,每个书屋拥有图书1800余册,期刊30余种,音像制品100余张。书屋由村社干部或聘用人员专兼职管理,实行8小时开放,免费借阅,并且统一制作管理制度张贴上墙,配送资产登记薄、借阅登记薄、读者意见薄等。目前,全县农家书屋运行及管理稳步推进。
  三、武胜县“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阅读资源的有效整合建设
  (一)抓规划,以示范点建设求经验
  我们结合武胜实际,按照“试点、总结、推广”的原则,2016投入10多万元采购了相关电子设备。在三个乡镇进行图书资源整合共享试点建设,在学校建立了四处图书馆分馆。从目前的情况看,示范点图书阅读工作进展顺利。
  (二)建平台,以基础设施建设促发展
  为适应未来图书资源整合共享,我们首先立足畅通信息网络。一是通过电信、广电网络的信息流通渠道建立信息共享专网;二是在车站、超市等人口汇集处建立电子图书阅览或销售网点;三是2016年投资60多万元建立了乡镇电子阅览室。通过以上系列举措,让全县图书整合共享达成基本要素,为下一步的全面图书资源整合共享创造条件。
  (三)重管理,以多举措见成效
  一是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借书证制度,每位群众只要办理借书证,就可以在图书馆或农家书屋建设点借书阅览。
  二是推行借书积分制,按借阅次数和心得篇数计算积分,年终对全县读书积分多的人,实行奖励,极大促进了群众看书的积极性。
  三是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2017年县图书馆深入县直部门、乡镇村社举办各类知识讲座31场次,听众达1100多名。同时我们下基层开展共享工程基层网点技术培训工作5次,培训基层网点信息员32人次,下基层文化站指导培训3次,协助指导基层站点分类、编目、上架图书3000多册,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培训2次,参训118人次,指导并实施农家书屋图书分类、编目、上架图书73400多册。
  四是加大宣传,倡导全民参与读书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免费开放信息,要求在醒目位置张贴免费开放公告,公布开放时间和管理员电话,便于群众借书阅览。
  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调动市民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广大群众选读经典,提高读书兴趣,评选表彰一批读书用书的先进典型。
  六是组织召开各类培训会,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
  四、“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在阅读资源整合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效应
  县级图书馆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以此为依托发展“农家书屋”,一则可以激活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二则可以解决“农家书屋”的书源不足;三则满足了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四则减少了地方财政支出。因此,建立以县级图书馆为业务中心形成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积极推进文献资源共享显得十分重要。
  (二)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及思想保证
  据笔者对县城周边5个书屋的调查,截止 2017年9月初,共借出图书 4600 册,受益群众达5100人次,其中,中小学生借阅率居多。“农家书屋”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而且也成了他们生活的良師益友。
  (三)为农业与生产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
  金年镇红旗村村民小田是我县养殖大户,今年他从贵州黑猪养殖场引进了良种猪,该种猪刚到时,由于气候水土等问题,出现了厌食、泻肚、萎靡不振现象。以前,如遇到养殖上的难题,他都要坐车到县农畜站咨询、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自红旗村有了农家书屋后,他在家门口便通过查阅相关的养殖知识,解决此次在养殖上遇到的难题。
  五、结语
  县图书馆作为县级的文化单元,与农村相比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里面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它所处的位置也很关键,是连接农村的一个最直接窗口,在平常的教学与文化下乡活动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主体作用。所以充分发挥县图书馆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很有意义的。图书馆文化工作者由于生活在广大农民周围,对于他们的特点有着很深刻的了解,这可以很大地提高活动开展的效率,也便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项目已具雏形。
其他文献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文本是客体,承载了作者或显露或隐藏的识见、意愿来影响读者,而读者作为阅读主体又不断利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顺应、同化或逆反客体所负载的信息,阅读的过程就是主客体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古典诗歌时,首先是感知语言的物质信息——文字,从整体上理解诗歌中每个词的含义,再联系全诗歌提供的语义情景,经过一系列的联想、想象、推理、分析,从而透过语言表面形式,捕捉作者赋予诗歌的
期刊
我们以前把上学叫读书。既然叫做读书,为什么不好好读呢?且熟悉课文内容需要读,深入理解需要读,培养语感需要读,赏析领悟更需要读。读书的名言时刻响在我们耳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学语文,不读书不成。学生读书,当区分课内读与课外读。  一、关于课内读  课内读的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但是,单纯地一遍又一遍地让学生读
期刊
所谓新闻短评,就是指针对新闻事件发表简短的评论。所谓“任务驱动作文”,就是要求学生根据任务指令来完成写作任务,对提供的叙事性新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态度。随着“任务驱动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的悄然兴起,把新闻短评融入高中作文教学,既是应对高考作文变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需要。最近一年来,我尝试以新闻短评来促进任务驱动作文的写作,并且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点经验。
期刊
有人说,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钱梦龙先生认为:语文素养要具有必要的语文知识,一定的语文能力,对民族语的深厚感情和正确态度,健康的文学欣赏趣味,较宽的文化视野。那什么又是语文核心素养?关于这个问题,,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绝对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趋同,也就是说,我们要求的落实双基,就应该成为这个核心素养。换句话说,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要成为核心素
期刊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时时提醒自己:努力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摆正“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位置。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探讨高效的课堂的几点技巧方法:  一、明确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这样的课堂是一切致力于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高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
期刊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高中生四大核心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也是将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和任务。  散文,向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近几年备受高考
期刊
关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基本形成这样一个共识: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它们是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四大构成要素,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有志于教改的教师们的一个正在努力攻坚的课题。  江西吉安市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2001年成立,原身是吉安市十一中,是一个初中。成立后,先是完中,在201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位学生能否书写出优秀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考试中是否能取得好的成绩。一位能写出好文章的同学,也会让他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自信,让他更加努力地学习。目前高中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期刊
文学经典魅力是作者与读者双重加工释放,最终形成审美愉悦。这种魅力在于文学作品创作之处即融入了作者个人意志,而作家的意志巧妙满足了读者某种阅读期待。《故都的秋》的魅力,在于郁达夫将“清、静、悲凉”的个人感受融入到北平秋中,而这种感受又满足了读者对“秋”和作者的阅读期待。本文尝试分析文本描摹对象,与作者展开间接对话,剖析读者阅读期待,从而解读《故都的秋》秋味的多重意蕴。  一、自然景观之秋味——基于客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来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为我们指明了此次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而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是一个逐步细化落实的过程。以上四方面应该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从理念上将其融会贯通,才能在具体操作层面灵活应变、左右逢源,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此来关注一线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个人得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