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情·酿情·泻情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q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教师要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较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一、开掘情感源流──蓄情
  
  小语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者如能善于把握好这些情感因素,开掘情感的源流,就能使学生较好地蕴积情感的“储备量”,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定好情感基调。文章中的情感也有一个基调的问题。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
  2.理清情感层次。古人云:“情者文之经,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
  3.把准动情之点。小语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性较强,阅读这些篇目,统观全文时,总有一两处感人至深的佳境,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
  4.辩明情感差别。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显现出差异特性。阅读教学中教者要注意抓住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玩味,培养学生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品质。
  
  二、引领感知体悟──酿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认同,逐渐被熏染的过程。教者要注意教给学生体悟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势。
  1.以理激情。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时,教者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涵义、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
  2.想象入情。教者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像看电影一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
  3.读中悟情。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
  4.比较体情。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抓住特点,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5.设境生情。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教学要引领学生进入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李吉林老师最善于设境生情。她执教《桂林山水》一文时,采用假想旅游的形式,引领学生荡舟漓江,体悟山水的美景,较成功地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
  
  三、创设表情佳机──泻情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往往是带着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者要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教者要善于抓住易于学生动情的“泻情点”,根据课文内容、主旨的需要相机地创设好佳境佳机,培养学生的传情能力,健全学生的情感品质。
  综上所述,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蓄情”是前提,“酿情”是延展,“泻情”是最终目标。遵循了这一科学的情感发展的过程,便能有效地使作者、教者、学生、教材的情达到四情有机相融、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一、实施  (课堂教学节录)  老师组织学生把手伸进冷水、温水、烫水中让学生感受,注意到每位学生不同表现,体会同学之间表现出的不同感觉。  师:把手伸进不同水里你有什么感觉?  生:痛、热、麻、痒、火辣辣、打寒战……  师:老师一直在想,这么多的感觉,我们到底能不能把它画出来昵?  (大部分的学生大声地回答“可以”,少部分摇头,一脸茫然。)  师:好,现在就请认为“可以”的学生到自己的位置上试试。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美术字的欣赏,初步掌握空心字书写要领。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汉字的演变”资料。  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  学生也查找有关“汉字的演变”资料。    教学流程  一、交流、欣赏汉字的演变  1,师生共交流 
《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也就是说,善于思考,才有可能对各种情况有所准备,有所准备,才能做好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这种思想,用在教学上也是至理名言。作为教师,不论其专业水平多高,对教材多么熟悉,经验多么丰富,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思想无比活跃的学生面前,都必须认真备课才能走上讲台。那么,新课程中,我们该怎样备课呢?    一、变“硬”为“软”,扩大学习的空间    在课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体验。淡化终结性评价与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评价功能转变将成为许多学生成长的一个转折点,崭新的评价观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学生、家长都可以参与评价,
所谓复制学习是指学生在头脑里刻印着老师的话,嘴里重复着老师的思路,手里写着老师的答案。  造成复制学习的原因是我们老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发生根本上的转变,把课堂的主动权仍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教学方法陈旧,学习方式单一,习题模式老套。只听不做,只说不论,只练不思,学生总是跟着老师走。要想改变复制学习的现象,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下面就小学数学谈谈改变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要让学生
生动活泼、能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由此可见,课堂活动型教学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而活动本身所蕴涵的艺术性、教育性等文化内涵都应突显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英语活动型教学的含义    小学英语活动型教学,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唱、玩、演的形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
乡土艺术泛指地方民间流传的绘画及各种手工艺制品,亦称民间美术。它根植于地方的风土习俗。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剪纸、泥塑、染织、木雕、面人等,这些乡土艺术品的创作者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和手工艺人。他们或根据日常需要,或作为谋生手段,就地取材进行随心所欲的创造,在造型、式样、色彩、技巧等方面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并把某种技能和习俗在一定范围内代代相传。  最重要的是,乡土艺术对美术家的艺术观念和创
教育必须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必须适应现代社会,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际交流的活动,更应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自主性,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使作文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新天地。    一、引导学生积累丰富而厚实的生活经验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温岭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中国内地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是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滨海城市。全市辖11个镇5个街道,人口116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  几年来,我校依托“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烈士陵园为阵地,以少先队工作为龙头,对学生开展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学校也逐步形成了“立足基地,
新课程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我们的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精彩,可谓是开创了教育史上的春天。与此同时,我们的考试命题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一、语言由“生硬”变“人性”    课改实验后的试卷注意人文性,关注学生考试时的情感与态度。一般都比较亲切,有一段优美的导语,起到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考试,拉近试卷与学生的距离。还把“填空、选